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ppt
《国家基本药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药物.ppt(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皮肤科疾病,第一节 单纯疱疹,【概述】本病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病毒分为I型和II型,主要通过接触传染,II型主要发生于外阴及生殖器部位称为生殖器疱疹,通过性接触传染。单纯疱疹多为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疱疹。,【诊断要点】1.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但可发生于任何部位。2.皮损表现为片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3.自觉瘙痒或烧灼感,附近淋巴结可肿大。4.病程为自限性,但易复发。,【药物治疗】1.阿昔洛韦200mg,口服,一日5次,连续57天。2.3%阿昔洛韦软膏,外用,一日5次。3.避免接触性传染。【注意事项】,第二节 毛囊炎,【概述】毛囊炎为整个毛囊浅部或深部的细菌感染。
2、以炎性丘疹或脓疱为主要表现。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可为本病的诱因。,【诊断要点】1.初期表现为粟粒大小的红色毛囊性丘疹,顶部逐渐形成小脓疱,散在分布,可有痛感。2.好发于头、面、四肢及外阴等部位。3.浅部毛囊炎愈后不留下瘢痕,深部感染可形成瘢痕及造成永久性脱发。4.皮损多在1周左右消退。,【药物治疗】1.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局部皮肤摩擦损伤。2.可外用1%红霉素软膏,一日2次。3.皮损泛发者可口服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注意事项】,第三节 脓疱疮,【概述】脓疱疮又称“黄水疮”,是由化脓性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病原菌主要为
3、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为丘疹、水疱或脓疱。为接触性传染,可在儿童中流行传染。,【诊断要点】1.好发于儿童,夏秋季多汗、闷热的天气多见。2.好发于面部及暴露部位。3.皮损为丘疹、水疱或黄色脓疱,周有红晕,疱壁薄,易破溃,脓液干燥结痂,愈后无瘢痕,可伴不同程度瘙痒。4.重症可出现邻近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5.可出现接触性传染。,【药物治疗】1.轻症者注意局部清洁,可外用1%红霉素软膏,一日2次。2.皮损广泛、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抗菌药物,连续1周,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3.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注意事项】,第四节 痤疮,【概述】本病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脂腺
4、管壁因角化物堵塞,造成皮脂排出不畅,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青春期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诊断要点】1.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均可发病。2.皮损好发于面部、上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3.损害为多形性,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数量多少不等。4.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青春期后大部分自然消退。5.多因素疾病,治疗困难。,【药物治疗】1.注意局部清洁,少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2.轻症者外用1%红霉素软膏,一日2次。维A酸软膏外用,每晚1次,连续48周。注意局部刺激和避光。3.重症可联合口服红霉素0.5g,一日3次,连续24周。也可使用四环素或克林霉素。【注意事项】,第五节 丹
5、毒,【概述】本病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小腿丹毒多由足癣诱发,面部丹多由挖鼻等诱发。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慢性丹毒。,【诊断要点】1.皮损好发于小腿或面部,多在抵抗力降低情况下发病。2.皮损为略高出皮面的水肿性鲜红斑片,边缘清楚,表面光滑,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或大疱,皮温高,伴疼痛和触痛。3.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局部淋巴结肿大。,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5.游走性丹毒 皮损在一处消退后,又在另一处出现,连续迁延达数周。6.慢性丹毒 病程慢性,反复在原发部位发作,组织可肥厚,可形成慢性淋巴水肿。,
6、【药物治疗】1.首先青霉素G治疗,一日640万960万单位,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少2周。皮损消退3天后停用。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其他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水星。2.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可用冷湿敷,避免热刺激。【注意事项】,第六节 蜂窝织炎,【概述】本病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有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因化学物质侵入软组织引起。大部分为原发,因皮肤创伤引起,也可因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扩散而来。,【诊断要点】1.损害为局部大片状红、肿、热、痛,边界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大疱和深在性脓肿。2.急性期常伴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3.常发生于四肢、面部、外阴、肛周等
