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监督培训课件.ppt
《放射卫生监督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卫生监督培训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放射防护卫生监督培训讲座,讲课人:李怀应,目 录,一,放射卫生防护知识概述二,放射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标准三,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四,放射事故案例,大纲要求,培训内容1、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2、辐射量和单位3、辐射对健康的影响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原则和方法培训要求1、了解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X、R射线和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辐射危害的机理,放射性疾病等基本知识。2、熟悉放射卫生防护常用辐射量的定义、单位(符号)和新旧单位换算。3、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防护防护方法或措施。,一、放射卫生防护知识概述,(一),基本知识(二),辐射量与单位(三),辐射对健
2、康的影响(四),放射卫生防护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基本知识,放射卫生学的概念 放射卫生是研究天然辐射或人工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其防护方法的学科。内容包括个人、群体及后代的防护对策。其目的在于根据利益代价分析,允许他们进行必要的照射活动,既有利于核事业的发展,又尽可能降低射线对人类的危害,以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电离辐射:X、r射线与其他可以导致物质电离并产生离子对的带电或非带电粒子射线属于致电离辐射,简称电离辐射;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微波等除X射线和r射线以外的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辐射一般分为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辐射源: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的一切物质或实体通常称
3、为辐射源。,正常照射是指在设施或辐射源正常运行条件下受到的照射。潜在照射是指因设施或辐射源的事故或某种偶然事件或事件序列(包括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所引起的照射。按照受照人群划分,照射可以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放射卫生防护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正常照射,防止潜在照射的发生,避免或减少辐射危害,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半衰期:是一定量核素的原子核数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轫致辐射:高速运动的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场中掠过时,由于电子和质子间的库仑场间的相互作用,电子突然减速,同时将一部份能量转化为电磁辐射,以X射线的形式放出,这一过程称为轫致辐射。,(二),辐射量与单位,辐射量与单位的
4、变迁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决定采用先进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的单位较旧单位从概念上更加科学,但是使用中并不方便,所以新旧单位长期并存。我国在学术期刊上已禁止使用旧单位,但是“居里”、“拉德”、“伦琴”等旧单位名称仍散见于各种非正式场合。下表列出了常用辐射量的名称及新旧单位的换算关系。,辐射量的定义及其单位:活度:在给定时刻处于一给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单位是贝可()照射量:是用于X、r射线所致空气电离程度的辐射量。剂量:某一对象所接受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量度。有效剂量: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
5、因数后的和。,(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受到较大剂量照射后肯定要发生的效应。也叫肯定性效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计量的大小有关。剂量愈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愈大。其特点是有剂量阈值。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没有阈值。随机性效应的表现是诱发癌症和遗传效应。通过 流行病学的调查,可以估计出受照人群的发病率,但是无法预知效应会出现在哪些受照者身上。,辐射危害的机理与放射性疾病:辐射效应的影响因素:照射方式、射线种类、照射剂量、剂量率、受照部位、放射敏感性等。放射危害的机理: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放射性疾病。,电离辐射可以造成人体损伤,导致人体患各种
6、放射性疾病。受照部位和放射敏感性:全身照射的效应大于局部照射,受照面积愈大效应愈显著。受照部位不同,损伤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在相同的剂量和剂量率照射下,腹部损伤最重,依次是盆腔、头颈、胸部和四肢。人体对辐射的敏感性与年龄有关,胎儿最为敏感,幼年、少年、青年、成年依次降低。,放射性疾病 放射病是指电离辐射所致的疾病。按照受照剂量和病时间划分,放射病可以分为急性放射病与慢性放射病。急放射病在战争期间核武器爆炸所致的特殊疾病,也是核事故放射事件发生时,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经常遇到的放射病。急性放射病因受照剂量的不同可分为(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2)肠型急性放射病(3)脑型急性放射病,按照严重程度划分,急
7、性放射病又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类。慢性放射病中有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皮肤癌、放射性甲状腺癌和放射性白血病等。,(四),放射卫生防护的 基本原则和方法,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控制照射剂量,减少因不合理照射引起的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防止确定性效应,事故性照射发生。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26号出版物提出并在第60号出版物进一步完善的剂量限制体系是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制定的基础,也是放射防护实践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1、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值,外照射防护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 3.屏蔽防护(屏蔽X、Y射线的材
8、料一般选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如铅、铁、混凝土等。屏蔽墙、铅房、铅屏风、铅玻璃板等是典型的屏蔽防护设施或装置,代表性的个人防护用品有铅胶围裙,铅胶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铅玻璃等眼镜。),内照射防护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或伤口进入。内照射防护原则和方法:,大纲要求,培训内容1、放射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2、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沿革与分类3、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点培训要点1、了解放射卫生防护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2、熟悉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有关放射卫生防护的主要规定,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分类和
9、表示方法,主要责任方和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责任。3、掌握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防护管理和技术要求以及豁免准则和豁免水平等技术内容。,二、放射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标准,(一),放射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二),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沿革与分类(三),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点,(一),放射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报
10、告本级人民政府,并按照各自的职责立即组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蔓延,减少事故损失。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公众,并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2005年国务院令第449号公布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重新规定了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对放射源的监督管理职责。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辐射事故的医疗应急。为了适应部门职责调整的需要卫生部于2006年1月24日发布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6号)并于2006年3月1日正式实施,适用于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准入管理规章(并且是前置许可)。2、现行放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下表列出了我国现行有效的与放射卫生有关的部分法律、法规名称。3、
11、基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一),放射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二),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沿革与分类,1、放射卫生法律、法规的历史沿革 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有关放射卫生防护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文件是卫生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我国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起始于五十年代中期。1956年国家将同位素应用研究列入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为了保护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健康,196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放射卫生防护法规。198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后,进一步加快了放射卫生法规的研制进度。,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
12、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标志着我国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使该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89年至1999年期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陆续制定和修订了多项部门规章和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1999年以来,遵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使卫生立法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相结合并满足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卫生部开始对现行放射卫生管理规章进行清理和修订。2001年发布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和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就是清理修订后发布的第一批放射卫生规章。,2001年发布的职业病防治法是适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 卫生 监督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