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原理.ppt
《场地设计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设计原理.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场地概念,广义,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狭义,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之类的内容。场地是相对于建筑物而存在的,称为室外场地,场地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建筑物,最主要的部分,核心要素场地是为建筑物而存在,交通系统,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连接体和纽带作用,室外设施,如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绿化景园,必要组成部分有效调节小气候环境影响使用者的视觉印象和心里感受,工程系统,各种工程设备管线地面的一些工程管线如挡土墙、护坡、地面排水设施。,场地设计概念要点,2、工作目的,1、工作内容,包括除建筑单体建筑设计外的所有设计活动。包括用地选择,项目内容的详细配置:
2、建筑物、交通、绿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以及交通、绿化和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等。,3、工作特征,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避免过于重视建筑物的倾向,兼具技术与艺术的两重性感性和理性成分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工作,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总体规划,建筑策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场地详细设计,第一阶段场地布局设计,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以及其他特殊内容的基本布局安排有时包括前期的用地分析选择和项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系统的详细设计,绿化种植、景园设施及小品等详细设计,以及工程管线系统的综合布置和场地竖向的详细设计等。即除建筑物单体之外的所有内容
3、的详细设计,而且还包括建筑物在场地中的平面与竖向上的工程定位。,基础资料,场地设计之,需要全面掌握有关资料,并且需要对资料 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校核,避免因错误二造成返工。,总体规划,建筑策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基础资料地形地貌气象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交通运输资料给水排水能源供应电信通信安全保护环境及景观施工条件,场地设计,能源供应:热力:热源、热量、管网、价格煤气:供应量、压力、发热量、网络及价格电力:电源位置、距离、供电量、电源回路、输电线路进入场地设计、分工及计价方式。电信通信电信:确定电话电视、电传、网络各种信号需要量、场地附近设备设施供给可能性,“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
4、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一般知识,场地设计之,场地边界及地形地貌气象日照地质水文城市规划对场地要求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地形图 场地选择和设计时:一般用1/5000,1/5001/1000高程 青岛平均海平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高线: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1/500,1/1000地形图上常用1m的等高距,等高线定义:地面上高程相等地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用以表达地貌的形状。,山谷,山谷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雨水必然有两侧山坡流向山谷,集中到山谷线向下流,称集水线,山脊,山脊顺者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雨水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水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高程注记内
5、圈大于外圈者为山头,用等高线表示的集中典型地形,鞍部,鞍部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鞍部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汇合的地方。,(3)地貌符号等高线:等高线:是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用以表达地貌的形态。等高线还可以详细分为:首曲线基本等高线计曲线加粗等高线,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加粗一条;间曲线半距等高线;助曲线1/4等高线。,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地形图上等高距的选择与比例尺、地面坡度有关:,等高线平距(D):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面坡度的缓与陡。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愈大地
6、面坡度愈小;平距愈小坡度愈大;平局相等坡度相同。,等高线的特性1、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2、闭合性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3、非交性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不能相交或重合。4、密陡稀缓性 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愈密表示地面坡度愈陡,反之坡度愈平缓。5、凸脊凹谷性等高线向低的一侧突出则表示山脊,向高的一侧凹进则表示山谷;6、正交性山脊和山谷处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7、对称性 高程相同的等高线在山脊线、山谷线的两侧以相同的数目对称出现。,(4)高程与坐标,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千锤距离,称为该点的
7、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或海拔。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水准基面零高程面。独立平面直角坐标当测量区域较小(R10km)时,大地水准面可近似认为是平面南北向为纵轴(X轴),向北为正;东西向为横轴(Y轴),向东为正,地形图的应用(1)地形图的识读(2)地形图的基本应用(3)地形图在场地设计中的基本应用地形对场地设计的影响(1)影响场地的功能布局、平面布置和空间形态(2)地形是场地设计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3)地面坡度对场地设计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4)地形条件直接影响建筑的布置(5)地形条件影响场地的气候,2.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日照(1)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2)日照标准,太阳
8、高度角的变化,风象(1)风玫瑰图(2)污染系数(3)污染源的下风向原则(4)风象对场地建筑与道路布置的影响气温降水,气象,2、风象,1、建筑气候区划,建筑气候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3、其他气象条件,风向,风频和风玫瑰图风速风级污染系数局地风,气温降水,风象风向:风吹来的方向。某一时期(一月、一年、数年)内,一方向来风的次数占同期观测风象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方位的风向频率。将各个方位的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风向坐标图上,形成的封闭折线就是风向频率玫瑰图。线段最长方向的频率最大,称为主导风向,或称盛行风向。风玫瑰图常用8,16,32方向表示。为表达不同季节或时间的风向分布情况,分别绘
