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研究设计.ppt
《环境研究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研究设计.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环境研究设计,7 环境研究的设计,7.1 调查设计7.2 实验设计7.3 环境研究中的系统误差,7 环境研究的设计,环境研究可简单概括为环境管理研究、环境监测研究和环境工程研究。研究工作通常包括调查和实验两个方面。调查(survey)是指不加任何干预措施对事实进行的描述分析性研究,实验(experiment)是指加上干预性措施对对象进行的试验分析性研究。在同一研究项目中,前者为后者提供线索,后者对前者加以验证,即调查和实验常常是互相补充、结合进行的。,7.1 调查设计,7.1.1 调查的类型考虑调查空间,调查科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考虑调查时间,调查可分为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与断面
2、调查;考虑调查指标,调查可分为单项指标抽样、多项指标抽样与全指标抽样。,7.1.1.1 全面调查,全面调查(complete survey)又称普查,是对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进行的调查。在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的前提下,普查结果可以准确反应总体情况。由于全面调查面广、量大,因此,必须统一调查方法、统一调查技术要求,并据此统一培训调查人员。,7.1.1.2 抽样调查,定义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对总体的部分观察单位进行的调查。在抽样具有代表性的前提下,抽样调查样本的统计指标可以精确估计总体情况。分类抽样调查分为非随机抽样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因能使每个观察单位有同等机会被
3、抽到而保证样本有较高的代表性,因此在研究中广泛应用。随机抽样方法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比例分层、最优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单纯整群抽样、二阶段整群抽样、整群比例概率抽样)。,7.1.1.3 回顾性调查,回顾性调查(retrospective study)又称对照调查,是寻找某种结果的原因的调查。通过调查过去较长时期内某种结果阳性样本与对照样本中具有与不具有某种原因的观察单位数量,经统计处理,可提示原因与结果的关联线索,但不能直接估计因果关系或关联程度。,7.1.1.4 前瞻性调查,前瞻性调查(prospective study)又称队列调查或定群调查,是
4、认定某种原因的结果的调查。通过调查未来较长时期内暴露于原因样本与不暴露于原因样本中发生与不发生某种结果的观察单位数量,经统计处理,可直接估计原因与结果的关联程度。,7.1.1.5 现况调查,现况调查(field survey)又称断面调查,是对已知明确原因和结果的状况调查。通过对设定短期内的原因和结果调查,为进一步的动态分析等工作积累信息。,7.1.2 调查的样本含量估计,“环境数据统计与分析”显示,观察单位的多少直接影响对样本和总体特征的准确阐述和推断,因此,必须科学地确定观察单位的数量即样本含量。这是抽样调查的第一步工作。,7.1.2.1 推估总体均数时的抽样样本含量,(1)推估无限总体均
5、数的抽样样本含量式中n 样本含量u 总体均数在检验水准的临界值 总体标准差 总体容许误差 r u式中r 估计平均数变化的幅度,取0.050.1均数于是当计算出n30时,需用样本均数在检验水准的临界值t(v)依次代替u继续计算,直到计算出稳定的样本含量,于是由于(变异系数)所以有 或,7.1.2.1 推估总体均数时的抽样样本含量,(2)推估有限总体均数时的抽样样本含量当有限总体的观察单位数(N)很大,且将其按无限总体对待所计算的抽样样本含量(n)也很大时,用校正样本含量公式计算:式中 nc 有限总体校正样本含量n 假定为无限总体的样本含量 有限总体校正数N 有限总体的观察单位数,7.1.2.2
6、推估总体率时的抽样样板含量估计,(1)推估无限总体率的抽样样本含量当总体率接近50时,有当总体率接近100或0%时,用反正弦的平方根转换的率式中n 样本含量 总体率 u 总体率在检验水准的临界值 总体率标准差 总体率容许误差 式中r 估计率变化的幅度,取0.050.1p 样本率,(2)推估有限总体率的抽样样本含量式中 nc 有限总体校正样本含量n 假定为无限总体的样本含量 有限总体校正数 N 有限总体的观察单位数,7.1.2.3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时的样本含量估计,“均数比较”问题,比估算总体均数进一步,涉及到显著性检验,因此不仅只考虑均数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还要考虑第二类错误的概率。通常使
7、用的估计公式为n=式中n估计样本含量 t第一型错误概率的t值,据单侧或双侧检验要求查附表2(t值表)得到;t 第二型错误概率的t值,据单侧检验要求查附表2(t值表)得到;标准差容许误差先用自由度的t和t值求n1,再用n1的自由度的t和t值求n2,经过多次计算,得一基本稳定的ni值,即为求解的样本含量。,7.1.2.4 配对资料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计算样本含量n式中sd 样本差数的标准差样本差数的平均值,7.1.2.5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计算样本含量n1n22式中 sc 两样本均数合并标准差 两样本均数之差,7.1.2.6 两样本率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1)(实验或处理的)样本率在5
