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ppt
《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概述),提 纲,一、大地构造相研究的历史、概念、理论基础二、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论三、大地构造相分类分级方案四、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五、构造单元与地层区划、岩浆岩带、成矿带的相互关系六、大地构造分区图、大地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定义,上个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将大地构造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经典的板块构造模式中所列举的洋中脊、岛弧、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前陆盆地、岩浆弧、俯冲带、海山、洋岛等实际上也是一些大地构造相。,自从地学有了大地构造研究,实际上就产生了大地构造相的雏形,槽台说的地槽和地台,优地槽、冒地槽、准地台等可以说都是本初的大地构造相。,一、大地构造相
2、研究的历史、概念、理论基础,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与大地构造形成演化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涉及不同的构造区域。整体论述全国构造分区,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认识不同,有不同的方案。相对而言,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和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一)、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据黄汲清等,1979),多旋回构造,黄汲清先生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1945)是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首部系统专著。随后和他的学生们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划分出的一级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为地台或
3、准地台和地槽褶皱系,并从全球构造角度将古生代以来的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多旋回构造,任纪舜等(1999)编制的大地构造图,进一步发展了黄先生的认识,将中国大陆块分为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华陆块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将显生宙造山带概括为古亚洲造山区、特提期造山区和环太平洋造山区。其立论基点是中国主要各陆块在新元古代已形成了统一的古中国地台,其后的裂解只是手风琴式的开合运动,或是冈瓦纳大陆裂离,亚洲大陆增生。这一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结合的构造模型迄今仍是广泛应用的主流。,(据任纪舜等,1999),历史大地构造,王鸿祯先生等在上世纪70年代用板块构造学说审视中国大地构
4、造演化,80年代编制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1979,1985,1990)。立论基点从时间论是地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灾变论,从空间论是全球构造活动论。认为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包括中朝、扬子和塔里木地台(克拉通)和其间不同时期的造山带。板块边界并不在地台边界,而是遥相对应的古大陆边缘之间的分界带。这一大陆及其边缘的缝合带称对接消减带,大陆边缘的拉伸、张裂、地块移离形成弧盆体系的岛弧缝合带称地壳叠接消减带。,(据王鸿祯等,2006),(据王鸿祯等,1985),中国和蒙古的构造大阶段和地质事件,(据王鸿祯等,2006),历史大地构造,他将中国地壳演化
5、划分为陆核、原地台、地台、超大陆和泛大陆、以及陆内演化五大阶段,其中晋宁期(1000-830Ma)和印支期(230-210Ma)是中国地质最重要的造山期。强调地质历史与时空结合,提倡系统论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论,为中国大地构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地表构造格架和单元细结构划分的基础。,(据李春昱等,1980),经典板块构造,李春昱先生等基于区域地质、地质古生物、岩石学及古地磁等多学科研究,划分了中国板块构造轮廓(1980年),编制了第一代亚洲大地构造图(1:800万)及说明书(1982年)。,1.中国陆壳块体分别归属于九个不同古板块,认为这些古板块之间 被大洋分隔2.强调大陆及其边缘海、大洋盆
6、地,在地质时期均会作大规模漂移3.蛇绿混杂带等是洋壳扩张、俯冲、碰撞的遗迹,(据刘雪亚等,2004),经典板块构造,指出“哈萨克斯坦很可能原来是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古生代初分裂出来,形成许多岛弧及沉积盆地带”,“古生代的哈萨克斯坦很相似于新生的东南亚”,“土耳其-中伊朗-冈底斯原是冈瓦纳古陆一部分,在古生代末-中生代分裂出来”。,“高加索之北、向东经科佩特山、兴都库什,进入西藏班公湖至滇西澜沧江(亚洲大地构造图表示为昌宁-孟连带),向南接马来西亚劳勿-文冬带,该沿线是冈瓦纳古陆与古欧亚板块最初的碰撞缝合带”等等令人信服、深邃洞察力的创新观点,经受了实践和时间的考验。,上世纪70年代初,李春
