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匝道设计.ppt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匝道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匝道设计.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匝道的基本形式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右转匝道左转匝道1右转匝道 特点:右出右进,不设跨线构造物;方向明确,车速高。,匝道设计,2左转匝道,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除环圈匝道外,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优点:线形简捷,转向明确,长度最短,无反向迂回,指标高;车速高,通行能力大。缺点:构造物多,二层式两座或三层式一座;左出左进,与右侧通行规则相悖,较少采用。,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特点:行车安
2、全右进改进了左进的缺点仍有左出略有绕行,二层式跨单向桥一座,三层式跨双向桥一座,两层式跨单向、双向跨线桥各一座,(2)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特点:行车安全改进了左出的缺点仍有左入略有绕行,(3)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右侧合流驶入。,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特点:行车安全消除了左进左出的缺点绕行最长跨线构造物多,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达到左转的目的。,优点:行车安全,造价低缺点:线形指标差、车速低、占地大,
3、二、匝道的特性,1独立性:,每一种左转匝道具有单独的使用特性,一种形式可用于所有的左转匝道,形成对称形式。,苜蓿叶型,二、匝道的特性,2对称性:,十种匝道,分两类:一类:自身斜轴对称;二类:相互轴对称,二、匝道的特性,3组合性:,各种形式的匝道,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斜轴对称、半轴对称及完全不对称的立交,二、匝道的特性,4.可达性 任何一个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5局域性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一个象限集中布置,二、匝道的特性,两个象限集中布置,二、匝道的特性,5局域性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三个象限集中布置
4、,二、匝道的特性,5局域性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三、匝道的设计依据,(一)立交的等级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二)匝道的设计速度,根据立交的类型、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费用等条件选定。期望:主线的平均速度一般:(50-70)V主,选择计算车速时的注意事项:(1)满足最佳车速要求车速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决定通行能力设计车速应为接近最大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即最佳车速Vk,式中 L车长(m);L0安全距离(m),一般L0=510m;C制动系数(s2/m),一般C=0.150.30Vk一般为4050km/h。,(m/s),(2)按匝道的不同形
5、式选用 右转匝道:取中上限值,定向式匝道:取上限,半定向匝道:用中值左右,环圈式匝道:用下限值,(3)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需要 驶出的分流车速:(5060%)V主;驶入的合流车速:70%V主;接近收费站和次要道路的匝道:计算车速可适当降低。(4)考虑匝道的交通组织 双向无分隔带的匝道:取相同的计算车速,双向独立匝道:可分别取。,公路立体交叉匝道设计速度,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一)匝道的平面1匝道平曲线半径:,匝道形式 占地面积半径的大小影响 造价 行车安全 行车舒适一般取:大于“一般”值的半径,受条件限制不得已可取极限值。,对于环圈式匝道,除半径满足要求外,还应有足够的长度保证曲率的缓和过
6、渡,以及上下线的展线要求。H上下线要求的最小高差(m)匝道的转角(o)i 匝道的设计纵坡(%),2匝道回旋线参数:,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一般匝道均设缓和曲线,且采用回旋线其中:A1.5R反向曲线的回旋线参数A应相等,不等时比值不大于2。,(二)匝道的纵断面 1匝道最大纵坡特点:比正线大,困难地区:可增1%,非冰冻地区:可增2%,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公路立体交叉匝道最大纵坡,上 坡,下 坡,上 坡,下 坡,2匝道竖曲线半径及长度,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匝道最大纵坡,(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1匝道横断面,组成:行车道 路缘带 硬路肩和土路肩(城市道路不设)中央分隔带(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各
7、部分宽度:行车道:公路:3.5m 城市:V40km/h,3.75m V40km/h,3.50m 中央分隔带:1.0m,有刚性护栏时:0.6m 路缘带:0.5m 土路肩:0.75m或0.5m 单车匝道右侧硬路肩:2.5m,(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2匝道圆曲线加宽,加宽:按正线加宽过渡方式进行,(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2超高值确定,积雪冰冻地区:ih6%,i合成8%,(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4超高过渡方式: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有缓和曲线:则在其内完成,没有缓和曲线:则可直线内2/31/2,园曲线内1/31/2,两圆曲线相接:
8、各1/2。,3.超高过渡段长度:由设计速度、横断面类型、旋转轴位置及超高率等因素确定,计算公式同正线。,第五节 端部设计,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设计原则:出入顺畅、安全、线形与正线协调,出入口应易于辨认,正线与匝道间相互通视。,一、出口与入口设计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出口:上坡路段便于减速,一般在构造物前,若在后,距离150m入口:下坡路段便于加速,通视区域:主线100m 匝道60m,主线与匝道的分流处楔形端布置,误行车辆返回,设置偏置加宽,圆弧连接,变速车道: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匝道设计 道路 立体交叉 设计 匝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