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ppt
《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1/4,孙立新,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2023/11/4,2,1 中国电梯概况,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经像其他交通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1999年电梯世界杂志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电梯保有量一般在30台以上/万人,瑞典等国家电梯保有量甚至达到120台以上/万人,我国电梯保有量约有6台/万人 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追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电梯保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电梯数量增长迅速。,2023/11/4,3,1 中国电梯概况,受潜力巨
2、大的市场吸引,世界所有知名电梯品牌纷纷涉足中国市场,目前占世界电梯市场份额较大的电梯品牌企业,均已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立了制造工厂,并纷纷将各自诸如无机房电梯、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等最新技术投入中国市场,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巨大的市场也造就了巨大的工厂生产量,年产量上万台的电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中国既营造了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梯制造基地。与此同时,价格的优势,也使中国制造的电梯走出国门,当今中国电梯制造业及其产品已经走向成熟。,2023/11/4,4,历年电梯生产量,2023/11/4,5,各地的年新增电梯,2023/11/4,6,主要电
3、梯企业产量,奥的斯(合计),上海三菱,广州日立,迅达,通力,蒂森,星玛,永大,华升富士达,沈阳东芝,上海东芝,沈阳博林特,巨人通力,康力集团,沈阳三洋,爱登堡,江南嘉捷,申龙,广日,珠江富士,山东百斯特,许继电梯,浙江沃克斯,东莞快意,上海富士,辽宁富士,重庆伊士顿,杭州顺达,其他,2023/11/4,7,我国电梯进出口情况,2023/11/4,8,电梯行政许可及设备数量情况 2.1.1 截止2007年底,取得电梯制造许可的企业498家,其中,取得型式试验备案的部件企业55家;取得电梯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的企业5411家;取得电梯作业人员资格的为376178人。2.1.2 截止2007年11月底,
4、全国在用电梯917313台。,2.当前中国电梯行业主要概况,2023/11/4,9,2007年电梯事故情况 2007年电梯事故细分数据,2.当前中国电梯行业主要概况,2023/11/4,10,2.当前中国电梯行业主要概况,2007年及近年电梯事故关注重点 杂物电梯事故每年数起;使用环节事故集中;三角钥匙使用不当引发事故上升。,2023/11/4,2023/11/4,12,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工作部署 指导思想建体系、保安全、促发展 工作目标“五大体系”建设要分别达到不同目标并进一步规范基层管理;深化专项整治,控制事故指标,确保事故稳中有降态势;积极开展节能监管试点,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
5、贡献。主要工作 一是建体系,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二是保安全,进一步深化各项工作;三是促发展,进一步推进节能监管等工作。,2.当前中国电梯行业主要概况,2023/11/4,13,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及基本制度,关于特种设备的定义 特种设备定义-特种设备是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和设施的总称。两个特征:一是涉及生命安全,二是危险性较大。根据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第549号令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新增的
6、,2023/11/4,14,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及基本制度,立法宗旨 可归纳为“三个要点,一个目的”。要点:(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二)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防止和减少事故(三)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2023/11/4,15,中国政府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是以5个层级的法规文件构架的法规标准体系,通过落实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两大制度来实现的,具体到中国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亦不例外。下面概括介绍一下该法规标准体系中与电梯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文件。,法规标准体系,202
7、3/11/4,16,法律:目前专项的上位法律特种设备安全法仍属争取制定的法律,但关联性较强的行政法却有多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规标准体系,2023/11/4,17,法规:上位行政法规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共91条的条例中,直接涉及电梯行业的条款有61条,电梯生产、使用单位需要严格执行的条款有30条。这些条款主要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承担者,规定了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的制度,确定了相关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违法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法规标准体系,202
8、3/11/4,18,规章:上位行政规章为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对电梯等机电类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求与程序等。由于其颁布于条例之前,目前正拟修订。,法规标准体系,2023/11/4,19,规范:按照条例规定,主要是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为形式的技术法规。目前与电梯业直接相关并需要执行的安全技术规范共有36项,主要包括:1.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2.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3.电梯型式试验规则及其配套的28项型式试验细则(报批中,已经试行);4.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5.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自动扶梯和自动
9、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和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等规范检验行为的安全技术规范。,法规标准体系,2023/11/4,20,标准:目前中国共计14项国家标准中,有12项标准的技术内容分别等效采用了ISO和EN的相应标准,几项主要的电梯标准,其技术内容等效采用了欧洲的相应标准。如: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技术内容是等效采用了欧洲的标准EN81.1-199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技术内容是等效采用了欧洲的标准EN115-1993。,法规标准体系,2023/11/4,21,法律(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及其常会),部门规章(部委首长命
10、令予以公布),地方政府规章(省政府首长命令予以公布),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安全技术规范),地方政府规章(较大市首长命令予以公布),=,2023/11/4,22,1.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定电梯制造单位,应当经许可方可从事相应活动,主要采取制造单位许可和产品型式试验备案,制造许可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典型样品的型式试验、制造条件评审(产品型式试验备案方式许可无此项)、审查发证和公告。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经许可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许可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单位条件评审、审查发证和公告。目前
11、,经许可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共有2,693家;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主要规定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其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行政许可,2023/11/4,23,4.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资格核准:规定从事电梯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的技术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核准。5.特种设备型式试验:通过资料审核、检测验证和功能测试,确认电梯设计及被试验样机与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符合性;6.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的监督检验:规定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质量与最终交验设备的安全
12、技术性能,必须经监督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7.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规定在用电梯必须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周期(1年),定期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继续使用;,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行政许可,2023/11/4,24,8.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许可:规定从事电梯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许可:主要包括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电梯司机和电梯安装维修人员,规定电梯的作业人员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
