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设计.ppt
《工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设计.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设计,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分类和来源 GB/T 15692将制药设备分为八类(1)原料药设备及机械 反应设备、分离设备、换热设备、药用灭菌设备、储存设备等。(2)制剂机械 混合机、制粒机、压片机、包衣机(3)药用粉碎机械(4)饮片机械 中药选、洗、润、切、洪、炒、煅等方法制取中药饮片(5)制药用水设备,(6)药品包装机械(7)药物检测设备(8)制药辅助设备 按照标准化的情况,将制药设备可分为标准设备和非标准设备。选择设备时,应尽量选择标准设备。标准设备可从产品目录、样本手册和网上查到其规格和牌号。,工艺设备选型的任务(1)确定单元操作所用设备的类型(2)根据工艺的要求
2、决定所有工艺设备的材料(3)确定标准设备的型号或牌号以及台数(4)对于已有标准图纸的设备,确定标准图的图号和型号(5)对于非标准设备,通过设计与计算,确定设备的主要结构及其主要工艺尺寸,提出设备设计条件单(6)编制工艺设备一览表,设备选型的原则(1)满足工艺要求 满足最大单位产量、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要求、操作可靠、有合理的检测与控制系统(2)满足GMP中有关设备选型、选材的要求(3)设备要成熟可靠(4)要满足设备结构上的要求 强度、刚度、耐腐蚀性、易于操作与维修(5)要考虑技术经济指标,制剂设备的选型与安装,制剂设备的特殊性 目前制剂生产剂型有片剂、针剂、粉针、胶囊、冲剂、口服液、冲剂、栓剂、
3、软膏、糖浆等多种剂型,每生产一种剂型都需要一套专用生产设备。制剂专用设备分为单机生产设备和联动生产线两种。,制剂专用设备选型主要依据(1)工艺设备选型的主要依据 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药品生产的要求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具有完整的符合标准的技术文件。(2)制药机械GMP设计通则 a.设备的设计与安装应符合药品生产及工艺的要求,安全、稳定、可靠,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交叉污染;b.设备的材质选择应严格控制。与药品直接接触的零部件均应选用无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的材质;,c.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内表面及工作零件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死角,易清
4、洗与消毒;d.设备应不对装置之外环境构成污染,鉴于每类设备所产生污染的情况不同,应采取防尘、防漏、隔热、防噪声等措施;e.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的设备,应采用防爆电器并设有消除静电及安全保险装置;,f.对注射剂的灌装设备除应处于相应的洁净室内运行外,要按GMP要求,局部采用100级层流洁净空气保护下完成各个工序;g.药液、注射用水及净化压缩空气管道的设计应避免死角、盲管。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内表面应经电化抛光,易清洗。h.设备清洗除采用一般方法外,最好配备在线清洗(CIP),在线灭菌(SIP)的洁净、灭菌系统;,i.设备设计应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和机电一体化。j.涉及压力容器,还应符合GB1501
5、998“钢制压力容器”有关规定。,制药设备GMP要点,(一)完善功能设计 加大对制药生产设备的研制力度和设计能力,加强对生产制药设备的质量监控,使GMP的实施从设备源头抓起,完善功能设计是生产设备贯彻GMP的重要措施。,1、净化功能。对设备来讲包含两层意思,即:设备自身不对生产环境形成污染以及不对药物产生污染。2、清洗功能。GMP提倡的设备在线清洗(CIP)功能,将成为清洗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保证药品纯度和有效性。3、在线监测与控制功能。GMP要求药品的生产应是连续性的,且工序传输的时间最短,减少人与药物的接触及缩短药物暴露的时间,成为设备设计及设备改进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4、安全保护功能。药
6、物有热敏、吸湿、挥发、反应等不同性质,不注意这些特性就容易造成药物品质的改变,这也是设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布置是否合理,不仅与施工、安装、建设投资密切相关,而且与车间建成后的生产、管理、安全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车间布置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是以工艺专业为主导,在大量的非工艺专业如土建、设备、安装、电力照明、采暖通风、自控仪表、环保等的密切配合下,由工艺人员完成的。,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的特点,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疗效和安全。为保证药品质量,原料药车间的成品工序(精制、烘干、包装工序)与制剂车间一样,其生产环境都有相应的洁净等级要求。,在进行
7、车间布置设计时,设计人员应熟悉并执行有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B50160-9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标准(HG20571-9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2348-9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定(GB50058-9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 73-8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年修订版)、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等。,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和步骤,车间布置设计是在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工艺设备设计之后进行的,因此,一般已具备下列设计基础资料:不同深
