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式自给闭路压缩氧气呼吸器.docx
《正压式自给闭路压缩氧气呼吸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压式自给闭路压缩氧气呼吸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压式自给闭路压缩氧气呼吸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正压式自给闭路压缩氧气呼吸器和压缩氧-氮混合气呼吸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分类、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正压供气方式使用的自给闭路压缩氧气呼吸器和压缩氧-氮混合气呼吸器(以下简称氧气呼吸器)。本标准不适用于负压式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潜水呼吸器、逃生用氧气呼吸器、压缩氧气自救器和化学生氧呼吸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26一般压力表G
2、B/T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GB2890200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T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T3836.4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T8982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GB/T11640铝合金无缝气瓶GB/T28053呼吸器用复合气瓶GB/T16556-2007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32166.2-2015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GJB1155B-2021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规范GJB6629A2021军用隔绝式个人防护装具规范AQ10082007矿山救护规程MT454隔绝式氧气呼吸
3、器和自救器用氢氧化钙技术条件TSG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4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或压缩氧-氮混合气呼吸器self-containedclose-circuitcompressedoxygenorcompressedoxygen-nitrogenbreathingapparatus一种呼吸器,利用面罩使佩带人员的呼吸器官与外界有害环境空气隔离,依靠呼吸器本身携带的压缩氧气或压缩氧-氮混合气作为呼吸气源,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补充氧气后再供人员呼吸,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循环。3.1.2正压氧气呼吸器positivepre
4、ssureseIf-containedclose-circuitcompressedoxygenoroxygen-nitrogenbreathingapparatus在任一呼吸循环过程,低压系统内压力均不低于环境压力的一种氧气呼吸器。3.1.3高压系统highpressuresystem指包括气瓶、气瓶开关、减压器、手动补给阀、压力指示器和警报器等承载高压氧气的部件及连接件所形成的高压气路。3.1.4中压系统mediumpressuresystem指包括定量供氧阀、自动补给阀等承载中压氧气的部件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中压气路。3 .1.5彳氐压系统lowpressuresystem指包括面罩、呼吸
