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ppt
《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大气环境,第 1 课 时,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干洁空气,O3,N2,O2,CO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718千米,1012千米,89千米,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平流层顶到2-3千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高度增加而递增,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后随高度增加而递增,1.对流运动显著2.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平流运动为主2.天气晴朗,80500千米高空,大气
2、高度电离,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天气现象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此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利于高空飞行;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12,5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强调:对流层的特点一、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大约每上升100 m,温度降低06摄氏度二、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对流层”因此而得名)三、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最活跃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2-24: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活动:书本44页思考活动1。,大
3、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臭氧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选择特性),(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 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氧原子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参与 的大气成分:,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无选择性,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具有选择性,氧原子;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吸收强烈,有选性,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云层、尘埃,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空气分子、微小尘埃,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小结:大气
4、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辐射能力J/(cm.min.um),波长,(um),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0.76,0.4,43%,50%,7%,可见光,太阳辐射随波长的变化示意图,辐射规律,1、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 部 分 的 波 长 越 _,2、物体的温度越_,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_,低,长,短,短波辐射,长波辐射(红外线),可以推知:由于地面和大气的温度都比较低,所以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属于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波长: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分层 受热 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