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ppt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第一节 水源地的选择及其允许开采量的确定,一、地下水水源地的选择1.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 应考虑以下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条件为满足取水量要求和节省建井投资,供水水源地(或开采地段)应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层数多、厚度大、渗透性强、分布广的地段上。如冲积扇的中、上游砾石带和轴部、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厚度较大的层状或似层状裂隙岩溶含水层;延续深远的断裂及其它脉状基岩含水带。,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地段。如基岩地区的水源地常常选择在集水条件最好的区域性阻水界面的上游一
2、侧;在松散地层分布区,水源地应尽可能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在岩溶区,水源地最好选择在区域地下水径流的排泄区附近。为保证水源地投产后能按预计开采动态正常运转和为避免过量开采产生的种种有害后果,在选择水源地时,要从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观点出发,尽量避免出现新旧水源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与矿山排水之间的矛盾,也即新建水源地应尽量远离原有的取水点或排水,减少互相干扰。,为保证取出水的质量,水源地应选择在不易引起水质污染(或恶化)的地段上。如:把水源地选择在远离城市或工矿排污区的上游;远离已污染(或天然水质不良)的地表水体或含水层地段;避开易于使水井淤塞、涌沙或水质长期混浊的流砂层或溶岩充填带
3、。为减少垂向污水渗入的可能性,最好把水源地选择在含水层上部有厚度较大的稳定隔水层分布的地方。水源地应选在不易引起地面沉陷、塌陷、地裂等有害工程地质作用地段上。在选择水源地时,还要从经济上、安全上和扩建前景方面考虑,在满足水量、水质要求的前景下,为节省建设投资,水源地应尽可能靠近供水区,为降低取水成本。水源地应选择在地下水位埋浅或自流地段;河谷水源地要考虑水井的淹没问题;人工开挖的大口井取水工程,则要考虑井的稳固性。可有多水源地选择时,未来扩大开采的前景条件。,2.小型分散区式水源地的选择 集中式也适合山区基岩裂隙水小型水源地的选择。只是由于基岩区地下水分布不均匀,水井的布置主要取决强含水裂隙带
4、的分布位置。布井地段地下水位埋深,以及布井地段上游有无较大补给面积地下汇水条件以及夺取开采补给量的条件,也是山区、选井位置必须考虑的条件。,二、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的确定1.允许开采量的概念允许开采量: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湿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工程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单位m3/h、m3/d、m3/a。开采量:只反映取水工程的出水能力。开采量不准大于允许开采量。,3.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分级允许开采量按其精度分ABCDE五级,A级最高。E级:一般用经
5、验参数估算,用于对区域地下水的概略了解。D级:用于规划阶段水源地的选择。要求在初步圈定的富水地段上,根据小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的资料,估算允许开采量。C级:用于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在水文地质初勘的基础上,用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或枯水期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结合初步设计方案计算允许开采量,作为给水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B级:用于设计阶段。要求在水文地质详勘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动态资料和互阻抽水试验或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运用数学模型,结合具体开采方案,确定允许开采量,论证保证程度。预测开采条件下水位、水量、水质的变化,提出保证和改善措施,作为给水工程施工图纸设计依据。A级:用于开采阶段水源