8、0左右时,计算样本含量:n1n22(2)(实验或处理的)样本率远离50时,计算样本含量:n1n21641.6式中1、2 样本率 c 平均率(3)用相对危险度估计样本含量n1n2式中 平均率1 对照组的暴露比例2 病例组的暴露比例 R 相对危险度,7.1.2.7 单因素多组资料比较调查的样本含量估计,在假定方差齐同的前提下,计算容许误差后,查附表17(单因素多组均数的样本量表),得出相应的样本含量。式中 容许误差 最大均数 最小均数,7.1.2.8 相关分析的样本含量估计,作相关系数比较时的样本含量估计时,需先查附表18(r与z值转换表),将r值转换成z值后,再计算样本含量。(1)回答xi与yi
9、是否相关时的样本含量(2)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相关系数比较时的样本含量(3)样本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的样本含量n1n2式中 z0总体相关系数的转换值z1、z2 样本相关系数的转换值,7.1.3 调查的样本抽取,样本含量确定后,抽样调查的第二步工作,就是确定“哪个观察单位将成为调查对象”。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抽样技术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整群按比例的概率抽样法,7.1.3.1 单纯随机抽样,定义指对全部的观察单位不加任何分组,完全随机地抽取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技术。常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单纯随机抽样。其操作过程如下:(1)给全部观察单位顺序编号;(2)从随机数字表的任
10、意行列开始,向任意方向依次抄录随机数字(3)舍去重复出现的数字和大于观察单位总数值的数字(4)当保留的随机数字个数等于样本含量值时停止抄录;(5)将编号与每个随机数字相同的观察单位抽出组成样本。,7.1.3.2 系统随机抽样,定义又称机械抽样,指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的抽样技术。其操作过程如下:(1)给全部观察单位顺序编号;(2)确定抽样间隔()(3)随机确定一个观察单位为抽样起点,依次抽取抽样间隔末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当观察单位按顺序有周期性或单调增减时,用此法抽得的样本带有偏性,故该法适用于观察单位分布均匀的总体。,7.1.3.3 分层随机抽样,定义又称类型抽
11、样,指将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些标志分成若干类型、区域或层次,然后对各类型、区域或层次的观察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的抽样技术。其操作过程如下:(1)计算对全部观察单位N抽样的样本含量n(见7.1.2);(2)对全部观察单位分层;(3)计算各层的样本含量ni;(4)对各层进行随机抽样。,根据各层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不同,分层抽样分为比例分层抽样法和最优分层抽样法。比例分层抽样法指按同样比例()在各层观察单位(Ni)中抽取样本含量为的样本的抽样方法。最优分层抽样法指根据各层观察单位实有数(Ni)和标准差(Si)决定抽取样本含量的抽样方法。式中第i层全部观察单位标准差,可用Si作为无偏估计值第i层总体率,可用Pi
12、作为无偏估计值,7.1.3.4 整群抽样,定义整群抽样指抽取包含若干个观察单位的群体的抽样方法。整群抽样适用于大规模研究。分类如果对被抽取群体中的全部观察单位进行研究,则称为单纯整群抽样。如果对被抽群体中的观察单位再进行抽样研究,则称为二阶段整群抽样。性质群间差异越小,整群抽样的精密度越好;在抽取的群中抽取的观察单位越多,整群抽样的精密度越好。单纯整群抽样的精密度好于二阶段整群抽样。,7.1.3.4 整群抽样-单纯整群抽样,群内观察单位数相等的单纯整群抽 样本均数为样本标准误为样本率为样本率标准误为,群内观察单位不相等的单纯整群抽样样本均数为群的平均观察单位数为样本标准误为样本率为样本率标准误
13、为,7.1.3.4 整群抽样-二阶段抽样,样本均数为各群的平均观察单位数为样本标准误为样本率为样本率标准误为,7.1.3.5 整群按比例的概率抽样法,整群按比例的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1 to size),简记PPS法。该法是把人数不等的实际初级单位转化为人数相等的假设初级单位,用系统抽样法确定假设初级单位所在的实际初级单位,再从被抽取的初级单位中随机抽取若干观察单位,这样使人数不相等的初级单位内每个观察单位被抽的机会均等,便于计算抽样误差。,7.2 实验设计,定义实验(或试验)研究是观察实验因素的实验效应的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实验因素、受试对象和实
