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ppt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的概念辨析与界定标准,引言,当前对都市圈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城市群集现象的称呼各国也不统一,有Metropolitan Area、Urbanized Area、Metropolitan、Urban Agglomeration、City-Region、Daily Urban System等。国内对城市群集现象的称呼也比较混乱,出现许多不同的叫法,如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密集区、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大都市带、大都会区等。本文: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和都市带,1.都市区,1.1都市区概念,(1)城市地域概念的界定形式城市地域概念通常有三种界定形式:行政地域、景观地
2、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2)都市区概念起源1910年美国首先定义了都市区的概念,“都市区”一词来源于英文“Metropolitan Area”,也译为大都市区。,1.1都市区概念,(3)都市区的定义周一星:都市区是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宁越敏(2003):大都市区是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它是由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周边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县域组成,中心城市是核心区,周边县域是边缘区。,1.2都市区界定,(1)常用方法与指标结构与形态功能的方法学者们多以中心地的人口规模大小、外围地区的非农劳动力比例
3、和整个地区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的部分的比例,这三个指标作为为界定都市区范围的标准。,1.2都市区界定,关于都市区范围界定的数学模型,其基础是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包括基于引力模型的断裂点公式和距离衰减效应。断裂点公式:距离衰减效应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幂指数衰减规律:二是负指数衰减规律:,1.2都市区界定,(2)国外相关研究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美国确定都市区范围的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采用劳动力的非农比重、人口密度及中心县到外围地区的通勤率三个指标。规定中心地人口规模应大于5万人,外围地区非农劳动力比例大于75%或绝对数大于1万,人口密度50人/平方英里,通勤率单向15%或
4、双向20%的地域可称之为都市区。,1.2都市区界定,(3)国内相关研究周一星等(2000年):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外围地区的非农化水平来替代通勤流指标,提出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津京唐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区界定方案,认为这些地区都市区中心地的人口规模应大于20万,非农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大于60%,外围地区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的部分在75%以上,且这些地区与中心地在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或与划入都市区的县相邻。,1.2都市区界定,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
5、县和乡镇。,2.都市圈,2.1都市圈概念,(1)概念提出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2.1都市圈概念,(2)国内研究张京祥、邹军、张伟等(2002)对都市圈概念和空间规划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都市圈”是指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的圈层式结构。李国平(2004)在所著首都圈一书中,将都市圈定义为:跨越城市界限而和都市在景观上连为一体或在职能上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域。,2.1都市圈概念,郭熙保,黄国庆(2006)给出的都市圈定义
6、:城市化发展到相当阶段时出现的,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城市为中心,以圈域内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次中心或节点,辐射周边腹地区域,依托发达便利的交通、通信网络,经济联系紧密,具有较高城市化水平和一体化特征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形态。,2.1都市圈概念,(3)都市圈特征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2)陈建军 王国正(2009)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经济职能
7、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2.2都市圈范围界定,(1)界定原则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2.2都市圈范围界定,(2)国外研究1)美国的标准美国在世界上最早对都市圈的界定标准作出规定,设定的标准包括三部分:第一是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标准;第二是外围区域的城市化标准;第三是外围区域和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一体化方面的标准。,2.2都市圈范围界定,2)日本的标准2
8、0世纪50年代,日本行政管理厅对都市圈的界定标准为:中心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上,周边地区在一天的时间内可以提供或接受中心城市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1960年,日本又提出了“大都市圈”的概念,规定中心城市为政令指定城市或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周边分布一个或多个50万人以上的城市,周边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人口不低于本地人口的15%,对外货物运输量不超过总运输量的25%的地域范围。,2.2都市圈范围界定,目前日本行政管理部门界定都市圈的标准为:常住地区15岁以上的就业人口和15岁以上的上学人口在10%以上构成的“通勤圈”和“上学圈”就形成都市圈。据此日本政府在全国划分出三大都市圈(东
9、京、中京和京阪神)以及地方都市圈。地方都市圈的概念类似于美国的都市区,而大都市圈的概念则类似于城市群,在空间尺度、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上已不同于都市区。,2.2都市圈范围界定,1980年,日本全国确定了八大都市圈,即首都圈、近畿圈、中部圈、北海道圈、九州圈、东北圈、中国圈和四国圈。其中,最著名的首都圈包括一都三县,即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和千叶县,面积13500多平方公里,人口3131万。,2.2都市圈范围界定,(3)国内研究1)研究背景相比日、美而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都市圈的划分标准离不开一国的人口、土地面积大小及构成等基本国情。,2.2都市圈范围界定,总体上,我
10、国适宜居住的国土面积、人口密度介于日、美之间。人口和土地面积是都市圈大小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我国都市圈的划定标准必然和日、美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直接照搬照抄美国或日本的标准。,2.2都市圈范围界定,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都对都市圈的空间界定做了研究。,2.2都市圈范围界定,张京祥、邹军、张伟等(2002)对都市圈界定标准是: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且邻近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市GDP中心度大于45%;中心城市具有跨省际的城市功能;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的15%;,2.2都市圈范围界定,张召堂(2005)通过引入引力和场强模型,计算
11、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最后根据向量判断该城市是否应该划入都市圈;李彦军(2008)以武汉市为例,引入引力模型与场强模型对都市圈空间界定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即距城市任意一点的城市“场强”计算公式:式中 S 为场强,P 为人口数,V 为工业总产值或国民生产总值,d 为距离,2.2都市圈范围界定,3)郭熙保,黄国庆(2006):试论都市圈概念及其界定标准。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都市圈的界定标准作了探讨从定性上来讲,都市圈至少应满足“两大、两高、多通”三项总体原则。,2.2都市圈范围界定,A“两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域整体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总量大(远高于其土地面积占比);B“两高”:都市圈域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区 都市 城市群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