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理解培训二-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理解培训二-黑.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理解,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图,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他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为能够所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以下方式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3)寻求外部对它自我声明予以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2、。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他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要求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2.引用标准 无引用标准。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上一版(GB/T24001-1996)保持一致。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主要标准: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和使用指南GB/T24004-2004/ISO14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3、术语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
3、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原生环境问题)或人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的,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人工环境: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包括人工的建筑、产品和能量,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4、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环境绩效: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证实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目标: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77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
5、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能源的减少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恢复、再循环、恢复和处理。,标准应用的特点:1、对适用的环境法律要求及其它环境要求的符合性,新版标准非常关注守法,将其作为组织实施环境内外管理体系的基础和评判组织体系运行完善的基本条件之一。体现在标准4.2、4.6条款当中。2、关注组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后所应产生的外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是组织对相关方、分包方等的管理和施加影响。体现在新标准、和条款当中。3、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体现在新标准4.2、条款当中。,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
6、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它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预期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理解:1、组织制定环境方针时应当考虑:a)该组织的任务、前景、核心价值和信
7、念;b)与组织的其他方针(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相协调;c)相关方的要求和与他们的信息交流;d)指导原则;e)当地或区域的特定条件;f)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g)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2、要点:两个不可缺少的承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环境管理体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
8、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理解:1、环境因素(污染物+状态)分类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2、什么是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a)组织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即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因素,可通过目标控制。b)组织能够施加影响对组织所使用的产品的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环境影响,因不同的供方和市场情况而有很大差异。例如,一个自行负责产品设计的组织,可以通过改变某种输入原料有效地施加影响;而另一个根据外部产品规范提供产品的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就很有限。一般说来,组织对它所提供的产品的使用和处置(例如用户如何使用
9、和处置这些产品),控制作用有限。可行时,它可以考虑通过用户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处置机制来施加影响。,3、环境因素的识别a)环境因素识别控制-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三种时态:过去时:以往遗留的仍在发生的环境因素。现在时:现有、现存的环境问题。将来时:组织将来产生的环境问题。-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日常生产情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异常状态:可预见的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等产生的环境因素 紧急状态:突发状态(如火灾、设备事故、大规模泄露)产生的环境因素。,-七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废物和副产品(废弃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社
10、区影响(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b)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问卷调查与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工艺流程分析:历史文件和记录(可研、环评、环境监督检查等)。c)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应考虑: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环境法律法规,4、要点1)可以控制的:努力寻找与自身工作要素(产品、活动、服务)充分识别环境因素。2)可以施加影响的:关注相关方的问题3)建立可操作的程序(规定责任,方法,周期等)4)评价要准确、方法简便、科学以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准绳以公司重要管理事项为依据5)更新及时-关注各种变化,4.3.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
11、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理解:1、基本要求 组织应设立并保持一个程序建立一个获取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渠道定期跟踪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变化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方面的信息建立适合组织特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清单2、要点与环境因素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完整和适用定期评审及时更新信息,4.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
