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道路工程规划.ppt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道路工程规划.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村镇道路工程规划,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1)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行人多2)道路基础设施差3)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4)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5)缺少停车场,道路违章建筑多6)车辆增长快,交通发展迅速,(一)村镇交通的特点,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1)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行人多交通工具类型:机动车(卡车、拖挂车、拖拉机、客车、小汽车、吉普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自行车、二轮车、平板车、兽力车等)步 行,(一)村镇交通的特点,2)道路基础设施差 缺乏科学的
2、总体规划设计;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人行道挪作它用,人车混行。,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3)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村镇居民以及迅速增多的“离士不离乡”亦工亦农的非在册人口,使得村镇中行人和车辆的流量大小在各个季节、一周和一天中均变化很大,各类车辆流向均不固定,在早、中、晚上下班时造成人流、车流集中,形成流量高峰时段。,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4)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 村镇中交通管理人员少,体制不健全。交通标志
3、、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缺乏,致使交通混乱,一些交通繁忙道路常常受阻。,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5)缺少停车场,道路违章建筑多 村镇中缺少专用停车场管理不够,任意停靠,占用车行道与人行道,造成道路交通不畅。道路两侧违章搭建房屋多,以及违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多,造成交通不畅。,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6)车辆增长快,交通发展迅速 村镇经济繁荣,车流、人流发展迅速,致使村镇道路拥挤、交通混乱。,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对村镇基础设施的地位认识不足。村镇基础设施是基础产业还是服务产业?,长期以来重生产建
4、设,轻基础设施建设,认为它是服务性的,放在从属的地位上。事实证明,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村镇产业建设的基础,是基础产业之一。,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2)管理缺失 对村镇规划、村镇道路规划与治理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有力的综合治理手段。,(二)问题产生的原因,村镇道路交通与村镇对外交通之间不协调,各自为政。对村镇的车流和人流,缺乏动态分析,难以作出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道路规划。,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3)治理着重点有误 着眼点放在机动车上 忽视对大量的自行车、行人和兽力车管理不够,以及车辆的停放问题。,(二)问题产生的原因,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
5、分类和分级,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划分为:,1、公路 2、村镇道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概念:联系村镇与城市、村镇与村镇之间的道路.规划标准: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分类:公路按使用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两类五个等级。(1)汽车专用公路(2)一般公路,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1)汽车专用公路(p88),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控制全部出入的公路。
6、一级公路:联系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快速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二级公路:联系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2)一般公路,二级公路:联系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高运输量繁忙的城郊公路。三级公路:沟通县以上城市,运输任务较大的一般公路。四级公路:沟通县、乡(镇)、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定义:是村镇中各组成部分的联系网络,是村镇的骨架与“动脉”。规划标准:国家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
7、80-93)分类:村镇道路按使用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四级。,2、村镇道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2、村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2、村镇道路村镇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 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 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 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 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 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7、满足其他有关要
8、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1)村镇各主要用地和吸引大量居民的重要地点之间,应有短捷的交通路线。交通量大的用地间形成主干道,交通量小不贯通全村镇的道路形成次干道,曲线系数(路线短捷的程度):=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两点间直线的距离干道,次干道1.4,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2)村镇各分区用地之间的联系道路应有足够而又恰当的数量。,道路网密度(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L/F(km/km2)L: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F:村镇用地面积。,(一)村镇道路
9、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确定村镇道路网密度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道路网的布置应便利交通,居民步行距离不宜太远;交叉口间距不宜太短,以避免交叉口过密,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降低车速;各区及街坊的面积划分适当。,(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3)道路系统应尽可能简单、整齐、醒目。,应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置在路口。,一个交叉口上交汇的街道不宜超过45条,交叉角不宜小于60或不宜大于120。,(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 道路网尽可能平
10、而直,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工程,并为行车、建筑群布置、排水、路基稳定创造良好条件。,地面自然坡度6%一10%,地面自然坡度达12%以上,人行梯道,(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人行梯道,之字形道路,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确定道路标高时,应考虑水文地质对道路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作用。,尽可能绕过不良工程地质和不良水文工程地质,避免穿过地形破碎地段。,(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村镇道路网走向应有利于村镇的通风。北方、南方、滨河海道路走向应为两侧建筑
