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ppt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lobal change,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全球变化及全球变化研究的概念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科学背景全球变化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全球变化及全球变化研究的概念,全球变化 包括地球环境中所有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变化,可以定义为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全球变化科学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变化规律和控制变化的机理(自然的和人为的),并预测未来变化的科学研究称之。它研究的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问题。,出现的过程,背 景,出现的过程,背 景 硬件条件 社会需求 历史必然性 科学思想代表,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科学背
2、景,全球变化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1983年,首次提出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观点,并将其与自然界尚未揭开的“奥秘”联系起来;1984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第20届大会开始全球变化研究的讨论;1986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第21届大会后,组成了19人的国际地圈-生物圈(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GBP: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特别委员会,于国际科学联合会第22届大会提出全球变化研究的计划大纲。,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过程,全球变化的研究在1987-1990年制定计划;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前10年计划实施阶段;进行长达20的持续观测预计
3、将进行长达20年持续的长期观测,可望捕捉到2个太阳黑子周期、5一10个火山活动年、2一5个厄尔尼诺(El Nio Phenomenon)年,并能初步识别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的严重后果,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积累必要的基础资料。,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过程,特别委员会下设的协调专家和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的研究内容:陆地生物圈和大气化学的相互作用(CP1)海洋生物圈与大气的相互作用(CP2)水循环的生物学方面(CP3)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CP4)全球地圈、生物圈模拟(CP5)资料和信息系统(WG1)地圈-生物圈观测站(WG2)过去的全球变化(SSC),全球变化研究科学是在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
4、的需要情况下产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硬件条件 在20世纪末全球国际性应用的探测器和预测预报系统已有约1000个高空站、10 000个气象站、3000个飞行器、7000艘充气船、500个浮标、长期立体动态信息库,还有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科学背景,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科学背景,2社会需求 急需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十大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等)及颗粒物(粉尘(PM2.5)和酸雾、气溶胶等)。人类在最近一个世纪排放的C02 增加了20,全球每年使用矿物燃料燃烧排入大气的C0
5、2达55万吨。,过去1000年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PM2.5,根据PM2.5检测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下:优:035 良:3575 轻度污染:751
6、15 中度污染:115150 重度污染:150250 严重污染:350及以上,单位为微克/立方米。从城市里PM2.5的来源看,汽车尾气是产生这种污染的最主要渠道。同时来自道路扬尘、工矿企业的粉尘,甚至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病毒、细菌,都属于PM2.5的范畴。,PM2.5,美国宇航局通过星仪器测量数据产生了中国空气污染PM2.5模型图。从图中可见,我国西藏和新疆也未能逃脱雾霾的影响,而中国西南地区却成为了仅有的净土。,(2)温室效应:1950-1985年,全球排放的Co2、氮氧化物、氯氟烃等物质增加了20倍。世界6个工业大国(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巴西)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45%,
7、过去100年中气候变化最暖的6年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气候专家预计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外l,到下世纪将上升1.5-4.5。在过去100年内,世界海面上升了10-15cm;预计未来100年内,全球海面将上升100 cm,沿海许多地区将被淹没,不少岛屿将消失,洪涝、风暴潮灾害将加剧。,温室效应,小冰期以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变化图(刘潮海等,2000),其他气候变化的结论:,气温和海温:(1)19501993年期间,陆地上夜晚最低温每十年增加约0.2,白天最高温每十年增加约0.1,这使得许多中高纬度地区结冰季节变短。(2)海表面温度的上升速度是陆地表面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一半。对流层气
8、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表以上8km的大气层平均每10年增温0.1。,(3)臭氧层被破坏:已发现每年春季南极上空臭氧含量都消失40-50,臭氧层空洞已大如美国国土,欧洲上空臭氧含量在1992年 5 月中每天减少1,到2000年北半球上空臭氧减少了25-30。截止到2000年,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近60年已排放12106 t,全球每年产生量达1106t,其中发达国家占80。,(4)土地沙漠化:每年全球有5-7104km2耕地变为沙漠。另有21104km2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地球陆地13处于干燥地区,全球约l0亿人生活在沙漠化威胁地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今后20年内,每年为控制沙漠化至少要耗
9、资45亿美元。,(5)水的污染:地球水资源为138108km3,其中97是海水,人类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各国每年工业用水超过600km3,而灌溉农田用水多达 3000-4000km3,受化肥和有毒物质污染的水不少于上述水量总和的13。全球每年25万人死于水污染造成的疾病。全球60亿人口中,12亿人缺乏卫生安全的饮用水,腹泻病例每年达10亿多。,(6)海洋环境恶化:海洋占地球面积71,全世界每年向海里倾倒的垃圾多达 200X108 t(包括塑料制品、生活垃圾、工业废料、放射性物品),每年倒入海洋的石油和污染物分别达到3.2105和6.5105 t。海洋污染使沿海居民发生肝炎、霍乱病例增多,鱼虾和海
10、洋生物大量死亡。例: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当时因油库被破坏而流入波斯湾的原油超过100万吨。海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波浪,只能像泥浆般涌动着。这一地区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坐以待毙。其他海洋生物也没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原油泄漏造成海洋环境破坏组图,(7)森林锐减:历史上,森林和林地曾占陆地13以上,但过去l万年以来,因人类砍伐和火灾使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l3。最近20年内全球每年砍伐森林20万km2。有22个国家中的1亿人没有足够的林木供其最低限
11、度的燃料需求。欧洲的原始森林几乎完全消失。全球热带雨林仅有原来的12。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水旱灾害主要由此而生。,世界主要热带国家80-90年代森林减少面积,(8)物种濒危:地球上每天有100种生物灭绝。现有物种为1000万种左右,到21世纪初可能消失的物种为100万种。有证据表明,地球30-70的植物在今后100年内将不复存在,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有406种,鸟类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生物种类大灭绝的后果将给人类前途带来致命威胁。,(9)垃圾成灾:地球亡的垃圾越来越多,20世纪末仅美国每年就产生工业垃圾20108 t以上,城市居民垃圾22108t,丢弃的旧
