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工艺特点.ppt
《成型工艺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型工艺特点.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合材料的材料工艺性概念复合材料制件的固化特性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复合材料制品成型方法的选择依据复合材料制品作为飞机构件时的协调互换性要求复合材料制品工艺设计内容,复合材料的材料工艺性,工艺性概念 了解工艺性的意义 改善材料工艺性的途径 评定材料工艺性的主要依据 工艺性指标及测定,任何一种材料必须被加工成制品后才能发挥其特殊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其材料的制造过程就是制品的制造过程,这使得对复合材料工艺性的了解和掌握显得特别重要。,工艺性概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工艺性,指复合材料或其各组成部分,在通过特定的工艺方法制造成特定制品的工艺过程中,操作的难易程度及制品质量保证的难易
2、程度。,成型工艺,成形工艺,固化工艺,成型工艺包含两个过程成形与固化,成形 赋予构件形状form 原材料如何制成所需结构形状(成形方法)固化 固定构件形状cure 赋予复合材料结构件力学性能(固化方法),成形 固化,化学变化(固化反应),化学物理耦合变化(粘流,密实),物理变化(流动浸润),成型工艺Processing,工艺性概念,这是由于不同的材料在工艺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行为,而这种行为取决于材料的组分和各组分的结构。同一制品可采用不同的材料,以及由材料决定的不同的工艺过程。具体的制件结构和制造工艺方法,是表现材料工艺性的条件。,如PI高温性能好,但固化温度高;Kevlar纤维韧性好
3、,但不易剪断;CF力学性能好,但操作难、脆。,不同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工艺性,使用性与工艺性不同,赋予制品的最终形状和大小,主要保证增强纤维的均匀分布以及在设定方向的高度排列通过增强材料首先赋予制品以外形,并在固化过程通过模具和压力完成,成型工艺三要素:赋形、浸渍、固化,赋形,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内涵,浸渍,目的:排除气体和浸润,以形成良好界面粘结和控制孔隙率分为两类:先将原材料复合浸渍形成半成品(预浸料),再固化成型;或复合浸渍与固化成型一次完成,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内涵,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树脂由齐聚物(可溶可熔)反应形成线性高分子,再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不溶不熔)热固性树脂的固化通常需要
4、:固化剂、促进剂,以及加热除热引发外,还有辐射固化工艺(如紫外光、电子束等),适应外场修补,固化,.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内涵,浸润impregnation,密实compaction,渗透流动infiltration flow,纤维在成型工艺中发生的物理变化,树脂基体在固化过程中的两个变化过程 线型结构 体型结构(化学变化过程)粘流态 玻璃态(物理变化过程)化学变化的结构往往是通过物理变化现象表现出来 对于化学变化过程而言,需要一定条件,促使反应的环境如何实现固化工艺解决的问题 对于物理变化过程而言,要得到一定形状的产品,是用什么样手段成形工艺解决的问题,赋 形,固 化,成型工艺,浸 渍,成形
5、方法,固化方法,热固化,电子束,微波,热压罐,手糊,袋压,RTM,模压,缠绕,拉挤,喷射,光固化,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分类,常温固化热压机固化热压罐固化干燥箱加热红外灯加热,短切纤维4.76mm,长纤维12.7mm,连续纤维,SMC 喷射,短切毡 连续毡,织物 缠绕 预浸料,容易加工的程度,材料性能,赋形、浸渍环节主要与增强纤维的预成型方法密切相关,1)按赋形方法分为:,层贴法,采用预浸料在模具上铺覆成型的方法,如热压罐成型采用连续纤维的增强材料(布、带、毡)和低粘度胶液在模具上铺覆成型的方法,如手糊成型,沉积法,利用压缩空气或抽空气方法使短切纤维沉积到模具表面上的方法,如喷射成型,将增强材料编
6、织成与产品形状尺寸基本一致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称为纤维预成型体用于RTM、RFI等各种液体成型(LCM)工艺中厚度方向有增强纤维,可以获得较高的层间强度,缠绕法,将浸胶后的连续长纤维增强材料(纱、布、带)连续缠绕到芯模或内衬上的方法,如缠绕成型适于成型回转体制件,如压力容器、管道等特点:自动化程度高,制品纤维含量高、强度高,编织法,1)按赋形方法分为:,2)按成型压力大小分为:,将压缩空气通入橡皮囊,借助橡皮囊对制品均匀加压(),真空袋成型,用真空袋密封坯料和模具,通过抽去真空袋内的空气和挥发分对制品施加压力(0.1MPa),气压室成型,热压罐成型,通过热压罐内的压缩气体对真空袋中复合材料坯料进
7、行加压(0.5-2.5MPa),接触成型,固化时不外加压力,如手糊成型、喷射成型,也成为低压成型,2)按成型压力大小分为:,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利用压力使低粘度树脂在闭合模具内流动、浸润增强材料,注射成型压力,模压成型,通过加热使模压料塑化,并加压使树脂粘裹纤维一起流动充满模腔批量大,数量多及外形复杂的小产品,拉挤成型,将连续性增强材料经树脂浸润后,在牵引力作用下通过具有截面形状的成型模具,在模腔内固化成型或在模腔内凝胶出模后加热固化,3)按开、闭模方式分为:,闭模成型,包括模压成型、树脂传递模塑、注射成型、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开模成型,包括手糊成型、喷射成型、真空袋成型、压力袋成型、热
