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定义.ppt
《操作规程定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规程定义.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操作规程,定义,操作规程 operation specification:对操作人员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作出的规定。,要求,操作规程文档化。实际操作过程文档化。避免在业务高峰期间对窗口业务所涉及的网络设备、访问的服务器、软件系统进行任何变更操作。,操作规程文档内容,操作人员岗位及资质。操作目的。操作内容。正确的操作流程。正常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及时间环境要求。,实际操作过程记录文档,操作对象的技术文档(如系统配置参数和系统配置手册等)。操作的对象、内容、结果、时间和操作人姓名。,主要操作规程,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的操作规程;对数据库的操作
2、规程;基础数据的维护规程;系统软件的安装规程;机房或设备间的空调、UPS等设施的操作规程;应用软件的故障处理规程。,服务器操作规程,服务器安装规程(硬件安装、操作系统安装)日常管理规程,服务器硬件安装规程,医院和系统集成商共同讨论服务器硬件配置信息,填写“配置清单”(CPU、内存、硬盘、网卡等)。服务器接收。检查外包装,“配置清单”是否与预定的配置相符。开箱检查。检查硬件配置是否符合装箱单和预定要求。符合则填写设备“接受清单”,同时填写“设备登记单”。如有问题,应通知负责人做进一步处理。将“保修单”送交系统管理员保管。服务器的摆放也要有规划。,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规程,确定操作系统安装方案。根据
3、用途,确定安装的操作系统及软件,明确分区。填写“安装单”。安装操作系统。根据安装方案安装服务器。安装以后提交安装报告。安全检查(Unix、Windows、Linux),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装和配置,安装前的准备。安装。添加网络服务。配置TCP/IP。配置管理控制台。,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装和配置,配置活动目录。DHC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用户帐户和组的管理。(本地用户、域用户、域中组、)网络资源的管理。(共享文件夹、打印机等)II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前的准备,确定安装版本。(标准
4、版、企业版、数据中心版、web版,要根据需求和网络规模选择,数据中心版一般用来处理大型企业的关键业务。)硬件需求。(最小CPU主频、推荐CPU主频、最小内存容量、推荐内存容量、支持CPU个数、硬盘空间、域控制器、群集节点数等),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前的准备,确定安装分区与文件系统。(NTFS的容错性、安全性、文件压缩、磁盘配额、节约磁盘空间、热修复。)选择授权模式。(每服务器模式和每用户模式,前者可以限制并发连接数,后者用于有多台域控制器的网络,每台客户端必须有自己的CAL。)查看软硬件兼容性。备份原有文件。切断有关的硬件连接设备。,服务器日常管理规程,系统管理员要明确各
5、服务器的用途、应用范围及使用对象,并对整个系统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系统管理员应遵守服务器安装工作流程,从系统划分、安全设置等方面规范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主要有:用户帐户的管理、服务器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各应用系统使用资源情况统计,并合理地分配系统资源。,Windows server 2003 安全策略及性能监视,配置安全策略。(本地安全策略、域安全策略、域控制器安全策略)使用事件查看器。(查看事件日志信息、管理事件日志)监视系统性能。(使用系统监视器、配置性能日志),服务器日常管理规程,为确保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及文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必须对系统进行备份工作
6、。管理员根据各服务器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备份及恢复策略,定期进行备份。系统管理员要深入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不断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在系统出现一般性的故障或错误时,能及时予以排除;而出现重大问题时,可通过系统的恢复等手段加以解决。,服务器日常管理规程,系统管理员对负责的服务器应提供详细的文档,包括系统安装、参数设置、各种软件的安装、开关机步骤等信息。应不断加强系统安全的管理和研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服务器参数变更要有记录。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期更改服务器帐号,特别是超级用户的管理密码。,服务器日常管理规程-操作记录文档,系统问题的发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管理的改进;系统的备份日期、内容、类别、操作
7、者等;系统及软件的安装或版本升级,要有时间和内容的详细记录;,网络系统操作规程,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网络系统的管理。,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用户措施。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备份与数据恢复。,用户措施,用户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计算机使用人员的素质。用户培训:尽量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网络变更前应制定变更预案并通知用户:他们对网络的访问可能受到何种影响,在更改过程中怎样保存数据、在更新过程中是否向用户提供其他访问网络的方式、更改是否需要用户学习新技能。,制定维护升级的策略和计划。,保持网络各方面精确的、持续更新的文档将减少排除故障所需的时间,使网络维护更有效。基准线测量:测量
8、和记录网络当前工作状态(主干网上的利用率、每小时/天的用户量、网络上的协议数、巨包、碎包、冲突等错误状态、应用程序使用频率、对占用大量带宽的用户的标识。),制定维护升级的策略和计划。,任何升级前都要明确升级的目的、必要性、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升级是针对一些用户还是所有用户、是集中分发还是一台接一台的执行。建立和持续更新配置管理数据库。包括每台设备的名称、品牌、配置、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保修期、运行状况;操作系统的种类、版本号、运行环境、权限分配;应用软件的种类、名称、用途、版本号、开发商、参数设置;网络的种类、拓扑结构、网络参数等。,硬件模块更新的操作规程,替换热插拨模块时,首先从系统中卸载要变
9、更的模块程序,使之失效,然后再进行插拨操作;替换的新模块,在插槽固定好后,再通过系统参数使之生效。替换非热插拨模块时,首先关闭电源,然后对替换的模块进行插拨操作,替换新模块并固定后,最后在参数界面中配置参数,使之生效。,VLAN划分规程,了解划分VLAN的目的。(增加网络连接的灵活性,控制网络上的广播,增加网络的安全性。)选择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VLAN的配置过程。(1)为各VLAN组命名;(2)把相应的VLAN对应到相应的交换机端口。,基于端口划分VLAN,它是将VLAN交换机上的物理端口和VLAN交换机内部的PVC(永久虚电路)端口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构成一个虚拟网,相当于一个独
