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应用导论-第2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ppt
《表面活性剂应用导论-第2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应用导论-第2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面活性剂应用导论第2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轻化工程专业,丁斌,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原理,2.1 表面活性剂胶束2.2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1.1 自聚,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吸附一般为单分子层,当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不能继续在表面富集,而疏水基的疏水作用仍竭力促使其逃离水环境,为满足这个条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内自聚,即疏水基向里靠在一起形成内核,远离水环境;而亲水基朝外与水相接触。,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即形成所谓的
2、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这时溶液性质与理化性质发生偏离,在表面张力对浓度绘制的曲线上会出现转折。继续增加活性剂浓度,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体相中的胶束不断增多、增大。,2.1.2 CMC的定义,2.1.2 临界胶束浓度,2.1.2 临界胶束浓度,在cmc 附近,除表面张力外,表面活性剂的其它很多性能也发生了变化(如图)。,2.1.3 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目前,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增溶作用法、光散射法和染料法等。,2.1.3 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
3、c)后则变化缓慢或者不再变化,以表面张力对浓度的对数作图得到曲线,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2.1.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2)电导法是适用于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不同浓度时的电阻,计算出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作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的地关系曲线,其转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2.1.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3)增溶作用法是利用烃类或某些染料等不溶或低溶解度的物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溶解度的变化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并形成胶束时,烃类或不溶染料的溶解度急剧增加,根据溶液的浊度的变化即可
4、比较容易地测定出临界胶束浓度。,2.1.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4)染料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某些染料的颜色或荧光在水中和胶团中具有明显的差别。其关键是根据表面活性剂的性质选择颜色或荧光变化的染料,以提高测定的精确性,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的电荷相反。,2.1.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5)光散射法通常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缔合成胶束时,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增加,由此可从溶液光散射-浓度图的突变点求出临界胶束浓度。,2.1.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1)碳氢链的长度表面活性剂疏水基中碳原子数增加,碳链加长,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这种规律可由下述经验公式表示:lg cmc=A-Bm式中,m为碳氢链的碳
5、原子数;A和B为经验常数,可由手册或书中查到。,2)碳氢链的分支通常情况下,疏水基团碳氢链带有分支的表面活性剂,比相同碳原子(CH2基团)数的直链化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大得多。如:二正辛基琥珀酸酯磺酸钠,CMC:6.810-4 mol/L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CMC:2.510-3 mol/L,2.1.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2.1.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3)极性基团的位置极性基团越靠近碳氢链的中间位置,临界胶束浓度越大。如:1-十四烷基硫酸钠,CMC:2.410-3 mol/L2-十四烷基硫酸钠,CMC:3.310-3 mol/L3-十四烷基硫酸钠,CMC:4.310-3
6、 mol/L4-十四烷基硫酸钠,CMC:5.210-3 mol/L,2.1.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4)碳氢链中其它取代基的影响随着碳氢链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加、亲水性的提高,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增大。,2.1.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5)疏水链的性质长链氟代烷基为疏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全氟代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与相同碳原子数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临界胶束浓度低得多,其水溶液所能达到的表面张力也低得多。如:正辛基磺酸钠,CMC:1.610-1 mol/L全氟代正辛基磺酸钠,CMC:8.510-3 mol/L,2.1.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6)亲水基团的种类离子型表
7、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远比非离子型的大。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相同碳数疏水基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近。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的种类对其临界胶束浓度影响不大。在疏水基相同时,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随氧乙烯单元数目的增加而有所提高。,7)温度对胶束形成的影响Krafft点: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都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临界溶解温度)。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cloud point),即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2.1.
8、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2.1.4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8)无机强电解质对胶束形成的影响无机盐的添加会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而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影响不大。,2.1.5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自聚,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球状、棒状、层状或块状等多种形状。,2.1.5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2.1.5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2.1.5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2.1.5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胶束的大小一般由胶束聚集数来度量。所谓胶束聚集数是指缔合成
9、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量,可以通过光散射法、扩散法、X 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法、渗透压法和超离心法等测得。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无论是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与溶液水之间的不相似性(即疏水性)越大,则聚集数越大。,2.1.5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2.1.6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接触角的大小,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例如,为使农药润湿带蜡的植物表面,要在农药中加表面活性剂;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表面活性剂,使接触角大于90。又如,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精炼;羊毛根部与尖端具有不同的染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 应用 导论 作用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8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