7、昱等老一辈地学家率先引进板块构造学说,李春昱等最早将板块构造学说应用于中国和亚洲大地构造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工作,为我国应用板块构造学说来研究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奠定了基础。,(二)、我国应用板块构造学说及编图工作现状,(李春昱等,1982),(据马杏垣等,1986),国内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编制大地构造图件代表性的有:1980年王荃、刘雪亚编制北方板块构造图1982年李春昱等编制1:800万亚洲大地构造图1984年周详等编制1:150万西藏板块构造-建造图1989年马杏垣先生编有中国及岩石圈动力学图1992年程裕琪在中国区域地质概论中附有1:1800万的中国大地构造略图1996年张
8、国伟等编制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图1998年许靖华、孙枢等的大地构造相图,等等。,(据许靖华等,1998),“大地构造相”这一术语是Sander于1923年提出,用来表示构造运动形成的岩石特征。许靖华(1990)在系统研究各种造山带的基础上,提出造山带是依一定形式或“四维”“蓝图”形成的。其“蓝图”是由可推知的大地构造相相叠加构成的。他进一步利用“蓝图”方式,分析山脉的生长与构造演化过程,并把大地构造相作为构成山脉的基本要素。他提出碰撞形成的造山带主要由仰冲陆块、俯冲陆块和一个位于其间的大洋岩石圈的残余遗迹等三种基本要素组成。大洋岩石圈的残余物现已被挤压形成蛇绿混杂岩带,也可称为俯冲消减杂岩带。他
9、划分了3个大地构造相:,(Hsu,1991),(三)、我国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发展概况,(据李继亮,1992),李继亮(1992)将大地构造相定义为:在相似的环境中形成的,经历了相似的变形与就位作用并具有类似的内部构造的岩石构造组合。他共划分了六个相类15种大地构造相,他阐述了各大地构造相的特征及就位时代与环境。于2009年补充提出全球大地构造相的概念、分类框架。,Robertson(1994)将大地构造相定义为足以系统地确认造山带地史时期的一定大地构造环境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Robertson划分出四种基本的构造环境(离散、会聚、碰撞、走滑),共计29种大地构造相,是较为系统的大地
10、构造相划分方案,该划分方案是对造山作用全过程按不同阶段(离散、会聚、碰撞、走滑)进行细分,每种相以一定大地构造环境中的物质建造为基础,试图反映造山带的组成、结构与演化。但一些相是根据对现代全球大地构造环境的观察而识别出来的,某些大地构造相对古大陆造山带可能不适用,有待完善和补充。,19962002年殷鸿福、张克信等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开展造山带史密斯地质填图典型示范,并引进Roberston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为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完成了七幅1:25万区调填图,总结了大地构造相在造山带区调中应用成果。,(张克信等,2004),国内许多学者根据对不同造山带的研究中,也各自提出对大
11、地构造相的含义的理解与划分方案(冯益民等,2002;殷鸿福等,2003;张克信等,2004)。,本次提出的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组成、结构及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深入系统地研究大地构造相,不仅对大洋、大陆岩石圈及其大陆边缘构造体制的转换,陆块区和造山带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认识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作用以及成矿远景预测及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和
12、有力工具。,我们关于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和划分方案继承了前人提出的岩石构造组合的理念,同时在前人认识的基础又进一步丰富了大地构造相的内容,第一,在空间尺度上,不仅仅局限于碰撞造山带的研究,而且扩展到增生造山带,特别是扩展到陆块区形成过程中大地构造环境及其岩石构造组合的研究,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两种大地构造单元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第二,新太古代陆核和新太古代岩浆弧等的划分,对地球整个历史演变过程进行大地构造相的分析;第三,在动力学机制上,强调在板块水平运动的基础上,结合垂向运动为主的软流圈底侵和地幔柱上涌的动力学机制来研究大地构造环境;第四,強调洋-陆演变和发展过程的
13、大地构造环境和综合地质记录作为大地构造相划分基础,而不是仅仅依构造变形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相分类的基础;第五,强调不同的大地构造相控制着不同成矿作用和成矿类型。当代地质找矿勘查、资源评价和预测,以及成矿作用理论研究中均离不开大地构造相的判别以及厘定。,大地构造相分析既是适应新世纪跨学科融合交叉研究发展地球科学、又是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展成矿地质背景与资源潜力评价的需求。,由于全国新的1/25万区调基本上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大地构造相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形成演化、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因此采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编制各类大地构造图是我国应用板块构造学说开展大地构造研究并表达其成果的历史
14、必然,顺其自然的结果,并非特意标新立异。,二、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一)、基本概念,1、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是综合许多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大地构造的学说,是当代地学的最重要的理论成就,并被认为是地球科学的一次革命。,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 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被许多活动带如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所说的板块。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其运动学特征分别为汇聚、离散、和转换,其动力学环境分别为挤压、伸展和剪切。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构成了大洋演化的生命旋回,被称之
