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齿轮机构.ppt
《机械基础-齿轮机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齿轮机构.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 械 基 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篇常用机构与传动,机械基础第六章 齿轮机构,第六章 齿轮机构,第一节齿 轮 机 构 简 介,机械基础第六章 齿轮机构,机械基础第六章 第一节 齿轮机构简介,齿轮机构特点,6、齿轮的制造和安装精度高,成本高;,1、传递圆周速度和功率大;,2、传动比恒定;,3、结构紧凑,效率高;,4、寿命长,适用的载荷和速度范围广;,5、可以传递任意两轴间的运动;,7、不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机械基础第六章 第一节 齿轮机构简介,齿轮机构动画,机械基础第六章 第一节 齿轮机构简介,齿轮机构分类,1、平面齿轮机构,人字齿轮传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内
2、啮合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机械基础第六章 第一节 齿轮机构简介,齿轮机构分类,2、空间齿轮机构,圆锥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机械基础第六章 第一节 齿轮机构简介,齿轮传动基本要求,1)传动的平稳性:就是要求齿轮在传动中瞬时传动比不变,噪音、冲击和振动小。,2)承载能力要强:就是要求齿轮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传递较大的动力。,第二节渐开线形成原理及性质,机械基础第六章 齿轮机构,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二节 渐开线形成及性质,渐开线形成,当一直线BK 沿半径为rb的圆作纯滚动时,该直线上任一点K 的轨迹就是该圆的渐开线。该圆称作基圆,直线BK称作发生线。,发生线,基圆
3、,向径,展角,压力角,基圆半径 rb,rK,基本名称:向径 展角 压力角,渐开线性质,1)发生线滚过的长度KN等于基圆上的相应弧长。2)渐开线上任一点K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3)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4)基圆内无渐开线。,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二节 渐开线形成及性质,渐开线方程,指K点所受正压力的方向(渐开线法线方向)与K点速度方向线之间所夹的锐角。,1.压力角ak,2.渐开线函数,由渐开线性质,有:,qk=tanak-ak,令:inv aK=tan aK-aK,inv aK 称渐开线函数.,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二节 渐开线形成及性质,渐开线方程,极坐标参数方程,直角坐标方程,3.渐开线方程,机械
4、基础第六章第二节 渐开线形成及性质,第三节渐开线齿轮参数及计算,机械基础第六章 齿轮机构,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齿数Z,齿顶圆,齿根圆,齿槽宽,齿厚,齿距,齿宽,齿顶高,齿根高,分度圆,(外齿轮),渐开线齿轮基本参数,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1)齿数z:,指齿轮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2)模数m,为了便于计算、制造和检验,而人为地把p/p的比值规定为一个有理数列,称为模数,单位为mm.,p d=z p,3)分度圆压力角(齿形角),基圆上的压力角等于0,分度圆大小相同的齿轮,其齿廓渐开线的形状随压力角不同而不同。,压力角已经规定为标准值:=20
5、0(或150),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越大,尺寸越大。,渐开线齿轮基本参数,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4)分度圆的定义,分度圆是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圆。任一齿轮都有一分度圆,且只有一个分度圆。,这两个系数在我国已经标准化。,标准齿轮指齿轮的基本参数 m和 以及参数ha*,c*均为标准值,且e=s=p/2的齿轮.,5)齿顶高系数ha*和顶隙系数c*,6)标准齿轮的定义,齿轮参数计算,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1).分度圆直径,2).基圆直径,3).齿顶高,4).齿根高,5).齿全高,6).齿顶圆直径,7).齿根圆直径,8).齿距,9).齿厚,10).齿槽宽,渐开
6、线标准直齿圆柱外齿轮,11).标准中心距,内齿轮特点:,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内齿轮的齿廓是内凹的渐开线,其特点是:1、齿厚相当于外齿轮的齿槽宽,而齿槽宽相当于外齿轮的齿厚。,2、内齿轮的齿顶圆在分度圆之内,而齿根圆在分度圆之外;其齿根圆比齿顶圆大。3、齿轮的齿顶齿廓为渐开线,其齿顶圆大于基圆。,齿条特点:,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齿条的齿廓是直线,其特点是:1、齿廓上各点的法线相互平行,各点的压力角相同。2、齿条的分度圆为无穷大,成为分度线。任意与分度线平行的直线上的齿距均相等。即:,3、齿条的齿顶圆、齿根圆、分度圆、基圆直径均为直线。,标准圆柱齿轮几何尺寸,机
7、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例1:,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一对直齿圆柱外齿轮,现大齿轮已损坏,需另外配置,经测量,齿顶圆直径da=97.45mm,齿数Z2=37,与之相配的小齿轮Z1=17,中心距a=67.54mm,试确定大齿轮主要尺寸。,例2:,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三节 齿轮参数及计算,现有一残缺的,压力角为20度的直齿圆柱外齿轮,为弄清它的参数,经测量,齿顶圆半径Ra=104mm,齿根圆半径Rf=86mm,求齿数及模数。,第四节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机械基础第六章 齿轮机构,渐开线齿轮啮合过程,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主动轮1顺时针方向转动,推动从动轮2作
8、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对轮齿的开始啮合点是B2,一直到主动轮的齿顶圆与啮合线的交点B1,两轮齿结束啮合,B1点为终止啮合点。线段为啮合点的实际轨迹,称为实际啮合线段。当两轮齿顶圆加大时,点B1、B2分别趋于点N1、N2,实际啮合线段将加长。但因基圆内无渐开线,故点B1、B2不会超过点N1、N2,点N1、N2称为极限啮合点。线段是理论上最长的实际啮合线段,称为理论啮合线段。,点击图形进入动画,渐开线齿轮传动特点,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1、渐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公法线不变,节点 P 为定点.,传动比恒定,渐开线齿轮传动特点,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2、渐开线齿廓
