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方法热分析.ppt
《材料研究方法热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研究方法热分析.ppt(1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热分析技术,第五章 热分析,一、热分析技术及分类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一类技术。程序控制温度:指用固定的速率加热或冷却。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质量、温度、热焓、尺寸、机械、声学、电学及磁学性质等。,热分析 thermal analysis,什么是 热分析?,热分析的主要方法,热分析的仪器,热分析曲线图和数据集,热分析,热重法,差热分析,程序温度下,测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技术,什么是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程序温度下,测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只要将总定义中的物理性质代换成诸如质量、温差等物理量,就很容易得到各种热分析
2、方法的定义,简 介,热分析法是所有在高温过程中测量物质热性能技术的总称。它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这里“程序控制温度”是指线性升温、线性降温、恒温等;“物质”可指试样本身,也可指试样的反应产物;“物理性质”可指物质的质量、温度、热量、尺寸、机械特征、声学特征、光学特征、电学特征及磁学特征的任何一种。,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1780年,英国的Higgins使用天平研究石灰粘结剂和生石灰受热重量变化。1899年,英国的Roberts-Austen第一次使用了差示热电偶和参比物,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正式发明了差热分析(DTA)技术。1903年,Tammann首次提出“热
3、分析”术语。1915年,日本的本多光太郎,在分析天平的基础上研制了“热天平”即热重法(TG),后来法国人也研制了热天平技术。,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1945年,首批商品化热分析天平生产。1964年,美国的Watson和ONeill在DTA技术的基础上发 明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美国PE公司最先生产了差示扫描量热仪,为热分析热量的定量作出了贡献。1965年,英国的Mackinzie(Redfern等人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热分析大会,并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1979年,中国成立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 委员会。,热分析技术的分类 差热分析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热
4、重分析 逸出气体分析 热膨胀仪 热力法 热光法 电磁热分析 放射热分析等,热分析技术分类,热分析四大支柱 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机械分析 用于研究物质的晶型转变、融化、升华、吸附等物理现象以及脱水、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现象。快速提供被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热分解产物、热变化过程的焓变、各种类型的相变点、玻璃化温度、软化点、比热、纯度、爆破温度和高聚物的表征及结构性能等。,原理,仪器,应用,差热法 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二、差热分析,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简称DTA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
5、下测定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参比物:在测定条件下不产生任何热效应 的惰性物质,差热分析仪,差热分析仪,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DTA)。,1、差热分析仪及其测量曲线的形成:差热分析仪由加热炉、样品支持器、温差热电偶、程序温度控制单元和记录仪组成。试样和参比物处在加热炉中相等温度条件下,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热端,其一端与试样容器相连,另一端与参比物容器相连,温差热电偶的冷端与记录仪表相连。,图1 差热分析仪结构示意图1-参比物;2-样品;3-加热块;4-加热器;5-加热块热电偶;6-冰冷联结;7-温度程控
