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ppt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2,3,4,高压容器,5,绪论,材料毛坯的三大类成型方法:铸造 焊接 锻造,6,绪论第一篇 工程材料第二篇 材料成形技术,目 录,7,工 程 材 料,8,绪 论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凝固与固态相变第四章 金属材料热处理第五章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第六章 金属材料,本篇内容,9,绪论,一、材料的发展史 材料(metals)是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是先于人类存在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1.石器时代:古猿到原始人的漫长进化过程。原料:燧石和石英石。2.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用火烧制陶器。3.青铜器时代:夏
2、(公元前2140年始)以前就开始了4.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开始大量使用铁器,10,5.钢铁新时代 十八世纪前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是非理性的,只停留在工匠和艺人的水平上。而其后西欧和俄国工业迅速发展,钢铁需求急剧增加,推动发展出一门新学科金属学。人们才开始理性的认识材料。6.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 支撑人类文明大厦的四大支柱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技术 能源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钢铁基本达到鼎盛时期,其它新材料快速发展。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等等。出现了很多新材料学科。,11,材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和国
3、防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据粗略估计,目前世界的材料达36万多种,今后每年还将以5的增长率增加。,12,二、工程材料学的任务工程材料:制造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使用的材料工程材料学:是材料学的实用部分,主要阐述结构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一般规律。,13,学习工程材料课程基本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及变化规律。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用途。对典型的机器零件和工具等会合理正确地选用工程材料。3.具有正确选择一般零件热处理工艺方法及确定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初步能力。4.对不同材料零件的失效,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三材
4、料的分类 1、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铁和以铁为基的合金(钢、铸铁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2、高分子材料 塑料主要指工程塑料。又分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合成纤维由单体聚合而成再经过机械处理成纤维材料。橡胶经硫化处理,弹性优良的聚合物。分通用和特种橡胶 胶粘剂分树脂型、橡胶型和混合型。,15,3陶瓷材料 普通陶瓷主要为硅、铝氧化物的硅酸盐材料.特种陶瓷高熔点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 等烧结材料。金属陶瓷用生产陶瓷的工艺来制取的金属与 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粉末制品。4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按基体相种类分: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石墨基等。按用途分:结构、功能
5、、智能复合材料。,16,本部分重点,1)工程材料的概念 制造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使用的材料2)工程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 钢铁材料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等陶瓷材料复合材料,17,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当大量原子(或分子)处于聚集状态时,它们之间以键合方式相互作用。由于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结构各不相同,原子间的结合键性质和状态存在很大区别。,18,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1、离子键 当正电性金属原子与负电性非金属原子形成化合物时,通过外层电子的重新分布和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相互结合,故称这种结合键为离子键。离子晶体硬度高,强
6、度大,脆性大。如氯化钠,陶瓷。,19,2、共价键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性质相差不大的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原子间不会有电子转移。此时原子间借共用电子对所产生的力而结合,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共价键。结合力很大,硬度高,强度大,脆性大,熔点高,沸点高,挥发性低。如金刚石、SiC、BN等,20,3、金属键 金属自由原子结构的特点是具有较少的外层电子,并且电离能很小。这就决定了它们与其它元素结合时,易失去外层价电子而成为阳离子的倾向较大。金属正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作用,使金属原子结合起来形成金属整体,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正的电阻温度系数,不透明,有特有的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塑性变
