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理论基础.ppt
《必要的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要的理论基础.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必要的理论基础,一、古典社会学,(一)导言(二)马克思(三)韦伯(四)涂尔干(五)齐美尔,(一)导言,1、专业化的社会学理论起源于西方,但这并没有否定在我国早已存在从社会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想。因此不能说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传到中国之前,中国没有社会思想或中国没有社会学思想;只能说中国没有专门的社会学理论,关于社会的思想是存在于其他理论之中。2、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思想的综合性,所指范围很广,不能以今天专业学科的眼光对他们进行简单归类。因此也不能用今天专业的眼光来否定他们对今天各个学科专业的贡献。对待他们,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肯定他们的存在,也要用辨证的方法借鉴他们的精华。3、
2、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延续的过程,不能否定历史的存在。正是历史创造的一切,既是我们今天前进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我们今天前进的束缚和阻力。对待历史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爱她,同时也恨她。,(二)马克思,1、在马克思一生的著作中,没有使用过“社会学”这一名称,但在马克思的社会思想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思想。2、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学说是其社会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并且表明,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他认为,人与自然的统一是通过人对自然的改造才得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也是由于参与社会活动而相互有机地统一起来。人作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是在社会中最后实
3、现了人和自然、人与人的有机统一。,(二)马克思,3、马克思不仅精辟地分析了社会有机整体,而且深入剖析了社会有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同其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构筑在唯物史论基础上的社会有机论,是马克思义社会学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本人的所有社会学思想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二)马克思,4、在社会有机整体之中,马克
4、思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现实的基础结构,它是人们在生活、交换、分配、消费和社会劳动分工等经济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奥秘”所在,即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以及对生产成果的分配方式,决定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其他一切活动,特别是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结构所处的社会地位。由此,马克思分析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它由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的人群所组成。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中,依据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的多寡,划分为不同的阶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进行分析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唤醒工
5、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使命。,(二)马克思,5、马克思还对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思想文化结构进行了分析。马克思不仅横面剖析了社会有机整体结构,而且从社会历史的纵向,用社会的经济形态概括了社会有机整体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他把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总结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历史过程。在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时,具体表现为每一社会形态内以社会的经济结构为基础的各社会结构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科学地预见,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二)马克思,6、马克思在对社会的宏观结构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
6、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认真的经验研究。早在1843年,马克思为剖析市民社会,对摩塞尔地区的农民生活状况进行了考察。1880年马克思设计出社会学史上的第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法国的工人阶级状况。这份调查表提出了近百个问题。他在撰写资本论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占有了大量的包括官方公文、会议记录、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在内的数量材料。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集实地考察、亲身观察、历史文献分析、统计资料分析、访问调查等社会学研究方法为一体,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二)马克思,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与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7、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等初具雏形。在往后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继续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全世界各国传播甚广,成为被公认的社会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它经历了一个复杂和曲折的发展过程。,(二)马克思,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的产生 19世纪408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原则,形成具体的的理论框架和的方法为标志。基本特点是,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为己任,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
8、)、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资本论(18631865)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等一系列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基础,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二)马克思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这种历史观,把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必然形成的,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社会的经济结构,看作是决定整个人类的基础;把受它制约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政治及其意识形态称之为上层建筑。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力所引起的两大结构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决定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在这一总的原则指导下