15、为威尔逊旋回,包括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6个阶段。这些不同的相互运动方式和相应产生的各种活动带,控制着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2、大陆动力学(1)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释义 大陆动力学是1989年在美国地质文献中出现的新名词,是在当代板块构造说新的发展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科学问题和研究领域。它从大陆尺度研究大陆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等基本问题,其核心是把大陆作为一个独立的动力系统来研究。它通过研究大陆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等各种基本问题,来阐明大陆与整个地球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已经获得的资料表明大陆与大洋岩石圈乃至上地幔的结构不
16、同。大陆岩石圈的生成、保存和消失过程要比板块构造学说所阐明的大洋岩石圈生长和消亡过程复杂得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大陆的独特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大陆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建立大陆动力学理论。,(2)本次工作使用的大陆动力学含义本次工作认为大陆动力学,是研究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动力学过程及机制的学说,采用大地构造相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形式,针对大陆内部及其边缘的物质组成与状态、时空结构与格局、动态行为与深层过程、力学体系与动力机制等大陆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提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以为大陆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经典地质学研究中,相是环境的物质表现。如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变质相是变质作
17、用环境(P-T)的物质表现(矿物共生组合),等等,因此“相”的概念是地质学中广泛应用的普适性概念,含义明确、简洁、也容易理解。同理,大地构造相应该是大地构造环境的物质表现。各种大地构造环境均赋存有相含义,即特定的岩石构造组合。本次研究以大地构造相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形式,使用的大地构造相的定义: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3、大地构造相,(二)、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体系理论基础,在原有板块构造的理论框架中,全球构造格架和洲际板块边
18、界是清晰的,但在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地质填图、编图中,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大地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应用板块构造观点划分中国大地构造单元,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关键在于理顺大地构造研究的思路,理解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的基本特征以及确立构造单元划分准则。,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是板块构造学说。40多年来板块构造学说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实践,已证明是一个高度成功的理论。它有着涉及面广、符合科学规律的简单性原理,又具有很大的兼容力、解释力和预见力。展望整个地球科学领域,几乎不可能不被板块构造学说给
19、诸如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作用、成矿作用、古生物地理古气候、古环境、海平面升降变化、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的形成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创新见解留下深刻的烙印。,(三)、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体系的研究框架结构,1、总体思路大地构造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进一步理解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的基本特征,对演化规律的深化认识还有待于大地构造这门地质学上层建筑的学科走向基层,还应有更富有实践勇于探索地学调查研究者的共同参与。在地质调查中,在造山带的研究中,在稳定陆块区的基底及盖层的划分及其盆地分析中,在成矿条件、成矿地质背景的认知中,使得构造环境的复原能够建