6、地改造、扩建及保护。要求掌握三年以上连续的开采动态资料,具有为解决开采水源地具体课题所进行的专门研究和试验成果。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和可恢复性特点,对大中型水源地来说,供水的保证率是至关重要的。作为B级精度、要求采用97%的保证率。,4.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水量平衡法 是运用物质不灭原理,对取水地段影响范围内(平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平衡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中,对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之间数量转换关系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来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开采条件下,补给量Qb、排泄量Qp和储存量之关系,如果要求稳定型开采动态(即储存量不补不动用),则最大允许开采量为 如果是合理的疏干型(消耗型)开采动态,则
7、最大允许开采量为,补给量Qb的组成项目虽然很多,而且要准确的测得这些数据往往也是困难的,但对某一个具体的地区来说,常常并不是包含全部项目,有的甚至非常简单,应按具体条件的分析建立具体的水均衡方程式。如补给量与储存量的计算方法如下:A.地下径流量QQ=KJBH或Q=KJBM(9-6)Q地下径流量m3/d K渗透系数m/dJ水力坡度 B计算断面宽度mH(或M)无压(或承压)含水层厚度m,利用灌溉定额资料计算时Qb=mA1/365(9-11)入渗系数 m灌溉定额m3/a 对潜水含水层而言,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时,单位面积柱体含水层水位波动带上所排出的动水的体积称灌溉面积。,E.相邻含水层垂向越流补给
8、量 Qb=A(H2-H1)=AK(H2-H1)/mQb相邻含水层垂向越流补给量m3/dA越流补给面积m2越流系数1/dK越流层垂向渗透系数m/dm越流层的厚度mH2相邻含水层的水位mH1开采层的水位或开采漏斗的平均水位m,F1含水层的容积储存量Wv=V给水度 V含水层的体积m3G.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WcWc=AShp(m3)(9-14)A计算面积m2S储水系数hp承压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m,开采试验法 由抽水试验确定允许开采量A.稳定状态,如图9-1。,按设计需水量进行长时间抽水,当主井的动水位在允许降深之内,并能保持稳定,观测的动水位也能保持稳定,停抽水后水位又能较快地恢复到原
9、始水位,表明抽水试验已达稳定状态,抽水量小于或等于开采时的补给量,按这样的抽水量是有保证的,这时实际抽水量就是允许开采量。抽水试验应在旱季进行,能满足则在补给季节更能满足。这样确定偏保守。,稳定状态判定:在枯水期无补给时。对抽水叠加流场稳定状态的判断,必须排除天然疏干场的干扰。ho为天然疏干流场动水位。按抽水前实测日降幅推算,h1为天然流场和抽水流场的叠加动水位。抽水由初始时刻t。开始至t1和t3时刻,抽水流场的动水位s1和S3开始匀速下降,其速率与天然疏于流场的动水位S1和S3保持一致。水位降过程线S1S2,S3S4段的斜率保持不变(即s/d为常数),并与天然疏干流场的S1S2,S3S4段平
10、行,表明抽水流场处于稳定状态。水位恢复阶段由t4时刻开始至t5时刻,抽水流场的恢复水位(即动水位)开始与天然疏干流场的动水位重复,表明其动水位已恢复到天然疏干状态。总结:枯水季抽水试验稳定状态的判断,有赖于对抽水前天然疏干流场水位降速与降幅的确定。,B.非稳定状态 按设计需水量在枯水季长时间抽水时,水位不稳定,特别是观测孔中的水位一直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展;停抽后水位虽有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说明抽水量大于补给量,已消耗了储存量,按这样的抽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种情况下确定允许开采量,可以通过分析抽水过程曲线,求出抽水条件下的补给量作为允许开采量,或者考虑利用暂时储存量和旱季补给量
11、作为允许开采量。,为讨论方便,假设抽水时天然流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下水水位变幅很小,可不考虑,如图9-2。抽水初期,主井水位下降较快,随即趋于稳定,而观测井中水位仍继续下降,降落漏斗扩展。后期,出现主井水位与观测井水位同步等幅下降,说明抽水量大于补给量。取任一时段t的抽水产生水位降S,若无其它消耗,则水平衡关系为:,为求Qb需先求A(用两次抽水试验求)设两次不同抽水试验的Qk1、Qk2和相应、则,上述是采用枯水季抽水试验,补给量的计算是保守的。用样方法求得两季的补给量Qb雨,再分别雨季和旱季的时段长短t1、t2分配到全年,得:Qb1、Qb2雨季和旱季的补给量m3/dt1、t2雨季和旱季的时间
12、dQb一年中雨季和旱季补给量m3/d,用这样的补给量Qb1、Qb2作为允许开采量时,还应计算旱季末的最大水位降Smax(用旱季补少开多)看是否超过最大允许降深(每一地下水都有一最大允许降深)SmaxS1雨季时的水位降Qk允许开采量试验法特点:允许开采量比较可靠;但抽水试验需跨越旱、雨两季,花费太大。只适宜水质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小型水源地。,C.解析法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布井方案,选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相应的井流理论公式计算允许开采量。井距大,各水井之间相互影响极小时,用单井理论公式计算各井的出水量,其总和作为允许开采量。各水井间相互影响时,采用水位削减法等井群干扰计算公式,按布井方案计算出水量作为允