9、传动中心距具有可分性。,渐开线齿轮的传动比取决于两轮基圆半径的比。当中心距微小发生变化时,不会改变瞬时传动比。,渐开线齿轮传动特点,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3、渐开线齿廓间正压力方向恒定不变。,两齿廓所有接触点的公法线均重合,传动时啮合点沿两基圆的内公切线移动。,作用力方向恒定,正确啮合条件,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一对齿轮正确啮合时,它们的法节必须相等。即:,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pb1=pb2,pb1=p1cosa1,pb2=p2cosa2,m1cosa1=m2cosa2,m1=m2=ma1=a2=a,连续传动条件,机械基础
10、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重合度,连续传动条件,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分析:1)=1 表示在啮合过程中,始终只有一对齿工作;2)1 2 表示在啮合过程中,有时是一对齿啮合,有时是两对齿同时啮合。重合度传动平稳性承载能力。,中心距与啮合角,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一对渐开线标准齿轮外啮合时的中心距为:,1)标准中心距,即:中心距等于两轮分度圆半径之和。,一对标准渐开线齿轮按标准中心距安装时:分度圆与节圆重合,1、标准安装时:,中心距与啮合角,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1、标准安装时:,啮合角 等于节圆压力角。,2)啮合角,标准中心距安装时,啮合角等于
11、分度圆压力角。,中心距与啮合角,机械基础第六章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啮合,2、非标准安装时:,当 a a,则a a,两轮中心距与啮合角的关系:,节圆与分度圆不再重合,第五节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与根切现象,机械基础第六章 齿轮机构,切齿原理仿形法,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1)仿形法的特点:,分度的误差会影响齿形的精度;,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不宜用于大量生产。,铣刀的号数有限,造成加工出的齿轮齿形有误差;,不需专门设备,成本低;,根据原理:仿形法、展成法(范成法),切齿原理仿形法,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每把刀的刀刃形状,按它加工范围的最少齿数齿轮的齿形来设计。,2)刀具
12、:,指状铣刀常用于加工大模数m20mm的齿轮和人字齿轮。,盘形铣刀和指状铣刀,刀具的选择与m、z有关。,切齿原理范成法,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运用包络原理求共轭曲线的方法来加工齿廓。,1)范成法(展成法)的特点:,同一把刀具可加工同模数、同压力角、不同齿数的齿轮;,没有原理误差,加工精度高;,需专门设备,成本高。,连续加工,生产率高;,切齿原理范成法,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2)刀具:,(1)齿轮刀具(如齿轮插刀),用齿轮插刀加工齿轮时,刀具与轮坯之间的相对运动:,范成运动,切削运动,进给运动,让刀运动,(2)齿条型刀具(如齿条插刀和齿轮滚刀)。,根切现象,机械基
13、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根切: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将齿根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的现象。,根切的后果:,降低齿轮传动的重合度。,降低轮齿的抗弯强度;,产生根切原因,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用范成法切齿时,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啮合线与轮坯基圆的切点N1。,使刀具的齿顶线不超过啮合线与轮坯基圆的切点N1,即:,根切问题的解决:,正常切齿,根切产生,最少齿数,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所以,是否产生根切,取决于被切齿轮的齿数z。,为了不发生根切,齿数 z不得少于某一最少限度。,z 愈少就愈容易发生根切。,由于:,分析,变位齿轮,机械基础第六章
14、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1)一般不能采用齿数z zmin的齿轮;,3)一对标准齿轮相互啮合时,小齿轮齿廓渐开线的曲率半径和齿根厚度较小,啮合次数较多,强度较低,更易损坏。,标准齿轮的主要缺点:,变位齿轮,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x 变位系数,m 模数),通过改变刀具与轮坯的相互位置以避免根切,从而达到可以制造较少齿数的齿轮。这样制造出来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切齿刀具所移动的距离 xm 称为移距。,径向变位系数x(变位系数),负变位(x0):指加工齿轮时,刀具移近轮坯中心。负变位齿轮,正变位(x0):指加工齿轮时,刀具由轮坯中心移远。正变位齿轮,正常齿轮与变位齿轮比较,机械基础第六
15、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和标准齿轮相比较它们分度圆及基圆尺寸相同它们的齿厚和齿槽宽不同它们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不同,变位齿轮传动类型,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按一对齿轮的变位系数之和(x1+x2)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三种情况:,零传动:(x1+x2)=0正传动:(x1+x2)0负传动:(x1+x2)0,零传动,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x1+x2)=0,1)x1=x2=0:即标准齿轮传动,当两标准齿轮作无侧隙啮合传动时,a=a=r1+r2,=,,2)|x1|=|x2|0:等移距变位齿轮传动(又称高度变位传动),、当采用等移距变位时,两轮齿数之和必须
16、大于或至少等于最少齿数的两倍。,、实际中心距仍为标准中心距。、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与标准齿轮不同。,零传动,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x1+x2)=0,从强度观点出发,应对小齿轮应采用正变位,对大齿轮采用负变位,并保证大、小齿轮都不发生根切。,优点:,可以减少尺寸。,可以改善齿轮的磨损情况。,可以相对地提高两轮的承载能力。,缺点:,必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互换性差。,重合度略有减少。,正传动,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五节 切齿原理与根切,(x1+x2)0,(z1+z2)可以小于2 zmin,必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互换性差。,优点:,可以减少尺寸。,可以改善齿轮的磨损情况。,弯曲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基础 齿轮 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