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滑坡及水作用ppt模版课件.ppt
《工程地质-滑坡及水作用ppt模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滑坡及水作用ppt模版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大学网络学院邵强,滑坡及水作用的工程问题,滑(斜)坡的工程地质分析重点:滑坡的原因和诱发因素,滑坡的类型,滑坡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尤其重视力 学分析法的运用),水在滑坡中的作用,滑坡的防治。,第一节 滑坡的基本问题 1 滑坡的概念、形态及特征滑坡是指具有一定地质结构的斜坡,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引起一部分岩体(或土体)脱离母体,沿一个固定的面(或带)向前整体移动的现象,2 滑坡产生的内在条件和诱发因素,岩性土质条件易滑岩土易滑软弱层,地质构造条件活动性大的大地构造单元断裂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地貌条件,滑坡产生的内在条件,产生滑坡的诱发因素,能改变坡面形态的外动力因素,能改变土
2、体强度的各种外动力因素,3 滑坡类型 为了概括滑坡的作用,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合理的滑坡分类对于认识和防治滑坡是必须的。目前,根据不同目的、原则和指标的滑坡分类很多。下面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1)铁道部的分类方案我国铁道部1973年至1976年对分布在铁路沿线的千余例大、中型滑坡进行普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分类新的方案。该方案主要从组成滑体的主要物质成分、主滑面成医及性质这两个角度,提出了滑坡的第一级分类和第二级分类(表811).(2)晏同珍分类方案中国地质大学的晏同珍教授联系滑坡区域分布提出的分类方案(表812).另外,晏同珍教授还从滑坡主要成因性质上将其分为:切蚀滑坡、潜蚀一溶蚀滑
3、坡、震动滑坡、结构滑坡、接触滑坡、塑流滑坡和超载滑坡等。,第二节 滑坡发育阶段和高速滑坡的机理 1 滑坡发育阶段,蠕动阶段,微动阶段,滑动阶段,剧动阶段,稳定固结阶段,蠕动阶段这是滑坡变形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坡体由原先所处的(相对)稳定状态向不稳定状态转化的阶段。由于地下水的长期浸泡和风化作用的不断进行,坡体内部软弱结构面的某些部分(常位于中前部的平缓部位)抗剪强度逐渐降低,造成滑动力超过抗滑力,该部分土体开始产生蠕动变形,随着外界促滑因素的逐渐积累,蠕动变形区将沿软弱结构面向前和向后不断扩展般情况下,在后部土体尚未产生位移以前,蠕动区较难向前发展。因此,在蠕动变形之初期,沿软弱面方向上,蠕变区
4、首先向后部扩展,直至沿后部陡倾裂面产生破裂为止。这时,地面可隐现不连续的拉张裂缝,破裂面所包含的土体逐渐脱离母体向前移动,并开始产生沿软弱面方向的向前蠕动挤压处于蠕动阶段的斜坡,其总稳定系数尚高于1,该阶段的坡面仅可见到后部断续裂缝,前部陡坡地段可能出现少量小规模坍塌。整个坡面未见明显变形,微动阶段 当滑坡进入蠕动阶段以后,如果外界促发因素继续作用甚至不断增强,即可进入微动阶段。此阶段的变形,除了沿破裂面继续发生位移挤压并使土的抗剪强度不断降低外,主要反映在地面上有了明显的变形迹象。例如后缘拉张裂缝已经显觋,并且具有了一定的宽度,有时还可以出现因位移而产生的垂直错距;滑坡两侧出现羽状撕裂;前部
5、地面明显出现坍塌,还可出现鼓胀裂缝。但整个地面无明显位移,地表仍保持原有状态,植被及建筑物基本无破坏现象微动阶段斜坡总稳定系数仍大于1,大约为105左右,并逐渐降低到接近于1.0,滑动阶段 滑动阶段是指整个滑体沿滑面作缓慢移动的阶段。由于抗滑段滑带的形成,滑坡的整个滑带已全部贯通,滑体与母体逐渐分离。由于在位移过程中滑体内部各部分移动速度的相对差异,地面开始出现诸如错台、裂缝等迹象。后缘张开裂缝发育完整(在主剪切裂缝附近有典型的羽状裂纹),前部土体不稳定现象更加发展,鼓胀裂缝及出口一带的挤压裂缝愈益明显,甚至沿前缘挤压裂缝出现向前错移现象。地面建筑物和植被明显变形,表现为房屋的墙体歪斜,地面开
6、裂和拱起,树木歪倒,庄稼地撕裂等。在滑动阶段,斜坡总的稳定系数已降至10以下,并且随着滑动作用的不断进行,稳定系数日趋降低,由该阶段初期的099直至095左右滑动阶段斜坡变形和裂缝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速度基本保持均匀,没有明显的加速现象。,剧动阶段 从滑坡作加速移动开始直至滑坡产生急剧滑移这样一个阶段称为剧动(或剧滑)阶段。这一阶段之初期,斜坡变形的主要特征是,位移速度明显加大,并且以加速发展。地表变形十分剧烈,各种滑动迹象愈益典型,并且开始出现各种灾变性滑动的征兆。如斜坡处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家禽牲畜的异常反应,坡体前缘和滑壁附近大量坍塌等。此时,斜坡的稳定系数已急剧下降到小于090,并
7、且在很短时间内(般为几个小时)斜坡以极快的整体向前滑动,于是斜坡面原来面目彻底改变,形成了典型的滑坡地貌。这一阶段(从开始作加速移动到急剧下滑)所需时间与滑坡类型和性质有关般来说,土质滑坡所经历的时间短,岩质滑坡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急剧滑动的历时一般都只有数分钟甚至更短。,2 高速滑坡的机理有关高速滑坡的机理问题,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在研究1963年10月意大利VAJOINT地区峡谷滑坡时,把岩体的残余强度显著降低认为是高速滑坡的机理。等认为滑动面上的孔隙水压力起着重要作用。Erismann及黄润秋等也从”滚动摩擦”的角度对高速滑坡作了分析。陶振宇从滑动面孔隙水压的
