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鉴定常识-第三章机械性损伤.ppt
《法医鉴定常识-第三章机械性损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医鉴定常识-第三章机械性损伤.ppt(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机械性损伤 教学重点:1、机械性损伤的概念 2、机械性损伤的作用方式 3、机械性损伤的形成机理 4、机械性损伤致伤物的种类 5、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6、各种机械性损伤的特点,机械性损伤概论 1、机械性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类。2、机械性损伤的程度、种类和复杂性是各类案件中难度最大的一种。3、机械性损伤的损伤时间、凶器推断和认定、致伤过程分析、致伤原因、致伤条件、伤后的行为能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损伤的死亡原因等的确定均对案件性质的确定、为侦察和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概 述 一、机械性损伤的定义 指致伤物或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
2、障碍称为损伤(injury)。机械力所引起的损伤称为机械性损伤(mechanical injury)。,(一)机械性损伤的作用方式 1、运动的致伤物打击相对静止的人体。2、运动的人体作用相对静止的致伤物。3、运动的致伤物与运动的人体相互作用。(二)机械性损伤的作用结果 主要导致人体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1、肢体残缺 2、内部器官损坏 3、损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4、死亡 二、机械性损伤的形成的机理 机械性损伤是机械力使运动的物体改变其运动状态,是物体间相对运动中相互间的作用强度。,在研究机械性损伤中应着重分析损伤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作用力 1、物体的动能/位能 EK=1/2MV2(M:质量
3、V:速度)2、能量释放时间 I=F(t2-t1)(I:冲量 F:力 t:作用时间)3、受力面积 P=F/S(P:压强 F:力 S:作用面积)4、力作用的方向 法线方向、切线方向、倾斜方向打击所产生的压力及其分力、摩擦力均对损伤有不同程度影响。5、作用人体变形的外力种类 拉力、压力、剪切力、扭力等。,6、力在体内的传导 外力作用于机体根据组织结构性状不同,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时间等均有不同。以组织结构密度,如骨、软组织、器官不同而不同。流体在体内的传播以流体力学方式传导。(二)人体组织结构特点 人体组织结构不同对损伤影响极大,各种组织有其各自的特点。1、骨组织:属脆性材料,物理特点抗压缩力
4、大于抗拉能力。骨组织是由骨胶质和骨盐(主要为羟基磷酸盐)构成,同时不同形态的各骨有不同的物理特征。2、软组织:人体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其中与损伤关系最密切的为结缔组织。,总之,在外力作用下,人体的各种组织均会发生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变形而发生损伤。(三)致伤物 1、根据物体性状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种。2、固体致伤物又分为:(1)钝器:根据形态可分为:规则钝器;不规则钝器 根据质量可分为:金属钝器;非金属钝器(2)锐器 切器;砍器;刺器;剪刀;(3)火器 枪弹;爆炸物;,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一、擦伤(一)擦伤的概念 擦伤(abrasion)是致伤物与体表摩擦致表皮的一部分
