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科学理论.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科学理论,安全与社会进步,1、安全科学的发展及其趋势,灾害损失:占GDP的25%经济越发展 流通越快 经济单元间依赖性越强 经济链越完整封闭 灾害事故对经济的破坏性越强 安全变得越重要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96000亿人民币,安全与经济发展,安全与人类文明史,安全以人为本安全是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要我安全 我要安全 我会安全 我能安全安全与人类文明是矛盾统一体,安全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 伴生新安全问题 促进安全科学发展安全问题存在于每个学科之中,2、安全领域的术语与概念,公共安全、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OHSMS HSE ISO ILO系统 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工程危险 危害 危害辨识事故
2、 隐患 重大危险源风险 风险评价 风险防范预测 安全预测,公共安全(Public Safety),安全在我们身边,安全研究对象的分类,安全(Safety),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安全状态(Safety conditions),安全状态必须由组成系统各子系统的过程状态量来描述,安全状态与过程状态量的选取有关,若过程状态量时间间隔选取过长,则无法判断系统安全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短,则受技术水平所限,故过程状态量时间间隔的选取也必须与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安全的特点,(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2)安全的
3、随机性;(3)安全的相对性;(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5)安全的经济性;(6)安全的复杂性;(7)安全的社会性。,本质安全(seal-safety),人机器环境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基础理论: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本质安全是指一个系统(设备、设施等)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能保障系统安全的自协调和故障与事故的自排除能力,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指人、机、环
4、境要素,在相互联系和作用条件下,构成的安全有机整体。人-机-环境-物(能量和信息),危险 Danger,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状态,其发生可能导致意外事故或事件,造成人员伤害、疾病和死亡,或者设备财产的损失或环境危害。,危险特征:危险概率:危险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频度或次数/单位时间;危险严重度伤害、损失或危害的程度伤害或损失/次数,危害(damage),造成任何人不可剥夺权利的损害。,事故Accident,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而未有效控制出现的违背人们意愿的具有现象上偶然性,本质上
5、必然性的事件序列;它的发生,结果具有随机性,即可能迫使生产系统暂时或较长时间或永远中断运行,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或者其中两者或三者同时出现。这一事故定义从内涵到外延都给出了明确的标准。,特征:(1)事故本质没有随机性,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2)事故具有因果性。(3)事故的发生是必然性的结果。(4)事故具有平稳性,即相似性。(5)事故的潜在性。(6)预测性和复杂性。,隐患 hidden danger,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是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
6、n,国际: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介值的单元。安全生产法: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介值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风险 risk,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ISO 13702,1999),风险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的某类危险的隐患进行可靠确认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而给出系统状态此类危险的定性和定量结论,依次进行决策,并据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其隐患进行消除
7、和降低其危险度,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风险(安全)评价的目的就是消除危险中的隐患,进而消除事故。,风险防范 risk prevention,风险防范是指在作业的全过程中,对危害健康、安全、环境事件的可能性以及事件结果的严重性采取识别、评价、控制或消减等措施,以保证作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系列活动。,10-2死亡/(人.a)的危险程度是人的自然疾病死亡危险,在生产活动中是绝不允许的;10-3死亡/(人.a)这种危险特别高,一般是不能允许的;除非极少数产业;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措施以减少危险;10-4死亡/(人.a)是中等程度危险,一般在生产中并不经常遇到;为了预防事故,人们易于采取措
8、施以减少危险;10-5死亡/(人.a)属低危险性,一般在生产中并不经常遇到;相当于游泳淹死的死亡率,为避免这种危险,即使不方便也愿意采取措施加以预防;10-6死亡/(人.a)的危险程度相当于地震和天灾的损失率一般人们并不过分担心;10-7 10-8死亡/(人.a)的危险程度相当于陨石坠落伤人的危险,没有人为这种危险进行投资加以预防。,预测 forecast、安全预测 safety forecast,预测:就是在t时刻估计t+1时刻的值,即是在给定一组过去值的情况下来确定过程的未来值。,安全预测:据系统运行状态现在与过去状态危险值,利用预测模型,来评价将来某时刻系统的危险度值,控制系统的危险增长
9、,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安全预测包括事故预测和隐患预测等。安全预测的关键是建立安全预测模型。,安全与生产,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有些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着的双方,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
10、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开来的片面孤立的观点,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事故与隐患,隐患是事故的基本组成因子,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按照安全工程理论的观点,事故的发生,必定是一系列隐患在时间、空间序列上的相互交叉而逐步增强造成的结果。从隐患到发生事故要经过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或长或短,决不是在一瞬间,如果说子系统的状态变化所
11、需的时间为无限短,那么引起状态变化的作用势(各种隐患的量)就必须为无穷大,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对生产系统来说作用势只能为有限量,而不可能为无穷大量,一切系统的变化只能在时间流中进行,这就保障了事故预防在时间上的要求,在这一时期内,迅速有效地辨别隐患是消除和抑制事故发生的根本。从另一方面来看,隐患又是危险与安全的基本组成因子,这就是为什么能从系统事故查找隐患,又能用隐患评价系统现有状态危险与安全的原因。在生产系统中,判别系统危险与安全的标准是各种事故隐患的有机组合状态,而不完全是事故。生产系统无论在任何状态下,都应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事故隐患;然后,再用隐患评价现实生产系统。