6、;8-参比热电偶;9-样品热电偶;10-放大器;11-x-y记录仪,2.差热分析仪 由加热炉、试样容器、热电偶、温度控制系统及放大、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原理,thermal analysis,恒定加热速率时,测样品温度的变化速率,通常T稳速上升,熔化或吸/放热反应T平台,参比物:在所测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记录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Al2O3,仪器,thermal analysis,样品,参比物,电热丝,热电偶,金属,差热分析原理 热电偶与差热电偶,差热分析原理图,热电效应与热电偶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两端牢靠地接触在一起,组成下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两个接触点(称为结点)温度T和T0不相同
7、时,回路中既产生电势,并有电流流通,这种把热能转换成电能的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两个结点中与被测介质接触的一端称为测量端或工作端、热端,另一个称为参考端或自由端、冷端。,5.2差热分析5.1.1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热电偶与差热电偶将两个反极性的热电偶串联起来,就构成了可用于测定两个热源之间温度差的温差热电偶。,5.2差热分析5.2.1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1)加热炉 炉内有均匀温度区,使试样均匀受热;程序控温,以一定速率均匀升(降)温,控制精度高;电炉热容量小,便于调节升、降温速度;炉子的线圈无感应现象,避免对热电偶电流干扰;炉子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操作和维修。使用温度上限1100以上,最高可达1
8、800。,(2)试样容器 容纳粉末状样品。在耐高温条件下选择传导性好的材料。耐火材料:镍(1300K)等。样品坩埚:陶瓷材料、石英质、刚玉质和钼、铂、钨等。,(3)热电偶 差热分析的关键元件。产生较高温差电动势,随温度成线性关系的变化;能测定较的温度,测温范围宽,长期使用无物理、化学变化,高温下耐氧化、耐腐蚀;比电阻小、导热系数大;电阻温度系数和热容系数较小;足够的机械强度,价格适宜。铜-康铜(长期350/短期500)、铁-康铜(600/800)、镍铬-镍铝(1000/1300)、铂-铂铑(1300/1600)、铱-铱铑(1800/2000)。,2、差热分析曲线 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Int
9、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差热分析DTA是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同一环境中以一定速率加热或冷却,将两者间的温度差对时间或温度作记录的方法。DTA曲线:纵坐标代表温度差T,吸热过程显示一根向下的峰,放热过程显示一根向上的峰。横坐标代表时间或温度,从左到右表示增加。,对比试样的加热曲线与差热曲线可见:当试样在加热过程中有热效应变化时,则相应差热曲线上就形成了一个峰谷。不同的物质由于它们的结构、成分、相态都不一样,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温度高低和热焓变化的大小均不相同,因而在差热曲线上峰谷的数目、温度、形状和大小均不相同,这就是
10、应用差热分析进行物相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5.2差热分析5.2.1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2、差热分析的基本理论 H=KS 差热曲线的峰谷面积S和反应热效应H成正比,反应热效应越大,峰谷面积越大。具有相同热效应的反应,传热系数K越小,峰谷面积越大,灵敏度越高。,5.2差热分析5.2.1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二)、差热曲线的形成,1、DTA曲线的特征DTA曲线是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同一环境中以一定速率加热或冷却,将两者的温度差对时间或温度作记录而得到的。DTA曲线的实验数据是这样表示的,纵坐标代表温度差T,吸热过程是一个向下的峰,放热过程是一个向上的峰;横坐标代表时间或温度。,5.2差热分析5.2.
11、2差热分析曲线,差热分析曲线,温差,温度,2、DTA曲线的温度测定及标定:外推法(反应起点、转变点、终点)外延始点:指峰的起始边陡峭部分的切线与外延基线的交点。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采用外延起始温度来表示反应的起始温度。外延起始温度表示反应的起始温度,差热反应起始温度的确定 外延始点温度,典型的DTA曲线,thermal analysis,DTA曲线,基线、峰、峰宽、峰高、峰面积。,基线:DTA曲线上T近似等于0的区段。峰:DTA曲线离开基线又回到基线的部分,包括放热峰和吸热峰。峰宽:DTA曲线偏离基线又返回基线两点间的距离或温度间距。峰高:表示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最大温度差。峰面积:指峰和
12、内插基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5.2差热分析5.2.2差热分析曲线,3、影响DTA曲线的仪器因素 炉子尺寸 均温区与温度梯度的控制 坩埚大小和形状 热传导性控制 差热电偶性能 材质、尺寸、形状、灵敏度选择 热电偶与试样相对位置 热电偶热端应置于试样中心 记录系统精度,4、影响DTA曲线的试样因素(1)热容量和热导率的变化 应选择热容量及热导率和试样相近的作为参比物,反应前基线低于反应后基线,表明反应后试样热容减小。,反应前基线高于反应后基线,表明反应后试样热容增大。,(2)试样的颗粒度 试样颗粒越大,峰形趋于扁而宽。反之,颗粒越小,热效应温度偏低,峰形变小。颗粒度要求:100目-300目(0.0