5、气阀、呼吸软管、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降温器、排气阀和呼吸(气囊)舱等承载低压混合氧气的部件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低压气路。)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BRN:化学、生物、辐射、核(ChemistryBiology、Radiation、Nuclear)4分类和标记4 1分类4.1.1 按额定使用时间分类为:a)一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1;b)二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2;c)三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3;d)四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4。4.1.2 按气瓶内气体种类分类:a)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b)氧-氮混合气呼吸器,标记代号:O2N2O4.1.3 按低压部分
6、储气结构分类:a)气囊式正压式氧气呼吸器;b)舱式正压式氧气呼吸器。A,标记4.2.1产品标记由名称、本标准编号、氧气呼吸器类别、额定使用时间和气瓶类别等五部分组成。氧气呼吸器的类别标记代号和额定使用时间标记代号见4.Io字母F、L分别代表呼吸器用复合气瓶、铝合金气瓶。示例1:四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采用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其标记为:正压式氧气呼吸错GB23394-0厂4-F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Oj一一氧气呼吸器;4一一表示额定使用时间为4h;F一一表示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示例2:两小时正压式氧-氮混合气呼吸器,采用铝合金气瓶,其标记为:正压式氧-氮混合气呼吸器GB23394-0-2-L标记中
7、各要素的含义如下:O2N2一一氧-氮混合气呼吸器;2一一表示额定使用时间为2h:1.一一铝合金气瓶。4.2.2面罩罩体上应有永久性生产年月和号码标志(“S”表示小号,“U”表示中号,“L”表示大号)。5技术要求41总则5.1.1 在所有的试验中,所有的受试氧气呼吸器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5.1.2 若无其他规定,当引用某一条款时,其所有的子条款应同时被引用。K0工效学要求本标准的技术要求考虑了佩带者、氧气呼吸器及其可能使用的作业场所之间的相互影响。Ii4设计要求5.3.1氧气呼吸器应由面罩、气瓶、清净罐、冷却罐、呼吸气囊或呼吸舱、壳体、背具、呼吸软管、减压器、压力指示器、压力警报器等组成。5.3
8、.2氧气呼吸器整机按使用寿命8年进行设计。5.3.3氧气呼吸器结构应简单、紧凑,并便于根据制造商提供的信息进行检查。5.3.4氧气呼吸器应结实可靠,能承受使用中可能遇到的、与其类别相适应的粗暴使用。5.3.5氧气呼吸器应无突出零部件,佩带者通过狭窄的通道时突出部位应不被攀挂。5.3.6氧气呼吸器的壳体应无妨碍使用的外凸部分和尖角,与佩带者可能接触的零件表面应无锐边和毛刺;壳体应有足够的强度,下壳体背板应符合人体背部生理曲线,用于固定上、下壳体的搭扣应松紧适度、开扣灵活,能防止被意外挂开。5.3.7氧气呼吸器上需要佩带者操作的部件应触手可及,并通过用手触摸加以识别,所有可调节的部件和控制阀在使用
9、中应不出现意外变动。气瓶阀的安装位置应能使佩带者在佩带状态下自行开关气瓶。5.3.8氧气呼吸器处于任何方向时应能保持其防护功能。在从背负状态卸除而仍戴着面罩时,佩带者应能继续从氧气呼吸器上进行呼吸。5.3.9氧气呼吸器中所用的化学品及产生的口水和冷凝水应不影响氧气呼吸器的正常功能,或伤害使用者。5. 3.10氧气呼吸器在下列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a) 大气压力:70kPa125kPa;b) 相对湿度:0%100%;c)环境温度:-20oC-60oCo5.3.11训练用氧气呼吸器的零部件及配件应不能与作业用氧气呼吸器的零部件及配件互换,应明显地加以标识,且不能装配到作业用氧气呼吸器上。勺A材料要求
10、5.4.1 氧气呼吸器采用的所有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抗疲劳、耐腐蚀和抗老化能力。5.4.2 氧气呼吸器上除面罩和呼吸软管以外的其它裸露部件的表面电阻应不大于IXIO,Q。5.4.3 氧气呼吸器上裸露的零件不得使用铝、镁、钛及其合金。5.4.4氧气呼吸器上与使用者皮肤和呼吸气体直接接触的材料应对健康无害。5.4.5 气瓶内充填的氧气应符合GB/T8982的规定,充填的氧-氮混合气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法规的要求。5.4.6 二氧化碳吸收剂应符合MT454和AQ10082007中6.2.6d)的要求。KK清洁、消毒与烘干氧气呼吸器所用的材料应能耐受制造商推荐的防腐剂、清洁剂和消毒剂,在防雾、清洗