12、,安全与危险,安全与危险是蕴育在生产系统中的一对矛盾体,此关系为:系统安全(度)=1系统危险(度)。,“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出:1901年,经济萧条,美国的钢铁工业受损;1906年,美国钢铁工业的埃尔巴德贾基凯利董事长提出“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企业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安全第一”思想的客观基础。“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做到预知预控。“安全第一”是国家法律所确定的一条重要方针,具有强制
13、性。坚持“安全第一”,就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产生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做到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去考虑处理其它的事情。“安全第一”也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是人的主观臆想,违反这个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任何企业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第一”是在经验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并且上升到方针政策的地位,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从其中可看出安全的重要性,也可看出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安全,就会发生事故。“安全第一”是对生产过程认识的结论,而“预防为主”则是对这一认识所做出的必然反映,这个反映就是有生产就必然涉及隐患和危
14、险,有隐患就会有事故的发生,有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采取预防措施,这是对“安全第一”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实现事故控制的超前性、能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3、安全管理,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经典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18岁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
15、理(191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一、管理的几个经典理论,(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与晋升。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16、(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5)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法国人,早期就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并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泰勒的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以企业整
17、体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法约尔的著述很多,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2)、倡导管理教育(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种分配
18、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法约尔的主张和术语实在是太平凡了,未曾系统学习过管理理论的人也会对一般管理理论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因而常被看作是极其一般的东西。然而,正是由一般管理理论才淬炼出管理的普遍原则,使管理得以作为可以基准化的职能,在企业经营乃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1961)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
19、ert)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他是在领导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卓有影响的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领导者,其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在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等方面。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管理的新模式(1961)、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以及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等。提出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即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他认为只有第四系统参与式的民主领导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领导,才能正确地为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1)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对待组织的目标,对待上级经理采取积极和合作的态度;他
20、们互相信任,与组织溶于一体。(2)组织的领导者采用各种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要是让员工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鼓励组织成员不断进步,取得成就,承担更大责任和权力,争取受表扬和自我实现。同时也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发挥自己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当然,物质刺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3)组织中存在一个紧密而有效的社会系统。这个系统由互相联结的许多个工作集体组成,系统内充满协作、参与、沟通、信任、互相照顾的气氛和群体意识,信息畅通,运转灵活。(4)对工作集体的成绩进行考核主要是用于自我导向,不是单纯用做实施监督控制的工具。参与式管理和集体决策要求所有成员分享考核的结果和其他信息,否则很
21、容易导致敌对态度的出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1966)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土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与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合著)、工作与人性(1966)、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
22、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197O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圣吉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像福特、斯隆、沃森那样伟大的领导者一夫当关、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如果给学习型组织简单地下一个定义,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
23、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在学习型组织中,团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体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的努力来达到的。,3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
24、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四是强调“团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学习型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通常