14、验效应。实验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受试对象要符合明确的规定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实验效应即实验中所选用的指标。指标有计数和计量两种,选用的指标应具有客观性、精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实验研究及设计的原则实验研究及相应的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对照、随机、重复、均衡”原则。(1)对照。对照指实验中有可以相互比较效应水平的接受不同的处理的生物分组或个体。(2)随机。落实随机原则的目的在于减少误差,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重复。在实验研究中对样本含量的要求是,既要保证实验结果可靠,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4)均衡。要求非实验因素的条件均衡一致,以准确揭示实验因素的效应规律。重点
15、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受试对象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二是实验的环境条件要控制在规定的状态。,实验设计的方法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组设计平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拉丁方设计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割设计系统分组设计正交设计,7.2.1 完全随机设计,定义指将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单因素的各个处理组中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分别从不同总体中随机抽样进行对比观察的设计方法。优点是设计和统计分析比较简单,缺点是只能分析一个因素而效率较低。基本思路先将选定的受试对象编号,再用附表19(随机数字表或随机排列表)把它们随机分成两组或多组(各组受试对象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分别给各组受试对象施加预定的各种处理
16、,观察实验效应。两处理组的效应比较常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多个处理组的效应比较常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7.2.2 配对设计,定义配对设计指将条件一致或相同的受试对象配成对子,将每对中的对象随机分入单因素的两个不同处理组。配对的注意事项一般不要以实验因素作为配对条件,而应以主要的非实验因素作为配对条件。配对时要防止偏性,尽可能保持每对受试对象的均衡和齐同。应把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处理组。记录试验数据应保持每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不能错乱或缺失。配对设计的优点是同对的试验对象间均衡性增大,因而可提高试验的效率。,7.2.3 配伍组设计,定义配伍组试验亦称随机区组试验,是配对试验的扩大
17、。配伍组设计指,将条件一致或相同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受试对象组成对象组(配伍组),并将每组中的对象随机分配到单因素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处理组。适用范围配伍组设计可同时分析出处理组及配伍组两个因素的影响,试验效率较高。配伍组设计还可用于实验缺项估计。,7.2.3.1 配伍组设计与结果分析,校正数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及自由度SS总X2C,vN1;处理组间的离均差平方和及自由度,vt1;配伍组的离均差平方和及自由度,vb1;误差离均差平方和及自由度SS误差=SS总SS处理SS配伍,v(t1)(b1),7.2.3.2 缺项估计,配伍组试验的特点是各处理组的受试对象数相等,各配伍组的受试对象数也相等。如在试
18、验过程中因故漏失原始数据时须补进漏失数据后才能作方差分析。如漏失数据只有一个,缺项Xe可按下式估计:式中:T有缺项的处理组中现有观察值之和,B有缺项的配伍组中现有观察值之和,S现有观察值之总和。补进缺项后作方差分析时,须从处理的平方和中减去偏大值K加以校正,并将总变异及误差的自由度各减1。,7.2.4 平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定义 平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指,在每一配伍组中包含的受试对象数小于要求的处理数时,有计划地安排每个配伍组中受试对象接受的处理,使全部试验中每种处理的重复数相等,一个配伍组中的受试对象接受的某两种处理的次数相等。设计 平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中,以k表示每个配伍组中受试对象数,以表
19、示处理数,以b表示要求的配伍组数,以 r表示要求的每种处理的重复次数,则 r或bk为实验单位的总数;以表示某两种处理同时出现的配伍组数。必须是整数,可由下式求得:设计时,根据试验给定的k和,从表7.14中查得所需b、r、以及解法,再按“解法”确定每个配伍组的处理安排。确定处理安排的方法有三种,即所有结合法、正交方法和解法号法。,7.2.4.1 所有结合法,所有结合法指,利用组合技术列出给定条件下的所有配伍组的处理组合。如给定条件k3、4时,要求全部的实验组合满足b4、r3。即当每个配伍组只有3只动物,要接受4个处理时,则要求有4个配伍组,每个处理要给予3个配伍组中的受试对象,且某两种处理同时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研究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