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体液管理罗治.ppt
《肝硬化体液管理罗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硬化体液管理罗治.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硬化体液管理消化科:罗治文,概 念,体液:指体内所占有的液体,其中含有各种电解质以及组成机体组织的其他许多成分。成年人体液一般为55%60%;儿童占体重的7080%,体液,细胞内液,细胞间液,血管内液,细胞外液,K+Mg2+HPO4-SO42-,Na+Ca2+Cl-HCO3-,水潴留,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肝硬化水潴留最早且突出的表现为腹水形成,表现为体重增加、尿量减少、下肢浮肿。,水潴留,门静脉高压 钠水潴留 低蛋白血症,腹水的发生机制,泛溢(overflow)学说 肝血窦内高压激发肝肾反射导致原发性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腹水形成。灌流不足(underfill)学说 门脉高压和血浆胶体
2、渗透压降低(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常有腹水和水肿产生),腹水形成,导致有效血浆容量不足,继发肾脏钠水潴留。,周围动脉扩张(peripheral arterial vasodilation)学说 周围动脉扩张是钠水潴留的起始因素,即在先有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继而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而后钠水潴留,最终出现腹水。,类型 肾小球滤过率 24h尿钠 钠水耐受 治疗 型 正常 50mmol 均能耐受 限钠、休息 型 正常 1050mmo1 对钠失耐受 利尿剂 型 50m1/mim 10mmo1 水钠失耐受 利尿+扩容,肝硬化腹水的分型,1、体格检查 2、X线、B超、CT.3、腹腔穿刺:最快、最有效
3、,肝硬化腹水的诊断,腹水 卧床休息+限钠 反应不良 反应良好 安体舒通反应不良 反应良好 反应良好 管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反应不良 反应不良 扩容+利尿剂 反应良好 腹腔放液+胶体溶液 自身腹水浓缩回输 腹腔颈静脉引流,腹水的治疗,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的患者常有电解质紊乱,其中低钠、低钾、低氯、低钙现象较为常见,电解质紊乱,进食减少 排出增多 内分泌紊乱 Na-K-ATP酶活性的下降,电解质紊乱的原因,肝硬化常有水钠潴留,但水潴留比钠潴留更严重,因此常表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因低盐或无盐饮食,致 K+、Na+摄入减少,呕吐、腹泻等导致 K+、Na+丢失增多。某些药物的应用:如利尿剂的使用,可致血
4、 K+、Na+减少,易造成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低 Cl-常继发于低 Na+,原因是血浆内阴阳离子相等并保持平衡,一旦阳离子减少必将影响阴离子,再加上利尿剂的使用及进食少、呕吐等原因导致 Cl-降低,加重代碱,诱发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分类:低渗性低钠血症高渗性低钠血症 等渗性假性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正常值:135148mmol/L,每天需要46g,低容量性低渗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渗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渗性低钠血症,感受器(容量调节):心肺循环系统的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感受器;以及肾入球小动脉上的感受器交感神经调节:肾传出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
5、节: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心钠素(ANP)调节:心房合成的含28个氨基酸的多肽盐皮质激素调节:肾上腺球状带合成,作用于远端肾单位,血钠调节机制,125130mmol/L 恶心、呕吐、不适115120mmol/L 头疼、嗜睡、抽搐、呼吸困难小于120mmol/L 昏迷,临床表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限水+输高渗盐水 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限水+利尿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等渗盐水+胶体,低钠治疗,补钠公式:男性: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6、0.5,低血钾后常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和低氯血症,此系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低钾血症,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组织钾贮备量少;患者进食量少,加之呕吐、腹泻,导致钾丢失增多;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长期应用利尿剂使血钾降低。,低钾原因,精神萎靡,神情淡漠,倦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心律失常:窦速,房早,室早,Q-T延长;肾脏损害。,低钾临床表现,轻度低钾:3.0 3.5mmol/L 中度低钾:2.5 3.0mmol/L 重度低钾:2.5mmol/L,低钾治疗,正常值:3.5 5.0mmol/L,每天需要45g,补钾公式:(期望值实测值)体重(kg)0.3/1.34,得到