5、或全部与其下层脱离形成的损伤。(二)擦伤的类型 1、抓痕(scratches of finger nail abrasion)指有尖的硬物抓擦或划过皮肤表面形成的损伤。呈条形、弧形、间断点片状连续/不连续表皮缺如或翘起。2、擦痕(grazes or brush abrasion)由体表和粗糙物体表面摩擦形成的损伤。多呈广泛、大面积表皮缺如或梳妆擦痕。3、撞痕(impact or crashing abrasion)是物体以垂直方向作用于体表形成的表皮损伤。常留下致伤物接触面印痕及深部组织损伤。,擦伤形成示意图,擦伤的类型,4、压擦痕(friction or pressure abrasion)
6、系非切线力方向作用于体表形成的表皮剥脱。(三)擦伤的形态及法医学意义 1、根据擦伤形成的部位确定外力作用方式。2、根据擦伤的分布特点分析作案过程。3、根据擦伤的形态推断致伤物打击方向。4、根据擦伤的形态推断致伤物。5、根据擦伤推断受力部位。6、根据擦伤颜色确定生前死后伤。7、根据擦伤综合分析案件的性质和意图。二、挫伤 挫伤(contusions bruise)指由钝器打击造成的皮下组织结构破坏、皮下组织出血为主要改变的闭合性损伤。,(一)挫伤的形态 皮肤或皮下出血是挫伤的主要体表表现。1、皮内出血能较好的反映致伤物接触面的形态。2、皮下出血因组织结构不同有程度不等的形态改变。3、皮下出血可发生
7、转移,形成血肿/转移性血肿。4、深部组织及器官挫伤出血多不固定,变化很大。(二)影响挫伤形态的因素 1、组织致密程度:致密的组织出血量少,疏松组织出血量多。2、骨质衬垫:有衬垫部位出血量多,损伤重,无则轻。3、出血量:出血量多者显著,出血量少者不显著。4、出血颜色变化:随时间、出血深浅、皮肤颜色而不同。5、血管脆性/血液性状:对出血程度有很大影响。,挫伤,(三)挫伤的法医学意义 1、着力部位的确定。2、作为推断生前死后伤的重要依据。3、推断损伤形成的时间。4、推断致伤物接触面的形态。5、分析作案过程、致伤目的、方式、条件及案件性质。三、创(一)创的概念及结构 1、创(wound)指暴力作用致皮
8、肤及其深部组织破裂的损伤。2、创的基本形态:创口、创角、创缘、创壁、创腔、创底。,创的基本形态,(二)创的分类 1、钝器创:挫创;裂创;挫裂创;2、锐器创:砍创;切创;刺创;剪创;3、火器创:枪创;爆炸创;(三)创的基本特征 1、钝器创:特点:创多呈不规则形,创角钝,创缘不整齐,伴有表皮剥脱及皮肤出血,创壁不光滑,创腔内有组织间桥,创底不平整。2、锐器创:创口多呈梭形,创角锐,创缘整齐,无表皮剥脱及皮肤出血,创壁光滑,创底平整,创腔无组织间桥。,钝器创,钝器创,3、火器创:有其自己的特点,有时有锐器创特点,有时有钝器创特点或二者兼有。四、骨折 骨折(fracture)指骨的解剖学结构和完整性遭
9、破坏而引起的骨损伤。1、原因:(1)直接外力作用骨折。(2)外力以传导、杠杆、旋转作用形 成间接骨折。(3)肌肉牵拉致骨附着部位骨折。(4)积累性骨折。(5)骨病变诱发骨折。,骨 折,2、分类:(1)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开放性骨折。(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 横骨折;斜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骨骺分离。(二)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dislocation)系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对合关系称为关节脱位。外伤性脱位多与骨折并存。五、内脏破裂 内脏破裂(visceral laceration)是指外力作用下导致内部器官被膜/实质裂开或破碎。内脏破裂可因直接