8、形成对高速滑坡作了解释。张佳川等从能量的观点分析了高速滑坡的运动状态。胡广韬提出“滑坡启程剧动和滑坡行程高速”的机理。MullerL提出了滑体振荡的触变液化观点。王家鼎曾利用变分原理研究了高速重力滑坡和地震滑坡的滑动轨迹和速度,而后又提出了高速黄土滑坡的“蠕、滑动液化机理”。,第三节 斜坡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1 地质分析法 地质分析法是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变形迹象以及各种促发因素及其今后变化趋势,对斜坡当前所处的稳定状态及其发展作出总的分析,判断。内容包括:发生条件对比 地貌形态对比 促发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滑动迹象分析,2 力学计算法2.1圆弧法,2.2滑面为折线时的计算法(1)
9、水平投影法,K-为稳定性系数,i-为第i块滑体与滑面的摩擦系数,Wi为第i块土条的重量i为第i块土条滑面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第 块土条所在的滑面长度Ci为i第块土条粘聚力。,(2)传递力系法下滑力若抗滑部分有M段则应和起来Er=故稳定系数En第N块土条的下滑力Er第N+1块土条的抗滑力,第四节 滑坡监测预报 1 滑坡监测目的:利用这些监测资料分析滑坡的活动特征,为整治设计提供资料 在整治过程中,监视滑坡的发展变化情况,预测发展动向,必要时作出险情预报,以防事故发生。整治工程完成后,通过一定时期的延续观测,了解滑坡是否逐渐稳定及趋势,并检验以完成工程的整治效果,滑坡监测的内容,地面及建筑物位移
10、观测,地表及建筑物裂缝观测,地面倾斜变化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滑坡推力监测,2 滑坡预报滑坡预报是指滑坡急剧滑动出现时间的预报。,滑坡预报,长期预报,临滑预报,根据诱发滑坡产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来估计山坡稳定性随时间变化的细节,滑坡发生具体时间的确切预报,第五节 滑坡防治 1 恢复斜坡平衡条件的措施,措施,抗滑挡墙,滑坡后部刷方减重,抗滑桩,填土反压,支撑盲沟,抗滑片石垛,2 消除或减少地面水和地下水作用的措施3 改善滑带和滑体土壤性质方面的措施,措施,排水盲峒,渗沟,截水盲沟,仰斜孔,措施,焙烧法,爆破法,化学灌浆法,习题:1 名词解释:滑坡2 简述:滑坡产生的条件和诱发因
11、素 滑坡的发育阶段 滑坡防治的措施3 计算 圆弧法,滑面折线法计算滑坡的稳定性,水作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重点:泥石流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潜蚀的机理和危害,流沙的机理和危害;潜蚀流沙的防治措施,岩溶地基的稳定性问题 岩溶的防治措施,第一节 开发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1 国内外因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实例 关于地面沉降的实例,可追溯至1925年的文献记载,那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鹅河油田,1917年开始采油,1918年发生地面沉降。不久,大致与采油井分布范围相当地区被水淹没在这以后,才发现因开发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2 地面沉降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12、、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威胁,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沿海城市、港湾因地面沉降而遭到海水的侵袭。(2)桥墩下沉、桥梁净空减小,影响水上交通运输如上海苏州河,原来每天有约2000条船通过,吞吐量达120万吨,现因桥下净空减小,大船不能通航,中小船只的通航时间也大为减少。(3)地面过大沉降而产生了较大的水平位移。(4)地面沉降常使取水井管上升,而使水井丧失取水功能。也常使地下管道由于改变坡度而产生破裂。,地面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可以由于地壳内部的原因而引起,也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前者起因于深部基岩的运动;后者则仅是接近地表的地层在人为影响下发生变化,反映为地面沉降。现
13、象上虽然一样,原因却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国内学者目前已提出了很多观点;如新构造运动说,高耸建筑群体压力说,海平面上升说及地面动荷载说等。通过国内外学者长期研究,包括地形测量、地下水位观测、钻探和土工试验以及液体抽取量、土层压缩量、沉降量的统计计算等,基本证实了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液体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1)另外寻求供水水源,减少或停止抽用地下水,以控制地下水位过快下降,如西安的“引黑如安”工程(2)在外援水源未开始供水之前,只准抽吸深层地下水。(3)向含水层中注入压缩空气,以恢复自由水的压力。(4)人工补给地下水,以抬高地下水位等。,第二节 开发地下水
14、引起地裂缝1 西安地裂缝的现状和活动特征 70年代后期以来,在西安地区的地面沉降发生发展范围内,地裂缝活动日趋强烈,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地裂缝活动通过之处,地表和地下建筑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西北大学的“半边楼“,长安立交桥。目前,地裂缝的危害仍在继续发展,已成为古城西安一大环境地质灾害.地裂缝分布特征 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定向性 形变量的动态变化:本区近似等间距性 地裂缝为南倾南降的正断成带性 层蠕滑活动,形变方式有地裂缝带的活动程度与 水平张裂,垂直位移,水平地面沉降强度的相关性 扭动地裂缝与梁洼地貌的共生性 地裂缝活动的不均匀性,2 地裂缝活动的主要原因活动性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 滑坡 作用 ppt 模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