7、的数值就是所需10%kcl的毫升数,补钾换算:每克kcl=13.4mmol/l.即20mmol/l kcl=10%kcl 15ml,补钾的原则:(1)见尿补钾;(2)静点浓度0.3%(一般配成0.1%0.3%);(3)含钾液体不能静脉推注;(4)全日需钾量静点68小时;(5)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低钾治疗,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长期应用利尿剂及尿量增加,易致尿氯增加、血氯降低。肝硬化患者为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服用H2受体阻滞剂减少胃酸分泌及出血也是导致低氯的原因之一。难以改善的消化道症状及呕吐丢失胃液,均可使血氯进一步降低。,低氯血症,血钙正常值:2.22.6mmol/L血钙存在形式:游离钙
8、占50%蛋白结合钙 占40%,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可扩散结合钙:占10%,包括磷酸钙、枸橼酸钙、柠檬酸钙,低钙血症,肝硬化时25羟化酶活性降低,使钙的吸收减少。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功能紊乱,使维生素D及钙的摄入减少;肝硬化患者多有低蛋白血症,引起钙吸收减少。大量使用利尿药,如噻嗪类,也增加了低钙血症的发生几率。肝硬化常合并内分泌异常,如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降钙素增高、继发性醛固酮增高等均可导致低钙血症的发生。,低钙原因,肌肉痉挛、指(趾)麻木烦躁不安、抑郁、认知能力减退支气管痉挛、癫痫、呼吸暂停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纤颤骨质疏松,低钙临床表现,血钙低于低于 2.2mmol/L 称为低钙血症
9、10%葡萄糖酸钙 10ml(含钙90mg)稀释后静脉注射(大于10分钟,不能渗出血管外),低钙治疗,肝硬化极易发生酸碱失衡,以呼碱最常见。278例肝硬化患者中并发酸碱失衡199例,占72.6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呼碱合并代碱)23呼吸性碱中毒(呼碱)14.7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碱合并代酸)占11.5以呼碱为主酸碱失衡的发生与低PaoZ、低血浆白蛋白相关;以代碱为主酸 碱失衡的发生与低血钾、低血浆白蛋白相关-粱洁华 硕士论文 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暨南大学,肝硬化酸碱平衡紊乱,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酸碱平
10、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Acid-base balance and its regulation),酸碱平衡及其调节,(一)酸性物质的来源,挥发酸 固定酸,一、酸碱物质的来源,(Sources of acid and base),(Source of acid),经肺呼出,1.挥发酸(volatile acid),2.固定酸(fixed acid),H2SO4,HCl,有机酸,经肾排出,H3PO4,除碳酸以外的酸性物质不能成气体由肺呼出,只能经肾随尿排出体外,称为固定酸 凡能释放出H+的化学物质称为酸,例如 HCL、H2SO4、和等;凡能接受的化学物质称为碱,
11、如、等,(Sources of base),(二)碱性物质的来源,碱性氨基酸分解 有机酸盐转变,(Regulation of acid-base balance),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体液缓冲系统调节 呼吸的调节机制 肾的调节机制,(一)体液缓冲系统,弱酸及其共轭碱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碱能力的缓冲对。,1.碳酸氢盐缓冲系统,2.磷酸盐缓冲系统,3.蛋白质缓冲系统,4.血红蛋白缓冲对,(bicarbonate/carbon dioxide buffer system),1.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CO3-/H2CO3,特点:HCO3-与H2CO3的浓 度比决定血pH高低,Henderson-Hasse
12、lbalch方程,=6.1+1.3=7.4,酸解离常数,细胞外液由aHCO3/H2CO3,细胞内液由KHCO3/H2CO3构成,这 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缓冲对,其缓冲固定酸的能力占全血缓冲总量的,2.磷酸盐缓冲系统,(phosphate buffer system),Na2HPO4/NaH2PO4,特点:主要在肾和细 胞内发挥作用,特点:主要在细胞内缓冲,3.蛋白质缓冲系统,(protein buffer system),Pr/HPr,Hb-/HHb、HbO2-/HHbO2,4.血红蛋白缓冲对,(hemoglobin buffer system),特点:RBC特有 缓冲挥发酸,(Mechanis