7、部位,发生于指、趾处的称为瘭疽。口底及颌下蜂窝织炎可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4.复发性蜂窝织炎。损害反复发作,全身症状可能较轻。,【药物治疗】1.早期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G,一日640万960万单位,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少10天,其他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也可选用。2.患肢休息,局部可热敷和物理治疗。3.明显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注意事项】,第七节 手足、体股癣,【概述】手足、体股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浅部真菌病。依据发病部位不同而命名。我国足癣的发病率较高。多为接触性传染,潮湿、闷热是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诊断要点】1.皮损初起为丘疹或丘疱疹,逐渐向
8、外扩大,可形成环形或多环形,边缘可隆起,可有鳞屑。界限清楚。手足可仅表现为干燥、皲裂和脱屑。2.可有明显瘙痒。3.夏季多发,潮湿、热为诱因。4.初起多为单侧发病,可逐渐发展为双侧。足癣多为双侧,手癣多为单侧。5.皮损边缘取材作真菌镜检,发现菌丝可确诊。,【药物治疗】1.保持局部干燥,并避免接触传染。2.2%硝酸咪康唑软膏外用,一日2次,用药范围应大于皮损边缘。体、股癣用药不少于2周,手、足癣不少于4周。3.顽固性手、足癣需要口服抗真菌药。【注意事项】,第八节 接触性皮炎,【概述】接触性皮炎是由皮肤或黏膜接触异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以红斑或皮肤潮红为主要表现,也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分
9、为原发刺激性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两种。,【诊断要点】1.有异物接触史。2.原发性为接触物有较强的刺激性,接触即可发病。3.变态反应性为接触物无刺激性,初次接触致敏后,再次接触后发病。4.有潜伏期,因接触物不同,发病时间不同,数分钟到数天不等。,5.皮损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为红斑、丘疹,严重是可出现肿胀、水疱、大疱,甚至溃疡。但皮损界限清楚,与接触部位一致。6.皮损部位可有瘙痒、烧灼或疼痛。7.病程为自限性,去除病因后逐渐消退。,【药物治疗】1.寻找过敏原,去除病因。2.轻症者无渗出者外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软膏。有渗出者可先用溶液冷湿敷。3.重症可口服赛庚啶或氯苯那敏,必要时可口服泼尼松。
10、4.避免搔抓及热刺激。【注意事项】,第九节 过敏性皮炎,【概述】因某些物质通过任何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有明确用药病史者可诊断为药物性皮炎。皮损因个体差异、过敏物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以红斑、丘疹、皮肤潮红为主,严重可出现糜烂或水疱、大疱。,【诊断要点】1.药物性皮炎应有明确的用药史。2.潜伏期因过敏物不同而长短不同,可在数分钟内至3周内发病。3.皮损表现为多样性,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等多种皮疹,但在同一患者身上,皮损表现是一致的。除固定性药疹外,皮疹分布常是全身性和对称性的。4.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黏膜糜烂或全身性大疱,表皮可完全脱落。5.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11、,如发热、关节痛等。,【药物治疗】1.查找可疑的过敏物质,避免继续使用和接触。2.多饮水,促进过敏物质代谢。3.轻症者口服抗过敏药,如赛庚啶或氯苯那敏。,4.病情严重者应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30mg)以及氢化可的松一日200500mg或地塞米松一日1020mg,分次静脉滴注。5.注意支持治疗和水电解质平衡。6.注意局部和黏膜护理。【注意事项】,第十节 荨麻疹,【概述】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红斑为主的血管反应性皮肤病,多种因素诱发,如药物、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因素、昆虫叮咬等。超过6周者诊断为慢性。,【诊断要点】1.急性发病,典型皮损为大小不等的风团、红斑和丘疹,成批出现,无规
12、律性。2.皮损反复出现,可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不超过24小时。慢性者可反复发作数年。3.瘙痒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也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药物治疗】1.详细询问病史,查找病因。2.轻症者口服抗过敏药,如赛庚啶或氯苯那敏。慢性者应连续服药4周。3.皮损严重者或出现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一日200500mg或地塞米松一日1020mg,分次静脉滴注。4.伴发热者,需抗菌治疗。5.慢性病例也可服用中药治疗【注意事项】,第十一节 湿疹,【概述】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
