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压式水位计.ppt
《差压式水位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差压式水位计.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习,1、汽包水位的特点(1)水位很不平稳。(2)汽水界面模糊不清。(3)沿汽包轴向及横向各处水位不一致。(4)虚假水位。(5)汽水共腾现象。2、电厂中常用的几种差压计就地式水位计 差压式水位计 电接点水位计3、就地式水位计的工作原理连通器原理:测量管与汽包组成连通器直接反应被测水位。4、显示方法:汽红水绿5、汽包水位电视监视系统,差压式水位计主要内容:1、差压式水位计组成2、平衡容器的工作原理 单室、双室平衡容器的缺点3、平衡容器的改进4、差压式水位计汽包压力的自动补偿5、差压式水位测量系统,差压式水位计主要由水位差压转换装置(又称平衡容器)、压力信号导管和差压显示仪表(差压计)三部分组成。
2、,一、平衡容器的工作原理 差压式水位计是将水位的高低信号转换为差压信号来实现水位测量的。水位-差压转换容器(平衡容器)是仪表的感受部件。,凝汽筒式平衡容器 双室平衡容器,(1)正压管是从平衡容器中引出,负压管是从汽包水侧连通管中引出。(2)平衡容器的水面高度L是一定的。当水面要增高时,水便通过汽侧连通管溢流入汽包;要降低时,由蒸汽冷凝水来补充。因此当平衡容器中的水密度一定时,正压管压力为定值,负压管与汽包连通的,输出压力的变化反映了汽包水位的变化。平衡容器的输出差压为:,结论:(1)平衡容器的结构一定、汽包压力一定及 一定的条件下,平衡容器的输出差压 与汽包水位H成线性关系。(2)汽包水位 H
3、 越高,平衡容器输出差压 越小。存在的问题:(1)由于平衡容器的向外散热,凝汽筒内凝结水温度由上至下逐步降低,且温度分布不易确定,因此 很难确定。(2)汽包压力变化时,会引起、发生变化,引起误差。,饱和水、干饱和蒸汽的密度与压力的关系图,减小或消除此类误差的方法:(1)改进平衡容器的结构,以得到仅与水位有关的差压值。(2)对平衡容器的输出信号引入压力校正,即采用自动补偿运算装置。二、平衡容器的改进 改进平衡容器的目的:保证在正常水位H0时,水位指示(即输出差压)基本不随汽包压力变化,起到压力补偿的作用。电厂典型的三种改进方案:具有加热套的平衡容器、具有伸高冷凝室的平衡容器和内置式平衡容器。,1
4、-正压容器;2-加热套;3-凝结水漏盘;4-引压管;5-泄水管;6-下降管,1.具有加热套的平衡容器,(1)为了保证正压管中的水位始终恒定,加大了正压容器的截面积(一般要求正压容器的直径大于100mm),并在它的上方安装凝结水漏盘,使更多的凝结水不断流入正压容器,以稳定正压管中的水柱高度L。(2)由于蒸汽的加热作用,正压容器 段的水温等于饱和温度。称为补偿段。(3)正压容器溢出的凝结水由泄水管流入下降管。泄水管与下降管相接处的高度应保证平衡容器内无水而下降管又不抽空,即泄水管内要保持一定高度的水。(4)负压管直接从汽包水侧引出。为了保证引压管垂直部分水的密度等于环境温度下水的密度1,引压管的水
5、平距离要大于1000mm。,设汽包额定工作压力为,补偿到最低压力为。若要求在汽包压力 下降到 时,相同水位 H 下对应的差压 输出 不变,即.,2.具有伸高冷凝室的平衡容器(1)正压测:该平衡容器的伸高冷凝室所产生的大量凝结水,由凝结水收集盘收集后进入长臂管,再由短臂管口溢出,使正压管内充满向上流动的饱和水,由于溢流作用,形成了恒定的饱和水柱L作为正压侧。(2)负压测:负压侧仍由汽包水侧引出。(3)正、负引压管均具有足够的水平长度,以保证引压管水平段内的水温处于环境温度。当汽包压力变化时,正压管和负压管内介质的密度同时发生变化,能有效克服汽包压力变化对水位测量的影响。,上述两种平衡容器均能较好
6、地解决正常水位附近的压力自动补偿问题,但在高、低水位时仍有补偿过头及补偿不足的现象,此外环境温度变化对平衡容器内凝结水的密度的影响也不能消除。,3.内置式平衡容器 目的:为了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密度凝结水密度1的影响,可采用内置式平衡容器。,汽包运行过程中饱和蒸汽进入到冷凝罐中冷凝成饱和水回流到平衡罐中,参比水柱所形成的静压通过正压取样管引到差压变送器的正端,汽包内的水通过水侧取样管引到差压变送器的负端,这样差压变送器输出差压信号给DCS,在DCS中通过压力补偿计算得出汽包内的水位。1-汽包;2-内置平衡容器;3-灌水口;4-备用冷凝罐;5-阀门;6-引压管;,汽包内置水位平衡容器的优点:(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差压式 水位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