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发包人要求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工程技术标准.docx
《第五章发包人要求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工程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发包人要求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工程技术标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发包人要求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工程技术标准第一部分材料管理标准1 .本工程使用的工程材料,须有建材质检部门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及出厂合格证的优等品。2 .本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及商品砂浆。3 .本工程使用的钢筋、水泥、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排水管等重点工程材料,订货前,承包人应提供生产厂家的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并由发包人到现场检验核实后方能订货,主要装饰材料须提供样板并经发包人及监理单位确认,符合工程要求,方可使用。如发生货不对板,发包人及监理单位有权拒用,并由承包人承担损失。4 .管材、井环、井盖到达工地现场后,由监理单位抽样(抽样率执行相关规定,且不得低于1%)到发包人委托的
2、具有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采用;电气设备、自控设备必须经调试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运行满2年后方作保修期满确认,否则整改至符合发包人要求为止。第二部分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 .手续办理:承包人在申请开挖、利用权属路产部门该段道路前,协助发包人到区行政审批中心或相关权属部门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涉及开挖、利用部分墟镇和乡村所属产权的道路及道路两侧构建物、农田、农用地和水道等,由承包人自行负责联系有关单位商定解决。2 .技术要求:开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使用电锯等先进技术切割。减少用气锤击打方式开挖路面路基。3 .施工方案报批及安全责任:为确保施工期间的道路安全畅通,承包人应向发包人及
3、路产所属部门申报施工方案,待批灾后方可展开施工。承包人施工路段必须具备的主要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1)在施工路段两端提前100米以上多层设置施工告示标志(夜间放光型),并在夜间悬挂红灯。(2)在施工围蔽范围外严禁占道施工和在行车道上堆放石块、木头、挖掘坑槽等障碍物。(3)分段施工时,应保证交通顺畅。在施工较长路段,应派专人指挥疏导交通。(4)应采取围蔽等交通施工措施,防止施工人员随意穿行道路和泥沙污染行车路面。开挖及防护方案应确保未受影响公路的安全使用。(5)施工展开前,注意探明并保护好原有地下管线设施。如因施工管理不善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由承包人承担全部经济赔偿责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4
4、.路产修复标准:(1)城市道路开挖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的,按“开挖一条槽,修复一版块”的原则修复(含相邻受损板块的修复),损毁的公路树木、花草等,由承包人负责修复。(2)开挖、利用路肩、边坡、水沟、建筑控制区的,原则由承包人按原标准修复,但工程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和道路标准,由路产权属部门验收签认。5 .路产修复验收规定:承包人必须对开挖路段、顶管路段的路基路面边坡以及因施工原因造成道路相邻板块下沉、开裂、崩塌和引发其他安全事故等病害的,路基路面负责按原公路技术标准修复,修复完成后及时告知发包人和路产部门进行初步验收,两年质保期满后经发包人、承包人、路产权属部门三方共同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否则
5、按质保期内未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处理,维修费用在保修金中扣减,承包人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第三部分建筑垃圾处理要求一、建筑垃圾源头减量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应通过施工图纸深化、施工方案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2 .施工单位应在不降低设计标准、不影响设计功能的前提下,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合理优化、深化原设计,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1)地基基础优(深)化设计: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基坑支护方案、优化基础埋深和桩基础深度等;2)主体结构优(深)化设计:优化并减少异形免杂节点、节约使用结构临时支撑体系周转
6、材料等;3 .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应支持施工单位对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水、电、道路等临时设施工程实施“永临结合”,并通过合理的维护措施,确保交付时满足使用功能需要:1)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及永久道路基层,并加设预制拼装可周转的临时路面,如:钢制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等,加强路基成品保护;2)现场临时围挡应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围墙,或永久围墙;3)现场临时用电应根据结构及电气施工图纸,经现场优化选用合适的正式配电线路;4)现场垂直运输可充分利用正式消防电梯;5)临时市政管线可利用处内正式市政工程管线;6)现场临时绿化可利用场内原有及永久绿化。4 .