13、4-0.15mm),(3)试样的结晶度、纯度和离子取代 结晶度好,峰形尖锐;结晶度不好,则峰面积要小。纯度、离子取代同样会影响DTA曲线。(4)试样的用量 试样用量多,热效应大,峰顶温度滞后,容易掩盖邻近小峰谷。以少为原则。硅酸盐试样用量:0.20.3克,试样用量的多少与颗粒大小对DTA曲线有着类似的影响,试样用量多,放热效应大,峰顶温度滞后,容易掩盖邻近小峰谷,特别是对在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放出的热分解反应。,因此:试样的用量以少为原则。硅酸盐试样用量:0.20.3克,(3)试样的结晶度、纯度与离子取代,结晶度:有人研究了试样的结晶度对DTA曲线的影响。发现结晶度不同的高岭土的脱水吸热峰面积随样
14、品结晶度的减小而减小,随结晶度的增加,峰形更尖锐。通常也不难看出,结晶良好的矿物,其结构水的脱水温度相应要高些。,纯度:天然矿物都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含有杂质的矿物和纯矿物比较,其DTA曲线的形态和温度都可能不同。,(4)温度控制系统 以一定的程序来调节升温或降温的装置,1100K/min,常用的为120K/min。(5)记录系统,(5)试样的装填 装填要求:薄而均匀 试样和参比物的装填情况一致(6)热中性体(参比物)整个测温范围无热反应 比热与导热性与试样相近 粒度与试样相近(100300目筛)常用的参比物:Al2O3(经1270K煅烧的高纯氧化铝粉,Al2O3晶型),离子取代:物质中某些离
15、子被其它离子取代时,可使DTA曲线的峰谷形态和温度发生变化。,5、影响DTA曲线的操作因素(1)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快,峰尖而窄,形状拉长,甚至相邻峰重叠。加热速度慢,峰宽而矮,形状扁平,热效应起始温度超前。常用升温速度:1-10K/min,硅酸盐材料715K/min。,升温速度对硫酸钙相邻峰谷的影响,合适,过快,升温速度的快慢对差热曲线的基线、峰形和温度都有明显的影响。a、升温越快,导致热焓变化越快,更多的反应将发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峰的高度,峰顶或温差将会变大,因而出现尖锐而狭窄的峰。,(2)压力和气氛 对体积变化大试样,外界压力增大,热反应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气氛会影响差热曲线形态。(3
16、)热电偶热端位置 插入深度一致,装填薄而均匀。(4)走纸速度(升温速度与记录速度的配合)走纸速度与升温速度相配合。升温速度10K/min/走纸速度30cm/h。,b、升温速度不同明显影响峰顶温度向高温偏移。c、升温速度不同,影响相邻峰的分辨率。较低的升温速度使相邻峰易于分开,而升温速度太快容易使相邻峰谷合并。,(5)炉内气氛:炉内气氛对碳酸盐、硫化物、硫酸盐等类矿物加热过程中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某些矿物试样在不同的气氛控制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DTA曲线。试验表明,炉内气氛的气体与矿物试样热分解产物一致,那么分解反应所产生的起始、终止和峰顶温度增高。,试样的装填疏密,即试样的堆积方式,决定着试样体积
17、的大小。在试样用量、颗粒度相同的情况下装填疏密不同也影响着产物的扩散速度和试样的传热快慢,因而影响DTA曲线的形态。因此装填要求:薄而均匀 试样和参比物的装填情况一致,通常气氛控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气氛,一般为封闭系统,随着反应的进行,样品上空逐渐被分解出来的气体所包围,将导致反应速度减慢,反应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另一种是动态气氛,气氛流经试样和参比物,分解产物所产生的气体不断被动态气氛带走,只要控制好气体的流量就能获得重现性好的实验结果。,除上面讨论的诸因素影响差热曲线外,量程、纸速的改变也可改变差热曲线的形态。,利用DTA来研究物质的变化,首先要对DTA曲线上每一个峰谷进行解释,即根据
18、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峰谷的吸热、放热性质,出峰温度和峰谷形态来分析峰谷产生的原因。,复杂的矿物通常具有比较复杂的DTA曲线,有时也许不能对所有峰谷作出合理的解释。但每一种化合物的DTA曲线却象“指纹”一样表征该化合物的特性。,在进行较复杂的试样的DTA分析时只要结合试样来源,考虑影响DTA曲线形态的因素,对比每一种物质的DTA“指纹”,峰谷的原因就不难解释。,6、DTA曲线的解析(1)含水矿物的脱水 普通吸附水脱水温度:100110。层间结合水或胶体水:400 内,大多数200或300 内。架状结构水:400 左右。结晶水:500 内,分阶段脱水。结构水:450 以上。,(1)矿物的脱水几乎
19、所有矿物都有脱水现象,脱水时产生吸热效应,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吸热峰,在1000以内都可能出现。脱水温度及峰谷形态随水的类型、水的多少和物质的结构而异。普通吸附水的脱水温度为100-110。存在于层状硅酸盐结构层中的层间水或胶体矿物中的胶体水在400oC以内脱出,但多数在200-300oC以内脱出,只有架状结构中的水才在400oC左右大量脱出。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结晶水温度可以很低,但在500oC以内都存在,其特点是分阶段脱水,DTA曲线上有明显的阶段脱水峰。结构水一般在450 以上才能脱出。,水泥水合反应DTA曲线,(2)矿物分解放出气体吸热(3)氧化反应放热(4)非晶态物质转变为晶态物质放热