8、度的工艺流程图,如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施工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计算资料和结果,如各种原材料、中间体、副产品和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组成及处理方法;加热剂和冷却剂的种类、规格及用量等。,工艺设备设计结果,如设备一览表,各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支承形式、操作条件及保温情况等。厂区的总平面布置示意图,包括本车间与其它车间及生活设施的联系、厂区内的人流和物流分布情况等。其它相关资料,如车间定员及人员组成情况,水、电、汽等公用工程情况,厂房情况等。,在进行车间布置设计时,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本车间与其它车间及生活设施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力求联系方便、短捷。
9、满足生产工艺及建筑、安装和检修要求。合理利用车间的建筑面积和土地。车间内应采取的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防腐蚀措施。人流物流通道应分别独立设置,尽可能避免交叉往返。对原料药车间的精制、烘干、包装工序以及制剂车间的设计,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要考虑车间发展的可能性,留有发展空间。厂址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收集有关的基础设计资料确定车间的防火等级 设计人员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和贮存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确定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车间的洁净等级 对于有洁净等级要求的车间,设计人员应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洁净等
10、级。,车间布置设计通常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车间布置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初步设计阶段的车间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车间布置设计的主要成果是施工阶段的车间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初步设计 根据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设备一览表等基础设计资料,以及物料贮存运输、辅助生产和行政生活等要求,结合有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生产、辅助生产及行政生活等区域的布局;确定车间场地及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和立面尺寸;确定工艺设备的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确定人流及物流通道;安排管道及电气仪表管线等;编制初步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
11、计经审查通过后,即可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其任务是确定设备管口、操作台、支架及仪表等的空间位置;确定设备的安装方案;确定与设备安装有关的建筑和结构尺寸;确定管道及电气仪表管线的走向等。在施工图设计中,一般先由工艺专业人员绘出施工阶段车间设备的平面及立面布置图,然后提交安装专业人员完成设备安装图的设计。,车间的总体布置,厂房形式 建筑的种类很多,特点不一,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建筑可分为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等。又如,按层数不同,可将厂房建筑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和混合层数厂房。,建筑模数协调统一
12、标准中采用的基本模数为100mm,建筑物的有关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可分别按300、600、1200、1500、3000、6000mm的尺寸进级,在垂直方向可分别按300、600mm的尺寸进级。显然,建筑物的柱距、跨度以及门、窗洞口在墙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尺寸等均为300mm的倍数。,厂房建筑的定位尺寸可用柱距和跨度来表示。厂房建筑的承重柱在平面中排列所形成的网格称为柱网。厂房建筑的柱、墙及其它构配件均以定位轴线为基准标定其位置及标志尺寸。厂房建筑的定位轴线包括纵向定位轴线和横向定位轴线,其中纵向定位轴线与厂房的长度方向平行,横向定位轴线与厂房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纵向定位轴线间
