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与絮凝作用.ppt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与絮凝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与絮凝作用.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与絮凝作用,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前者称为分散相,后者称为分散介质。,5.1 分散体系和胶体(dispersed system and colloid),分散体系的分类:,分散体系,均相分散体系(溶液、气体混合物),多相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d 10-7m),胶体(10-7m d 10-9 m),胶体,溶胶(sol),大分子溶液(亲液溶胶),(憎液溶胶),憎液溶胶,是一种特有的高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大小介于109107 m(即1100nm)之间,是一个多相的热力学不稳定、不可逆体系。大分子溶液,分散相粒子大小也介于109107 m(即
2、1100nm)之间,所以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如扩散慢、不透过半透膜、有丁达尔效应等)但它是一种真溶液,是一个均相的热力学稳定、可逆体系。,胶体的概念:,憎液溶胶的基本特征:,高度的分散性多相性热力学不稳定性,5.2 溶胶粒子表面上电荷的来源(胶体的带电原因),(1)电离作用,(2)固体表面对离子的吸附,(3)离子晶体的溶解,(4)晶格取代,(5)摩擦带电,(1)电离作用,有些溶胶粒子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离解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质一类的高分子电解质,它的羧基或氨基在水中离解成-COO-,或-NH3+,从而使整个大分子带电。有的胶粒是许多可以离解的小分子缔合而成的缔合胶体,例如肥皂这一类表面活性剂,在水
3、中生成胶束,由于RCOO-Na的离解,而使整个胶束表面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典型的憎液溶胶也有类似现象。例如,硅酸溶胶的胶粒是由很多 xSiO2yH2O 分子组成的表面上的 H2SiO3 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解离:,(2)胶核的选择吸附,胶核的比表面很大,很容易吸附溶液中的离子。实验表明,与胶粒具有相同组成的离子优先被吸附。,(3)离子晶体的溶解,由离子型的固体物质所形成的溶胶具有两种电荷相反的离子。如果这两种离子的溶解是不等量的,那么溶胶的表面上也可以获得电荷。如果正离子的溶解度大于负离子,则表面带负电;相反,则表面带正电。对于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胶,决定溶胶电荷性质的主要取决于氢离子和
4、氢氧根离子的浓度。,(4)晶格取代,黏土是由铝氧八面体和硅氧四面体的晶格股价组成,其中的Al3+或Si4+往往被一部分低价的Mg2+和Ca2+所取代,形成类质晶,结果使黏土晶格带负电,为维持电中性黏土表面就吸附了一些正离子,而这些正离子在水中因水化而离开表面,于是黏土粒子带负电,晶格取代是黏土粒子带电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其他溶胶中是很少见的。,(5)摩擦带电,在非水介质中,溶胶粒子的电荷来源是粒子与介质间的摩擦,就像玻璃与毛皮摩擦可以带电一样。两相在接触时对电子有不同亲和力,这就使电子由一相流入另一相。一般来说,由两个非导体构成的分散体系中,介电常数较大的相将带正电,另一相带负电。例如玻璃小球(
5、56)在水(81)中带负电,在苯(2)中带正电。,5.3 扩散双电层理论,当固体表面带电以后,由于静电吸引,固体表面的电荷吸引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其向固体表面靠拢。被静电吸引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反离子处在溶液中,距固体表面一定距离,构成了所谓双电层。,最早提出见解的是赫姆霍茨(Helmholtz),Helmholtz平行板电容器模型,虽然这一模型在数学上较易处理,但未免过于简化。不足:只反映出带电质点在溶液中的电性平衡,没有反映出溶液中离子的热运动特性。,现在的看法是形成扩散双电层,其中较紧密地固定在固体表面上的部分称为紧密层,另外部分称为扩散层。这种“扩散双电层”的概念最早由
6、查普曼(chapman)提出,而在此以后逐步完善。具体图象下图中所示。,GouyChapman 扩散双电层模型,+,_ _ _ _ _ _,紧密层,扩散层,0,电势,0 为表面电势:带电质点表面 与溶液内部的电势差 为电动电势:滑移面与溶液内部 的电势差,滑移面(切动面),继查普曼之后,1924年,斯特恩(O.Stern)将赫姆霍茨模型和查普曼模型结合起来,他考虑到一部分水化正离子是以紧密吸附的形式,聚集在赫姆霍茨平面上;而其余则形成扩散双电层。此模型与赫姆霍茨模型和查普曼模型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把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离子看成是固定在固体表面的一部分而不是流动的。同时,它考虑到离子特别是水合离子
7、占有一定体积而不是点电荷。,Stern扩散双电层模型,反离子,溶剂分子,扩散层,紧密层(Stern层),滑移界面(Stern面),s,s 为Stern电势:Stern平面与 溶液内部的电势差 为电动电势:滑移面与溶液内部 的电势差,1947 年,格拉哈姆(D C Grahame)又作了进一步改进。他认为离子在固体表面上还可能存在化学吸附,被吸附后溶剂化去除,因而在电极表面上有两个赫姆霍茨平面。,图上画出被化学吸附的去水化负离子,它的中心连线形成的平面称为内赫姆霍茨平面,以 IHP 表示。而由于静电作用吸附在表面上的水化正离子的中心连线形成的平面称为外赫姆霍茨平面,以 OHP 表示。在此以内至电
8、极表面称为紧密层,在此以外延伸至本体溶液,称为扩散层,扩散双电层即由紧密层和扩散层共同构成。其电势分布如上图右所示。其中 为热力学电势,(Zeta)称为扩散层电势,(-)为紧密层电势。,电位及其意义,电位的概念:胶核表面由于吸附或电离而带电,于是胶核表面上的电位与溶液内部不同,二者之差称为表面电位,用符号表示。只与被吸附的或从表面电离下去的那种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度有关。紧密层随固体粒子一起运动,所以胶粒的实际表面不在胶核表面而在紧密层的外沿,此处是胶粒与介质相对运动的界面,称滑移界面。滑移界面与溶液内部(胶核表面)的电位差叫电位。,电位是表面电位的一部分。电位决定着胶粒带电的大小,决定着胶粒在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 分散 絮凝 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8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