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改变结构图的形式,便于分析某些环节在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改变结构图的形式,便于求出任一对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等效变换的目的,等效变换原则,变换前后有关部分的输入量、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传递函数)保持不变。,三种基本连接形式:,信号引出点和或综合点的移动,两种等效变换方式:,环节的合并,串联、并联、反馈,2,一、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法则,图2-35 串联连接的等效变换,(1)串联连接,、环节的合并,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结论:环节串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连接传递函数的乘积。,(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D(s)G1(s)
2、R(s),C(s)G2(s)D(s),C(s)G2(s)G1(s)R(s),3,图2-36 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2)并联连接,特点:各环节的输入信号是相同的,均为R(s),输出C(s)为各环节的输出之和。,(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包括“-”的情况),C1(s)G1(s)R(s),C2(s)G2(s)R(s),结论:环节并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4,(3)反馈连接,图2-37 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特点:输入信号R(s)有与反馈信号B(s)在综合点代数相加,所得信号作为前向通道G(s)方框的输入信号。,C(s)G(s)R(s)H(s)C(s),结论:,“-”对应正反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等效 变换 自动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8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