13、ms of respiratory control),(二)呼吸的调节机制,调节血浆碳酸浓度,(central control),1.中枢调节,PaCO2,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PaCO2分压增高特别敏感,PaCO2分压增高兴奋呼吸中枢,使肺泡通气量增加.当超过40mmHg时,肺通气量可增加两倍;若增加到62.4mmHg时,肺通气量可增加10倍,使O2排出量明显增加但是,当PaCO超过80mmHg时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如呼吸中枢抑制等,称为CO2麻醉,2.外周调节,PaO2、pH、PaCO2,(peripheral regulation),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动脉血氧分
14、压(PaO2)、血pH和PaCO2的刺激当PaO2降低、血pH降低、PaCO2增高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增加CO2排出量,(三)肾的调节机制,(Mechanisms of renal regulation),排泄固定酸 维持血浆HCO3-浓度,1.NaHCO3重吸收(bicarbonate reabsorption),2.磷酸盐酸化(phosphate acidification),3.氨的排泄(ammonia excretion),碳酸氢根的重吸收:正常情况下,随尿液排出体外的aHCO3仅为滤出量的0.1绝大部分都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磷酸盐酸化:H+进入肾小管,使碱
15、性的a2HPO4变为酸性的aH2PO4,把肾小管内的a+回收入血,HCO3结合成aHCO3,氨的排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谷氨酰胺可生成氨(),生成后弥散入肾小管滤液中,与结合为水溶性的铵()排出体外同时HCO3重吸收入血,与-a交换重吸收的a形成aHCO3,回流入血,(Classification of acid-base disturbances and laboratory tests),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及常用检测指标,(Classification of acid-base disturbances),pH,酸中毒 碱中毒,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代谢性 呼吸性,原因,降低称为
16、酸中毒,升高称为碱中毒因 浓度原发性降低或增高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称为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因 浓度原发性增高或降低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称为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酸 碱 失 衡 的 类 型,一、单纯性酸碱紊乱 代酸、代碱、呼酸、呼碱二、混合性酸碱紊乱 呼酸代酸、呼酸代碱 呼碱代酸、呼碱代碱三、三重酸碱紊乱 代酸代碱呼酸 代酸代碱呼碱,(Laboratory tests),二、血气分析常用检测指标,1.pH,概念: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正常值:动脉血pH 7.357.45,意义:pH:失代偿性酸中毒 pH:失代偿性碱中毒,pH在正常范围内可表示为:,无酸碱平衡紊乱 代偿性酸碱平衡
17、紊乱 酸碱中毒并存相互抵消,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意义:原发性呼酸 原发性呼碱,概念: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 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P:5.32kPa(40mmHg)H2CO3:40 X 0.03=1.2mmol/L,3.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 SB),意义:原发性代碱 原发性代酸,正常值:24 mmol/L,4.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mate AB),意义:原发性代碱 原发性代酸,正常值:24 mmol/L,5.缓冲碱(buffer base BB
18、),意义:原发性代酸 原发性代碱,正常值:48 mmol/L,概念: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 作用的阴离子总量。,6.碱剩余(base excess BE),意义:BE正值增大代碱 BE负值增大代酸,正常值:03 mmol/L,概念:标准条件下,将1升全血 或血浆滴定到 pH 7.4所 需的酸或碱的量。,7.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血Na+浓度减去血Cl和HCO3的浓度,等于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AG=UA-UC,Na+UC=Cl-+HCO3-+UA,AG=Na+-Cl-HCO3-=140-104-24=12(mmol/L),正常范围1014mm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硬化 体液 管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8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