10、外力震荡及流体冲击作用使之破坏。,六、肢体断离 肢体断离(dismemberment)即巨大暴力使人体各部遭到广泛而严重的破坏,并肢体分离的损伤。多见于高坠、爆炸、交通事故及杀人碎尸等。七、体腔内出血 损伤出血流入体腔称体腔内出血。体腔内出血其出血部位、量及速度对生命的危害不等。一般:颅腔内急性出血100150ml致死 大脑内出血50ml致死 心包腔内急性出血200250ml致死 胸腹腔出血10001500ml(全身血量30%以 上)致死。慢性出血视情况而定。,肢体断离,体腔内出血,第二节 钝器伤 钝器伤(blunt force injury or blunt instrument injur
11、y)是指由钝器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伤。一、徒手伤 系凶手以身体某一部分作为致伤物作用于被害人所形成的损伤。徒手伤的特点:1、体表与内部损伤多不一致,一般外伤轻,内伤重,体表仅见不规则的皮肤出血,内部器官可致破裂。不易反映致伤物接触面形态。2、除有徒手伤外,多有摔伤、磕碰伤及其他损伤。3、徒手伤多呈各种徒手伤并存,如抓伤、掌击伤、踢伤等。,4、徒手伤多有毛发、纽扣、异物碎片等位于死者手中或散落现场。5、徒手伤致死多因内部器官震荡、破裂、神经反射。6、徒手伤中咬伤可作为同一认定之痕迹提取检验。(一)指端所致损伤(扼颈)(二)拳击伤:以挫伤为主,挫伤出血多不规则,严重可形成挫裂创(口唇),很少伴有表皮
12、剥脱,多以挫伤、出血为主要表现形式,可致内脏破裂、骨折。(三)踢伤:形成部位与人体姿势有关,比拳击伤重,可伴内脏损伤,非赤足情况伴有表皮剥脱。(四)咬伤:多与徒手伤并存,可在凶手和被害人身上。特点:表皮剥脱、出血、小的创口形成,两两相对的弧形、半弧形,中间间断。注意咬痕往往发生变形。,踢 伤,同一认定:牙齿排列、牙齿距离和角度,咬痕和牙模比对。注意:提取咬痕部位唾液,咬痕周围有无出血、组织液渗出,如有,应分别提取,避免出血、组织液对唾液的污染。二、棍棒伤 棍棒分为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可有不同的质地。不同形态和质地的棍棒打击在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形态的挫伤。(一)圆形棍棒伤 1、打击较平坦部位:
13、形成条形皮肤出血,出血直径小于棍棒直径。中央最重,两侧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常与正常皮肤界线不清。,2、打击组织较丰满部位:形成中空性皮肤出血;中空区窄于棍棒直径,形成两条对称出血带,又称铁轨样挫伤。106.ppt、打击头部:可形成头皮内出血、头皮下出血及血肿、帽状腱膜下出血及血肿。严重可形成条形挫裂创,易在其一端特别是远端形成撕裂,形成“Y”字形创角,创角钝,创缘不整齐,呈齿状,并伴表皮剥脱,皮肤出血,宽度较宽,程度较轻,称为镶边挫伤带(为条形棍棒伤特征)。并可形成囊状创腔。条形棍棒伤创口多伴明显的组织间桥,创壁不光滑。颅骨轻者形成线状骨折,骨折线向两端延伸,与打击部位相对平直。延伸部位与力的
14、传导方向、颅骨结构、变形有关,也可形成舟状骨折。,中空性皮肤出血,(二)方形棍棒伤 1、棱边打击:形成窄条形皮肤出血,严重者形成条形挫裂创,创缘平直整齐,镶边挫伤带不明显。2、平面打击:边界清楚的带状皮肤出血,能反映致伤物接触面宽度,直径大于、等于棍棒直径。1)致伤物平面较大,打击人体凸出部位时,在头部可形成类方形出血,两条棱边较整齐,另两条不整齐。2)打击组织较丰满部位,有时可形成中空性皮肤出血。打击头部突出部位可形成类方形、圆形头皮出血,头皮星芒状挫裂创形成,该创一般不超过出血区,有时可形成弓字形挫伤。甚至可以形成类方形凹陷性骨折。3)棍棒一端打击可形成槽形的皮肤出血,以槽底损伤为重,三条
