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文.ppt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文.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探究】上海城市用地与人口的变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1324万,538万,54万,从上述两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该区域1985年只有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而到了2000年,特大城市已达到了5个,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
2、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标志:,一、城市化,3、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材料,找出“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
3、?在我国主要有哪些类型?,【阅读教材P36材料】,乡村城市转变,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变主要有三种类型: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读某地人口1978年-2008年三十年间人口变化图,回答:,、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该地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三十年的人口变化,正确的是,思考:,B,C,1、三大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二
4、、城市化动力机制,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8,2、三次技术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蒸汽动力代替水力,内燃机和电力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普通应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蒸汽动力代替水力,内燃机和电力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普通应用
5、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农业人口到煤铁产地从事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活动,在煤铁产地出现城镇,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里从事第二、三产业,总结:,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二、城市化动力机制,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题。,1、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B.C.D.,思考:,D,A,1、发达国家城市化
6、特点,城市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有的达90%。城市中心区的变化:城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商业和制造业分布的变化: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边缘区迁移市区范围的变化:市区范围扩大,城市边缘发展较快城市分布的变化: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居住环境的变化: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三、城市化的特点,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城市化水平低,2011年仅46.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推进迅速。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分布在南美洲。,三、城市化的特点,2、发展中国
7、家城市化特点,分布:,三、城市化的特点,“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一方面,可能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产品产量难以供应大量增长的城市居民。另一方面,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压力,进而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表现:,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滞后城市化”:,三、城市化的特点,一方面,农村会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劳动力缺乏,阻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分布:表现:问题:,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国。,城市
8、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时间:空间:含义:表现:,P39活动,原因: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1、从20世纪70年代中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P39活动第二题】,2.你认
9、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 的理由?,答案:不合理。理由:(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着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起许多社会问题。(2)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P39活动第三题】,起步早目前速度变缓,工业化早,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
10、要求提高,起步晚,发展快,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发展不合理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P39活动第四题】,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特点,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
11、来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一、同步城市化,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世界城市化的四种模式,是指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交通通讯现代化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实际上,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二、逆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化 过程 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