7、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工地围挡、大门、工具棚、安全防护栏杆等临时设施推广采用重复利用率高的标准化设施。5 .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工序,实现精细化管理。6 .在地基与根蒂根基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和标高,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均衡挖方与填方量,减少场地内土方外运量;2)基坑支护选用无肥槽工艺,避免放坡开挖,减少渣土产生;3)根据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精确计算材料用量,鼓励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减少基坑支护量;4)根据现场环境条件,优先选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如:可拆卸式锚杆、金属内支撑、SMW工法桩、钢板桩支护材料等。二、综合利用产品使用要求1、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
8、种类成熟(已使用量大)的再生产品:再生粗细骨料、再生砖,包括普通砖、古建砖等;其它(已使用量小)的再生产品:再生混凝土、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砂浆、再生瓦、再生砌块等。2、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用途1)再生粗细骨料:用于再生砖、再生混凝土、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砂浆、再生砌块、再生瓦等的生产。2)再生砖:废混凝土骨料宜生产MUI5、MUlo以上等级,废砖骨料宜生产MUl0、MU7.5等级,再生骨料使用量达90%以上。MUlO以上等级的再生普通砖适用于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体、MUlO以下等级的再生普通砖适用于非承重墙体;再生古建砖适用于仿古建筑的承重、非承重墙体。3、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瓦的应用1)再生混凝
9、土:原则上再生骨料与普通骨料混合使用,再生粗细骨料掺量不宜超过50%,混凝土等级不宜大于C30(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等级不宜大于C20(废砖再生骨料)适用于一般结构工程和非结构工程。2)再生无机混合料:一般道路工程的基层或底基层;公路的底基层,再生无机混合料中再生骨料的掺量可达20-100%o3)再生砂浆:再生砂浆等级不宜大于M15,适用于一般抹灰、砌筑和地面,但不宜用于地面面层;用于抹灰和地面的再生砂浆再生骨料掺量不宜超过50%o4)再生瓦:适用于一般屋面。4、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执行标准1)再生砖执行标准:MU15以上执行混凝土实心病(GB/T21144-2007)或非烧结垃圾尾矿豉(J
10、CT4222007);MUlO以下等级的再生普通豉无产品标准,待定,目前可执行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11o2)再生混凝土执行标准:再生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2010、再生混凝土用粗骨料GB/T25177-2010.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U及普通混凝土应执行的各项标准和技术规范。3)其他产品参照现行国家或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第四部分施工组织方案的设计要点第一节编制要求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2、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等要求,包括但不限于:(GB 50014-2021)(GB 5
11、0332-2002)(06MS20I)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检查井盖(GB/T23858-2009)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GB50268-2008)(CECS246-2019)(GB50108-2008)(GB/T11836-2009)(GB/T 3091-2015)(GB 50235-2010)(GB 50289-2016)(GB 50141-2008)(GB 50184-201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工业
12、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国家给排水标准图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二、具体要求1、“重合同,守信誉”。按本工程规定的总工期,编制出完善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在投标承诺了工期内完成工程任务。2、发挥技术优势,优化管理水平。安排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工人参加本项目施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化施工管理,充分发挥承包人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第二节施工要求一、施工机构及现场管理要求为把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关,确保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合格,要求委派一名项目负责人,一名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实
13、行高效益、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二、施工要求本工程施工要点如下: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2、投入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设备;3、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先进的施工组织。4、施工过程要求A、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地方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B、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编制材料订购、质量检测、配方测试,确保材料质量和供应的计划。三、项目施工目标1、质量目标:符合招标人对项目质量要求:合格。2、安全目标:确保不发生一般事故等级及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且死亡人数为零。第三节主要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的要求1、工程施工要求:各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均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
14、标准、成品保护等。2、所有施工项目均应按照国家、省市、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后方可施工。第四节主要技术组织要求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的各项规程,要注意落实下列各点中的技术措施。实行目标管理,明确总目标为合格。1、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全面质量和管理小组。2、明确并认真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度。3、落实图纸会审、定位放线、预检复核、材质验收、成品保护等有关规定。4、制定自检,互检(交接检)末检制度。5、对工程实行质量预控,施工程序及工艺标准施工。6、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第五节质量、工期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结构,施工从设备、材料、半成品、成品
15、进场,施工安装直至交付验收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落实到人。2、严格贯彻“把关”和“积极预防”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方法。3、本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文明施工,整个工程实行专业性管理,提前组织培训,统一思想,熟悉操作。4、按进度计划施工,严格技术管理,当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要服从质量,承包任务者首先要承包质量。5、加强质量监督检查,采取专业检查与自检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并以自检为主,坚持贯彻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与挂牌制度,对工程质量要求一丝不苟。二、工期保证措施1、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指导生产、加强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组织材料、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各阶段施工的连续性,消除窝工、停工现象