15、边较整齐,一条边不整齐,可有斧背半部着力形成。,(三)不规则棍棒伤 不规则棍棒伤形成的特点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呈不连续的条状、程度不等、形态各异的挫伤。棍棒伤的突出物可形成特定损伤。(四)不同质量棍棒所致损伤 1、木质棍棒:1)多为单纯性表皮剥脱、皮肤出血,特别是打击在头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很少形成挫创、挫裂创,出血多位于皮下,往往较宽,程度较轻,出血边缘与正常组织界限不分明,较少形成局部较大的血肿。2)头部在较大暴力时可形成挫裂创,创口条形哆开,创角不易发生全层断裂,创缘不整齐,所伴表皮剥脱、皮肤出血相对不明显,创壁不光滑,创腔内多有组织间桥,创道多达皮下,很少导致骨膜或帽状腱膜断裂,组织挫灭不明
16、显。,3)骨质无压擦痕迹,多呈线状骨折或舟状骨折,反复打击形成粉碎性骨折,骨碎片一般较大,多在2cm2以上。2、铁质棍棒:1)可形成条形皮肤出血,出血严重可以在皮内出血并伴有皮下血肿形成,条形出血较窄,界限清楚,出血部位常伴有表皮剥脱。2)打击头部多形成挫裂创,创口呈梭形哆开,创角可全层断裂,创缘整齐,多伴有明显表皮剥脱、皮肤出血,创壁组织挫灭明显,创腔内组织间桥较少或无,创底多深达骨质,创道内可见被挫碎的组织、游离的毛根、断裂的毛发和异物。3)骨表面有压擦痕形成,可形成线状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在骨折区边缘有时可看到平行骨裂纹,骨折碎片较小。表,三、砖石伤 砖石伤有就地取材的随机性,
17、多将致伤物遗留在现场,或现场周围以及现场有同类致伤物。(一)砖伤 根据砖的不同接触面可形成三角形、L形、Y字形、槽形、梭形、V字形、T形、H形、圆形及类圆形出血及挫裂创。断口打击为不规则形损伤。1、砖平面打击所致损伤:1)打击在人体弧度较大部位,反映不出砖的形态;2)打击头部,形成圆形或类圆形皮肤出血,并伴点片状表皮剥脱,以中央为重,越向边缘越轻,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称为“月晕状出血”。中央可有组织挫灭。多在出血最严重部位形成。,3)组织缺损常难以对和,滑动打击形成囊状创腔。4)颅骨可有压擦痕,创道内有砖碎末,多形成线状骨折,严重者伴有颅底骨折,也可形成全颅崩裂。2、砖棱边打击:1)形成条形
18、、棱形或三角形表皮剥脱、挫裂创,创缘不整齐,呈锯齿状,周围表皮剥脱宽窄不等,宽的部位见与创口垂直的皮肤擦伤。2)形成圆形或类圆形皮肤出血,中央组织缺损,难以对合。3)棱边形成线状、舟状骨折;棱角形成 凹陷性骨折。3、断口所致损伤打击区内形成程度不等形态各异损伤,轻者形成点片状不规则形表皮剥脱、皮肤出血;在骨质上,一次性打击可形成形态各异、程度不同的损伤。,(二)石头伤 1、山石伤(rock injury):该损伤特点为:不规则皮肤出血,梳妆擦痕,挫裂创,在不规则的主创口周围可见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创口及不同程度挫伤,创缘不整齐,主创口组织挫灭明显,可形成各种类型骨折,骨质表面留有压擦痕迹。2
19、、鹅卵石伤(cobble injury):可形成圆形、椭圆形皮下出血,呈月晕状,星芒状挫裂创,严重组织挫灭;颅骨压痕,环形、套环形骨折。接触面大时可形成线状骨折、骨缝裂开、粉碎性骨折。反复打击骨折边缘不整齐,多呈弧形边缘,常伴有放射状骨裂,骨折碎片较大。,四、斧背及锤背损伤(一)斧背损伤 1、全部着力:打击在平坦部位,形成方形、长方形、圆形、类圆形挫伤皮肤出血,甚至形成中空性皮肤出血,中空区小于或等于斧背直径。有时可形成类方形凹陷性/粉碎性骨折。在颞顶部容易全部着力,出血边界不明显,皮内出血不宜扩散,较好反映致伤物的特征。2、中央部分着力:打击在头部弧度较大的部位,形成类圆形、类方形皮肤出血和
20、星芒状挫裂伤。中央可有组织挫灭,不能对和。挫灭周围可有表皮剥脱,但也有不伴表皮剥脱的星芒状挫裂创。颅骨形成圆形骨折、放射状线状骨折。,3、角及角面着力:圆形、类圆形、三角形皮肤出血及星芒状挫裂创,颅骨圆形、阶梯状凹陷、粉碎性骨折或孔状骨折。4、半部着力:形成三角边清楚,一条边模糊,界限不清的方形、类方形皮肤出血,边缘有较窄的挫伤带,挤压边缘极不整齐,有较宽的出血带,越靠近边缘越重。头皮形成挫裂创,皮瓣形成,颅骨类圆形、方形凹陷性阶梯状骨折。5、棱边着力:形成短窄条状皮肤出血,边界不清;可形成条形、梭形、棱形挫裂创,两创角突然中断。颅骨形成条形压迹或舟状骨折。,(二)锤类损伤 1、圆形锤击伤 圆