25、是金字塔式的,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一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一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管理,管理:是一个决策、控制和创造自组织学习的过程。管理者通过授权、委托并承担社会责任,有效地引导组织成员迎接环境不断出现的新的挑战,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从而在兼顾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同时达到组织整体目标。,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不受损失,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26、,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1)安全法规管理(2)事故原理与事故管理(3)系统安全管理(4)安全评价(评估)(5)安全信息管理与安全信息系统(6)HSE、EMS、OSHMS、HSE、SA8000等;(7)安全经济管理,安全管理的“0”管理理念,安全生产各类事故为0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查找隐患和整改问题,将各种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企业经济效益不受损害,是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避免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弱其危害性,安全工作才真正发挥作用。其他工作再好,出了事故一切等于0如果因为安全工作不深入,浮于表面现象或是各项安全措施的不落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就否定了前期所作的一
27、切工作,付出但没有收获。,安全工作0起点安全工作没有大小、轻重之分,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是长期检查监督管理、整改隐患的结果,任何的马虎、敷衍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俗话说得好,因小失大、量变产生质变,所以,在安全工作中只有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兢兢业业作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中,始终站在起跑线上。执行制度0距离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不能迅速有效的传达到基层并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它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危害生产的行为、思想和危险源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落实制度就是一句空话。,“强学力行、止于至善”是防范风险的最好武器,学习能丰富思想,思想能改变习惯,播种习惯心收获性格,播种性格能改变命运。“
2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做事正确和做正确的事,前者事指办事有效率,后者是指办事有效果。,“用最好的方法”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对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人、机、测、料、法、环中法无定式。对安全管理的探索没有标准答案,它永远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过程。实现安全这一目标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追求这一目标则需要从现在开始。管理大师杜拉克的名言“管理者首先被管理”。,4、安全哲学,一、人类安全哲学的进步,安全哲学,安全文化的发展 时 代 观念特征 行为特征 古代安全文化:宿命论,被动承受型近代安全文化:经验论,事后型、亡羊牢现代安全文化:系统论,综合型、人机环对策发展的安全文化:本质论,超前、预
29、防型,一、人类安全哲学的进步,安全哲学,二、国家领导人的名言及思想,江泽民同志:认识论:隐患险于明火 方法论:防范胜于救灾,人机环境的不符合。,安全哲学,孔子思想:学习方法论:沉思最高明的学习方法 模仿最容易的学习方法 经历最痛苦的学习方法,战国时期政治家荀况: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其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安全哲学,5、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及方法体系,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安全文化概述:背景,背景从核工业安全起源人的安全素质保障工业安全的三对策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文化概述:背景,人的安全素质 基本素质:知识、技能;本质素质:意识、观念、态度、道
30、德、伦理、情感和行为准则。,我们同仁防范人间悲剧的人!,安全文化概述:定义,定义文化: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的总和安全文化: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安全文化概述:发展,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 时 代 观念特征 行为特征 古代安全文化:宿命论,被动承受型 近代安全文化:经验论,事后型,亡羊补牢 现代安全文化:系统论,综合型,人机环对策 发展的安全文化:本质论,超前、预防型,对象与领域:,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企业安全文化班组、车间、部门、工厂、行业等公共安全文化交通、铁路、民航、娱乐、商场、生活、家庭,目的与意义:,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具有深
31、刻的基础性意义,目标与关键:,建设安全文化的目标:实现“预防文化”、“本质安全”;(而非形式主义、应付文化、事后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关键:人的素质(素质的关键是观念),功能与手段:,建设的手段和方法 艺术的手段;宣教的手段 科普的手段 监管的手段,功能与手段:,安全文化象空气:时时、处处无所不有;每人、每天不可没有;安全文化象水:是生命的需要;占据和渗透在每一个空间。,观念文化六大转变行为文化六大创新文化管理的四大特征四种人的安全素质文化学的四个方面系统实施五个环节管理模式的四个层次建设方法采用四大载体建设活动八种方式,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强化官员的安全意识;发展专管人员的能力;提高经营
32、者的管理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建设对象体系社会领域四大对象,端正安全观念文化系统安全制度文化规范安全行为文化改善安全物态文化,文化学建设的四个方面,企业价值安全生产“六大功能”是国家和政府赋予的责任;是员工的权益要求;是经营准入的条件;是市场竞争的要素;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的组成部分;,管理者的观念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治本”弘扬中国传统优秀安全文化摒弃我国传统不良安全文化引入国际先进安全文化,传统文化认识与分析,建设安全文化是“治本”弘扬中国传统优秀安全文化摒弃我国传统不良安全文化引入国际先进安全文化,传统文化认识与分析,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汉书:建久安
33、之势,成长治之业;元史: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战国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建设安全文化是“治本”弘扬中国传统优秀安全文化摒弃我国传统不良安全文化引入国际先进安全文化,本质论与宿命论的冲突;生命权与财产权的抗争;科学精神与革命精神的挑战;预防文化与应付文化的矛盾;,安全文化建设文化学理论,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制度建设,规范行为,塑造形象,完善管理,整合理念,正确的观念和意识科学的态度、理念和认知高尚的情感、道德和伦理,安全第一的哲学观预防为主的风险观关爱健康的文化观珍惜生命的情感观遵章守纪的法制观综合完整的效益观本质安全的科学观人机环法的系统观持续改进的发展观全面协调的整体观三个代表的责任观,规范安全行为文化严格的安全法令严谨的安全规程系统的安全程序周密的安全细节,建设安全文化措施与方法,改善安全物态文化科技兴安、科技保安追求本质安全化建设安全标准环境加强安全检测检验;提高安全监控水平,建设安全文化措施与方法,谢 谢!,观念:影响我们的意识意识:强化我们的责任责任:规范我们的行为行为:表现我们的素质素质:决定我们的命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