12、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理解:1、在制定目标时,应当考虑包括:组织环境方针中的原则和承诺;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在确定这些环境因素 时所收集到的信息);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13、因实现目标对组织其他活动及过程带来的影响相关方的观点;可选技术方案及其可行性;经济上、运行上和组织上的因素,包括来自供 方和合同方的信息;可能给组织公众形象带来的影响;环境评审时了解到的情况;组织的其他目标。,2、确定目标和指标时,应:根据其环境方针,考虑组织的规模、经济、技术等情况制定的。目标可以直接表述为一 种具体的绩效水平。要体现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重大环境因素 的连续性。环境目标应当纳入组织的整体管 理目标。使参与整合的其他管理体系,都得 到了价值提升。目标要具体,能量化的要量化,指标应是明 确并可测量。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可以针对整 个组织,也可以只针对特定场所乃至个别活 动。组织应定期
14、评审环境目标,组织持续改进可 见性的数据就是体现反映在每年不断更新的 目标和指标上。,3、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应规定组织各层次和职能在实现目标所起的作用、职责、过程、资源、时间表、优先次序及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可针对单个过程、项目、产品、服务、场所或场所内的设施。可将其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与其战略策划过程中的其他方案(如改进运行效率或产品质量的方案)结合。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帮助组织改进环境绩效。它们应当是动态的。当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活动、服务和产品发生变化时,应当对目标、指标和相关的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4、要点 法规和其他要求;重要环境因素;相关方要求(投诉方、客户);公司工作薄
15、弱环节或期望改善的方面;职责明确、层次清晰;方案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并可追踪;时间表、指标量化、一目了然的文件化,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以和财力资源。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
16、,并提出改进建议。,理解:1、关于资源:应当对组织当前的和将来的资源配置需求予以考虑。在资源配置上,组织可制定程序,以跟踪其环境或有关活动的效益及成本。其中可包括污染控制、废物管理及处置方面的费用。应当结合管理评审对资源及其配置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作出了适当安排。评价资源充分性时应当考虑计划进行的变更和(或)新的项目或运行。组织的基础设施:例如:建筑物、通讯网络、地下贮罐、下水管道等。2、职责权限关于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图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和提供必备资源应明确与环境有关的管理、执行工作的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明确的汇报途径和步骤,3、要点:职责划分的问题 a)对职责规定不清或理解不清;b)培
17、训和资源不充足;c)权限不明确或主要职能的授权太小;d)某些员工职责过多或某些却没有;e)环境管理者代表权限太小或被孤立;f)各部门、各经理间缺乏协调。,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给予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持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
18、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执行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理解:1、基本认识从事具有实际或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或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承担相应工作的能力,从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能力是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或)经验。组织应当在招收和培训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或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素质时考虑对能力的要求。在选择合同方和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其他人员时也应当考虑能力。组织应当识别和评价对某活动的能力需求和实际个人能力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养等方式予以弥补。注: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
19、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员。,2、操作要求: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人员素质确定培训的需求范围,制定和保持培训程序。确定员工培训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评审培训方案与法规或组织要求和符合性.针对岗位的不同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对培训活动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记录。明确合同方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培训。3、要点:培训的组织、内容和培训程度,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
20、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理解:1、信息交流的策划应考虑进行交流的对象、交流的主题和内容、可采用的交流方式等方面问题。2、内部信息交流对于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至为重要可通过例行的工作组会议、通讯简报、公告板、内联网等手段或方法进行。3、外部信息交流应当包含就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有关公共机构的联络事宜。在考虑就环境因素进行外部信息交流时,应考虑所有相关方的观点和信息需求。进行外部交流的手段可包括年度报告、通讯简报、互联网和社区会议等。,4.4.4 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b)对环境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c)对环境管理体系
21、主要要素及其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的途径;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纪录;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理解:1、对文件的要求 对于不同的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规模可能由于它们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而各不相同:组织及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和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注:同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为有效管理关键过程(即那些与其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过程),组织应当建立详尽的程序,描述实施每一过程的具体方法。若组织决定对某一程序不形成文件,则须通过信息交流或培训,使有关员工了解应当达到的要求。如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与其他管理体系
22、的过程一致时组织可将环境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进行整合.,2、体系文件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重要环境因素信息;-程序;-组织机构图;-过程信息;-内、外部标准;-现场应急计划;-记录。3、要点:对于程序是否形成文件,应当从下列方面考虑:不形成文件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环境方面的后果用来证实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保证活动一致性的需要;形成文件的益处例如:易于交流和培训,从而加以实施,易于维护和修订,避免含混和偏离,提供证实功能和直观性等;出于本标准的要求。,4.4.5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根据的要求进行控制。组织应建
