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基础与防护培训,放射性发现与应用的的回顾,1895年 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物质的放射性1898年 居里夫妇发现发现镭和钋,1896年拍摄的手部照片,放射性 概念,应用,常见放射源数量所占比例(*2000年数据),秦山一期核电站300MW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放射性 概念,应用,放射性 概念,应用,放射性 概念,应用,工业用同位素,放射性 概念,应用,工业探伤源,30-100居里的Ir192或Co60源,放射性 概念,应用,放射性 概念,应用,镭针,用于植入治疗,50mCi的Ra226,放射性 概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放射性 概念,应用,碘-13
2、1胶囊,放射性 概念,应用,烟雾探测器,放射性 概念,应用,射线测厚仪,放射性 概念,应用,SY-5500核子秤,放射性 概念,射线种类直接电离粒子: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通过碰撞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带电粒子,如 电子、射线、质子和粒子以和射线常见间接电离粒子:能够释放出直接电离粒子或引起核变化的非带电粒子,如中子、射线、X射线以X、射线常见,放射性 概念,射线种类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组成,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射线:波长很短电磁波,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较大X射线:高速电子轰击靶物质,产生电磁波,放射性 概念,射线种类,铝,放射性 概念,量及其单位
3、活度专用单位居里(Ci)、代表每秒发生3.71010衰变,此外,还有毫居里(mCi)、微居里(Ci)以毫居里(mCi)最为常见活度国际单位制单位贝可(Bq),代表每秒种发生1次衰变,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放射病,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根据效应出现的个体 躯体效应、遗传效应根据效应出现的时间 早期效应、远期效应(迟发效应、晚期效应)根据效应的性质 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1),指发生严重程度和机率都随剂量变化而变化的效应存在剂量阈值表现为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造血功能障碍、生殖系统的暂时不育和永久不育等
4、,确定性效应(2)(阈剂量),剂量阈值:只有当机体受到阈值以上的照射 剂量时,效应才有可能发生;否则,效应就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在于有相当数量的细胞被杀死,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偿,由此引起临床上可检查出的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损伤。,确定性效应(3)(不同组织阈剂量),一次照射 长期照射(Sv)(Sv/年)男性暂时不育 0.15 0.4男性绝育 3.5 6.0 2.0 女性绝育 2.5 6.0 0.2眼晶体混浊 0.5 2.0 0.1白内障 5.0 0.15骨髓抑制 0.5 0.4,随机性效应(1),发生机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表现为遗传效应和致
5、癌效应,随机性效应(2)(不存在阈剂量),效应发生概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加,而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无关的效应。只要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即使剂量很小,也有可能发生效应,只是发生率很低很低。当一个群体受到相同的照射剂时,某个个体可能发生随机性效应,而别的个体不发生,这种效应出现在谁的身上是随机的,对受照个体不能预选确定,但对群体出现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随机性效应(3),如果受照的躯体细胞没有被杀死,而是产生了变异,变异的细胞繁殖就可能导致癌症,称为致癌效应。如果生殖细胞受到损伤产生了变异,则可能向后代传递错误的遗传信息,引起某些后代出现遗传病疾患,称为遗传效应。,随机性效应(4),辐射致癌机制
6、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2。病毒活化3。免疫抑制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的改变,随机性效应(5),辐射致癌机制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2。病毒活化3。免疫抑制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的改变,随机性效应(6),辐射致遗传效应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调查1。先天性缺陷、死产和新生儿死亡2。活产儿童平均寿命调查3。20岁以前发生恶性肿瘤的调查4。染色体异常5。蛋白质突变频率6。性比例7。儿童生长发育,随机性效应(7),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的辐射遗传效应我国广东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1980年调查1)发病率2)自然流产率3)多胎率4)性比例5)新生儿死亡率,随机性效应(8),职业照射生育率、不
7、孕率、活产婴儿性比例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20种先天畸形和遗传疾病调查总发生率,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原发作用: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了射线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原发损伤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继发改变。,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剂量辐射类型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面积放射敏感性,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剂量,人体受不同剂量照射后损伤效应的估计 剂量(Gy)损伤程度 0.25 不明显或不易觉察的病变0.250.5 可恢复的功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变化0.51.0 功能及血液变化,不伴有临床征象1.02.0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2.0
8、4.0 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4.06.0 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6.010.0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0.050.0 胃肠型急性放射病 50.0 脑型急性放射病,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辐射类型,几种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及电离密度和所致损伤能量为2Mev 空气中的 每mm行程 所致 的射线 射程(m)上离子对 损伤 0.01 6000 内损伤 1 60 内外损伤 100 0.6 外损伤,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方式,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损伤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越多,每次间隔时间越长,则损伤效应就越小。大鼠一次全身照射10Gy,则死亡率100%,若10Gy分1
9、0次给予(每次1Gy),则死亡率降至90%,若分20次给予(每次0.5Gy),则死亡率降至30%。,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部位与面积,由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即使在照射剂量和剂量率都相同的条件下,损伤效应也是不同的。全身损伤程度以照射腹部最严重,其次是盆腔、头部、胸部和四肢。当照射的其它条件相同时,受照面积越大,损伤效应越显著。,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人体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高度敏感组织-淋巴组织、胸腺组织、骨髓组织、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组织中度敏感组织-感觉器官(角膜、眼晶体)、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除
10、性腺)、不敏感组织-肌肉组织、软骨和骨组织,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放射性疾病的种类很多,分类比较复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按射线作用于机体的途径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内照射病和内.外混合性辐射所致的放射病.按射线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病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按射线作用于机体的范围,分为全身性放射损伤和局部放射损伤.按损伤因子可分为单纯放射损伤和复合型放射损伤(同时或相继受到包括放射因素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法定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国家最新颁布的放射性疾病诊断准,2002年卫生部为配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出台了下列15个放射性疾
11、病诊断标准,法定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4-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9-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内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6-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7-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5-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法定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1-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7-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 110-2002放射性膀胱炎诊断标准GBZ 10
12、9-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0-2002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2-2002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2,国内常见的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根据国家放射性职业病诊断组统计,1991至1999年间,由省级放射病诊断组鉴定的放射性职业病病例545例,病种主要为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及放射性肿瘤等四种疾病.另外,由放射事故所致的急性放射病病例也时有报道.,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定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诊断原则: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必须依据受照史、现场受照个人剂量调查及生物剂量估
13、算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结合健康档案加以综合分析,对受照个体是否造成放射损伤及伤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机体短时间内受到1Gy以上外照射作用分型 骨髓型 1-10Gy(1-2Gy轻度、2-4Gy中度、4-6Gy重度、6-10Gy极重度)胃肠型 10-50Gy:患者一般在2周内死亡 脑型 50Gy:照后几小时或1-3天内死亡骨髓型主要临床表现:造血障碍、出血、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定义: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它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14、诊断原则: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必须根据受照史、个人剂量档案、受照累积剂量当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诊断.病因:从事外照射的职业人员中,由于防护条件差或不遵守防护规定,造成长期受到超限量照射。,放射性皮肤疾病的诊断,定义: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射线)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指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皮肤溃疡.,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定义:放射性白内障是指由X射线、射线、中子及高能射
15、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诊断原则:晶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外照射,或长期超过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剂量在2Gy以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混浊;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它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1d,+2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然后放入左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
16、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1,+4d,+5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9d,+20d,+39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4,+9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2000年9月,两名人员工作失误,加速器开机状态下进入辐照室,线束下总操作时间约2min,加速器附近工作时间4min,+38d,+28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50d,+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53d,+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9d,+11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 工作人员 防护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