13、的距离称为跨度,横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称为柱距。,厂房建筑的定位尺寸,厂房的平面形式主要有长方形、形、形和 形,其中长方形厂房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设备布置灵活、采光和通风效果好等优点,因此是最常用的厂房平面形式,尤其适用于中小型车间。当厂房较长或受工艺、地形等条件所限,厂房的平面形式也可采用 形、形、形等特殊形式,此时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交通通道、进出口等问题。在确定厂房的平面形式时,既要考虑生产工艺要求,又要考虑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土建施工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因此,工艺、土建等专业的设计人员应密切配合,对各种方案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以确定适宜的厂房平面形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工业
14、厂房的层数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或单层和多层相结合的形式。一般情况下,单层厂房的投资较少,利用率较高,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常见制药厂房的剖面形式如图所示。,(a)单层厂房(b)有天窗的单层厂房(c)多层厂房(d)有天窗多层厂房(e)有内走廊多层厂房(f)有内走廊及天 窗多层厂房,一般情况下,单层原料药厂房的宽度不宜超过30m,多层则不宜超过24m。对于采用人工照明的单层洁净厂房,其宽度可根据需要增加。厂房的常见宽度有9m、12m、15m、18m和24m。宽度较小的单层厂房内一般不设立柱,即采用单跨,跨度为厂房的宽度。宽度较大的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厂房内常设有立柱,其跨度一般为6m。对有内走廊
15、的厂房,内走廊间的跨度一般为3m(内走廊宽度)。厂房的宽度通常为23跨,柱网按6-6、6-3-6、6-6-6的形式布置,如6-3-6表示厂房有三跨,跨度分别为6m、3m和6m,中间的3m为内走廊的宽度。厂房的长度由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决定,柱距一般为6m。常见工业厂房的柱网如图所示。,(a)方格式柱网,(b)内廊式柱网,车间一般包括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三部分,各部分的组成与产品种类、生产工艺流程、洁净等级要求等情况有关。,一般化工车间的组成,制药洁净车间的组成,根据生产规模、生产特点以及厂区面积、地形、地质等条件的不同,车间布置形式可采用集中式或单体式。若将组成车间的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16、和行政生活区集中布置在一栋厂房内,即为集中式布置形式;反之,若将组成车间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分散布置在几栋独立的单体厂房中,即为单体式布置形式。,车间布置设计既要考虑车间内部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又要考虑车间与厂区的供水、供电、供热(蒸汽)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使之密切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设备布置的基本要求,设备布置的任务主要是确定工艺设备的空间位置以及管道、电气仪表管线的走向和位置,从而为进一步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立面尺寸提供依据。,设备排列方法 设备在厂房内的排列方法可根据厂房宽度和设备尺寸来确定。对于宽度不超过9m的车间,可将设备布置在厂房的一边,另一边作为操作位置和通道。,设备在厂房
17、内的排列方法,对于中等宽度(1215m)的车间,厂房内可布置两排设备。两排设备可集中布置在厂房中间,而在两边留出操作位置和通道。也可将两排设备分别布置在厂房两边,而在中间留出操作位置和通道。对于宽度超过18m的车间,可在厂房中间留出3m左右的通道,两边分别布置两排设备,每排设备各留出1.52m的操作位置。,设备在厂房内的排列方法,操作间距 在布置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备自身所占的位置,而且要考虑相应的操作位置和运输通道。有时还要考虑堆放一定数量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材料所需的面积和空间。,安全距离 设备与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建筑物之间还应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不仅与设备的种类和大小
18、有关,而且与设备上连接管线的多少、管径的大小以及检修的频繁程度等因素有关。设备的安全距离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对于中小型车间内的设备布置,设备的安全距离可参考表1中的数据选取。,凡通过楼层的设备应在楼面的适当位置设置吊装孔。当厂房较短时,吊装孔可设在厂房的一端;当厂房较长(36m)时,吊装孔应设在厂房的中央。多层楼面的吊装孔应在每一楼层相同的平面位置设置,并在底层吊装孔附近设一大门,以便需吊装的设备能够顺利进出。,图 吊装孔及设备运输通道,釜式反应器、塔器、蒸发器等可直接悬挂在楼面或操作台上,此时应在楼面或操作台的相应位置预留出设备孔。设备孔可以做成正方形,安装时可将设备直接由设备孔中吊至一定高度
19、后再旋转450放下,使支座支承在楼面或操作台上。穿越楼面或操作台的管道可经方孔角通过,剩余处可辅上防滑钢板。设备孔也可以做成圆形,安装时设备只能由上往下放入设备孔中。空隙d的尺寸一般应比支座下部突出物(含保温层)的最大尺寸大0.10.3m。,图 吊装孔及设备运输通道,在布置设备时还要考虑设备安装、检修、拆卸以及运送物料所需的起重运输设备。若不设永久性起重运输设备,则要考虑安装临时起重设备所需的空间及预埋吊钩,以便悬挂起重葫芦。若设置永久性起重运输设备,则不仅要考虑设备本身的高度,而且要确保设备的起重运输高度能大于运输线上最高设备的高度。,图 设备的起吊高度,在布置设备时,应避开厂房的沉降缝或伸
