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汤宇卿老师.ppt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汤宇卿老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汤宇卿老师.ppt(2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主讲:汤宇卿 博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长,电话:021-65986963 手机邮箱:2015年9月,第一部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解读,目 录,02 一般要求2.1 组织方式2.2 编制范围2.3 规划期限2.4 技术要求,05 配套设施及其附属设施设计5.1 消防系统5.2 通风系统5.3 供电系统5.4 照明系统5.5 监控与报警系统5.6 排水系统5.7 标识系统,07 编制成果7.1 文本7.2 图纸7.3 附件,01总则1.1 目标和意义1.2 依据和原则1.3 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03 编
2、制内容概况3.1 可行性分析3.2 规划目标和规模3.3 建设区域,04 编制内容4.1系统布局4.2 管线入廊分析4.3 管廊断面选型4.4 三维控制线划定4.5 重要节点控制,06 编制内容附属要求6.1 安全防灾6.2 建设时序6.3 投资估算6.4 保障措施,01总则,1.1 目标和意义1.2 依据和原则1.3 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制定本指引编制管廊工程规划应以统筹地下管线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节约利用地下空间、防止道路反复开挖、增强地下管线防灾能力为目的更好地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3、1.1 目的和意义,综合管廊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综合管廊的定义,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建设的的综合管廊。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综合管廊的类型,城市消除“拉链路”,保障交通通畅的需要,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要,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要,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营的需要,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城市环境建设的需要,为
4、什么要建综合管廊,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管廊工程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地下空间规划、道路规划等保持衔接规划遵循五大原则:,1.1 依据和原则,设计参考标准、规范:,1.1 依据和原则,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GB 5016992)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火灾自动报警施工验收规范(GBJ50116-9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l6806-9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1 依
6、据和原则,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T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81:96)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火灾自动报警施工验收规范(GBJ50116-9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l6806-9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
7、JT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81:9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3BJl987)(2001版)线性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16281996)中国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颁发的有关规范规定的标准,1.3 综合管廊发展,法国综合管廊已有180年的历史。法国巴黎183
8、3年就开始兴建世界上第一条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内容纳了自来水,通讯,电力,压缩空气管道等市政公用管道。,法国巴黎综合管廊(1833年),1.3 综合管廊发展,英国英国伦敦1861年就开始兴建,综合管廊内容纳了自来水,通讯,电力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等市政公用管道。,英国伦敦综合管廊(1861年),1.3 综合管廊发展,德国德国汉堡1893年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内容纳了自来水,通讯,电力。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热力管道等市政工程。,德国汉堡综合管廊(1893年),1.3 综合管廊发展,俄罗斯20世纪俄罗斯开始修建综合管廊。俄罗斯的地下综合管廊相当发达。莫斯科地下130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除煤气管
9、外,各种管线均有。,俄罗斯综合管廊断面室(双室),莫斯科综合管廊断面室,1.3 综合管廊发展,日本日本国土狭小,地下综合管廊首先在人口密度大,交通状况严峻的特大城市展开,逐渐扩展到地方中心城市,至1992年日本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10km,目前仍以15km以上的速度增长。,仙台综合管廊,名古屋综合管廊,东京综合管廊,1.3 综合管廊发展,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状况国内最早是1958年建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的综合管廊,总长1576m。上海,广州,济南,沈阳,佳木斯,南京,大同,无锡等十几个城市都已渐成相当规模的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已较为成熟,规模逐渐扩大。,国内部分综合管廊典型工程,02一般要求,2.