9、,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阶级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它们的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必然规律,进行了大量而详细的社会学的科学探讨。在科学研究中,他们创造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社会学方法,创立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无产阶级的社会学理论。,(二)马克思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以梅林和 普列汉诺夫为代表,他们的任务是继续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捍卫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他们用大量翔实的经验材料,将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具体化,使之日
10、益丰富和完善。梅林在论历史唯物主义(1893)和其他著述中,批驳了资产阶级社会学家P.巴尔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的曲解,明确指出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是刻板的公式和僵化的封闭体系。考茨基通过对阶级、职业和社会地位的考察,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的理论。他在唯物主义历史观(1927)中对社会欲望的探讨,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拉法格用经济决定论的表述方法,反复强调社会经济结构对社会生活的决定性作用,批判了孔德的社会学观点。,(二)马克思,拉布里奥拉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1896)是一部优秀社会学论著。他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用生物学规律来说明人和人类历史起源的理论,代之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
11、理论。他以与经济结构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为标准,将上层建筑结构中的阶级、法律、国家和道德等因素视为第一级的东西,把艺术、宗教和科学看作第二级的东西。他还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史上,第一次引入了社会心理的概念。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1908)一书中,把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宏观结构的理论浓缩为一个含有五个变量的公式,这就是生产力的状况;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社会人的心理,以及反映这种心理性的各种思想体系。他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的学说,论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
12、,将人与自然和社会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二)马克思,(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20世纪初到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以列宁和 布哈林为代表,开始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为主,向研究和维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过渡。列宁在批判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时指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一次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他认为科学的社会学应该把社会看成一个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有机整体。以此为指导,列宁对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做了大量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探索。布哈林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9
13、21)中进一步指出:“工人阶级有自己的、无产阶级的社会学,它的名称是历史唯物主义”。他又把这一社会学看作是一种方法论,是最一般的科学。他认为社会学所要回答的问题涉及社会的发展和衰亡,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历史形态等领域。为解决这些问题,布哈林运用动态平衡的理论,阐明了社会与自然以及之间的既平衡和谐又矛盾冲突的关系。他还对社会心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心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阶级、集团乃至职业中的不够系统化的感情、思想和情绪。列宁和布哈林的这些论述,成为后来人们定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依据。,(二)马克思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4)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第四个时
14、期十月革命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学的根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并继续对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的批判 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广泛传播,它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十月革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 东欧和中国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革命任务,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阶级和上层建筑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他们对在社会主义国家内否定社会学理论、终止社会学研究也负有相当的责任。恢复社会学学科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均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问题,展开了
15、持久的讨论。后来逐渐形成了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一般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学界。卢卡奇和葛兰西先后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实证主义化的趋势,认为应该把马克思的学说归结为“批判的哲学”和“实践的哲学”。他们有关阶级意识和知识分子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理论也成为批判的社会学的基础。,(二)马克思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的斯威齐和布雷弗曼为首,创建了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学说;埃及的萨米尔阿明、拉美的卡多索和美国的弗兰克,在世界分工概念
