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操作规程.ppt
《安全操作规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钻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 司钻岗安全操作规程,第一节:司钻岗起钻作业的操作规程一、起钻前的准备工作循环处理钻井液 起钻前应大排量循环钻井液一周以上。循环时,应将钻头提离井底米左右,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活动和转动进行活动钻具。待地质人员将砂样捞取完、钻井液性能和井下情况正常后,可组织人员起钻。注:在井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压水眼”。、设备、工具的准备()动力设备运转正常,能够保证起钻和特殊情况的处理;控制气气压在0.50.7M范围内。,()对刹车系统、防碰系统、大绳、死活绳头、指重表等进行检查。()井口工具、大钳齐全好用。()核对井内钻具数量,决定甩单根数量。()其他岗位准备完毕。、卸方钻
2、杆()停泵,上提方钻杆,母接头出转盘面0.3米刹车,扣吊卡,慢慢下放钻具平稳坐吊卡,并保留方钻杆以上的重量,卸扣时操作平稳,做到扣开大钳停,不磨扣、不跳扣。()上提方钻杆0.3 米,(冬季用压缩空气吹净高压管线内的泥浆),配合井口人员使方钻杆入鼠洞一次成功,下放方钻杆,水龙头距大鼠洞 2 米左右时减慢下放速度,与井口人员配合摘水龙头一次成功。,()调整游车高度,井口人员关上大钩,打开定位销,系好吊卡销。二、起钻杆、根据绞车起重能力、柴油机的功率及悬重、井下情况合理选择排挡,刚开始起钻或易抽吸井段一律用挡,全井不得用高速起钻。、调整游车高度,配合井口人员将吊环挂入吊卡、插入吊卡销后,两次挂合低速
3、气开关拉大钩弹簧,当游车摆动较小并至井口中心位置时,再合低速离合器上提负荷钻具,钻具上行时,左手不离低速气开关,右手不离刹把,眼看指重表、滚筒大绳的排列情况及游车的高度,耳听柴油机负荷声。待立柱接头出转盘面时摘低速,母扣台阶距转盘面0.3米刹车。井口人员扣好吊卡后下放钻具平稳坐吊卡,无吨击声,再放松滚筒2/3圈,液气大钳卸扣并退离后上提钻具0.2米,待井口人员用钻杆钩将立柱下部拉向钻杆盒时,由快到慢地放入钻杆盒排位,同时注意,抬头看井架工的动作,待井架工打开吊卡活门并将 立柱拉入指梁后,目送游车下指梁,再调整井口吊卡活门的方向。(与猴台方向一致)空吊卡下放距转盘面 3 米左右时,减速下放,配合
4、井口人员使空吊卡平稳坐转盘,无吨击声,高度合适,同时刹车,待井口人员将吊环拉出空吊卡、推入井口负荷吊卡后,两次挂合低速气开关,拉紧大钩弹簧,观察大绳是否进入指梁,待游车摆动较小并居中时合低速上提钻具。三、起钻铤 1.当钻铤母接头出转盘面.050.6m时刹车,配合井口人员坐卡瓦一次成功,下放钻具,(悬重略有下降即可,且不可将悬重完全下放,为什么?)待井口人员卡好安全卡瓦后再下放钻具全部负荷。液气大钳卸扣,不压扣、不磨扣、不弹扣,扣开大钳停。(不得用转盘卸扣)待大钳退出后上提钻具0.2米,配合井口人员将立柱拉入钻杆盒。井架工将立柱拉入指梁后下放游车。,井口人员手动上好提升短节后,慢放游车与井口人员
5、配合,吊卡不碰提升短节扣吊卡一次成功,大钳上紧提升短节丝扣,两次挂和低速拉紧大钩弹簧,待井口卸开安全卡瓦后,上提钻具,与井口人员配合取出卡瓦。继续上提钻铤,待下一个立柱接头出转盘面时摘低速,母接头距转盘面0.50.6米刹车。(重复上述操作)四、卸钻头 当钻头出转盘面0.5米刹车,井口人员放入钻头盒后,转动钻盘调整钻头盒方向,与井口人员配合将钻头放入钻头盒,一次成功,锁上转盘反销,用内钳拉松钻头丝扣,(达到任人工能够卸开,不得用转盘绷扣)慢慢上提钻头出钻头盒(不得将钻头盒带出井口),待井口人员将钻铤拉到转盘一侧,下放钻头距转盘面35厘米,井口人员手动卸下钻头后,将钻铤拉入钻杆盒。井架工将钻铤拉入
6、指梁后,下放游车至转盘面。向井内灌满泥浆,停总车。起钻完毕。,五、起钻作业的一些安全规定 1.起钻时,全井一律用低速起钻,起钻初期必须用一档,当井下一切正常后且悬重符合下一档承载能力方可换档。以大庆130型钻机为例,挡1300KN;挡780KN;挡420KN;高速180KN。2.起钻遇卡扣除摩擦力不超过200KN,发生卡钻以下放为主,不超过200KN与0之间反复活动钻具,并及时汇报。3.不得用转盘绷扣,起钻铤不得用转盘卸扣,扣紧不得用钢丝绳上猫头卸扣。上提升短节必须先扣好吊卡后再用大钳紧扣。4.调整井、高压井、探井、打开油气层第一趟钻要停泵观察26小时,再开泵循环一周,测后效反应,求得安全上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