10、1 组织方式2.2 编制范围2.3 规划期限2.4 技术要求,管廊工程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用于指导和实施管廊工程建设。编制中应听取道路、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社会公众的意见。,2.1 组织方式,管廊工程规划应统筹兼顾城市新区和老旧城区。新区管廊工程规划应与新区规划同步编制,老旧城区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改造、管线改造、轨道交通建设、人防建设和地下综合体建设等编制。,2.2 编制范围,管廊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管廊工
11、程规划原则上五年进行一次修订,或根据城市规划和重要地下管线规划的修改及时调整。调整程序按编制管廊工程规划程序执行。,2.3 规划期限,管廊工程规划应合理确定管廊建设区域和时序,划定管廊空间位置、配套设施用地等三维控制线,纳入城市黄线管理。管廊建设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应在管廊内规划布局。,2.4 技术要求,03 编制内容概况,3.1可行性分析3.2 规划目标和规模3.3 建设区域,根据城市经济、人口、用地、地下空间、管线、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分析管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可行性分析,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地下空间,水文,气象,管线种类管线铺排现状,地质,必要性
12、可行性,明确规划总目标和规模、分期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3.2 规划目标和规模,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综合管廊工程应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扩、改)建,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主干路下的管线宜纳入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应与主干路同步建设。城市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宜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旧城改造、道路改造、地下主要管线改造等项目同步进行。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应包含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建设区域:敷设两类及以上管线的区域可划为管廊建设区域。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应划为管廊建设区域。城市中心区、商业中
13、心、城市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高铁、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所在区域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主要道路以及景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和其他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等。,3.3 建设区域,国内案例: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综合管廊,3.3 建设区域,国内案例:重大基础设施所在区域,3.3 建设区域,国内案例:交通流量大的景观道路上海2010世博会园区,3.3 建设区域,国内案例:不宜开挖路段青岛新型地下综合管廊蓝色硅谷核心区,新冠高架路,采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避免重复采挖,3.3 建设区域,04 编制内容具体要求,4.1系统布局
14、4.2 管线入廊分析4.3 管廊断面选型4.4 三维控制线划定4.5 重要节点控制,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土地使用、开发建设等,结合道路布局,确定管廊的系统布局和类型等。,4.1 系统布局,城市功能布局,道路布局,空间布局,开发建设,土地使用,系统布局类型,根据管廊建设区域内有关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工程规划和新(改、扩)建计划,以及轨道交通、人防建设规划等,确定入廊管线,分析项目同步实施的可行性,确定管线入廊的时序。,4.2管线入廊分析,案例分析:青岛高新区入廊管线选择,4.2管线入廊分析,青岛市于2008年九月开始编制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管沟规划。开发区占地面
15、积63.44平方公里,规划期末建成综合管沟81公里。管沟分为主干沟,次干沟和支沟,主要布置电力,电讯,给水,再生水和供热等管线,并为远期预留空间。,根据入廊管线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管廊分舱、断面形式及控制尺寸。,4.3 管廊断面选型,净高,不宜小于2.4m。净宽:综合管廊内两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m;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2m。,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图5.3.6)不宜小于表的规定。,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
16、15,4.3 管廊断面选型,管廊三维控制线应明确管廊的规划平面位置和竖向规划控制要求,引导管廊工程设计。,4.4 三维控制线划定,明确管廊与道路、轨道交通、地下通道、人防工程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间距控制要求。,4.5 重要节点控制,节点设计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综合管廊吊装口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0m。吊装口净尺寸应满足管线、设备、人员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综合管廊进、排风口的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尺寸要求。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
17、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露出地面的各类孔口盖板应设置在内部使用时易于人力开启,且在外部使用时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启的安全装置。,4.5 重要节点控制,出线原则:支线沟让主线沟小管径让大管径统一考虑、相互协调,4.5 重要节点控制,案例分析:青岛高新区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综合管廊的节点处理是设计及施工的重点,某种意义上的管线立交。与道路相交口以及间隔一定距离(考虑道路间地块的需求,约200m)设置出线井,将各种管线进行衔接,以发挥管线网络系统的功能。出线井的形式需结合现状地下管线及障碍物的覆土厚度,决定出现形式和断面。,05 配套设施及其附属设施设计,合理确定控制中心、变电所、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