10、立的VLAN交换机。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定义为相应的VLAN组即可。它的缺点是如果某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必须重新定义。,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机都配置他属于哪个组,它实现的机制就是每一块网卡都对应唯一的MAC地址。优点:这种方式的VLAN允许网络用户从一个物理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物理位置时,自动保留其所属VLAN的成员身份。缺点: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进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的话,配置是非常累的,所以这种划分方法通常适用于小型局域网。,
11、其他实现方法,基于网络层协议划分VLAN。根据IP组播划分VLAN。按策略划分VLAN。按用户定义、非用户授权划分VLAN。,第1步,设置好超级终端,连接上交换机,通过超级终端配置交换机的VLAN,连接成功后出现如下所示的主配置界面(交换机在此之前已完成了基本信息的配置):1 user(s)now active on Management Console.User Interface MenuM MenusK Command LineI IP ConfigurationEnter Selection:,第2步,单击K按键,选择主界面菜单中K Command Line选项,进入如下命令行配置界面
12、:CLI session with the switch is open.To end the CLI session,enter Exit.此时我们进入了交换机的普通用户模式,就象路由器一样,这种模式只能查看现在的配置,不能更改配置,并且能够使用的命令很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进入特权模式。,第3步,在上一步提示符下输入进入特权模式命令enable,进入特权模式,命令格式为enable,此时就进入了交换机配置的特权模式提示符:#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one per line.End with CNTL/Z(config)#,第4步,为了安全和方便
13、起见,我们分别给交换机起个名字,并且设置特权模式的登陆密码。配置代码如下:(config)#hostname Switch1Switch1(config)#enable password level 15 XXXXXXSwitch1(config)#,第5步,设置VLAN名称。例如在Switch1、Switch2、Switch3、交换机上配置2、3、4、5号VLAN的代码为:Switch1(config)#vlan 2 name ProdSwitch2(config)#vlan 3 name FinaSwitch3(config)#vlan 4 name HumaSwitch3(config)
14、#vlan 5 name Info,第6步,把VLAN对应于规定的交换机端口号。对应端口号的命令是vlan-membership static/dynamic VLAN号。在这个命令中static(静态)和dynamic(动态)分配方式两者必须选择一个,不过通常都是选择static(静态)方式。,备份与数据恢复,网络备份系统。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系统。存储的体系结构。备份策略。灾难恢复措施。,比较理想的网络备份系统,集中式管理:利用工具,网络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网络的备份策略统一管理,备份服务器可以监控所有计算机的备份作业,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备份到同备份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相连的任意一个磁带库内。全自动备
15、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定义需要备份的数据,然后以图形界面方式设置备份时间表,自动备份,无需人工干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比较理想的网络备份系统,在线式的索引:点取索引就可自动进行文件恢复。归档管理:用户可以按项目、时间定期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归档处理,数据存储格式统一。有效的介质管理。(磁带的电子标签功能)HSM分级存储管理(硬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系统灾难恢复:从发现故障到完全恢复系统一般不应超过半个工作日。,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系统,定义: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全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以及灾
16、难恢复等。主要产品:Legato networkerIBM AdsmVeritas Netbackup,存储的体系结构,直连式存储(DAS,存储是直接依附在服务器上的,CPU必须同时完成磁盘存取和应用运行的双重任务,不利于CPU的指令周期的优化。)网络存储设备(NAS,包括一个特殊的文件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客户端可以通过NAS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存储网络(SAN,可以传输大块数据,高端应用。),备份策略,数据备份方式: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祖-父-子(GFS)磁带轮换策略:三级备份(日备份、周备份、月备份),21盘制、20盘制、15盘制。,灾难恢复措施,灾难预防制度。灾难演戏制度。灾
17、难恢复步骤:准备好最近一次的灾难恢复软盘和灾难恢复备份磁带,连接好磁带机,装入磁带,插入恢复软盘,打开计算机电源,按系统提示进行。灾难恢复种类:全盘恢复、个别文件恢复、重定向恢复。,网络系统的管理,SI网络管理标准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5大功能: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网络配置管理,配置信息的自动获取: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应该具有配置信息自动获取功能。即使在管理人员不是很熟悉网络结构和配置状况的情况下,完成对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在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中,根据获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网络管理协议标准的MIB中定义的配置信息(包括SNMP;和CMIP协议);二类是没有在网
18、络管理协议标准中有定义,但是对设备运行比较重要的配置信息;三类就是用于管理的一些辅助信息。,网络配置管理,配置一致性检查:在一个大型网络中,设备很可能不是由同一个管理人员进行配置的。实际上即使是同一个管理员对设备进行的配置,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配置一致性问题。因此,对整个网络的配置情况进行一致性检查是必需的。在网络的配置中,对网络正常运行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路由器端口配置和路由信息配置,因此,要进行一致性检查的也主要是这两类信息。,网络配置管理,用户操作记录功能:配置系统的安全性是整个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的核心,因此,必须对用户进行的每一配置操作进行记录。在配置管理中,需要对用户操作进行记录,并保存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规程 定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