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ppt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ppt(1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章主要内容:横断面的概念、组成及布置;横断面图设计步骤及设计成果;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方法。,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基本概念道路横断面:指道路中线上各点法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的。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光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横断面地面线:表征横断面地面起伏变化的线,是通过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横断面结构组成及尺寸的过程。路幅设计:路线设计中所讨论的横断面设计,与只限于与行车直接有关的部分。,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2、5.1 道路横断面组成,1、公路横断面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b、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组成:行车道、路肩、错车道 此外,还有附属设施,如边沟、排(截)水沟、碎落台等,a、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 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 特殊组成部分,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护坡道,碎落台,路基宽度:指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但当设有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
3、错车道等时,还应包含这些部分的宽度。即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的总宽度。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硬路肩等的宽度。路基的其它组成部分:(路基顶面以外)边坡、边沟及排水沟、护坡道、截水沟、碎落台、取土坑、弃土堆等,C、路基、路面宽度定义:,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1)路幅:公路路基顶面至两路肩外缘之间的部分 路拱:为了排水,将路面与路肩做成一定横坡的斜面。,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二、三、四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5.1 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路幅布置类型,单幅双车道是指整体式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适用于二级
4、、三级和一部分四级公路,a、单幅双车道,5.1 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路幅布置类型,b、多幅多车道,双幅多车道是指设分隔带的或分离的四车道及其以上多车道公路。有些分离式路基作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公路。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5.1 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b、双幅多车道,整体式路基,分离式路基,5.1 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路幅布置类型,c、单车道,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道路采用设错车道的单车道公路 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5.1 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行车道-供各
5、种车辆行驶的部分 机动车道:供汽车、无轨电车、摩托车等行驶部分 非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等行驶部分 人行道-供行人步行使用 分隔带-分隔各种车道(或人行道)绿化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四种基本形式,三块板:,一块板:,二块板:,四块板:,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布置类型,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布置类型,a、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广州解放路,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布置类型,b、双幅路 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单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Me
6、xico City,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布置类型,c、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靠右行驶的非机动车道。,桂林解放桥,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布置类型,d、四幅路 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道分隔,分向行驶。,此外,还有不对称路幅。,Berlin,2)城市道路断面形式的选用,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行车道行车道是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在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还有非机动车道。行车道的宽度要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
7、定。行车道宽度应该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双车道公路应满足错车、超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四车道公路应满足车辆并列行驶所需的宽度。,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行车道计算原理:,Bnb,bac其中:B行车道宽度(m);n车道数(条);b 一条车道的宽度,一般情况下,NS设计交通量(辆小时)N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车速和车型有关(辆小时)a车辆的几何宽度,一般取a2.5(m)C侧向余宽,,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各级公路行车道宽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路肩组成及作用:硬路肩:有路面铺装的路肩。土路肩: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起保护路
8、面和路基的作用。,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路肩,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路缘带,土路肩,路肩的作用:,支挡作用;供临时停车或堆料;增加有效行车道宽度;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特别说明:高速、一级公路当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有条件时右侧宜采用2.5m的右侧路肩,当右侧硬路肩小于2.5m时,应设紧急通道。,路肩的宽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
9、组成部分设计,(3)中间带,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a)组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整体式断面型式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3)中间带,b)作用 将对向车流分开,避免车辆任意调头,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能力。在中间带上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以防止对向车灯产生的眩光,又美化路容和环境。为沿线设施的设置提供场地。为公路分期改建提供储备用地。显示行车道位置,起视线诱导作用。,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3)中间带,b)作用 将对向车流分开,避免车辆任意调头,减少交通事故
10、,提高通行能力。在中间带上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以防止对向车灯产生的眩光,又美化路容和环境。为沿线设施的设置提供场地。为公路分期改建提供储备用地。显示行车道位置,起视线诱导作用。,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3)中间带 c)宽度,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在2.004.50米之间,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0.50米或0.75米。中间带一般应等宽,若变宽,应设过渡段。,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间带变宽过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间带开口(2km左右设置
11、),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间带的表面形式,凹形:宽度大于4.5米的中间带,植草皮、栽灌木凸形:宽度小于或等于4.5米的中间带,植矮灌木或铺面封闭,中间带的侧向净距,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4)城市道路的分车带 类似公路的中间带,宽度要求2.02.25m(5)城市道路路侧带 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之和,(6)路缘石,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设置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形式:立式、斜式、曲线式。,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6)路缘石,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