21、形锤击面全部着力呈圆形、括号形或中空性皮肤出血,边界清楚。颅骨形成圆形骨折。部分着力,可形成弧形、新月形皮肤出血及挫裂创,凹陷性阶梯状骨折。多有挤压缘形成。2、多角锤击伤 在皮肤上形成120140度之夹角。一般损伤程度较重,其他损伤特征参照斧锤类损伤。五、坠落伤 坠落伤(injury due to fall from height)系因人体由高处坠落所形成的损伤。坠落伤可见于意外、自杀及他杀。(一)坠落伤的现场勘查,1、坠落的起点:即对起跳处的勘查。注意现场上的情况,有无遗留物及各种痕迹物证。注意地面的高度。2、坠落空间:有无突出物、折断物及其上面的各种痕迹、物证。3、坠落终点:地面性状、坠落
22、痕迹、物品散落情况及与尸体的关系,尸体周围血迹分布状况。(二)坠落尸体检验 1、衣着物检验 衣物有无破损、擦划、磨损、开线绽开、血痕分布,是否符合高坠一瞬间血迹分布规律。找到第一目击人了解情况。2、尸表检验,观察尸体的位置及姿势,判断着地部位,尸体有无变形,各损伤形成部位、方向、程度、形状。头部、双脚或臀部着地多见。头部:很少有顶部直接撞击地面。坠落高度、意识状态决定是否能以某一部位着地。意外:脚着地,受空间条件限制,人体重心影响。清醒意外有时也非脚先着地。颈部:皮肤呈横行裂创,无表皮剥脱,很少有皮下出血,有时可造成颈部血管内膜断裂。胸部:体表损伤少见,常见肋骨骨折,胸骨旁对称性近胸骨端完全断
23、裂。胸腔积血。腹部:体表多无损伤,脏器多发生破裂。,四肢:多以下肢(脚先着地)骨折,足底跟结节前方横行裂创(生前高坠征象);前臂肱骨骨折,属于保护性姿势。3、解剖检验:头、胸、腹部。(三)坠落损伤特点 1、尸体外表损伤轻,内部损伤重。2、损伤广泛:多发性骨折及内脏破裂。3、一致性:几乎所有的严重损伤均可用一次性巨大暴力解释,并在外力接触及传导途径中形成。(四)法医学鉴定 1、确定是否高坠;2、高坠是生前还是死后形成。(现场、生活反应,有无意识丧失)。,坠落伤,六、挤压伤 挤压伤(crash injury)是由巨大或沉重的物体,压迫或挤压或撞击机体而造成皮肤和深部组织的广泛损伤。1、挤压伤可致身
24、体被外力作用部位及远隔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2、挤压伤可致窒息、自体中毒、栓塞、肾功能衰竭、创伤性休克而死亡。挤压综合征:1、大面积严重皮下肌肉挫伤、出血 2、存活48小时以上 3、少尿或无尿,血中非蛋白氮增高 4、病理学改变:肾远曲小管肌红蛋白管型,挤压伤,第三节 锐 器 伤 锐器伤(sharp instrument injury)是由具有锐利边缘或尖端的致伤物造成的损伤。创口形态与体表分裂线有关。一、切创 切创或称割创(incised wound),由具有锋利刃缘的锐器,压住皮肤同时沿刃口的长轴方向移动,切割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的损伤。(一)特点:创口长,创腔呈舟状,创角锐,常有拖刀痕及鱼
25、尾状切痕。骨质:留有切痕,反映刃的厚度。常见部位的切创:,1)颈部:多见自杀,颈部倾斜创口,起点较浅,终点较深,直至血管、气管断裂,深度可达颈椎。2)四肢:自杀多见于腕部、肘部、腹股沟。无生活反应为死后分尸。3)其它部位切创:精神病,奸情、仇杀、虐待。(二)自他杀切创的鉴别1、自杀切创:多在人体要害部位,符合自己用手习惯。轻伤多,重伤少,致命切创一般仅有一次。分布集中,方向一致。2、他杀切创:可在人体任何部位(多在要害处,以颈部最为常见),方向不一,排列紊乱,无试探伤。多深达骨质。,切 创,二、砍创 砍创(chop wound)由具有一定重量,且便于挥动的锐器以其刃部砍击人体所形成的损伤。(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医鉴定 常识 第三 机械 损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