11、和消毒后无明显损伤,并应对氧气呼吸器进行烘干。KA质量带面罩并充满气待用的氧气呼吸器的整机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氧气呼吸器的质量氧气呼吸器的类别质量kgI102123W14I1647连接5.7.1一般要求5.7.1.1氧气呼吸器的各部件应易于拆卸,便于清洗、检查和试验。5.7.1.2所有可拆卸的部件应易于连接,并牢固可靠,应允许采用手工连接。5.7.1.3在正常维护过程中卸开接头和连接件时,所使用的密封件应不会脱落或移位。5.7.2连接件连接件应能防止气源的意外中断和气路堵塞。呼吸软管在任何扭曲状况下,应不影响连接件的连接和氧气呼吸器的性能。5.7.3呼吸软管结合强度供气系统接头与呼吸软管
12、的连接强度应能承受250N的轴向拉力10So5.7.4供气系统和面罩的连接呼吸软管与面罩的连接可采用固定接头、特殊接头或螺纹接头等方式。Kfl面罩5.8.1面罩应至少遮盖佩带者的眼睛、鼻子和嘴。5.8.2面罩密合框应与人面部轮廓紧密贴合,长时间佩戴时无明显压痛感;全面罩的泄漏率不应大于0.05%o5.8.3面罩的固定带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并能根据佩带者的需要调节。5.8.4面罩应视野开阔,视物真实无畸变。总视野保留率不小于70%,双目视野保留率不小于55%并符合GB28902009中“视野”的规定。5.8.5面罩镜片的可见光透射比应不小于85%o5.8.6面罩镜片雾度不应大于4%,面罩镜片
13、表面经耐磨处理后,镜片雾度不应大于8%。5.8.7垂直互差不应大于0.25cmm,水平互差不应大于0.25cm/m(基底向内)和1.00cm/m(基底向外)。5.8.8面罩镜片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抗破裂能力,应能承受直径为6mm、质量为(0.86+。3)g的钢球以速度为(120+怖)m/s的冲击,镜片和卡箍不得出现破损和变形。5.8.9面罩应具有良好的耐气候性能,在湿热环境中能正常使用,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中应具有良好的防雾保明性能或加装除雾装置,有效保明时间应不小于氧气呼吸器的额定工作时间。5.8.10面罩应具有足够的气密性。在面罩内压力为(4.70.5)kPa时,1min内压力下降不大于40P
14、a;或采用水下气密检查法时,面罩各结合部位应无气泡逸出。5.8.11面罩与呼吸软管的结合强度应不小于250No5.8.12配置饮水装置的呼吸器,饮水流量不应小于IOonIL/min。5.8.13面罩及其头带续燃时间不应大于5s,且经火焰适应性试验后呼吸阻力和装配气密性应符合和的规定。5.8.14面罩及其接头经20Inin的热辐射试验后,面罩呼吸阻力和装配气密性应符合和的规定。5.8.15具备CBRN防护要求的氧气呼吸器,其面罩罩体材料、镜片材料、通话元件(或通话膜材料)对芥子气“液-气”防护时间不应小于6ho耳。背具5.9.1背具应能使佩带者在无人协助下快速、方便地穿戴和卸除氧气呼吸器,背具的
15、调节带应可调节,且不应无意滑动或移位。5.9.2佩戴氧气呼吸器时应无不适感和紧张感;在蹲伏姿态或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中作业时,氧气呼吸器应尽可能少地妨碍佩带者的活动。尽m吸气阀和呼气阀5.10.1阀门组件应易于维护,且应不会被装错。5.10. 2吸气阀和呼气阀组件、部件和零件允许设计成相同结构和尺寸,但应明确标记以便于正确装配。5.10.3 吸气阀和呼气阀的逆向漏气量应不大于0.3L/mino5.10.4 吸气阀和呼气阀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30PaoS11排气阀1.1.1.1 1氧气呼吸器的呼吸气路中应配备有依靠压力自动操作的排气阀。排气阀处于任意方向时应能正常工作,并应能防止灰尘进入和机械损伤。1
16、.1.1.2 2在呼吸气路中,若排气阀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罐之前开启,则在任何情况下排气阀和呼吸气囊进气口之间的压差应不大于排气阀的开启压力。5.11.2 开启压力在1.0L/min的稳定气流时,排气阀处于任何方向时,开启压力为400Pa700Pa。5.11.3 逆向气密性排气阀在承受开启方向反方向IkPa的压力时,1min内压力下降应不大于100Pa。n呼吸气囊或呼吸舱5.12.1 呼吸气囊或呼吸舱5.12.1.1 呼吸气囊或呼吸舱应用结实的柔软材料制作,并应能防止外力的挤压。5.12.1.2 呼吸气囊或呼吸舱应可靠地连接到连接件上。吸气一侧的接头型式应确保接头的开启不会被呼吸气囊本身所关闭。