13、许开采量。或将不规的布井方案概化为规则的理想“大井”,用“大井”法计算出水量作为井群的允许开采量。解析法计算井的出水量作为评价允许开采量依据时,用水平衡法确定取水地段的补给量以论证其保证程度。,4.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水量平衡法 是运用物质不灭原理,对取水地段影响范围内(平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平衡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中,对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之间数量转换关系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来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开采条件下,补给量Qb、排泄量Qp和储存量之关系,如果要求稳定型开采动态(即储存量不补不动用),则最大允许开采量为 如果是合理的疏干型(消耗型)开采动态,则最大允许开采量为,开采试验法 由抽水
14、试验确定允许开采量A.稳定状态,如图9-1。,按设计需水量进行长时间抽水,当主井的动水位在允许降深之内,并能保持稳定,观测的动水位也能保持稳定,停抽水后水位又能较快地恢复到原始水位,表明抽水试验已达稳定状态,抽水量小于或等于开采时的补给量,按这样的抽水量是有保证的,这时实际抽水量就是允许开采量。抽水试验应在旱季进行,能满足则在补给季节更能满足。这样确定偏保守。,稳定状态判定:在枯水期无补给时。对抽水叠加流场稳定状态的判断,必须排除天然疏干场的干扰。ho为天然疏干流场动水位。按抽水前实测日降幅推算,h1为天然流场和抽水流场的叠加动水位。抽水由初始时刻t。开始至t1和t3时刻,抽水流场的动水位s1
15、和S3开始匀速下降,其速率与天然疏于流场的动水位S1和S3保持一致。水位降过程线S1S2,S3S4段的斜率保持不变(即s/d为常数),并与天然疏干流场的S1S2,S3S4段平行,表明抽水流场处于稳定状态。水位恢复阶段由t4时刻开始至t5时刻,抽水流场的恢复水位(即动水位)开始与天然疏干流场的动水位重复,表明其动水位已恢复到天然疏干状态。总结:枯水季抽水试验稳定状态的判断,有赖于对抽水前天然疏干流场水位降速与降幅的确定。,B.非稳定状态 按设计需水量在枯水季长时间抽水时,水位不稳定,特别是观测孔中的水位一直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展;停抽后水位虽有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说明抽水量大于补给量
16、,已消耗了储存量,按这样的抽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种情况下确定允许开采量,可以通过分析抽水过程曲线,求出抽水条件下的补给量作为允许开采量,或者考虑利用暂时储存量和旱季补给量作为允许开采量。,为讨论方便,假设抽水时天然流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下水水位变幅很小,可不考虑,如图9-2。抽水初期,主井水位下降较快,随即趋于稳定,而观测井中水位仍继续下降,降落漏斗扩展。后期,出现主井水位与观测井水位同步等幅下降,说明抽水量大于补给量。取任一时段t的抽水产生水位降S,若无其它消耗,则水平衡关系为:,为求Qb需先求A(用两次抽水试验求)设两次不同抽水试验的Qk1、Qk2和相应、则,上述是采用枯水季抽水试验
17、,补给量的计算是保守的。用样方法求得两季的补给量Qb雨,再分别雨季和旱季的时段长短t1、t2分配到全年,得:Qb1、Qb2雨季和旱季的补给量m3/dt1、t2雨季和旱季的时间dQb一年中雨季和旱季补给量m3/d,用这样的补给量Qb1、Qb2作为允许开采量时,还应计算旱季末的最大水位降Smax(用旱季补少开多)看是否超过最大允许降深(每一地下水都有一最大允许降深)SmaxS1雨季时的水位降Qk允许开采量试验法特点:允许开采量比较可靠;但抽水试验需跨越旱、雨两季,花费太大。只适宜水质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小型水源地。,D.数值法 数值法是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量化地下补给、径流、排泄的水文机理,以获取地下水
18、的各种补给量,界揭示含水层内部的水量分配及其调蓄能力,为最佳取水地段和布井方案的选择、允许开采量的确定提供依据。原理:用分割近似原理,将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分割后用近似的线性代数方程求解。分割越细,精度越高。,C.解析法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布井方案,选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相应的井流理论公式计算允许开采量。井距大,各水井之间相互影响极小时,用单井理论公式计算各井的出水量,其总和作为允许开采量。各水井间相互影响时,采用水位削减法等井群干扰计算公式,按布井方案计算出水量作为允许开采量。或将不规的布井方案概化为规则的理想“大井”,用“大井”法计算出水量作为井群的允许开采量。解析法计算井的出水量作为评价允许开
19、采量依据时,用水平衡法确定取水地段的补给量以论证其保证程度。,数学模拟的选择 工程中出于经济技术考虑,一般以二维数学模型为主。a.松散沉积物分布的平原地区,一般采用非均质二维地下水流模型。b.基岩地区用非均质各向异性二维地下水流模型。c.存在多层含水层结构时,采用准三维流模型,即用平面二维流刻画含水层,以垂向一维流描述含水层之间的作用。,例如:非均质二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模型:,平衡基本项(T、S项):系方程中带有水头函数H的偏导项。表径渗流场内各平衡单元内及其相互间的水量分配与交换,构成泛定方程的基本平衡条件。含T的水量渗透基本项是指渗流场水量的侧向交换条件,反映了含水层几何形态特征,含水介质的