7、形能力,强韧性好。,21,4、分子键 自由原子状态已经形成稳定电子壳层的惰性气体He、Ne、Ar等和分子状态的H2、N2、02等在低温时都能结合成液态或固态,在此结合过程中,并不给出或接受电子。这种存在于中性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力称为分子键。硬度低,熔点低,良好的绝缘性。如高分子材料塑料。,22,5、氢键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当两种负电性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时,氢原子与一种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与另一种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如FHF,OHO,NHO等。氢键的本质是静电吸引力,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23,晶体结合的强度用结合能表示,是指晶体分解为单个原子(或分子)所作的功,或
8、单个原子凝聚形成晶体所放出的能量,用Jmol表示。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的结合能约为10 5(Jmol)数量级;金属键晶体的结合能约为104(Jmol)数量级;分子键晶体的结合能约为103(Jmol)数量级。因此,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结合最强,金属键晶体次之,分子键晶体最弱。,24,晶体 材料中的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则、周期性排列。非晶体 原子无规则堆积,也称为“过冷液体”。,1-2 晶体材料的原子排列,25,121 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体(从宏观上看)晶体的特点:其原子在空间作有规律的排列。晶体的性能:具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呈各向异性。,26,原子(离子)的刚球模型,晶体结
9、构,27,点阵(晶格)模型,28,晶胞,X,Y,Z,a,b,c,晶格常数a,b,c,29,金属晶体中的晶面和晶向,X,Y,Z,a,b,c,晶面通过原子中心的平面,晶向通过原子中心的直线所指的方向,30,2)晶格和晶胞(从微观上看)晶格:用些假想的几何线条将晶体中原子的振动中心连接起来所构成的空间格子。晶胞:晶格的一个基本单元。,31,3)常见金属晶格形式体心立方晶格 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铬、钼、钨、钒和铁(0 912,Fe)等。,32,晶格常数:a=b=c;=90,晶胞原子数:,原子半径:,致密度:0.68致密度=Va/Vc,其中Vc:晶胞体积a3Va:原子总
10、体积24r3/3,X,Y,Z,a,b,c,2r,2r,a,a,2,33,面心立方晶格 特点:塑性良好。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铝、钢、镍和铁(912 1394,Fe)等。,34,晶格常数:a=b=c;=90,晶胞原子数:,原子半径:,致密度:0.74,X,Y,Z,a,b,c,密排方向,4,35,密排六方晶格 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有C(石墨)Be、Mg、Zn、Cd、-Co、Ti等。,36,晶格常数:底面边长a 底面间距c 侧面间角120 侧面与底面夹角90,晶胞原子数:6,原子半径:a/2,致密度:0.74,37,1.2.2 实际晶体结构,1)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结晶方位完全一致的晶体,如单晶Si
11、半导体。多晶体由许多外形不规则的晶体颗粒(简称晶粒)所组成。这些晶粒内仍保持整齐的晶胞堆积。各晶粒之间的界面晶界。,38,晶粒的大小与金属的制造及处理方法有关,其直径一般在10.001mm之间。在多晶体中,由于各晶粒的位向不同,使其各向异性受到了抵消,造成各向性能接近相同的现象,称为各向同性 晶粒体积越大,强度、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越差。晶粒体积越小,强度、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越好。,39,2)晶体缺陷(1)点缺陷 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各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尺寸范围约为一个或几个原子间距的缺陷。空位 包括:间隙原子 置换原子等,40,(2)线缺陷 是指在三维空间两维方向的尺寸较小,在另一维方向的尺寸相
12、对较大的缺陷。属于这类缺陷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位错。,位错是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位错最基本的形式有: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41,(3)面缺陷 是指在三维空间一维方向上尺寸很小,另外两维方向上尺寸较大的缺陷。最常见的面缺陷是金属中的晶界和亚晶界。,42,实际金属中的缺陷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点缺陷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增加位错密度可提高金属强度,但塑性随之降低;面缺陷能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细化晶粒是改善金属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43,本节重点,晶体、晶格和晶胞三种典型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性能的关系晶体缺陷类型,44,1-4 合金
13、的晶体结构,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烧结或其他结合生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铁碳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45,合金除具备纯金属的基本特性外,还可以拥有纯金属所不能达到的一系列机械特性与理化特性,如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强磁性、耐蚀性等。组成合金的元素或稳定化合物组元。由几种元素构成即为几元合金,46,相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由明显分界面隔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1.4.1 合金的相、组织及其关系,组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法,在金属及合金内部看到的涉及各相(晶体或晶粒)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和构造情况的微观形貌。,47,合金的组织是