12、汽车1000多万辆,废轮胎上亿只。全球危险废物以每年5108t 的速度递增。垃圾无孔不入,在珠穆朗玛峰、南极都有垃圾,甚至在太空上也有垃圾。根据NASA的统计,地球轨道上有大约4000个运行中或报废的人造卫星和火箭残体,此外还有大约6000个可以看到并跟踪的太空垃圾碎片;而直径超过一厘米的太空垃圾,更多达20万个。这些物体大多数的运行速度,都在2万公里/小时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太空垃圾垃圾,(10)人口增长过快:1800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20亿,1964年达30亿,1987年7月11日达50亿,1999年10月12日已达60亿,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人口
13、学家估计世界人口正以每年l亿人的速度在递增,到2030年人口可能达100亿。地球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承载率上目前已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为保护全球资源和环境,控制人口迫在眉睫。,全球变化研究产生的背景,3、历史的必然性 全球变化研究科学的产生是历史进程的必然。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以来地球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1915年大陆漂移学说提出;1920年米兰科维奇天文理论提出;1930年臭氧层学说提出;1948年第一个数值天气预报产生;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第一次多学科合作、大规模开展观测);1960年第一张全球卫星图片诞生;1969年人类登月成功。此外,还有臭氧洞的发现、海事卫星的发射和成
14、功使用,直至1986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全球变化研究产生的背景,4、科学思想代表 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思想的代表:(1)亚里士多德(Aristodle),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首次提出支持生命的物理系统。(2)加兰(Garland),1982年国际地球物理学会(IVGG)主席,首次提出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3)弗里德曼(Fridman),美国科学院物理、数学、资源委员会主席,1983年他首次提出“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的概念。从此,人类开始从交叉科学角度将地球作为全球系统开展研究。(4)马隆(Malone),1984年国际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15、是他第一个将全球变化研究付诸实施。全球变化研究这门科学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主要内容,相关研究计划,学科性质,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主要意义,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一、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 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2)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3)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方法。(4)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地球系统的概念 地球的各个组成圈层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圈层在接受其他圈层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各个圈层之间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组成更为复杂的子系统。地球系统
16、正是这些相互作用着的复杂的子系统的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简单的堆积。,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地球系统的划分,地球系统的划分示意图,物理气候系统、固体地球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共同调控着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固体物质循环三个循环子系统,并通过这三个彼此关联的循环系统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地球系统的划分示意图,(固体地球物质循环),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人类生态系统:人类作为生命有机体,其活动范围限制在生物圈范围内,但人类具有主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并借此构建了性质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一个构建在固体地球系统、物理气候系统和自然
17、生态系统之上,并作为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球岩石圈循环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的系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地球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物理过程大气和海洋的环流运动及其相联系的热量输送、水循环过程、地壳的垂直升降与水平推移等过程。,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全球大气环流图,东非大裂谷,华山大断崖,化学过程岩石矿物的溶解、碳酸盐沉积、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等过程。,地球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碳酸盐沉积图片,碳酸盐沉积图片,生物过程动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等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地
18、球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食物链,总之,地球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地球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地球系统过程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不同的地球系统过程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是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所持续的时间长度,通常用10n年表示。全球变化的可以划分为5个特征的时间尺度:(1)几亿年至几百万年受行星演化进程的控制 板块运动、造山过程、地球圈层演变、生命进化,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2)几十万年至几千年受地球轨道参数控制 冰期事件、海面升降、物种迁移和灭绝、人类文明演化(3)几百至几年 火山活动、大气环流、温室效应、
19、厄尔尼诺(4)几季度至几天:季节变化、水流循环(5)几小时至几秒:火山地震、大气湍流,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地球系统过程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是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发生的空间规模。按空间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局部尺度、地方尺度、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等。发生在各地球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的各种能量和物质输送过程跨越了很宽的时间尺度而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如下图),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地球系统过程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是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发生的空间规模。全球变化可以划分为4个特征的空间尺度:(1)全球尺度空间范围大于20000km(2)区域尺度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系统 全球 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