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贫困认定模型.ppt
《大学生贫困认定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贫困认定模型.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贫困认定模型,目录,第一章 摘要,第二章 问题重述,第三章 问题分析,第四章 模型假设,第五章 符号说明,第六章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七章 模型的优缺点分析,第八章 模型的推广与改进,第九章 参考文献,摘要,为了使贫困学生能够继续大学学习,国家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为了能够合理的分配这些奖助学金的名额,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评价。选取学费所占家庭综合收入的比例、家庭所能支付读书的费用、兄妹中几人正读大学、家庭看病费、学生在校的所用费用五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查询分析确定客观权重,再运用相对比较法确定主观权重。并由客观权重与主观权重确定最终的综
2、合权重。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最终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评分,总评分越高,学生家庭越贫困,按照评分由高到低分配奖学金。,为了评价大学贫困生认定模型的优劣。再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大学贫困生认定模型进行评价。公平度、表现较差的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比例、未获得奖助学金的贫困生人数的比例三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用功效系数法对其进行无量纲处理。算出某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总评分0.3205,之后对已建立的贫困生认定模型进行评价,算出其总评分0.4872,比较发现得知,所建立的贫困生认定模型优于某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模型。,关键词:综合分析法 相对比较法
3、 功效系数法,问题重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励志奖学金、以及社会上爱心人士的资助义举等,给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带来了希望。某学校国家助学金名额百分比:10%,级别每年:2000元、3000元、4000元!励志奖学金名额百分比:1%;级别每年:5000元!国家奖学金名额百分比:0.1%,级别每年:8000元!考虑某校大学贫困生认定模型的数学建模问题。随机抽查了某校两个专业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问题重述,问题一:试分析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大学贫困生认定模型的优劣。问题二:试就该校当前的情况,采用附录的数据,建立合理的评价
4、大学贫困生认定模型。并对你们的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做出评价。问题三:作为大学生,大部分贫困的学生希望自己大学期间能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顺利的完成学业。请根据当时该校部分大学生家庭的统计情况,和该校大学生资助比例,尝试估计一下该校还有多少家庭贫困的学生不能获得国家资助。,问题分析,一、问题一的分析 一个大学生认定模型的优劣与各类助学金的分配是否合理有关,与错误的认定贫困生的比率有关,还与错误的否定贫困生的比率有关。通过分析上述关系,确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查找资料,我们找到某高校的贫困生认定方法(见附录1)。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某高校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做出评价。,返回问题,附录
5、1 某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一、认定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三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的认定为一般困难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的认定为困难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之下的认定为特别困难学生。在组织认定工作时,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被当地政府列为特困户或重点优抚对象、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财产损失严重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二、定量标准按实际家庭经济状况所能承担的生活费用划分,
6、特别困难、比较困难和一般困难所对应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家庭供养人口较多且缺少经济来源;2、基本生活费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四、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可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与同学之间盲目攀比,造成高档消费和不当消费;2、在评定过程中虚报家庭经济情况或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3、无正当理由在校外租房,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问题分析,二、问题二的分析 在校学生的贫困程度主要和家庭收入有关,由于某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很差,过度消费,和同学相互攀比,购买奢侈品,进一步加剧家庭的贫困程度,因此学生的实际贫困程度与家庭的收支情况和个人在学校
7、的表现有关。综合这两方面原因,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一个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评分。通过对学生贫困程度最终得分来分配5个等级的奖学金。,返回问题,问题分析,三、问题三的分析 通过对已建立的大学贫困生认定模型对每个学生的贫困程度做出评分。通过对每个学生评分的分析,最终确定一个临界评分,大于该评分的认为是贫困生,小于该评分的人不是不贫困生。,返回问题,模型假设,1、假设国家助学金2000元、3000元、4000元的分配比分别是3:5:2;2、假设任意一个学生都只能拿一种奖学金,不可超过一种;3、假设所提供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不存在不真实情况;4、假设分给学生奖学金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以学习
8、成绩评判学生的在校表现;5、假设不考虑洪涝、干旱对家庭种地收入的影响。,符号说明,模型建立与求解,模型一,一、确定评价指标(1)公平度为X1,(2)表现较差的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比例X2,(3)未获得奖助学金的贫困生人数的比例X3,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常用的方法有变异系数法和相对比较法。由于可用来评价的模型较少,因此不可以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我们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权值。将所有的评价指标Xi分别按行和列排列,构成一个正方形的表;再根据以下比例标度对任意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关系进行分析,并将评分值记入表中相应的
9、位置。比例标度:1、当Xi比Xj重要时记为0.9;2、当Xi与Xj同样重要记为0.6;3、当Xi比Xj不重要时记为0.1。,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由以上条件建立,评分矩阵A:,所以各指标的权向量为W=0.1458,0.5625,0.2917,在实际中的评价之间,往往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单位和数量级,使的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这就为综合评价带来了困难,如果不对这些指标做相应的无量纲处理,则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就会出现大数吃小数的错误结果,从而导致最终得到错误的评价结论。常用的方法:标准差方法、极值差方法和功效系数方法等。,三、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我们采用功效系数法令(i=1、2、3),
10、其中,c,d均为确定的常数。C表示“平移量”,d表示“旋转量”,表示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则。不妨取c=0.2,d=1。,代入数据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各个指标的功效系数,用此功效系数作为标准化数据。由以上数据,可建立贫困生认定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四、对贫困生认定模型标准进行评价,由于题目中给的数据有些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需对题目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见附录 2。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用附录 1 中的某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选出获得各种奖助学金的学生结果见附录 4。由选出的某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计算其各个指标的指标值和标准值,并计算出总评分。计算结果见下表:,模型二,一、确定评价指标,(1)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贫困 认定 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