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科导论第三讲:管理方法论.ppt
《管理学学科导论第三讲:管理方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学科导论第三讲:管理方法论.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学学科导论第三讲,管理方法论,管理学的规范研究方法及其意义,一、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是管理研究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一)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探索管理系统发展演变规律需要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管理问题解决方案需要统一的研究平台管理艺术的创立也需要研究共同体的认可的方式,一、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是管理研究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二)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管理研究,人类管理知识宝库中增加新的知识元素,为现实管理实践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研究的国际化管理研究的规范化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二、从管理研究的现状看管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比较中国多用思辨性研究中国研究19902000年国外入选SCI和SSCI的59种管理类期
2、刊和国内管理学44种核心期刊进行文献检索统计分析,思辨研究论文是美国同类研究论文的2倍到2.5倍 美国多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对检验因果关系的理论感兴趣,主要集中在演绎推理、定量研究和理论检验,实证研究定量化通过分析:美国实证研究74.5%的文章具有实证特点,(一)中美管理研究的比较分析,(二)管理研究国际化中的差距,自1985 年到2003 年,在国际排名前20 名的一流管理学期刊中,研究中国问题的文献大约有330 篇文章。其中,50 篇文章引用次数超过了20 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文章虽然就中国情境进行研究,但是仅仅极少数作者拥有中国大陆国籍。方法问题,二、从管理研究的现状看管理研究方
3、法,管理研究基础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研究缺乏规范性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法论,(三)管理科学研究中的制约因素,二、从管理研究的现状看管理研究方法,(1)管理研究方法方面形成较大的误区管理学是社会科学,主要应用思辨方法管理学方法没有一定的范式管理学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对实践的总结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否对管理研究结论影响不大,(四)管理学人才培养现状,二、从管理研究的现状看管理研究方法,(2)管理研究“失范”形成蔓延趋势管理科学研究教育中没有研究方法教育环节教与学中形成研究“失范”的“乘数”效应管理研究中广泛采用“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的分析框架管理学研究中不乏思辨而缺少论证、实证,三、管理专业人才的能
4、力结构与管理研究方法,(一)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构成,管理思维能力,管理研究能力,管理实践能力,(二)管理研究方法在管理能力提升中的作用,管理研究方法具体应用,管理研究方法是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管理研究方法是管理思维形成的支撑,经济与管理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密斯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和法学教授,他与丹尼尔卡内曼共同分享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于2002年12月的颁奖典礼上对史密斯的评价是:史密斯的贡献在于,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并利用实验展示了选择性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史密斯的重要
5、实验,证券市场的泡沫形成实验,研究命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数据处理,结果报告,证券市场的泡沫形成机理,研究命题,实验设计开始,现场?实验室?,实验室实验,参加人+角色选择+实验过程+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参加人,地点,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和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实验室,内容,明确股票的公平价值Fair value然后让参加实验的学生对这只股票模拟投资,实验内容及结果,股票炒到了公平价值以上 并且“一路攀升”直到有足够多的人停止溢价买入而转为抛出崩盘发生,泡沫依然出现只是小了一些,股价围绕公平
6、价值波动,结论,股市泡沫产生过程,回归过程,均衡价格产生过程,结论,在信息对称环境下,由于投资者对预期不同判断会使股市泡沫产生,但最终会回归均衡价格,实验设计者,诺贝尔奖得主史密斯Smith,研究方法的特点,环境的依赖性研究对象的主体性理论体系的多元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科学问题民族的象征文献与考察传说中的爬行动物分析与思辩形象思维、灵感与顿悟理念、构念、框架飞龙的形象结论,管理学科的特征,(一)学科定位频谱,科学研究逻辑思维科学,思辨研究直觉判断艺术,科学研究与思辨 研究逻辑思维与判断并论证科学与艺术(软科学),(二)管理对象两类系统,1、第一类系统 直接对象不包括人的系
7、统2、第二类系统 直接对象包括人的系统,(三)管理科学研究对象两类系统1、管理对象的特征与演变规律2、达到设定目标的理论与方法,管理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一)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科学认识活动的体系、形式与方法的原理学说研究框架:机械观与系统观推理模式:演绎模式与归纳模式研究路径:实证研究方法与思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程式化与多样化,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学理论形成的方法论逻辑,基本假设,理论体系:概念判
8、断推理,知识积累阶段,行为归纳阶段,经验检验阶段,理论完善(基础研究)或执行(应用研究),观察:确定宽泛的研究范围,研究设计,界定问题:描述研究,资料收集,资料诠释,构念的界定与操作性定义(次序上不同于其他学科),资料分析,Source:赛卡瑞安(Uma Sekaran):Research Methods for Business:A Skill Building Approach,2005:19,初步资料收集:访谈、文献调查,可采用定性资料验证假设:否定性案例研究,The wheel of research,管理研究的六种路径,实证研究方法模型研究方法理论建构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模拟
9、研究方法,科学问题,研究结论,模型研究路径,理论建构,变量设计,实证研究路径,理论建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理论阐述,实验研究方法,模拟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理论阐述,一、管理方法论,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论,(一)管理研究方法论概念,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研究类型,1、按研究层次分类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企业组织内部的各部分功能、关系以及本组织与外部组织关系的研究
10、;二是指组织内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人际关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宏观层次:将企业组织放在社会整体中进行研究,从经济、技术发展和文化传统等角度来研究企业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行为等问题,像泛文化管理、管理伦理和技术创新体系等研究。从管理学科发展历程来看管理研究毕竟偏重在微观层次的研究,并且偏重在企业。,2、按功能分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通过对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概括和抽象,探讨有关管理学科规律性的知识,对管理行为、机理和现象作出理论解释,证实或证伪现有理论并提出新的理论。应用研究则要求解决现实的管理问题,并为社会、某些组织或群体带来实际利益。,3、按研究目的分类描述型、解释型和规范型描述型研
11、究:收集数据以检验有关研究对象状态假设的工作过程,它回答who,what,where,how much之类的问题,旨在将现象和事件描述和识别清楚。解释型研究: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描述清楚现象和事件以后深入探索现象和事件之间的关联。规范型研究: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描述、解释型研究结果是作出“诊断”,规范型研究则是做决策,采取行动。,(二)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体系,1研究对象是什么:机械观和系统观 机械观 机械观的思维方式主张,只有一种真实的、同质的获得知识的方法论。,1哲学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二、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体系,机械观 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都是以机械论为主导的,旨在通过
12、科学研究的方法对管理现象和管理过程进行分解,探求管理要素的因果关系,发现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例:梅奥的“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doc,1哲学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二、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体系,系统观:系统观的着眼点是处在特定时空中的有结构的事件集合体,即研究对象的组织性。例如:企业系统,1哲学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2推理方式:演绎模式和归纳模式,科学家应该从要解释的现象里归纳出解释性原理,然后再从包含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doc,归纳一演绎方法(亚里士多德),2推理方式:演绎模式和归纳模式,理论(Theory)、假设(Hypothesis)、观测(Ob