18、等配套设施规模、用地和建设标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明确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报警、排水、标识等相关附属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5.配套设施设及其附属设施设计,5.配套设施设及其附属设施设计,检查孔为了便于管线的维护管理,需每隔一定距离布置检查孔。1.根据电力规范和地方主管部门要求,电力沟人孔最大间距不得超过75m,出入口直径按800mm设计。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没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热力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400m。,5.配套设施设及其附属设施设计,投料口为了便于管沟内材料进出,需设置投料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
19、不少于一个,一般间距为200m。综合管廊的投料口应兼顾人员出入功能,投料口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0m。投料口净尺寸应满足管线,设备,人员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含有下列管线的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表的规定,5.1 消防系统,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综合管廊主结构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结构。防火分区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0米,防火分区应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进行防火分隔。灭火器材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50m,5.1 消防系统,通风方式: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通风要求: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通风口处出风风速不宜大于5ms。通风口应加
20、设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金属网格,网孔净尺寸不应大于10mm10mm。,5.2 通风系统,消防设备、监控与报警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天然气管道舱二级负荷供电。其余三级。配电系统:交流220V380V系统;防火分区作为配电单元电气设备:防水防潮,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综合管廊接地:环形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n。地上建(构)筑物部分的防雷,5.3 供电系统,设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5lx,最低照度不应小于5lx;出入口和设备操作处为l00lx。监控室300lx。应急照明不应低于5lx,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没置在距地坪高度1.0m以下
21、,间距不应大于20m灯具规定:防触电保护等级I类设备防水防潮措施,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54节能型光源,5.4 照明系统,保证能准确、及时地探测管廊内火情、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并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5.5 监控与报警系统,综合管廊内应设置自动排水系统。综合管廊的排水区间长度不宜大于200m综合管廊的低点应设置集水坑及自动水位排水泵。综合管廊的底板宜设置排水明沟,并应通过排水明沟将综合管廊内积水汇人集水坑,排水明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2。综合管廊的排水应就近接人城市排水系统,并应设置逆止阀。天然气管道舱应设置独立集水坑。综合管廊排出的废水温度不应高于40。,5.6 排水系统
22、,综合管廊的主出入口内应设置综合管廊介绍牌,并应标明综合管廊建设时间、规模、容纳管线。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采用符合管线管理单位要求的标识进行区分,并应标明管线属性、规格、产权单位名称、紧急联系电话。标识应设置在醒目位置,间隔距离不应大于100m。综合管廊的设备旁边应设置设备铭牌,并应标明设备的名称、基本数据、使用方式及紧急联系电话。综合管廊内应设置“禁烟”、“注意碰头”、“注意脚下”、“禁止触摸”、“防坠落”等警示、警告标识。综合管廊内部应设置里程标识,交叉口处应设置方向标识。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管线分支口、灭火器材设置处等部位,应设置带编号的标识。综合管廊穿越河道时,应在河道两侧醒目位置设
23、置明确的标识。,5.7 标识系统,06 编制内容附属要求,6.1 安全防灾6.2 建设时序6.3 投资估算6.4 保障措施,6.编制内容附属要求,提出组织、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措施和建议。,6.1安全防灾,明确综合管廊抗震、防火、防洪等安全防灾的原则和基本标准措施。,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管廊建设的年份、位置、长度等。,测算规划期内的管廊建设资金规模。,6.2建设时序,6.3投资估算,6.4保障措施,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6.1 安全防灾,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24、6.3 投资估算,2015年6月,住建部等发布城市综合管廊投资估算指标指标由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两部分组成。综合指标可应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与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编制投资估算、确定项目投资额、多方案比选和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分项指标可应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后,当设计建设相关条件进一步明确时,作为估算某一标准段或特殊段费用的参考依据。,6.3 投资估算,每平米造价:5-6万,6.4 保障措施,管 线 管 理 存 在 问 题,6.4 保障措施,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6.4 保障措施,07 编制成果要求,7.1 文本7.2 图纸7.3 附件,编制成果要求,第二部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前期管线普查,前言
25、,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前言,普查城市地下管线的目的是:,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抗震、防灾和避免管线事故的需要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城市发展的需要。,目 录,前期准备,01,02,03,04,验收与归档移交,普查实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1 组织机构1.2 工作方案1.3 普查依据1.4 普查内容1.5 相关要求,2.1 召开会议2.2 组织培训2.3 资料调绘2.4 现场踏勘2.5 探测实施,3.1 成果验收3.2 内容检查3.3 编制报告3.4 组卷归档3.5 成果移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地下 综合 工程规划 编制 指引 汤宇卿 老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