8、压罐成型、缠绕成型、拉挤成型、离心浇注成型,闭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分类,了解工艺性的意义,确定最适宜的工艺参数,制定工艺规范。指导实际生产,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创造和发现新的、先进的工艺方法。,原材料与模具准备,成形固化,机加与装配,密封与喷漆,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基本流程,检测,检测,其他缺陷固化不均匀夹杂 脱粘,孔隙,固化变形,分层,常见的复合材料制造缺陷,设计要求可靠度0.99999若材料强度离散系数0.15设计许用值为平均强度34,分散性 许用值 减重效率,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重要性,固化成型成本分解,制造成本分解,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成本高,比重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重要性,材料和制
9、造,固化和装配,可靠性,低成本,成型工艺直接相关,制造是关键,结构效率(高性能化)产品合格率(性能稳定分散性小)成本效益,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重要性,改善材料工艺性的途径,改进现有工艺方法,使其与材料已知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相适应。改善现有材料,使其具有与现行的工艺方法相适应的性能。挖掘材料的新性能,同时创造新工艺与新性能相适应。三条途径彼此不孤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评定材料工艺性的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性能的波动程度。经济性。包括制件制造工艺过程中全部费用多少(工艺装备和设备的复杂昂贵程度、工艺路线长短、工人技术水平、能源消耗等)和必要材料耗费的多少。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具体材料在制件制造工
10、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工艺性:如热固性树脂的浸润性、粘结性、流动性、固化性,预浸料挥发物含量、含胶量,模压料收缩率、压缩比等等。,工艺性指标及测定,热固性树脂工艺指标的测定与控制,为了利于纤维被树脂浸润,要求树脂有较低的初始粘度。如果室温下粘度过大,可采用提高树脂温度、加入溶剂或控制胶液粘度等措施调节。,粘度计法针入度法浓度-比重法,测定,树脂粘度,液流粘度计法落球粘度计法旋转粘度计法,从配胶到粘度增至一定值而在工艺上失去使用价值的这一段时间,称树脂的使用期,也称适用期。,树脂适用期,定义,测定,室温下测时间-粘度曲线确定树脂胶液的 适用期通过测固化度、放热曲线等对凝胶点做出判断,从而确定树脂的适
11、用期,意义,避免成型时因树脂凝胶(失去使用价值)而影响制件成型。,树脂的放热曲线,硬度法丙酮溶剂萃取法DSC法,固化度的测定,三个特征温度点,即峰始温度Ti、峰顶温度Tp和峰终温度Tf,DSC曲线分析,t-已固化树脂的比重;液-温度tC时的浸渍液比重;G-试样和金属丝在空气中的重量(克);g-金属丝在空气中的比重;G1-试样和金属丝在浸渍液中的重量(克),树脂比重的测定,通常在一定温度下用比重瓶称量试样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其比值即树脂的比重。,液体树脂,已固化树脂,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树脂收缩率的测定,根据树脂固化前后的比重,可由下式计算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收缩率,预浸料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决
12、定了预浸料的使用期测定有三种方法(贴粘法),粘性,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空气灼烧法计算法溶剂法:沸腾分离法、抽提法,预浸料中适量的挥发分,可使树脂在成型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挥发分含量太大,会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很多孔隙。因而应严格控制和测定。单层试样于恒温箱中挥发的方法测挥发分含量,2.预浸料性能指标的测定,用以表征成型时树脂的流动性流动性小,树脂渗透纤维难,层间接触不良;流动性大,工艺不便,严重流胶,会使复合材料贫胶。适当的流动性,可以在成型时驱除层间空气,降低空隙率,保证树脂均匀性,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将正方形预浸料正交铺层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加热,以挤出树脂的重量百分数作为树脂流量。或用预
13、浸料固化后的试样对角线方向增加的长度(mm)作为树脂流出量。,树脂流出量,凝胶:微观上,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交联点迅速增加的现象;宏观上,胶液粘度开始迅速增大的现象。凝胶时间: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树脂胶液从反应开始至凝胶的时 间间隔。凝胶时间的测定直接法:将预浸料放在两块玻璃片间,施压,挤出树脂测定,以 开始加压到树脂不再拉成丝作为凝胶时间。间接法:用溶剂抽提出预浸料中的树脂,蒸发掉溶剂,再测定。因需要去除溶剂,会容易使树脂部分固化。凝胶化时间与凝胶化温度的关系:高温区,温度变化对凝胶化时间影 响不大;低温区,温度降低,凝胶化时间大大延长。,凝胶时间,T固化Tgg,仅有玻璃化作用Tgg T固化Tg
14、,有凝胶作用和玻璃化作用TgT固化,仅有凝胶化作用,热固化体系的三T状态图,三类固化行为,3.复合材料工艺确定及固化过程的监测与监控,由自动扭辫分析仪测得一系列温度的等温时间-力学谱图,可绘制出上图,由该图可以确定凝胶时间,成型加压时间以及预浸带库存温度和复合材料后固化温度。,燃烧法测树脂重量含量:,基体的重量含量,W1 坩埚重量(克);W2 坩埚加试样总重量(克);W3 灼烧后坩埚和余渣的总重量(克),4.复合材料基本指标确定,测定方法随复合材料中纤维及树脂的性质而异。有燃烧法、酸蚀法、比重法、显微镜法、工艺估算法、导电法及射线法。,基体的体积含量,测定基体体积含量,有助于了解复合材料的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型 工艺 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