23、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充分性和适宜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作出 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要作 出适当标识。,理解:1、文件管理:内部文件方针、目标、手册、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外部文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客户要求、供应商的文件2、文件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更改、查找方便、发放适当、有限使用、报废标识、回收及时
24、、处置。,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情况;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使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理解:1、运行控制的目的:管理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确保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实现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污染预防及持续改进的 承诺避免获奖环境风险减至最小2、运行控制的要求和运作组织应对选下的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运
25、行和活动建 立相应的程序组织应对运行程序进行有效有控制(管理服务、生 产及销售活动过程)程序中应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对公用设施和环境处理设备的运行组织应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3、运行控制要点 明确控制对象: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 的活动(关键活动);明确控制方法:用成文的控制作业指 导书;关注相关方的环境因素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
26、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理解:1、要求的管理:组织应制定保持处理环境意外事件和潜在紧急情况的程序。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紧急状态以及发生紧急状态后如何处理。为保证程序运作的有效性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对采取的收政措施及程序的更改要予以记录。有关人员都应进行紧急事故响应的训练,以确何人员的意识和能力。,环境管理方案,应急响应,2、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基于对环境因素的认识,4.5 检查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检测环境绩效、适用的的运行控制、目际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
27、成文件。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视和测测设备经过校准和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记录。,理解:1、什么是关键特性?关键特性是指组织在决定如何管理重要环境因素、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改进环境绩效时须要考虑的那些特性。一个组织的运行可能包括多种特性。例如,在对废水排放进行监测和测量时,值得关注的特性可包括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温度和酸缄度。2、对活动的结果进行测量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组强制的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目标、指标实现程度3、监测程序的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内容、监测标准,合规性评价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的环
28、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纪录。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组织应保持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理解:1、对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合规性评价可针对多项或单项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应当根据其规模、类型和复杂程度,规定适当的合规性评价方法和评价频次。评价的频次取决于一些因素如以往的合规性情况、所涉及具体法律法规要求等2、合规性评价评价方法-审核;-文件和(或)记录评审;-对设施的检查;-面谈;-项目或工作的评审;-常规抽样分析或试验结果,验证取样或试验;-设施巡视和(或)直接观察。3、要点:相关法律法规和其
29、他要求,多种操作的记录表达。,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识别和求证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度发生;c)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d)记录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理解:1、什么是不符合?不符合是指未实现要求。要求可
30、能是从管理体系的角度,或从环境绩效的角度提出来的。当体系的一部分未按计划发挥功能,或未达到环境绩效要求时,即被视为不符合。不符合的情况可包括:a)体系绩效 未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未规定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职责,如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或应急准备与响应的职责等;定期评价法律要求合规性失效。b)环境绩效 未实现降低能耗的指标;未按规定的日程表进行维护;背离运行准则(如允许值)。,2、程序要求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 查清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评审、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跟踪验证 修改原有的程序 记录 措施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3、要点:评审措施;引起文件(制度规范)的更改,4.5.4 记录
31、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理解:1、管理要求: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的文件化的程序记录的种类规范化规定相应的存放年限证实、可追溯性、预防和纠正措施2、控制要点验接、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编演。,4.5.5 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1)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
32、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事实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理解:内审的组织实施:确定审核目的和范围 制定审核计划 组成审核组 准备工作文件内审实施过程:召开首次会议 收集证据(审核过程)审核发现 审核组沟通 召开末次会议2、内审的管理:a)PDCA控制 b)审核依据 c)审
33、核准则,4.6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的信息,包括抱怨;c)组织的环境绩效;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h)改进建议。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理解: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信息收集要充分;评审要全面(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指出持续改进的方向。适用性:环境管理体系对客观情况(法律、法规、市场、相关方的要求)的适应性充分性:是否能充分的识别环境因素并加以控制,使组织能够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有效性:对方针的贯彻、目标指标的实施、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表现的改善、员工环境意识的提高、自我完善的机制、EMS的持续等的效果控制要求:1方针的适宜性,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2内部审核结果3环境绩效4变化的客观环境5相关方的新的关注,总结 要素的关联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