20、缩缝。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较高的设备可集中布置在一起。这样,当需要提高厂房高度时,可只提高厂房的局部标高而不必提高整个厂房的高度,从而可降低厂房造价。此外,还可利用天窗的空间安装较高的设备。厂房内的操作台应统一考虑,整片操作台应尽可能取同一标高,并避免平台支柱的零乱或重复。,4.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采光 为创造良好的采光条件,首先应从厂房建筑本身的结构来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采光效果。为了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建筑设计人员可设计出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特别是形状各异的屋顶结构。,图 厂房的屋顶结构,为便于操作人员读取仪表和有关数据,在布置设备时,应尽可能使操作人员位于设备和窗之间,
21、即让操作人员背光操作。此外,特别高大的设备要避免靠窗布置,以免影响采光。,图 背光操作示意图,通风 通风问题是制药车间的重要课题。为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首先应考虑如何最有效地加强自然对流通风,其次才考虑机械送风和排风。为创造良好的自然对流条件,可在厂房楼板上设置中央通风口,并在房顶上设置天窗,如图所示。中央通风孔不仅可提高自然通风效果,而且可解决厂房中央光线不足的问题。,图 有中央通风孔的厂房,厂房内每小时通风次数的多少应根据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逸出速度,以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和爆炸极根来确定。此外,对产生大量热量的车间,不仅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而且要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厂房内每小
22、时通风次数的多少应根据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逸出速度,以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和爆炸极根来确定。此外,对产生大量热量的车间,不仅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而且要适当增加通风次数。,防火防爆 凡属火灾危险性的甲、乙类厂房,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甲类厂房又称为防爆车间,其厂房应是单层的,内部不能有死角,以防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积累。当甲、乙类厂房与其它厂房相连时,中间必须设置防火墙。车间内的防火防爆区域与其它区域也必须用防火墙分隔开来。厂房的通风效果必须保证厂房中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浓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度。在防火防爆区域内,要采取措施防止各种静电放电和着火的可能性。,环境保护药品生产中通常要产
23、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相应的环保设施,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凡产生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其基础及设备附近的地面、墙、梁、柱等建(构)筑物都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可加大设备与墙、梁、柱等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对运转时会产生剧烈震动和噪声的设备,应采取相应的减震降噪措施。,贮罐(槽),图 贮罐的立面布置示意图,图 卧式贮罐平台示意图,(a)联合平台(b)联合平台(c)独立平台,图 立式贮罐平台示意图,(a)联合平台(b)独立平台,流体输送设备,泵,风机,压缩机,换热器是药品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换热器的种类很多,如夹套式、套管式、蛇管式、列管式、板式和螺旋板式等,其中以列管式换热
24、器最为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型式有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和浮头式三种。在布置换热器时,应遵循缩短管长和顺应流程的原则。,换热器,釜式反应器,(a)立面布置图,(b)平面布置图图 釜式反应器布置示意图,塔设备,塔设备是典型的气液传质设备,常用于精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过程。塔设备的种类很多,如板式塔、填料塔、喷淋塔等,其中以板式塔和填料塔较为常见。(1)大型塔设备一般布置在室外,用裙座直接安装于基础上。小型塔设备既可布置在室内,支承于楼板或操作台上;也可布置在室外,用框架支承。(2)多个塔设备可按工艺流程的顺序成排布置,并尽可能按塔筒中心线取齐。(3)塔附属设备的框架和接管常布置在一侧,另一侧
25、则作为布置塔的空间。,蒸发器,过滤设备,间歇式过滤机,连续式过滤机,离心机,板框压滤机,叶滤机,干燥设备,在药品生产中,固体物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某些稀料液中所含有的水分或其它溶剂常可通过干燥的方法予以去除。干燥设备的种类很多,如箱式干燥器、喷雾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和转筒干燥器等。,图 喷雾干燥流程示意图,1-加热器;2-压力喷嘴;3-喷雾干燥器;4、5-旋风分离器;6-袋滤器;7-风机,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设备的操作条件,结合厂址地区的气候特征,将设备布置在露天或半露天是近年来设备布置的一个趋势。将设备布置在露天或半露天不仅可以减少建筑面积和基建投资,而且有利于通风、防火、防爆和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艺设备 选型 车间 布置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