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朱 秀 蓉,第一章人际交往心理学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内涵 人际关系的定义:主要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特点:1、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2、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3、人际关系的亲疏主要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4、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1、人际认知: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知,相互感知、相互理解,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2、人际情感:在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人际行为:双方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表现,包括人们的
2、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等等。,人际关系的类型1、按人际关系的联结纽带来分:血缘关系: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关系。地缘关系:以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关系。业缘关系:以职业为纽带。趣缘关系:以志同道合、兴趣爱好的为基础。,2、按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特征来分: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正式组织内部由条文明文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业缘关系。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的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意义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信息传递有助于自我认识,二、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1、生物学基础 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2、社会心理基础 人是社会性的,需要彼此的认可,愉悦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第二章 人际沟通,
3、课堂练习:角色扮演需要二组成员,四个人。,一、人际沟通的内涵及特点1、沟通与人际沟通沟通:泛指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人际沟通: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过程。,2、人际沟通的特点:私人性:人际沟通的主体是个体,具有显著的私人色彩。亲切感:沟通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原本沟通就是情感交流,思想传递。能动性:沟通过程中,需要 双方主观能动的参与。范围小:基本上都是小范围的。,二、人际沟通的方式:1、人际沟通方式的分类(1)按沟通的组织渠道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渠道所进行的有明确目的的人际沟通。非正式沟通:指
4、正式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2)按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分: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直接沟通:指双方面对面的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间接沟通:指需要经过中介环节(中介物、中间人等)来实现的人际沟通。(3)按照使用符号媒介来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指以语言为信息传递渠道的人际沟通。(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沟通:指通过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人际沟通。,2、有效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1)注视别人的眼睛。暗示对方,我们的彼此的沟通是真诚的。(2)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相比于口语语言,优势在于,更真实,更可靠些。(3)记住别人的名字。记住别人的名字,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情感投资。,
5、3、人际沟通的具体类型(1)谈话的技巧:进入正式谈话正题之前的“热身运动”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学会有效倾听力避引起争论引起共鸣,2、应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归结六大类。(1)你是谁?你的真实情况如何?(2)为什么来求职?(3)你的特点、特长?(4)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5)你希望能得到多少报酬?(6)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3、谈判谈判的一个首要理念“双赢”。谈判的原则:目标坚定。目标底线。双赢沟通。绝不动怒。寻求一致。,4、电话礼仪(1)自报姓名。(2)接电话不要一心多用。(3)当对方讲话时,要做出回应。(4)给对方留姓名和电话号码。(5)在任何严肃或高雅的公众场所,要
6、轻声讲电话。,课堂互动要求:相互交谈3-5分钟尽可能的详细介绍对方评选最佳介绍人课堂作业在人际交往中,你最困惑的是什么?,第三章 人际认知,课堂小测试:集体照上的照片 新生班级组织出游,要拍集体照,你会选择站在哪个位置?A 前排中间B 前排两边C 后排中间D 后排角落,一、人际认知任何人际关系都是从人际认知开始的。1、人际认知的含义: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2、人际认知的内容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社会角色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指从他人的外在特征、行为表现推知其动机、态度、思想、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过程。对人与人之
7、间关系的认知,这是相互感知的过程,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二、人际归因1、人际归因:指根据他人的外部行为,来解释其行为原因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解释人的行为的因果关系的过程。2、人际归因的偏差归因是建立在他人行为基础上的一种推理过程。由于在归因过程中,总是夹杂着很多满足自己的动机和需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归因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导致人际偏差的现象主要有二种:(1)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表现在: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过于强调其内在原因,对自己行为归因则强调外在原因(2)自我防御性的归因偏差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倾向,(保护自尊心),这种倾向容易导致对自我行为作出歪曲的解释。,一头大象
8、有几条腿?,3、人际归因的原则遵循三个原则:(1)综合性原则(2)大数定律(3)利益关系原则,第四章 人际印象,一、人际印象概述1、人际印象的含义印象:在普通心理学上,所谓印象就是表象,是指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人际印象:通过人际交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认知客观的形象。人际印象依赖记忆而存在,并随着记忆的淡化而逐渐消逝。,2、人际印象的特点(1)一体性(整体性)(2)主导性(3)联想性(4)比较性,3、人际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主要有三种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二、人际印象形成中的效应与偏见1、首因效应和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识的人在首次交往时形成的最初的印象。第
9、一印象在人际认知、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先入为主”作用,它奠定了对人认知和印象的基础,这就是首因效应。,建议:*与人初次见面,要穿着得体、整齐。你的外表就代表了你。这首先是对自己的尊重,然后是对别人的尊重。*面带微笑,表示友好、热情。*保持与别人的目光接触,表示你很专注,对别人很重视。*要用力紧握别人的手,一定不要蜻蜓点水方式的握手。*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展示出自信的态度,保持自己的仪态,保持上身挺立。*把注意力给别人,做一个专注的“听众”,不要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要知道别人正在观察你。,2、近因效应和新近印象新近印象:根据最新获得的认知对象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近因效应:指最新的或最后的印象对
10、人的认知活动具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的需要某些条件:一是,时间上的间隔,先前的印象已经淡化、削减;二是,面临与最初印象相悖的事态;三是,当大家意识到对人的认知需要全面地去看,要全面分析。,3、晕轮效应和泛化印象泛化印象:在人际认知中,往往会因为对方某个特点比较突出,从而将这特点泛化到其他方面,形成一种夸大的印象。晕轮效应: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的心理效应。,4、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共同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它不是一个个体现象,而是一个群体现象,所反映的是群体的共识。定势效应:刻板印象在人际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
11、心理定势效应,即人的心理存在某种固定化的想法会影响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主要有这些表现:(1)对不同国籍、地域的人所形成的固定的看法(2)对不同角色、职业的人形成的固定看法(3)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形成的固定看法,第五章 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概述人际吸引:在国外社会心理学中称为人际魅力,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相互亲和的心理现象。,1、人际吸引理论(1)认知平衡理论(2)强化理论(3)相互作用理论2、人际吸引类型人际吸引,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友谊和爱情。友谊和爱情既有相同的特质,又有不同的特性,体现了人际吸引的二种典型状态。,(1)友谊友谊: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密的心理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