13、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行政许可,2023/11/4,2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并根据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统一部署,抵达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检验和事故现场所开展的安全监察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并督促相关单位执行法规规定,纠正并查处违反法规规定的行为。,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二)现场安全监察,2023/11/4,2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针对特种设备相关环节发生的一些特殊、意外或紧急事件,以及发生的设备事故,为调查、了解、研究和分析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规律,并研究及探索解决或预防类似情况的再发生所开展的
14、专项调查工作。,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三)专项调查,2023/11/4,27,特种设备事故分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一旦特种设备发生上述事故,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并及时进行设备事故的统计与分析工作。根据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第549号令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增加了特种设备节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规定。,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四)事故调查,2023/11/4,28,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
15、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二)600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四)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2023/11/4,29,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600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故障中断运行240小时以上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以下转移的;(四)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24小
16、时以上48小时以下的。,2023/11/4,30,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四)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五)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2小时以上的。,2023/11/4,31,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 者1万元以上1000
17、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万 人以下转移的;(三)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四)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五)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六)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2023/11/4,32,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七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由设区
18、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第六十八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2023/11/4,对电梯新技术的期盼与展望,2023/11/4,34,主要内容,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3 节能降耗技术 引领电梯发展新潮流4 抗震减灾技术 填补电梯安全新要求,2023/11/4,35,1.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2023/11/4,36,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电磁兼容性要求在电梯行业已实行数年。重提这
19、个老课题,是笔者期盼在新的一年中电梯电磁兼容理论研究与技术标准取得新进展,电梯电磁兼容的实用技术成果能够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在中国电梯技术发展史上写上重重的一笔。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梯动力装置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可控硅直流拖动系统、交流调压拖动系统、交流变频拖动系统等,其在完成电能形式变换和功率传送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非正弦波,通过电源线或以电磁辐射进行传导,造成电网电压波形畸变,还会对附近的电气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现代电梯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控制和微电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限制电气设备通过电源或电磁辐射的干扰以及提高自身抵御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成为电梯产品的一
20、项新要求,这就是本文所述的电磁兼容性。,2023/11/4,37,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电磁兼容性(简称EMC)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环境中能正常工作(简称EMS),且不对该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简称EMI)。EMC=EMS+EMI。据笔者调查,我国电梯行业在电磁兼容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例如;某重要场合电梯发生不走梯故障造成了极坏影响。事后对出现故障的电梯进行复查,常规技术参数正常,确认故障现场曾存在着较强的电磁干扰信号。经试验验证,此电梯及其他几部试验电梯在较强电磁干扰信号下会出现不关门、不开门、不走梯等故障。,2023/11/4,3
21、8,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再如,图1是实测的某品牌电梯空载运行电流谐波畸变总率THD图,稳定运行THD约为100%,最高THD达350%,这项技术指标差的惊人(香港标准规定小于40%)。笔者对此电梯进行过技术分析,发现其配置的名牌变频器在作电磁兼容认证时包括了电磁滤波器配件,电梯厂配套此变频器省去了这个电磁滤波器配件,虽节省了生产成本却 使电磁兼容指标大大减低。由于我国缺少电梯产品电磁 兼容管理措施,此类情况在 中国电梯行业屡见不鲜,电 梯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治理已 经势在必行。,图1,2023/11/4,39,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GB7588-2003电与梯制造
22、安装安全规范第13.1.1.3 条规定:电梯的电磁兼容性宜符合EN 12015和EN12016的要求。据说等效EN12015和EN12016的中国电梯标准颁布已为期不远。据笔者所知,天津大学、北京特检中心、天津特检院、衢州特检中心、西子奥的斯等单位在电梯电磁兼容技术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例如,在电磁暗室进行了电梯抗电磁辐射扰度摸底测试;使用模拟电磁设备对不同型号电梯进行现场电磁辐射干扰对比试验;对50台不同类型电梯工作中的电源质量进行了检测;研究了电梯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初步确定了电梯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发射限值与电梯设备承受抗干扰能力的限值。这些研究成果,为电梯厂家电磁兼容设计
23、与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2023/11/4,40,2.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2023/11/4,41,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新装电梯监督检验和在用电梯定期检是我国政府实施多年的一项重要安全监察制度。通过这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电梯新检规历经5年13个修订版本,终于在今年一月形成了试用本,在辽宁省、上海市、湖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试行。学习电梯新检规(试用),感觉在历次修订稿的基础上做出了较大调整,对电梯监督检验与安全监察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2023/11/4,42,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2004年5月特设局下达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修订任
24、务书,中国特检中心按任务书的要求具体负责起草组织工作。于2004年9月向特种设备局上报了本规则的征求意见稿。特种设备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后,以质检特函200449号文对外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起草组于2004年12月再次召开会议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05年1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并于2005年3月将本规则报批稿正式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此后,由于局内观点与认识不能统一,本规则一直未予批准。曾于2006年6月与武局、宋局、石处召开过一次专题会,但并未取得统一认识与进展;后于200
25、7年5月和9月又分别召开两次起草组统一思想与修订讨论会,于当年11月份上报新的修订稿,11月28日召开的局务会上仍未通过,会上张局提出安排1、2个试点,看看完全按承压设备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方式开展工作是否可行,但会后联系局务会上提出的几个城市是否可以进行试点均遭婉言拒绝;2008年7月起,电梯处直接进行修订,于11月完成本次修订稿。,2023/11/4,43,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学习新检规(试用),以下几个方面很有新意:电梯质量责任主体回归 电梯监督检验工作定位 监督检验、定期检验项目确定,2023/11/4,44,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电梯质量责任主体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法规 体系 管理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8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