13、向的炎症性皮肤病。皮疹为多形性。急性期以丘疱疹和渗出为主,慢性阶段以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难以完全治愈。,【诊断要点】1.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可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等多种形态皮疹。2.皮损多为对称性分布。3.急性期皮损为泛发,可全身性分布。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为主,可出现结痂。,4.慢性期皮损多为局限性。以肥厚性红斑和苔藓样变为主,表现可出现鳞屑及皲裂。5.可有剧烈瘙痒。6.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药物治疗】1.积极查找过敏原,排除一切可疑病因。2.轻症者口服抗过敏药,如赛庚啶或氯苯那敏。3.皮损广泛、渗出严重者,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
14、控制后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出现病情反复。4.局部应避免刺激性药物或治疗方法。渗出严重时可采用湿敷,无渗出时可外用激素类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注意事项】,第十二节 脂溢性皮炎,【概述】本病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出现于头面部和胸背部。病因不明。,【诊断要点】1.多见于成年人,也可发生于新生儿,男性多见。2.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3.初发时表现为毛囊周围的丘疹,逐渐发展为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4.慢性病程,伴不同程度瘙痒。,【药物治疗】1.限制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2.口服维生素B2,510mg,一日3次。3.间断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避免长期大量反复使用
15、,以免引起皮肤萎缩或造成激素性皮炎。可联合使用咪康唑乳膏。4.重症可口服赛庚啶或氯苯那敏,必要时可口服泼尼松。【注意事项】,第十三节 银屑病,【概述】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以红斑、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与遗传、感染、免疫、精神因素等多因素有关。临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诊断要点】1.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无法根除。2.寻常型银屑病多数病例冬季加重。3.寻常型皮损表现为丘疹、红斑,其上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刮除后可出现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急性期可有同形反应。4.部分患者皮损局限,可仅见于头皮或龟头部位。5.红皮病型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
16、大量脱屑。脓疱型为红斑上出现大量针尖大小脓疱。关节病型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药物治疗】1.避免精神紧张。2.伴感染者可全身用红霉素或青霉素G治疗2周。3.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及其他慢性感染。4.轻症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可外用水杨酸软膏、维A酸软膏及氢化可的松软膏。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小面积使用,避免大面积使用,皮损消退后间断使用,逐渐停用,避免突然停药,引起反跳。5.瘙痒明显者可口服赛庚啶或氯苯那敏。【注意事项】,耳鼻咽喉科疾病,第一节 咽炎,一、急性咽炎【概述】急性咽炎是病毒或细菌引起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冬春两季。,【诊断要点】1.急性起病
17、,咽干、咽痛,吞咽时加重。2.全身症状轻重不一。3.咽部急性充血、水肿。4.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及压痛。5.若为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增高。,【药物治疗】1.症状显著者卧床休息,多饮水,通便,对症治疗。2.儿童、年老体弱或症状显著者,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并发症,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1)阿莫西林:口服,成人0.5g,一日3次;重症者加至每次1.0g,一日3次。疗程1周,无效者换药。(2)头孢氨苄:口服,成人0.250.5g,一日4次;小儿一日5070mg/kg。,(3)红霉素:成人一日12g,分34次用,口服需整片吞服;小儿一日3050mg/kg,分34次用。(4)罗红霉素:成人口服每150300m
18、g,一日2次,餐前服,儿童1次2.55mg/kg,一日2次。(5)阿奇霉素:成人0.5g,一日1次,连用5日;儿童一日10mg/kg,一日1次,连用3日。3.清淡饮食,淡盐水漱口,可用各种含片。【注意事项】,二、慢性咽炎【概述】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弥散性、慢性感染,常为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诊断要点】1.咽部长期不适。2.咽黏膜呈暗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伴有黏稠分泌物者为单纯型慢性咽炎。3.咽部黏膜肥厚增生,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片状,侧索增生,可有散在脓点者为肥厚型慢性咽炎。,【药物治疗】1.消除致病因素,增强体质。2.清淡饮食,淡盐水漱口,可用各种含片。,第二
19、节 喉炎,一、急性喉炎【概述】急性喉炎指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的急性弥漫性卡他性炎症,多发于冬、春季,小儿急性喉炎具有其特殊性,应当引起重视。,【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2)喉痉挛:小儿急性喉炎时起病较急,表现为犬吠样咳嗽或呼吸困难,出现三凹征,面色发绀、烦躁不安,进一步发展可面色苍白、呼吸无力,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喉分泌物增多。(4)全身症状。,2.体征: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对称性弥漫性充血。【药物治疗】1.指导患者进行声带休息。2.抗菌治疗: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1)青霉素:肌内注射:成人80160万单位,一日3
