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课案.ppt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课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课案.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7-08-09,1,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申小龙(国际汉语教师廊坊集训第一期成果 刘钦明 PPT制作),2007-08-09,2,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一)汉语字词的弹性单位、尤其是基本单位的简易而富有弹性,是中国文化各种样式的一个共同的组织方略。中国的筷子是很简单的,它远远比不上西方餐刀餐叉的复杂。筷子的功能又是不确定的,它不像餐刀有“切”的确定性,餐叉有“戳”的确定性。然而筷子既能“切”,又能“戳”,既能夹,又能挑,无所不能。中国的毛笔是简单的,也是不确定的,按压不像西方的油画刷子和钢笔那样“刚”而确定。但“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运用中有粗细浓淡润枯正侧起伏方圆等各种变化
2、。中国文化的基本单位就如老子所言“无执故无失”,孔子所言“无可无不可”。这就是贯注在中国语言中的一种文化精神。,2007-08-09,3,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锄(“背着锄头去锄地”)锁(“用这把锁把门锁上”)盖(“一个盖子盖了一只碗”)网(“一张大网网不住满池鱼”)圈(“画个圈圈了一大块地”)捧(“手捧一捧枣儿”)套(“套上手套”)粉(“用石灰粉把墙粉一粉”)猫(“这只猫猫着腰”)顶(“找根棍儿把屋顶顶住”)尿(“孩子尿尿”)点(“在眉心上点一个红点”),电(“这根火线上的电会电死人”)挑(“挑了一挑柴”)铁(“他铁了心去城里打铁”)奶(“他是婶娘的奶奶大的”)油(“放一小勺油油
3、锅底”)板(“先生站在黑板前,板着脸”)冰(“把毛巾用冰冰一下”)意思(“有点意思”,“意思一下”)笑话(“说个笑话”,“别笑话他”)鱼肉(“爱吃鱼肉”,“鱼肉百姓”)精神(“打起精神”,“精神起来”)神气(“神气慌张”,“神气起来”)膈肢(“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膈肢他的膈肢窝”),2007-08-09,4,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二)汉语的一个字在不同的组合中会变化出不同的含义:柴火点火烽火篝火借火香火文火武火淬火(急速降低金属、玻璃工件的温度,提高硬度)退火(加热后逐渐冷却,降低硬度)回火(淬火后加热再冷却,提高韧性)败火流火(丹毒)去火上火心火光火冒火恼火怒火肝火挂火儿窝火交
4、火军火战火开火停火走火灶火(炉灶)洋火(火柴)红火榴火(石榴花开)过火社火(旧时民间在节日表演的各种杂戏),2007-08-09,5,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三)汉语字词的弹性使汉字书面语可以做灵活的组合1.积木组合 以“飘”、“顶”、“红”、“旗”、“峰”为“积木”,我们就可以“搭”出顶峰飘红旗 红旗顶峰飘红旗飘顶峰 顶峰红旗飘旗飘红峰顶 峰顶飘红旗峰顶红旗飘 红峰顶飘旗红旗峰顶飘 旗飘红顶峰,2007-08-09,6,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2)语义变语构也变组合形式不变,个别词义变化了,语义解释也变化了,语法结构也随之改变。如:“今年教师节”是两个名词组合,“今年”
5、限定“教师节”,由语义可知是偏正结构。而“今天教师节”也是两个名词组合,“今天”替换“今年”后,与“教师节”成了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语义上的不同解释使语构变为主谓结构。又如:“出租房屋”和“出租汽车”都是名词与名词的组合,后一个名词的词义变化导致语义解释变化,语法结构也就不同。前者是动宾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2007-08-09,7,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1)词义变句义不变“我待儿媳就像亲妈一样”和“我待儿媳就像闺女一样”,“亲妈”和“闺女”词义对立,却不影响两句话句义完全一致。又如:“人逢知已千杯少”和“酒逢知已千杯少”,“人”和“酒”词义不同,两句话的意思却完全相同。,200
6、7-08-09,8,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2.回文组合 由于汉语几乎每个基本单位都有顺读和倒读功能,汉语表达中就有一种独特的“回文”形式,常以对联方式出现。例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有关老舍茶馆的一副对联:“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2007-08-09,9,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无论是“积木组合”,还是“回文”,或是“圆周循环”,都表现出汉语基本单位极大的活动能量。它们几乎可以在各种有意味的语境中游刃有余,这就为汉语语词运用的艺术化提供了很大的余地。一方面便于作者选择最富涵义和形象
7、色彩、情感色彩的词语(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一方面便于作者选择更有音乐性、更讲究声律效果的词语。当语文在阅读中散发历史文化丰富的联想的时候,我们由衷地感叹汉语词语的功能弹性所产生的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2007-08-09,10,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启功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语的“语法”是什么?他说:“古代文章和诗词作品的句式真是五花八门,没有主语的,没有谓语的,没有宾语的,可谓触目惊心。我回忆小时学英语语法有一条:一个句子如在主语、谓语、宾语三项中缺少任何一项时,这就不算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国古代作者怎么作了这么多未完成的句子呢
8、?真不减于小孩唱的一首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脑袋,真奇怪,真奇怪。我努力翻检一些有关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的书,得知没有的部分叫作省略,但使我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省略之后的那些老虎还那么欢蹦乱跳的活着?”确实,汉语的句子组织大多是虚实相间的。所谓“虚”,即只要能够意会,语词的安排就可以“人详我略”。,2007-08-09,11,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例如:“他有个女儿,在郊区工作,已经打电话去了,下午就能赶到。”这个句子每一段都暗换主语,意思却很清楚。虚实相间的结果是使汉语句子句读简短,音节铿锵。例如:“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
9、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叭哒一声,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语法规范显然无法解释如此疏落、活泼的语言组织。如果把那些“虚”的成分一一补上,个个句读段主动宾俱全,那么实是实了,句子却笨重僵滞了。这一点很让我们深思西方语法的“团块”写实原则与汉语的“疏通”写意原则的差异。,2007-08-09,12,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吕叔湘举过鲁迅阿Q正传中一个例子:“赤膊磕头之后,居然还剩几文,他也不再赎毡帽,统统喝了酒了。”句中“赎毡帽”和“喝酒”都要用那“几文”,这一关系在结构上不露一丝印记,却让读者生动地意会出来。吕叔湘说这“不是省略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而是一种语法上的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 结构 文化 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