9、制冬季(122月,细实线表示)或夏季(68月,虚线表示)的风向玫瑰图。风速:风速常用米秒表示,风速的快慢决定了风力的大小,风速越快风力就越大。将各个方位的平均风速按一定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的封闭折线即平均风速(玫瑰)图。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污染源布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风象通风与建筑朝向:建筑应朝向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布置,以增强自然通风的效果。借助当地风玫瑰图所示的主导风向来考虑建筑朝向防寒地区要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借助所在地段的地形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组群布置,局部地区的风向会发生变化形成局地风;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风害的侵袭。
10、高层建筑的布局,应避免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影响建筑朝向的其他因素道路走向:沿东西向道路布置南北向建筑比较理想。优美的风景景观或某些方位林带可遮阴,山峰可阻寒。山区或地形变化复杂地区,建筑朝向要适应等高线的变化(为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便于施工)。注意:布置建筑的朝向时,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从全局出发,不单纯追求某一朝向而忽视全局的处理。,建筑通风炎热地区夏季需要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潮湿地区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从使室内空气干燥,而寒冷地区则需冬季防风、防寒。自然通风是借助于风压或热压的作用使空气流动,并获得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其中风压是主要风源。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以及迎风方位(即
11、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等有关:当间距相同时,在风向入射角由0-60 依次增大时,各排建筑窗口的相对风速也相应增大。一般建筑间距越大对通风越有利,但在风向入射角为0时,间距的大小对通风的影响并不显著。当间距较小时,不同风向入射角对通风的差别甚小。选择合适的建筑朝向,使夏季主导风向保持有利的入射角,有利于保证风路畅通,(1)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方位建设。(保证日照)(2)太阳高度与楼房距离:纬度越高,楼房间距要求越大。(3)风与城市规划:居民区应布局在工业企业的上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下风向。(减轻居民区污染),气候与建筑,日照间距,住宅建筑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
12、间距两大类,凡泛指的住宅间距,为正面间距。日照间距则是从日照要求出发的住宅正而间距。住宅的日照要求以“日照标准”表述。,标准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日照间距,地质,2、地震,100kpa,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1、地基承载力,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3、不良地质现象,震级10个等级烈度分12度抗震设防,四类建筑,甲乙丙丁,冲沟崩塌滑坡断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溶和土洞人工采空区,住宅为丙类一般公建为乙类,场地分析一定要避免,地质地震地震震级: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级,用以表示地震强度的大小。里氏震级共分十个等级,震级越高
13、,强度越大。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对地表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共分十二度。地震基本烈度与设计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指某一地区一百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是当地地震设防的主要依据。基本烈度在七度以下地区,一般不采取防震措施;七度及其以上地区,须依据规范要求进行防震设计;九度以上地区不宜建设。地震设计烈度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当地地质构造、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性,所出现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地震地区的场地设计: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及易燃、易爆部位,并考虑防火、防爆、防止有毒气体扩散等措施,以
14、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适当放宽。道路宜采取柔性路面。场地内的管道应采取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制作。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联接处或穿墙处,既要牢固连接以防滑落掉下,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冲沟、崩塌、滑坡、断层、岩溶、采空区,地质灾害的防御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性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等)。,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冲沟、崩塌、滑坡、断层、岩溶、采空区等,水文,2、场地排水条件,有必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等水情资料进行调研分歧,1、水文条件,主要指地表水体,
15、如江河湖泊、水库等对建筑场地及工程建设的影响。选作水源、水运交通、改善气候、排水防洪,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排水高差变化决定了地表径流方向考虑排水的方向及坡度、排入点位置、高程以及允许排入的水量、水质要求等。,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其动态等情况。,事先对场地排水方案进行研究并选作,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4、场地防洪,洪水发生的可能洪水的成因,参看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用地控制密度控制高度控制容量控制绿化控制,这些限制来自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规定当地的城市规划要求与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与场地建设有关的消防、人防、交通、市政等
16、主管部门的要求;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其他限制。,为保证城市和区域的整体运营效益,场地设计必须遵守一定的公共限制。,(1)建设用地边界线 即业主(开发商或土地使用者)所取得使用权的土地边界线,具有严谨的法律意义。用地边界线是场地的最外围边界线,它限定了土地使用权的空间界限。当用地边界线范围内有公共设施(如城市道路)用地时,必须首先保证公共设施的使用。因此,地产线并不是对场地 可建设使用范围的最终限定。,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2)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一般在城市规划中明确划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道路用地包括: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隔