12、上的路缘石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高度不宜太高,一般应使用低矮光滑的斜式或曲线式的,高度宜小于12cm。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及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缘石宜做成为低矮的,而且坡面是较为平缓的斜式,便于儿童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交叉口的小半径处,缘石宜做成曲线式。缘石宜高出路面10cm20cm,隧道内线形弯曲线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25cm40cm,并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稳定。缘石宽度宜为10cm15cm。,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路 缘 石,(7)紧急停车道,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高速及一级公路车道外内里,当右侧硬
13、路肩的宽度2.5米时设置,为故障车辆紧急停车使用,间距不宜大于2km(特长桥、隧不大于750m),宽度5.00m,有效长度不小于50m。分别设100150m的过渡带。二级公路据需要考虑。,(8)变速车道、错车道路,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变速车道: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错车道:四级公路,当采用4.5m的单车车道路基时,在适当的可通视的距离内设置的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8)爬坡车道 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当纵坡大于4时,设置的专供慢车爬坡使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
14、.5m。,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9)避险车道:指在长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下坡方向右侧为失控车辆增设的专用车道。,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避险车道的设置,(1)避险车道应布置在直线上,入口必须保证车辆能高速安全驶入,入口前应保证足够视距。(2)避险车道(制动坡床)起点采用0.1m厚,以30m长度渐变至坡床集料总厚度。(3)坡床集料采用碎砾石、砾石、砂、豆砾石等松散材料。(4)制动坡床宽度应不小于4.5m,服务道路宽度不宜小于3.5m。(5)救险锚栓间隔不宜大于90m。(6)纵断面上变坡处应设置竖曲线。,避险车道的设置,避险车道的设置,
15、(9)道路路拱,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路拱-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将路面做成由中间向两侧倾斜的拱形。选择路拱的大小与形状应考虑的因素:排水顺畅;行车安全;对不同的路面类型和行车道宽度,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降雨强度等采用不同的路拱坡度。,路拱形式:,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9)道路路拱,直线路拱:,直线加曲线,路拱形式:,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9)道路路拱,折线形路拱,路拱形式:,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9)道路路拱,抛物线路拱,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9)道路路拱,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路
16、拱坡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9)道路路拱,路拱横坡度对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对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硬路肩宽度2.25m时的曲线段的硬路肩横坡度应符合下表规定:,(10)道路边沟(截水沟),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11)道路边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12)道路边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12)路基宽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2 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1)平曲线的加宽,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
17、高设计,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1)定义,(1)平曲线的加宽,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2)加宽值,圆曲线上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弯道上行驶车辆摆动及驾驶员的操作所需的附加宽度,因此,圆曲线上加宽值由几何需要的加宽和汽车转弯时摆动加宽两部分组成。,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2)加宽值,a、几何加宽值的计算对普通车,式中: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
18、的距离(m)R圆曲线半径(m)。对于有N个车道的行车道:,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2)加宽值,a、几何加宽值的计算对半挂车,式中:b1牵引车的加宽值;b2拖车的加宽值;A1牵引车保险杠至第二轴的距离(m);A2第二轴至拖车最后轴的距离(m);,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3)加宽值,c、加宽值标准规定,公路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见表315。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19、。,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3)加宽值,c、加宽值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加宽,(3)加宽缓和段,当平曲线半径250m时,一般在弯道内侧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全加宽,当其平曲线内无圆曲线(凸形)时,仅在平曲线中点处断面设置全加宽。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匀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之为加宽缓和段。如图314、图315。加宽缓和段(或超高缓和段)范围内,如无缓和曲线和超高缓和段,则应另设加宽缓和段。,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3)加宽缓和段1)加宽缓和段的长度 有缓和曲线时,将缓和曲线作为加宽缓和段,无缓和曲线时
20、用直线作为加宽缓和段。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超高缓和段长度;缓和曲线长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3)加宽缓和段2)缓和段加宽值的过渡方式,比例过渡,本加宽方式适用于二、三、四公路,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3)加宽缓和段2)缓和段加宽值的过渡方式,直线与圆弧相切过渡,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其加宽在直线上进行,在人工构造物处,因设置加宽过渡段而在圆曲线起、终点内侧边缘产生明显的转折时,可采用路面加宽边缘线与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后边缘圆弧相
21、切的方法予以消除。,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3)加宽缓和段2)缓和段加宽值的过渡方式,高次抛物线过渡,本加宽方式适用各级公路,高速、一级应该采用该加宽过渡方法。,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3)加宽缓和段2)缓和段加宽值的过渡方式,回旋曲线加宽,除中线外,加宽边线也用回旋线过渡,适用于特殊路段:(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2)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构造物处;(3)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路段。,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2、平曲线超高1)定义及作用,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
22、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定义:在弯道上,当汽车在双向横坡的车道外侧行驶时,车重的水平分力将增大横向侧滑力,所以,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曲线段做成外侧路面横坡高,内侧路面横坡度低的单坡横断面,这样的设置称为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部分能安全而又顺适地行驶所需要的条件,而确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超高全貌,1)定义及作用,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减小横向力的方法: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 降低车速
23、:设计中不推荐 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成本低、效果好)设置超高后:,作用: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将受横向力的作用,设置超高后可减小横向力。,2)超高横坡度a、最大超高横坡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公路最大超高坡度,2)超高横坡度b、最小超高横坡度,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平曲线的加宽和超高设计,超高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计算,并结合路面类型、当地自然条件等最后确定。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3)超高的过渡a、公路,无中间带公路,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外侧车道绕弯道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勘测 设计 第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