16、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学说为支柱,建立起的依附理论;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纷纷问世。虽然这些学说都程度不同地肢解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但却从中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二)马克思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已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无论是高层次的理论社会学、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还是分科社会学、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具体方法,都已经系统化和完善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认识、规范和管理社会生活的功能,发挥着意识形态教育和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的
17、功能。参考书:钟金洪: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考研的同学可以看看该书。,(三)韦伯,1、生平简介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韦伯的主要着作围绕于社会学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领域上,但他也对经济学领域作出极大的贡献。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他对宗教社会学最初的研
18、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韦伯并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各种学术上的重要贡献通常被通称为“韦伯命题”。,(三)韦伯,2、主要经历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福特,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一名知名的政治家和公务员。父亲的职业使家里充满了政治的气氛,许多突出的学者和公众人物都经常造访家中。受到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韦伯的弟弟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后来也成为了一名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在1876年的
19、圣诞节,年仅13岁的马克斯韦伯撰写了两篇历史论文送给父母,标题分别为“论德国历史的发展以及皇帝和教宗的角色”以及“论罗马帝国从君士坦丁至民族迁徙运动的历史”。在14岁时,韦伯写的信件便开始引用荷马、西塞罗、维吉尔、李维等人的著作,在他进入大学前也已经熟读了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等人的理论。年轻的韦伯表现出他对研究社会科学的强烈兴趣。,(三)韦伯2、主要经历,在1882年韦伯进入了海德堡大学的法律系就读。如同他父亲一样,韦伯选择以法律作为主要学习领域,并且也加入了他父亲就读大学时的同样社团。除了法律的学习外,年轻的韦伯也学习了经济学、中世纪历史、神学。他也在斯特拉斯堡加入德国国防军服役了一
20、小段时间。在1884年的秋天,韦伯回到老家以就读柏林大学,在接下来8年里除了曾至哥廷根大学就读一个学期并且又服了短期的兵役外,韦伯都一直待在柏林研究深造。韦伯与双亲住在一起,除了继续学业外,韦伯也担任实习律师,最后则在柏林大学担任讲师。韦伯在1886年通过了律师“实习阶段”(Referendar)的测验,成为实习法官。在1880年代的后期韦伯继续他对历史的研究。他在1889年完成了一篇标题为“中世纪商业组织的历史”的博士论文,取得了他的法律博士学位。两年后,韦伯写下了一本名为“罗马的农业历史和其对公共法及私法的重要性”的书,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测验(Habilitation),韦伯也因此成为正式
21、的大学教授。,(三)韦伯2、主要经历,在韦伯即将完成博士论文的那一年里,韦伯也开始对当时的社会政策产生兴趣。在1888年他加入了一个名为“社会政治联盟”(Verein fr Socialpolitik)的团体,这个专业团体成员大多是当时隶属经济历史学派的德国经济学家,他们将经济视为是解决当时广泛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并且对当时的德国经济展开大规模的统计研究。在1890年联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计画,以检验当时日趋严重的东部移民问题(Ostflucht):由于当时德国劳工逐渐迁往快速工业化的德国城市,大量外国劳工迁徙至德国东部的农村地区。韦伯负责这次研究,并且写下了许多调查结果。最后的报告得到良好
22、评价,被广泛认为是一篇杰出的观察研究,这也因此巩固了韦伯身为农业经济专家的名声。,(三)韦伯2、主要经历,在1893年韦伯与一名远亲的表妹玛丽安娜施尼特格尔(Marianne Schnitger)结婚,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和作家。新婚的两人在1894年搬家至弗莱堡,韦伯在那里获聘为弗莱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896年韦伯也被获聘为其母校海德堡大学的教授。一年后韦伯的父亲去世了,在他死前两个月父子间刚巧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这场没有和解的争吵成为韦伯毕生的遗憾。在那之后韦伯患上了失眠症,个性也变的越来越神经质,使他越来越难以胜任教授的工作。他的精神状况使他不得不减少教学量,并且在1899年
23、的学期中途休假离开。韦伯在1900年的夏季和秋季于精神疗养院休息了数个月的时间,接着在年底和妻子前往前往意大利旅游,一直到1902年的4月才返回海德堡。,(三)韦伯2、主要经历,在1890年代初期著作频繁的几年后,韦伯在1898年直至1902年底都没有再发表任何著作,最后终于在1903年秋季辞去了教授的职位。在摆脱了学校的束缚后,韦伯在那一年与他的同事维尔纳松巴特(Werner Sombart)创办了一本名为“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的社会学期刊,由韦伯担任副编辑。在1904年,韦伯开始于这本期刊发表一些他最重要的文章,尤其是一系列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这后来成为他毕生最知名的着作,
24、并且也替他后来许多针对文化和宗教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的研究奠定根基。这篇论文是唯一一篇他在世时便已出版成书的著作。也是在那年,韦伯前往美国旅游,并且参与了当时在圣路易斯所举行的社会和科学大会那也是世界博览会相关的大会之一。尽管韦伯表现的越来越成功,他仍觉得自己无法再胜任固定的教学工作,因此继续维持着私人学者的身份。1907年韦伯获得一笔可观的遗产,也使他得以继续专心研究无须担忧经济问题。在1912年,韦伯试着组织一个左翼的政党以结合社会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最后并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自由主义者仍担忧社会民主主义的革命理念。,(三)韦伯,3、学术成就(1)概述韦伯、马克思和涂尔干被并列为现代
25、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尽管他在当时主要被视为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涂尔干遵循着孔德的方式,以社会学的实证主义进行研究。而韦伯以及他的同僚维尔纳松巴特(也是德国社会学最知名的代表人物)采纳的则是反实证主义的路线,这些著作开始了反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界的革命,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的差异,因为他们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过于复杂(韦伯将其分类为传统行为、感情行为、目的理性行为、和附带行为),不可能用传统自然科学的方式加以研究。韦伯的早期著作通常与工业社会学有关,但他最知名的贡献是他后来在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上的研究。,(三)韦伯3、学术成就,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开始了他的研究,文中他显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要 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7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