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分工、全球城市体系.ppt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分工、全球城市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分工、全球城市体系.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系统,城镇体系规划课程2002级经济地理专业、城市规划专业2005.9,讲解提纲,1.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全球化;2.世界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关系的变化:日益增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内部的变化讨论,1.新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全球化,1.1新国际劳动分工(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传统国际劳动分工时间:16世纪本世纪60年代特征:产品分工分工: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产品,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材料条件:发达国家掌握生产技术,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原
2、材料,新国际劳动分工时间:本世纪60年代以来特征:产品分工生产工序的分工分工: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产品,部分发展中国家生产部分制造业产品,部分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材料条件:生产技术发展(使按工序的生产分工成为可能,且对各生产工序的技术要求降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全球范围便捷的通讯联系提供了基础),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图1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基本框架,技 创新阶段 科技知识 技术密集型 技术先进国 分资 研究和开发能力 术 工金 成熟阶段 资本、机器设备 资本密集型 工业化水平较高 阶 劳动技能 技术较发达国家 方流 段 标准化阶段 低技能、低成本劳动 劳动密集型 技术
3、欠发达的 向向 外部获得工业生产技术 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技术发展阶段,主要要素资源需求,国家类型,生产过程的技术特性,1.2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结果“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人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4、,全球化的时空过程: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及其附属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较成功的模式)美国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西欧部分非洲国家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和内地逐步加入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等对外开发地区内地地区冷战结束以来:前苏联和东欧阵营国家加入西欧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新空间战略点出口加工区全球城市离岸银行中心经济全球化的新城市经济现象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国际金融和商务中心的形成,2.世界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2.1世界城市系统的结构与组织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城市系统(world c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体系 理论基础 国际 分工 全球 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