17、5.12.1.3 具备CBRN防护要求的氧气呼吸器,其呼吸气囊或呼吸舱材料对芥子气“液-气”防护时间不应小于6ho5. 12.2气密性在1kPa的压力下,1min内应不漏气。5. 12.3容积5.12. 3.1呼吸气囊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5Lo5.13. 3.2呼吸舱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4LoK11实用性能5.13.1 氧气呼吸器应进行模拟真实条件下的实用试验。这些实用试验用于检查试验室试验所不能确定的氧气呼吸器缺陷。5.13.2 若在任一活动中,受试者由于氧气呼吸器不适合其所设定的用途,而未能完成指定的活动,或吸入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体积分数)小于21%,二氧化碳浓度(体积分数)大于3%,则判定该
18、氧气呼吸器不合格。5.13.3 在完成所有活动之后,受试者应回答下列问题:a)穿戴和脱除的便捷性;b)头带的戴脱快捷性、可调节性、锁紧性和舒适性;c)面罩的舒适性;d)视野大小;e)通话清晰情况;f)通过面罩眼窗观察的视线清晰情况,包括保明情况;g)与皮肤的相容性;h)壳体和壳体带的舒适性;i)穿戴的舒适性和平衡性;j)带扣和连接件的锁紧性;k)控制阀和压力表的伸手可及性;1)警报器的操作性和有效性;m)呼吸软管的可操作性;n)呼吸软管对头部自由活动的影响情况;o)呼吸的舒适性(例如温度、压力和气量);P)关于结构及其所用材料的其它意见;q)受试者报告的其它意见。用上述这些回答,来判断受试氧气
19、呼吸器是否能通过试验。KM温度、火焰、热辐射和冲击适应性5.14.1 温度适应性氧气呼吸器在-20C60之间应无故障地工作。5.14.2 火焰适应性呼吸软管及其接头、背带应具有阻燃性,续燃时间不大于5So5.14.3 热辐射适应性呼吸软管应进行20min的热辐射适应试验,允许在试验后出现变形,但仍能维持正常工作,部件能保持气密。5.14.4 冲击适应性带包装的氧气呼吸器经冲击试验后,应符合5.23和5.24的要求。515高压和中压部件的强度5.15.1 金属高压部件经1.5倍气瓶额定工作压力保压1min,应无明显变形和泄漏。5.15.2 非金属高压部件经2倍气瓶额定工作压力保压5min,应无明
20、显变形和泄漏。5.15.3 中压部件经2倍最大工作压力保压15min,应无明显变形和泄漏。SIA高压、中压和低压连接件的互换性高压、中压和低压连接件应不能互换。K17气瓶5.17.1复合气瓶应符合GB28053、TSG23和AQ10082007中6.2.6e)的规定。5.17.2铝合金气瓶应符合GB/T11640、TSG23和AQ10082007中6.2.6e)的规定。KIfl瓶阀5.18.1 瓶阀手轮在正常操作时,阀芯应不能完全从阀体上旋下;气瓶阀的开启方向为逆时针:从关闭到完全开启状态手轮的转动圈数不应少于2圈。5.18.2 气瓶阀在开启后应不会被无意关闭。5.18.3 气瓶阀应设置爆破膜
21、片,其爆破压力应为气瓶额定工作压力的(1.21.5)倍。5.18.4 瓶阀应符合TSG23中“瓶阀”的规定。4IQ减压器1.19.1 减压器上可调节的零部件应牢固地锁紧,并能够观察出非法调节。1.19.2 在气瓶额定工作压力至2MPa范围内,减压器的输出压力偏差应在设计压力的10%范围之内,且通过减压器出口输出流量应大于100Lmin11.19.3 减压器上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最大输出压力的(1.l2.0)倍;输出流量应不小于100Lmi11o耳舛压力指示器5. 20.1在气瓶阀打开时,应能读出气瓶中的压力。6. 20.2压力表安装位置应使佩带者能方便地读出压力值。7. 20.3
22、压力表连接管线应结实牢靠,外壳应安装橡胶防护套。5.20.4压力表应防尘和防水,应能承受24h水下1m的浸泡。试验后压力表内不应有水。5.20.5压力表上的压力值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应明显易读。5.20.6当压力表连接管线脱断时,在20MPa的压力下泄漏气流量应不大于25L/min。5.20.7压力表视窗应采用在破裂时不产生碎片的材料制成。5.20.8机械压力表应符合GB/T1226规定,其量程的最低值为0,量程最大值应比气瓶额定工作压力多5MPa以上,精度应不低于2.5级,最小分格值应不大于1MPa。压力表在(020)MPa范围内测量值应符合表2压力表数值对比。表2压力表数值对比基准压力值/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压 自给 闭路 压缩 氧气 呼吸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