20、立在可观察、可鉴别、可测量的岩石构造组合的基础之上。,2、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的框架结构大地构造分析研究的框架结构应是:(1)以1/25万区调、1/50万省级大地构造研究为基础,(2)以1/150万大区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图为纽带,(3)综合集成1/250万全国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图。大地构造相单元分级分类、正确识别其特征、鉴别标志。大地构造单元分级分类(见下述)。进一步构建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一)、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的“五要素”基础研究工作,沉积岩建造/构造研究火山岩建造/构造研究侵入岩建造/构造研究变质岩建造/构造研究大型构造研究,三、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论,1、沉积岩建
21、造/构造研究,在沉积岩建造组合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要进行建造组合类型的原型盆地分析,从而确定出建造产生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和大地构造相。,i)、划分沉积岩建造组合类型,将沉积岩建造组合类型定义为同一时代同一沉积相或沉积体系内几类沉积岩建造的自然组合。在沉积岩建造组合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要进行建造组合类型的原型盆地分析,从而确定出建造产生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和大地构造相。沉积岩区大多数沉积岩建造组合类型和沉积相可以出现在多个构造古地理单元和大地构造相内,因此,对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的识别与划分,一定要与火成岩、变质岩和大型变形构造研究成果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识别与划分。,ii)、构造古地理单元划分与识
22、别,2、火山岩建造/构造研究,对编图范围内火山岩及相关基础资料(断裂构造、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基本搞清楚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和各阶段构造格局的基础上,划分各级火山构造岩浆岩旋回、各级火山岩构造岩浆岩带、火山岩大地构造相及构成亚相的岩石构造组合(或建造)、火山构造(机构)、火山岩中的含矿建造和含矿构造等。,根据火山岩岩石组合、火山岩岩相以及火山机构(最基本的火山构造类型),并结合同一构造背景形成的沉积岩、侵入岩、变质岩及大型变形构造特征,确定火山岩岩石组合形成的构造环境,形成岩石-构造组合。,3、侵入岩建造/构造研究,在已提出的全省侵入岩建造和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及其大地构
23、造属性)时空分布的先行性模型(或初步方案)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详细研究,完成省级1:50万大地构造相工作底图(侵入岩)的编制。关键问题在于,必须依据技术要求(侵入岩部分)最终确定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及其大地构造相的归属,提供下一步的图面表达所需要的内容。,针对陆块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显生宙造山系中变质地质与大地构造相的关系,共划出38类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类型。这38类组合不可能包括全国所有的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类型,各省编制变质岩底图过程中,可根据划分变质岩石构造组合的原则,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添加。,4、变质岩建造/构造研究,大型变形构造的研究,不仅解决带内岩石及其构造问题,还可以解决大地构造相
24、的边界问题。如推覆断裂带、剥离断层、走滑剪切带、古断裂等构造带等,一般为形成大地构造相边界或内部划分主要大地构造相界线或大地构造块体界线、大型盆山(岭)构造边界的变形构造。,5、大型变形构造研究,此外,对已有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地质构造推断解译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这些资料开展综合信息的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即通过重磁、化探、遥感推断解释地质构造,主要推断出隐伏或隐藏的深部构造,其成果需要集中体现在综合信息地质构造图中。,根据上述基础资料,进一步综合研究沉积岩、变质岩石、岩浆岩和构造变形的资料,划分编图区地质演化阶段,建立构造演化序列。对于每一个研究地区,无论大地构造环境和历史复杂还是简单,都可
25、以确定出某一特定时段为优势大地构造相。然后分别对优势相本身、优势相以前的“基底”、优势相以后的“盖层”分别进行大地构造相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及成果以栅状剖面表示,并可作为辅图放在大地构造相图的一侧。,1、大地构造相时空演化分析,(二)、大地构造综合研究,大地构造学或当今的板块构造学,其实质即是在一定构造阶段和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各个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岩石构造造组合的地质体(称之为构造相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以构造相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时空结构分析,包含横向的结构学含义,是鉴别各构造单元的大地构造相组合;纵向演化学的含义,则是构造单元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构造属性转化关系表现。,以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地构造 分析 方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