11、布置创造良好的日照条件。干道的走向最好取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一般取南北子午线成30 60的夹角为宜,以兼顾日照、通风和临街建筑的布置。,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减少机动车噪音和尾气污染措施:合理确定村镇道路网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与交通干道间有足够的消声距离;过境车辆一律不得从村镇内部穿过;控制货车进入居住区;控制拖拉机进入村镇。,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减少机动车噪音和尾气污染措施:在街道宽度上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来吸收部分噪音、二氧化碳和放出新鲜空气;沿街建筑布置方式及建筑设计作特殊处理,如宜
12、使建筑物后退红线、建筑物沿街面作封闭处理或建筑物山墙面对街道等。,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街道的造型、自然景色、历史古迹、现代建筑,形成统一的街景。干道的走向应对向制高点、风景点。对山区村镇,道路竖曲线以凹形曲线优于凸形曲线,一般可在凸形顶点开辟广场、布置建筑物或树。,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村镇街道中心线的纵坡应尽量与两侧建筑线的纵坡方向取得一致。街道的标高应稍低于两侧街坊地面的标高,以汇集地面水,便于地面水的排除。主干道沿汇水沟纵坡,有利于村镇的排水和埋设排水管。干道的纵
13、断面设计要配合排水系统的走向。,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须摸清道路上要埋设哪些管线,考虑给予足够的用地,且给予合理安排。电讯管道,要靠近建筑物布置,且本身占地不宽,但它要求设较大的检修入孔;排水管为重力流管,埋设较深,其开挖沟槽的用地较宽;煤气管道要防爆,须远离建筑物。几种管线平行敷设时,之间要有一定的水平间距。,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
14、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电力电缆、大于10K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1)村镇道路应与铁路、公路、水路等对外交通系统密切配合,同时要避免铁路、公路穿过村镇内部。(2)村镇道路要方便居民与农机通往田间,要统一考虑与田间道路的相互衔接。(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少占田地,少拆房屋,不损坏重要历史文物。(4)以近期为主,远、近期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发展、组合实施。,7、满足其他有关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
15、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道路系统几何形状规划原则: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一般街道密度应根据街坊布置综合考虑,以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交叉口为宜,不宜太稀、太密。,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常用的道路类型:1、方格网式(棋盘式)2、放射环式 3、自由式 4、混合式,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优点:街道排列比较整齐,用地紧凑经济,有利于建筑物布置和识别方向;交通组织简单便利,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口,车流可较均匀地分布于所有街道上;,功能小区
16、,交通机动性好,当某条街道受阻车辆绕道行驶时其路线不会增加,行程时间不会增加。干道间距:400500m。,1、方格网式(棋盘式),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1、方格网式(也称棋盘式),缺点:交通分散,道路主次功能不明确,交叉口多,影响行车畅通;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行驶距离长,曲度系数大。,功能小区,适用于地形平坦的村镇,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2、放射环式,以公共中心为中心,由放射道路和环形道路组成。,优点:公共中心区和各功能区有直接通畅的交通联系;环形道路可将交通均匀地分散到各区;路线有曲有直,较易于结合自然地形和现状;曲度系数平均值最小
17、,一般在1.10左右。,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2、放射环式,有些地区的联系要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好;在小范围内采用此种形式,道路交叉会形成很多锐角,出现很多不规则的小区和街坊,不利于建筑物的布置;道路曲折不利于辨别方向,交通不便。,适用于规模很大的村镇,缺点:,容易造成中心交通拥挤、行人以及车辆的集中;,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3、自由式,优点:结合自然地形,道路自然顺适,可以减少道路工程土石方量,节省工程费用。缺点:道路弯曲、方向多变,比较紊乱,曲度系数较大,由于道路曲折,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街坊,影响建筑物的布置,影响管线上程的
18、布置。由于建筑分散,居民出入不便。,适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区,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4、混合式,立足自然和现状特点,采用综合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道路系统的特点,扬长避短。,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在实际规划中,应根据村镇自然地理条件、现状特点、经济状况、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民族传统习俗等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不能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一)道路规划前期研究(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四)村镇道路的线形设计(五)村镇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六)村镇道路设施,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
19、计,要研究村镇交通的产生;要研究机动车、非机动车出行的增长;要研究工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要研究居民上下班、购物、教育、文化娱乐等各种活动形式的不同出行;统计村镇用地分区中有关交通源间分布、联系线路布置、现出行数量,预估分区出行数量的增长;预估新规划地区产生的出行。,道路规划要预估村镇交通的发展:,(一)道路规划前期研究,要研究采用的交通方式和所占比例,考虑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出行在村镇用地分区之间分布和出行流量的形式。确定主、次干道的性质、选线、走向布置与红线宽度、断面组合,以及交叉口形式、中心控制坐标方位、桥梁的位置等。,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道路规划要预估村镇交通的发展:,(一)道
20、路规划前期研究,对原有的村镇,道路的远期交通量可按现有道路的交通量进行预测;对新建的村镇,道路的远期交通量可参考规模相当的同级村镇进行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一)道路规划前期研究,1)按年平均增长量估算2)按年平均增长率估算3)按车辆的年平均增长数估算4)按生成率估算,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1)按年平均增长量估算,(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工农业生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2)按年平均增长率估算,(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3)按车辆的年平均增长数估算,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根据
21、机动车辆增长的历史资料,估算道路交通量的增长。,(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根据出行生成率计算新增交通量。,对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可以参照机动车的方法来估算,4)按生成率估算,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主要任务:根据道路功能和建筑红线宽度,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及不同形式的组合、相互之间的位置与高差。,(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什么是道路红线?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建筑红线,可与道路红线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村镇 道路 工程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