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案例创造性讲课1资料.ppt
《电学案例创造性讲课1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学案例创造性讲课1资料.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电学领域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2005年9月,2,第一部分 创造性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确定第三部分 创造性的判断基准第四部分 现有技术启示第五部分 不同类型发明的创造性判断第六部分 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判断第七部分 创造性判断的举证责任,3,第一部分 创造性的基本概念,案例1:IC 卡背景技术 现在银行和邮局广泛使用的磁卡和IC卡,在某些场合,例如公共 食堂等,并不适用,原因是其物理强度较差,抗静电能力不强,携带 不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抗静电能力强,物理强 度高的IC卡。,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予以实现的,它包括
2、一片塑料 基卡,双面镀金电路板,集成电路及其外接电路,电路板封装在塑料基卡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抗静电能力强,物理强度高,携带方便,特别适于食堂管理以取代饭菜票等以及电表、煤气表、内部电话收费管理等。,5,6,权利要求书:1.一种卡,包括塑料基卡()和封装在塑料基卡()内的工作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电路为集成电路,所述的集成电路IC24CXX引脚SDA、SCK、VCC上分别串有R1、R2、R3,所述的塑料基卡()上有个小圆孔()。,7,对比文件:对比文件1.智能卡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1月出版发行;对比文件1是涉及智能卡技术的教科书,其中在有关“智能卡基础知识”一节中所披露的“智能
3、卡又称集成电路卡,即IC卡,它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对比文件2.I2C总线应用系统设计第58-62页、第115-120页复印件,何立民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于1995年2月出版发行对比文件2(第60页及附图3.13)在有关“I2C总线输入电平的噪声容限与尖脉冲防护”章节中披露了如下技术信息“当I2C总线应用系统中,出现高压尖峰脉冲时会损坏总线上的器件,这时可在各个节点的SDA、SCL上串联电阻Rs进行防护”,8,权利要求1限定的卡,包括如下技术特征:1)塑料基卡()和封装在塑料基卡()内的工作电路,2)所述的工作电路为集成电路,3)所述的集成电路IC24CX
4、X引脚SDA、SCK、VCC上分别串有R1、R2、R3,4)所述的塑料基卡()上有个小圆孔()。,9,比较分析:对比文件1公开了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1),在对比文件1的“IC卡及其专用芯片”一节中(参见其第134页)公开的有关“以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AT24C01A/02/04/08/16存储器芯片为例进行说明”的技术内容已经披露了上述技术特征(2)所述的“工作电路为24C系列”的技术信息。虽然对比文件1未披露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上述特征(3)和(4),然而特征(4)是为方便携带IC卡而设置的一个圆孔,属于普通常识。对比文件2(第60页及附图3.13)在有关“I2C总线输入电平的噪声容限
5、与尖脉冲防护”章节中披露了如下技术信息“当I2C总线应用系统中,出现高压尖峰脉冲时会损坏总线上的器件,这时可在各个节点的SDA、SCL上串联电阻Rs进行防护”。,10,本案双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是:从对比文件2给出的“在各个节点上串联防护电阻”的相关技术启示,能否得到本专利权利要求1技术特征(3)所述的“在IC卡引脚上串联防护电阻”。,11,合议组认为对比文件2已经给出了足以启示本专利上述技术特征(3)的信息,理由如下。由于本专利IC卡内24系列芯片是一种I2C总线设备芯片,当IC卡使用时,把IC卡插入相应的IC卡读写设备中,就是把IC卡这一I2C总线节点联到了IC卡读写设备这一I2C总线应用系
6、统中。当人体衣物上的静电作用于IC卡上时,就形成了一种外界瞬间高压脉冲,为了克服这一高压脉冲对卡内元件造成的损害,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会想到采取防护措施,减小静电对24系列芯片的冲击电流,例如根据对比文件2给出的I2C系统中利用电阻在电路中的分压和限流作用克服高压脉冲的的相关启示,技术人员能够在无需介入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采取本专利所述的在引脚上串联电阻以避免IC卡在非使用状态下的静电损害的技术手段。,12,至于被请求人和专家学者在意见陈述书中强调的本专利“防止非使用状态下的静电损害”和对比文件2“防止高压尖峰脉冲对器件的损害”之间的区别,合议组认为上述区别只能说明本专利具有新颖性,并不足以构成与
7、对比文件2的实质性差别。合议组还注意到被请求方所请的专家学者关于“如果VCC上串联电阻,势必引起VCC的电压大幅度变化,这就要引起输入的阈值和输出的幅值变化,从而引起逻辑混乱,这是不允许的。.当电阻阻值不当时,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的论述,合议组认为这说明本专利对所使用的保护电阻的阻值是有一定要求的,否则就不能实现本发明目的,合议组也不否认本专利电阻取值与对比文件2电阻取值的差别,但是由于本专利权利要求并未限定电阻阻值,因此本专利的电阻取值并不能构成本专利创造性所在。,13,第一部分 创造性的基本概念,案例2: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