20、(5)晶型转变由低温变体向高温变体转变吸热,非平衡态晶体的转变放热。,峰谷产生的原因,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的研究高温材料的研究类质同象矿物的研究,玻璃的差热分析谱,7、差热分析的应用(1)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研究,高铝水泥水化曲线 99:脱去游离水和C-S-H凝胶脱水的吸热峰 262:等轴晶系的脱水吸热峰,(2)研究玻璃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碲酸盐玻璃差热分析谱,玻璃化温度,析晶温度,还原气氛,正常气氛,玻璃形成能力判据,T=Tx-Tg,T越大,玻璃越稳定。热稳定参数 H=(Tx-Tg)/Tg,H越大,玻璃越稳定 热稳定参数 S(Tp-Tx)(Tx-Tg)/Tg,S越大,玻璃越稳定。动力学析晶参数 K(
21、Tp)=v exp(-E/RTp),K(Tp)越小,玻璃越稳定。析晶活化能E,E越小,越不容易析晶,TeO2-Nb2O5系统玻璃,DTA在微晶玻璃中的研究,晶化与核化,转变温度与晶化温度,核化温度:接近Tg温度而低于膨胀软化点。晶化温度:放热峰上升点至峰顶温度范围。,核化峰不明显,且与晶化峰分开较大,结晶较细,可一步法析晶,核化峰和晶化放热峰较明显,典型微晶玻璃差热曲线,可采用二步法,晶化放热峰显著,但在其峰前有一较大的吸热峰(软化变形),制品易变形,结晶能力不好,性能不优良。,晶化放热峰明显,且有两个以上的放热峰,如核化峰不明显,可采取一步法工艺;如核化峰明显,可采用二步法处理工艺,制品多为
22、多晶微晶玻璃,硅酸锂玻璃DTA曲线,二、差热曲线分析与应用,依据差热分析曲线特征,如各种吸热与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及相应的温度等,可定性分析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还可依据峰面积半定量地测定反应热。,表2 差热分析中产生放热峰和吸热峰的大致原因,(1)定性分析:定性表征和鉴别物质,依据:峰温、形状和峰数目方法:将实测样品DTA曲线与各种化合物的标准(参考)DTA曲线对照。标准卡片有:萨特勒(Sadtler)研究室出版的卡片约2000张和麦肯齐(Mackenzie)制作的卡片1662张(分为矿物、无机物与有机物三部分)。(2)定量分析依据:峰面积。因为峰面积反映了物质的热效应(热焓),可用来定量
23、计算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测定热化学参数。(3)借助标准物质,可以说明曲线的面积与化学反应、转变、聚合、熔化等热效应的关系。,应用,图3 差热分析法测定相图(a)测定的相图(b)DTA曲线,图4 聚苯乙烯的DTA曲线,图5 为差热分析法用于共混聚合物鉴定示例。依据共混物DTA曲线上的特征峰(熔融吸热峰)确定共混物由高压聚乙烯(HPPE)、低压聚乙烯(LPPE)、聚丙烯(PP)、聚次甲氧基(POM)、尼龙6(Nylon 6)、尼龙66(Nylon 66)和聚四氟乙烯(PTFE)7种聚合物组成。,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TA面临的问题 定性分析,灵敏度不高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Differ
24、ential Scaning Calarmeutry 通过对试样因热效应而发生的能量变化进行及时补偿,保持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始终保持相同,无温差、无热传递,使热损失小,检测信号大。灵敏度和精度大有提高,可进行定量分析。,种类:按测量方式分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法。,1、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法采用零点平衡原理。试样和参比物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和传感器。即在试样和参比物容器下各装有一组补偿加热丝。,1、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原理(1)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法 零点平衡原理,例如,试样吸热,补偿系统流入试样侧热丝的电流增大,试样放热,补偿系统流入参比物侧热丝的电流增大,直至试样和参比
25、物二者的热量平衡,温差消失。,整个仪器由两个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其中一个控制温度,使试样和参比物在预定速率下升温或降温,另一个控制系统用于补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所产生的温差,即当试样由于热反应而出现温差时,通过补偿控制系统使流入补偿热丝的电流发生变化。,2、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法热流式和热通量式,都是采用DTA原理的量热法,注意:随试样温度升高,试样与周围环境温差变越大,造成量热损失,使测量精度下降,因而DSC的测温范围通常低于800,(2)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法 通过测量加热过程中试样热流量达到DSC分析的目的,试样和参比物仍存在温度差。采用差热分析的原理来进行量热分析。热流式、热通量式。,热流式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研究 方法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