17、离带、机动车道及道路叉路口等组成部分,由城市的市政、道路交通部门统一建设管理。,重合 最常见,相交,分离,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道路红线是场地与城市道路用地在地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界限。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等建筑突出物,地下部分或地下建筑、建筑基础以及(除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地下管线都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如公共厕所、治安岗亭、公用电话亭、公交调度室等等,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而建筑的骑楼、过街楼、空中连廊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部分,其净高、宽度等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或经规划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建造。,(3)建筑控
18、制线(建筑红线)基地上用以标定可建建筑区域范围的界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它对建筑物的限制作用(如可突入控制线建造的建筑、建筑突出物等)与道路红线基本相同。,A、(道路)红线后退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常常在道路红线以内另定建筑控制线,这种情况称为红线后退(或称为后退红线)。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之间的用地可以修建绿化设施、道路、停车场、广场、用以连接场地与城市管网的管线设施、属公益需要的临时性建筑等。,建筑控制线的划定:,B、契约限制是在业主(或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土地批准文件或土地出让、转让合同中规定的场地的使用必须遵守的各种限
19、制。即在用地边界线(或道路红线)之外另行划定了建筑控制线。其对建筑的突出物、悬挑部分和地下建筑、基础等的限制,以及对道路、停车场、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限制与要求,须以批准文件或合同条款为准:未做详细说明时,一般仅限定地表建筑物的位置。C、边界后退在分析场地限制条件、确定可建筑范围时,还需考虑到与相邻场地临近建筑之间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等,因此需要确定相应的建筑控制线,又称为后退边界。该建筑控制线与用地界线之间一船可用以布置道路、停车场、绿化及地下管线等设施。,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己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
20、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2、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相邻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建筑控制线至少应沿边界地产线后退4O m。而相邻场地南北建筑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与日照标准相对应的日照间距;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控制线应沿地产线后退日照间距的一半。对于一般非高层的民用建筑,相邻场地未毗连的建筑之间至少要留出6O m的防火间距;若考虑共同边界的围墙两侧通行消防车的要求,当城市规划部门对相邻场地的建筑控制线做出具体规定时,场地设计中应予严格执行。,建筑
21、密度(建筑覆盖率)建筑密度=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场地总用地面积100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的占地面积,按建筑的底层建筑面积计算。建筑密度表明了场地内土地被建筑占用的比例即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从而反映了土地的使用效率。,3、密度控制,建筑限高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一高度限制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最高处之间的高差。某些情况下,也有以绝对海拔高度作为建筑限高的控制值。一般:局部突出层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及烟囱等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但突出部分高度和面积比例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实施条例的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4.3条对建筑高度控制的相
22、关内容,4、高度控制,建筑层数主要用以对居住建筑的考核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与这些建筑基底面积总和的比值。指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 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住宅平均层数是居住场地(居住区或小区)技术经济评价的必要指标,反映着居住场地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土地使用强度,与密度指标和容量指标密切相关。,因航空或通讯设施的净高要求、城市空间形的整体控制、以及土地利用整体经济性等原因,对场地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建筑高度也是确定建筑物等级、防火与消防标准、建筑设备配置要求的重要参数。当场地处于建筑保护区或建筑控制地带,以及有净空要求的各种
23、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突出部分仍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地带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则,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划定的需要对有关工程建设行为加以限制的区域,建筑控制高度,一般容积率为12时为多层,410时为高层,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总建筑面积/总建筑占地面积相同的用地面积上,容积率越高则建成的建筑面积越大,它反映着土地使用强度的状况。,5、容量控制,5、容量控制建筑面积密度(/ha),人口密度,主要用于居住场地,建筑容积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24、,用以说明城镇土地利用程度。,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总建筑面积/总建筑占地面积相同的用地面积上,容积率越高则建成的建筑面积越大,它反映着土地使用强度的状况,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一定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说明建筑的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城市绿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绿化覆盖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乔、灌木按树木成材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与树冠下土地的实际用途无关),多年生草本植物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但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木植物不再重复计算
25、,也不包括屋顶、晒台上的人工绿化。绿化覆盖率至少在30以上,才能改良小气候,并起到保护环境和抗震防灾的作用。我国政府在1996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中明确,城市绿化覆盖率在2000年达到27,2010年达到35。,绿化用地 场地内相对独立完整、集中成片布置并专门用以绿化(或休闲、游憩等活动)的用地,一般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室外活动设施,并可供场地内所有使用者共同享用,又称为公共绿地。如:旅馆的庭院、学校的植物园地、综合医院的小花园、居住场地的小游园等。,对场地设计而言,一般要求绿地率不低于30,场地总平面布局考虑因素: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组合绿化布置公共限制(技术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场地 设计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