8、器。雷电被视为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保护贵重电子设备免遭雷击已引起了极大重视。目前传统的天馈电子避雷器是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气体放电二极管,以及双向二极管设计,其工作频率上限、频带宽度、插入损耗,以及驻波等指标均较差。中国专利91214741.5公开了一种基础避雷器,它包括由三段彼此螺纹连接的筒体形外壳,中段内有由两个相同盒体和盖板构成的腔体,每个盒体内紧固了一块相同的微带电路板,其上有三条微带,下面一条微带接地,微带上焊有一个电容和电感。该避雷器结构复杂、工作频率范围较窄,输入功率较低,插入损耗较大,且雷电通流较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型高通滤波网络,传输功率和工作频率高的同轴型天
9、馈电子避雷器。,14,15,权利要求书:1.一种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段彼此连接的同轴线,位于两段同轴线连接处的薄膜,与同轴线两端连接并与其形成腔体的端板,分别安装在两端板上,并伸入腔体内与同轴线内导体连接的同轴微带转换头,两段同轴线的内导体通过薄膜套彼此套接,同轴线上带接地片的两套筒,设置在套筒内其两端分别与同轴线内导体和接地片连接的电感。,16,对比文件:对比文件1.美国专利US5122921对比文件1(参见其说明书第1栏)涉及一种用来保护无线电和电视收发信机及系统免受来自雷电或人为信源自然产生的静电或电压瞬变损坏的装置。对比文件1(参见其说明书附图12及相关文字描述)披露
10、了如下技术内容:电磁静电和电压抑制装置10含有一个矩形基座12,其上安装有由导电金属制成的矩形外罩14,一个标准屏蔽同轴电缆阴连接器20用螺栓18安装到外罩14的一个边壁上,由基座21、外罩14和基座12到地构成第二导体;第二个同样结构的屏蔽同轴电缆阴连接器40以同样的方法安装在对面壁上,同轴屏蔽与形成次导体接地的外部22相接。电容器天线端和地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感器,一个电阻器从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到地,将电容贮存的电压放掉。,17,对比文件2.美国专利US5053910对比文件2(参见其说明书第1栏第1-10行)涉及一种冲击电压抑制器,是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引起的来自电源线和同轴线电压冲击的一
11、种保护装置,与本专利涉及相同的应用和技术领域。对比文件2(参见其说明书附图1-5及相关文字描述)披露了如下技术内容:冲击电压抑制器最好配置成同轴传输线,含有一个轴向放置在导电罩内的中心导体。传输线为同轴结构具有作为第一种导电器件的中心导体和作为第二种导电器件的传导外壳沿着这种结构的内部将电容器插装在导体带内。传输线段的外导体(第二传导器件)是一个板状金属套19。导电器件的传输线中,其第一和第二连接器为同轴连接器,第一终端为连接器的中心部件,第二终端为连接器的外罩。电容器最好为无引线类、在平面上进行金属化的陶瓷基片电容器,插入中心导体隙中。保护器有一个接地线。高通滤波器中的元件电感器L1(第一种
12、并联阻抗性器件)一端接在外罩上半部分20内部的接地带30上,另一端在输入端接近电容器C1的地方接到输入带26。,18,本专利唯一的权利要求限定的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包括如下技术特征:(1)两段彼此连接的同轴线;(2)位于两段同轴线连接处的薄膜;(3)与同轴线两端连接并与其形成腔体的端板;(4)分别安装在两端板上,并伸入腔体内与同轴线内导体连接的同轴微带转换头;(5)两段同轴线的内导体通过薄膜套彼此套接;(6)安装在同轴线上带接地片的两套筒;(7)设置在套筒内其两端分别与同轴线内导体和接地片连接的电感。,19,比较分析:比较对比文件1、2与本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可知:虽然对比文件1、2分别
13、披露了本专利权利要求的部分技术特征,即对比文件2的连接器12、14相应于本专利的两同轴转换头,接地带30相应于本专利的接地片,电感L1相应于本专利的一个电感,对比文件1的第一、第二连接器分别相应于本专利的两同轴转换头,电感线圈30相应于本专利的一个电感,但是这两份对比文件披露的内容均与本专利特征(2)、(3)、(5)(7)存在区别,特别是未披露特征(2)的位于两段同轴线连接处的薄膜、特征(5)中的薄膜套、特征(3)中的端板、特征(6)中的套筒以及与特征(7)的套筒有关的 电感的具体连接位置。,20,对于上述差别,合议组认为:首先,上述区别结构特征是实现本专利说明书所述的“提供一种具有型高通滤波
14、网络,传输功率和工作频率高的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避雷器结构复杂、工作频率范围较窄、输入功率较低、插入损耗较大且雷电通流较小”缺陷的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同轴线天馈电子避雷器的整体技术方案中的必要技术特征;第二,具有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限定的具体结构的同轴天馈电子避雷器能够实现说明书中所述的预期技术效果,即“最高传输功率可达100KW,插入损耗为0.20.5dB,最高工作频率可达8GHz,适用于各种通讯、电视雷达的避雷保护”;第三,从对比文件1和2及其结合中均不能得到组合了上述区别特征的同轴天馈电子避雷器整体技术方案的技术启示。,21,因此合议组认为,如果一项实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学 案例 创造性 讲课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