20、渗透性及非物质性以及渗流运动状态。含S的水量储存与释放基本项是指渗流场水量的储存与消耗。,垂向交换项W:包括源(或汇)项,指计算域内各井的抽(或注)水强度、垂向入渗补给和消耗项以及垂向越流项。计算中是给定的已知函数。初始条件:指开采初始条件下的地下水头,为已知。边界条件:在二维中仅指侧向边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概化用抽象的数学模型解决复杂的水文地质问题时,必须按数学方法的表达形式,对实际问题进行概化,以满足解决数学问题的形式。进行允许开采量数值法计算时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主要表现三方面:含水层结构概化:包括含水层空间形态和非均质参数分区的概化。地下水流态的概化: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流态比天然流场
21、中复杂得多,特别是在开采井群周围出现种种复杂的流态。视情况概化。,边界条件的概化:概化时,首先应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勘探工程的控制情况,选择计算域的边界,给出边界节点的平面坐标,确定其水力性质及有无水量交换(隔水、供水或排泄)及交换方式。然后,根据动态观测或抽水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概化出边界水位或流量的变化规律,并按计算时段要给出边界节点的水位或单宽流量。在选择边界时,应尽量避免将计算边界置于开采井群的附近,并尽可能选择天然地质界线作为计算边界,以减少勘探工程的控制量。,求参与模型的识别、校正:数值法求参,是在已知水头函数的条件下,利用水头函数解算地下水平衡方程。而水头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
22、,它是平衡域内地质条件和平衡条件的综合表征,可起到对地质模型的各要素进行全面验证的作用。求参方法,直接,间接,直接求参法:把水头函数作为已知量(即渗流场内任一时刻任一节点的水头值均是给定的),用反演计算直接解出模型中各方程参数T、S、等。此法要求很多水位观测数据和观测点数量,在工程实践中很少采用。,间接求参法(即试算法)。计算时给出参数的初值及其变化范围,用正演计算求各节点的水头函数,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拟合比较,通常以数学模型中的两个基本项的拟合作为拟合基本要求,即水头梯度场的拟合(固定时段,对不同时段的水头梯度场进行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和水头降(升)速场的拟合固定空间位置,对不同空间位置
23、上的水头降(升)场进行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拟合。通过不断调整初值参数、反复拟合,满足误差为止。允许开采量计算 允许开采量计算是在求参的基础上,结合选定的开采地段及其布井方案,并以允许最大降深作为约束条件进行计算。,F.地下水文分析法 此法是采用测流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它如果接近补给量或排泄量,则可用来作为该区域的允许开采量。此法只用于一些特定地区,如岩溶管道流区、基岩山区等地。,岩溶管道截流总和法:岩溶地区多为管道流,地下水资源大部分集中于岩溶管道中,而管道外岩体的裂隙或溶隙中储存的水量甚微。因此,岩溶管道中的地下径流量,可以表征为该区地下水的开采量Qk,即,取各暗河枯季的流量
24、较有保证。,地下径流模数法 此法是当暗河管道埋藏很深,无法测流时采用。认为一个地区地下暗河的流量与其补给面积成正比,且在条件相似的地区地下径流模数M是相近似的。为此在研究区域选择其中的一两条暗河,测得其流量Qi和其相应的补给面积Ai,计算出地下径流模数M,再乘以全区的补给面积A,便可求得整个研究区域的地下径流量作为地下水开采量(采用枯水期测流)。,流量过程线分割法 枯季山区河流的地下水径流量(即基流量),基本上代表了地下水排泄区的流量,可以作为评价允许开采量的依据。原理方法:利用水文站的河流水文图(即流量过程图)结合具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全区全部地表水的流量过程线进行深入分析,把补给河水的地下
25、径流量分割出来,就可获得全区的地下水径流量,作为计算允许开采量。,水文分析法中的频率分析1.水文分析法都是用求得的地下径流量作为区域地下水的可开采量。2.丰水年偏大,平水年和枯水年偏小。3.对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地下径流量进行频率分析,求出不同保证率的数据。,第二节 地下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一、正确选择取水构筑类型(井型)1.选型关系到能否以最少投资取得最大出水量的问题。2.关系到水源地建成后能否长期正常运转和低成本取水的问题。3.在埋桩条件复杂的基岩裂隙岩溶地区,正确选型常常是成井的关键。,二、选型的影响因素1.主要决定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含水层(带)的埋藏深度、厚度和富水性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水 资源 开发利用 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