16、。2、各工序严格按进度计划施工,项目经理有效协调人力资源,确保施工顺利;3、保证倒排工期,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优化网络计划管理,综合考虑机械、设备、材料的相应关系,使各工种、各工序实施紧密的交叉搭接,对每道工序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5、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施,提高使用效率,保证各项作业、各工种之间的高度协调,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实现工期目标值。第六节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根据经建设单位及监理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及现场施工情况,投入相应数量的机械设备及劳动力,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确保按期完工。1、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动态管理,合理组织,严格控制关键线路节
17、点,确保工期目标。2、采用性能完好的机械设备并配齐数量,设现场专业机修班组,定期检查、调试。3、现场职工及劳务认真挑选,竞争上岗,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及劳动数量满足工期要求。4、根据施工进度控制统筹计划及时合理编制工程施工进度每周计划,直至落实到小时工作安排。5、平面按划定的施工区段组织流水施工,将分为多个工作班组,分段流水协调施工。第七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严格按照广州市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一、安全生产管理1、安全生产目标:达到五无目标,即“无死亡事故,无重大伤人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无
18、中毒事故”。并将一般减微事故发生频率控制在3%。以下。2、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确保不发生一般事故等级及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且死亡人数为零。4、安全管理小组:项目经理必须对拆卸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项目经理部应设工程安全负责人,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分为施工管理、安全教育、机械设备、现场维护及日常生活5大部分,各部分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将安全小组的决定落实并向各施工班组安全小组交底并监督。做到安全落实到人,专人专项,职权分明。5、安全教育制度:实行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正确严格地执行和运
19、用施工及安全规范。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各专业班组认真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安全规范。经过培训交底达到合格的职工才允许上岗操作,为安全工作顺利圆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由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主持。同时在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前,由专职安全员做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各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二、文明施工管理为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地方文明施工管理条例基础上,组织成立文明施工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从现场施工、垃圾运输到日常生活文明均设专人管理,切实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并
20、制作文明施工标志牌,放在醒目的地方提醒工人注意,共同维护一个文明的施工条件。文明施工注意事项:1、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在在施工封闭范围内停放;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封闭或采用苫布覆盖,出入现场时应有专人指挥。清运渣土的作业时间应遵守有关规定,做到夜间不施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音影响。2、对地下的各类管线,施工前在地面上设置明显标志,并标明管线用途,行进方向。对检查井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3、工程完工后,我方将及时将施工渣土清运出场,做到不积压。4、执行广东省、广州市有关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5、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明确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在保证充足的消
21、防水源的基础上,在施工临设工人宿舍、现场办公室均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做到办公生活区每幢工棚挂设4kg干粉灭火器26只,在每幢办公或生活工棚外各设置23个消防沙箱;并对工人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学习正确使用安全器材的方法,加强安全防火意识。6、施工现场建立健全用火管理制度,对工人进行用火安全施工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用火安全意识。施工作业用火时,须履行用火审批手续,经施工安全负责人审查批准,领取用火证后,方可在指定时间、地点作业。作业时应配备专人监护,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后方可离开作业地点。7、施工现场设置消防车道,并应保持畅通。施工现场道路保持两方向畅通,保证消防车辆能够及时进入事发现场进行救援工
22、作。8、对工人进行岗前教育,施工作业应当在批准的施工场地内进行,不得在施工场地范围外堆放物料、机具等。9、施工现场的工棚和临时厕所等临时设施远离临街一侧,不得改变使用性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环卫设施,有专人负责保洁和管理,做到场区内无暴露性生活垃圾;临时厕所有专人洗涮保洁,做好清掏、消杀工作,做到无蝇蛆孳生。10、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油漆、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11、劳动保护承包人应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定期发给在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手套、手灯、防护面具和安全带等。承包人还应按照劳动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发给特殊工种作业人
23、员的劳动保护津贴和营养补助。12、照明安全承包人应在施工作业区、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照明。在不便于使用电器照明的工作面应采用特殊照明设施。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供电电压不应大于36Vo13、接地及避雷装置凡可能漏电伤人或易受雷击的电器及建筑物均应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承包人应负责避雷装置的采购、安装、管理和维修,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14、有害气体的控制在工程施工中,承包人应配备对有害气体的监测和报警装置以及工人使用的防护面具。一旦发现有毒气体,承包人应立即停止施工和疏散人员,并及时报告监理人。承包人应在经过慎重处理,确认不存在危险,并取得监理人同意后,方可复工。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发包人 要求 技术标准 合同 技术 条款 工程技术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