20、4次,儿童一日35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2402000万单位,儿童一日2040万单位/kg,分46次,以5%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1万单位/ml后滴入。一般用57天,若效果欠佳,可换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2)头孢呋辛(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般剂量为每次750mg,一日3次,较严重的感染剂量加倍;婴儿和儿童一日30100mg/kg,分34次给药,新生儿一日3050mg/kg,分23次给药;口服:成人每次250500mg,一日2次;儿童每次125mg,一日2次。,(3)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成人0.5g/次,一日1次,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滴入,
21、儿童一日10mg/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ml中含0.1g的溶液,1次滴入。口服:成人0.5g/次,一日1次,儿童10mg/kg,一日1次。3.激素治疗:用于症状重、声带肿胀明显的患者。用法:成人泼尼松片20mg,晨起口服,一日1次,连服3天,3天后改为10mg,一日1次,连服4天或者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日0.20.4mg/kg,儿童2岁以下2mg/d,2岁以上5mg/d。4.雾化吸入:可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5mg地塞米松,一日雾化1次或2次,5日为一疗程。【注意事项】,二、慢性喉炎【概述】慢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非特异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
22、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咽喉感觉异常(2)发声功能改变(3)喉分泌物增加 2.体征(1)慢性单纯性喉炎(2)肥厚性喉炎(3)萎缩性喉炎【药物治疗】慢性喉炎治疗的关键是病因治疗。,第三节 鼻炎,一、急性鼻炎【概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常见。,【诊断要点】1.前驱期 数小时或12天,鼻内有干燥、灼热感。2.卡他期 约27天,此期出现鼻塞,逐渐加重,频频打喷嚏,流清水样涕伴嗅觉减退。3.恢复期 清鼻涕减少,逐渐变为黏液脓性。,【药物治疗】1.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一日0.30.5g/kg。2.减充血剂 1%
23、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7天以内。3.抗菌药物 若合并细菌感染或可疑有并发症时可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二、慢性鼻炎【概述】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不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药物性鼻炎。,【诊断要点】1.慢性单纯性鼻炎 间歇性、交替性鼻塞。2.慢性肥厚性鼻炎 持续性鼻塞 3.萎缩性鼻炎 鼻腔干燥感、易出血。4.药物性鼻炎 由于局部或全身长期应用减充血剂引起。,【药物治疗】1.慢性单纯性鼻炎 减充血剂1%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3天以内。2.慢
24、性肥厚性鼻炎 以手术、微波、激光、等离子消融等方法减少肥厚下甲体积以改善鼻腔通气。3.萎缩性鼻炎 4.药物性鼻炎:停用麻黄碱类药物。,三、变应性鼻炎【概述】变应性鼻炎系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发作性两种。,【诊断要点】1.打喷嚏、流清涕病史。2.季节性发病患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3.鼻黏膜可表现为苍白、水肿。4.变应原皮肤试验反应阳性;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药物治疗】1.首选 氯苯那敏:口服,成人4mg,一日13次。2.备选 鼻塞重者可选1%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7天以内。【注意事项】,第四节 鼻窦炎,一、急性鼻窦炎【概述】急性鼻窦炎系鼻窦黏膜
25、的急性炎症,多继发于包性鼻炎。致病菌以化脓性球菌多见。,【诊断要点】1.鼻塞。2.较多黄脓涕。3.头痛,并伴有面颊部、额部或头深部的疼痛。4.重症者可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5.查体鼻黏膜充血,鼻腔较多脓性分泌物。6.面颊部、内眦或眶内上角可有压痛。7.必要时鼻窦X线片或鼻窦CT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药物治疗】1.抗菌药物类药物 可选用针对球菌的药物。首选青霉素,用法及注意事项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关内容。还可以应用其他抗菌药物。2.减充血剂 1%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7天以内。【注意事项】1.局部炎症控制后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2.可配合物理治疗。,二、慢性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基本 药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6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