14、由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方式不同的各种相所组成的。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能。由不同组织构成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同一种钢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可以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48,1.4.2 固溶体,固溶体分类 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固溶体有些合金组元在凝固后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形成的单一均匀的晶体,49,溶质与溶剂以任何比例都能互溶,固溶度达100,则称为无限固溶体,否则为有限固溶体。,溶质原子有规则地占据溶剂结构中的固定位置,溶质与溶剂原子数之比为一定值时,所形成的固溶体称为有序固溶体。否则为无序固溶体。,-18,50,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之比应小于059方可。,直径较
15、大的原子所组成的晶格,其空隙的尺寸也较大。,过渡族元素(溶剂)与尺寸较小的元素C、N、H、B等易形成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度一般很小,所以间隙固溶体都是有限固溶体。,溶质原子将使间隙固溶体发生畸变,其浓度越大,畸变越大。,间隙固溶体都是无序固溶体。,51,置换固溶体,无限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一定是置换固溶体。,置换固溶体也可以是有限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两组元晶体结构相同,原子半径和电化学特性接近,则容易形成置换固溶体。,无限固溶体形成条件,两组元晶体结构相同是必要条件。,溶剂原子半径rA与溶质原子半径rB的相对差(rArB)rA小于8%左右时。,两元素间的电负性相差越小越好
16、。,52,1.4.3 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合金各组元相互化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物质。性能特点:具有明显的金属的性质。具有自己特殊的晶格,与各组元不同。具有较高的熔点、较大的脆性和较高的硬度。,53,1.4.4 合金性能,1、固溶强化 溶剂的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提高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2、第二相强化 化合物作为第二相可以提高合金材料强度的现象。性能特点:取决于化合物的数量、形状、大小与分布状况等。,54,本节重点,合金、相、组织的基本概念。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类型。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固溶强化概念及其强化原理。,55
17、,1-5 高聚物的结构,高聚物分子中含原子数很多、分子量很大的物质。是由一种或几种简单的低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链结构。又称高分子化合物。,在长链中结构相同的重复单元链节,如:在聚乙烯中,CH2CH2即为一个链节。,链节的重复数量称为聚合度。,由若干个链节所组成的具有独立运动能力的最小运动单元链段。,56,1.5.1 大分子链的形态,高聚物的结构形式,按其大分子链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线型结构是由许多链节联成一条长链。体型结构是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有许多链节相互交联在一起,形成网状或立体结构。,57,1.5.2 大分子链的构象及柔顺性,由于单键内旋引起的原子在空间占据不同位置所构成的分子链的各种形象
18、,称为大分子链的构象。由于大分子链构象的频繁变化,使得大分子链既可扩张伸长,又可卷曲收缩。大分子这种能由构象变化获得不同卷曲程度的特性称为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影响大分子链柔顺性的因素主要有主链结构和取代基两个方面。,58,1.5.3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材料内部大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和堆砌结构,也称为超分子结构。高聚物按照大分子排列是否有序,分为结晶型和无定型两类。结晶型高聚物的分子排列规整有序,无定型高聚物的分子排列杂乱不规则。,59,1-6 陶瓷的结构,陶瓷是由金属和非金属的无机化合物所构成的多晶固体物质。它实际上是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统称。在室温下,陶瓷的典型组织是由:晶相 组成
19、 玻璃相 气相 各相的结构、数量、形状与分布,都对陶瓷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60,1-7 工程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如强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等。,如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如耐酸性、耐碱性、抗氧化性等。,如铸造性、锻压性、焊接性、热处理性和切削加工性等。,61,1.7.1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作用:材料检验、零件设计计算、材料选择、评定工艺质量的重要依据。内容:强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等。,62,1、强度,1)强度的概念 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材料 成型 技术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