13、servation)和经验概括(Empirical Generalization),T、H、O和E循环(华莱士WLWallace模型),3.研究路径:实证科学方法和哲学思辨方法,实证(positiv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有“肯定”、“明确”和确定“等含意.管理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进展,都与实验以及其他实证方式密切相关。例: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应用.ppt,实证科学方法,3.研究路径:实证科学方法和哲学思辨方法,哲学思辨方法,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则具有思辨性、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等特点。其中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例如,霍桑实验前期几乎没有什么成果,后来梅奥参与并主持该实验,创造性地
14、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在这里思辨方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研究规范:程式化和“反对方法”,为科学认识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工具系统。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而言,则要求形成某种行之有效的、有约束力的定式或框架。,程式化,4研究规范:程式化和“反对方法”,为了创造性地提出和完成新的认识任务,人们必须能够自觉摆脱某种固定方法程式的束缚.例如:权变管理理论.doc,“反对方法”,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输出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这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
15、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美国尼布拉加斯大学教授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种系统的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四种,即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这些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妥善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相脱节,所以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3.环境
16、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的核心内容。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技术,经济和法律政治等组成(STELP分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和股东等组成。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 系统科学方法论是一组以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科学方法论体系的总称。它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等。,1管理研究中的系统科学方法论,(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1)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原理进行目标、结构、
17、功能、环境及其他变化规律的深入剖析,从中选择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优或最满意方案。,系统科学方法论提供的研究方法,(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2)信息方法 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系统的运动过程抽象为信息过程,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组织管理、人员激励、部门协调、市场经营等活动都贯穿着信息在各要素之间的流动。,系统科学方法论提供的研究方法,(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3)黑箱方法 这是一种在不知道系统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来认识系统的功能特性、行为方式、运行规律的控制方法。,系统科学方法论提供的研究方法,输入,黑箱(转换),输出,信息反馈,外部环境,(二
18、)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例:企业系统运行过程,系统科学方法论提供的研究方法,输入,转换(生产服务过程),输出,信息反馈,外部环境,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产品、服务等,用户,(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学在时间维度的发展史上经历了若干次研究重心的转移。这种转移最根本的是由于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深化,但其他学科方法向管理学研究领域渗透,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因素。,1管理研究中的部门学科方法,(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学发展的各种学科方法基础,(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学发展的各种学科方法基础,(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阐述管理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提出在研究工作的各个
19、环节中应遵循的规范。,(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包括概念、定义、变量、假设、理论、推理、分类等概念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建立的概念要能够简化思考、便于沟通,并且具备可测性。定义 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是可以衡量的。,1关于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包括概念、定义、变量、假设、理论、推理、分类等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1关于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理论理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概念框架、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间关
20、系的一组命题、供验证的背景。,1关于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推理则是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1关于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分类辨明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需要遵守完备性、准则一致性、种的独立性、不得跳跃逻辑等级等四个规则。,1关于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1)辨析问题、提炼主题;(2)论证和验证主题例:张瑞敏的管理哲学.doc,2.管理研究设计,(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实验研究(1)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组成要素必须尽可能类似(2)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统计调查研究(1)样本的合理性(2)数据的可比性实地研究,3.数
21、据观测和收集阶段,(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1)类型 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2)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的选择必须结合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假设、主题。,4.数据分析阶段,二、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系统分析法,二、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系统分析:部门?关系(纵向、横向)?职能?,二、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即把有关的基本概念、线索或问题等,按其内外部的相应关系和联系,将之概括转换为相应的图表,使之能直观化、形象
22、化和系列化。,(二)图表列示法,二、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二)福特汽车公司采购付款流程改革前后对比(图示法),改革后,采购员,供应商,采购员,财会部,改革前,采购员,供应商,验收员,电脑数据库,二、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企业系统运行过程(图),输入,转换(生产服务过程),输入,信息反馈,外部环境,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产品、服务等,用户,菲德勒模型,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弗雷德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1951年)。他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换句话说,领导和领导者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学科 导论 第三 管理 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8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