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ppt
《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 境 岩 土 工 程第七讲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参考文献,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一、地下水基本概念,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二、地下水位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三、砂土液化及防治,四、地下水位变化对特殊土工程性质的影响,五、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治,一、地下水基本概念,根据含水介质情况(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根据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根据水和含水介质的相互作用分类(结合水)(自由水)(气态水),根据含水介质情况(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Pore water(孔隙水),Fracture water(裂隙水),一、地下水基本概念,根据埋藏
2、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一、地下水基本概念,根据水和含水介质的相互作用分类,结合水 自由水,毛细水,重力水,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一、地下水基本概念,气态水,一、地下水基本概念,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二、地下水位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三、砂土液化及防治,四、地下水位变化对特殊土工程性质的影响,五、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治,(一)环境对地下水位的影响,1.温室效应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二、地下水位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2.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的降低,(二)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1.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2.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一)环境对地下水位的影响,1.温室效应引起的地下
3、水位变化,气温升高,冰川消退,海平面及河川水位抬高,地下水位升高,2.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的降低,生产生活用水超量开采河流人工改道筑坝截流工程降、排水,(二)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1.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1)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降低;(2)砂土地震液化加剧;(3)建筑物震陷加剧;(4)土壤沼泽化、盐渍化;(5)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地质现象;(6)地下水位的冻胀作用的影响;(7)对建筑物的影响;(8)对湿陷性黄土、崩解性岩土、盐渍岩土的影响;(9)膨胀性岩土产生胀缩变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降低,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沉浸在水中的土将失去由毛细管应力或弱结合力所形成
4、的表观粘聚力,使承载力降低;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将使土的有效重量减小而降低土的承载能力。,粘性土最大下降率在50%左右;砂性土最大下降率可达70%。,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地表土层含水量增大沼泽化;蒸发浓缩盐渍化 对建筑物腐蚀。,冻胀作用,地基冻胀,地表隆起;融沉建筑物开裂。,(二)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2.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1)地表塌陷(2)地面沉降(3)海(咸)水入侵(4)地裂缝的复活与产生(5)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6)对建筑物的影响,一、地下水基本概念,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二、地下水位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三、砂土液化及防治,四、地下水位变化对
5、特殊土工程性质的影响,五、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治,三、砂土液化及防治,(一)基本概念,粒间无内聚力的松散砂体,主要靠粒间摩擦力维持本身的稳定性和承受外力。当受到振动时,粒间剪力使砂粒间产生滑移,改变排列状态。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就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的,要变密实效需要从孔隙中排出一部分水。如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瞬时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于砂体之外,结果必然使砂体中孔隙水压力上升,砂粒之间的有效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sa
6、nd liquefacation)。,砂土液化引起的破坏:涌砂:涌出的砂掩盖农田,压死作物,使沃土盐碱化、砂质化,同时造成河床、渠道、径井筒等淤塞,使农业灌溉设施受到严重损害。地基失效:随粒间有效正应力的降低,地基土层的承裁能力也迅速下降,甚至砂体呈悬浮状态时地基的承栽能力完全丧失。建于这类地基上的建筑物就会产生强烈沉陷、倾倒以至倒塌。,日本新潟1964年的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由于地基失效使建筑物倒塌2130所,严重破坏6200所,轻微破坏31000所。1976年唐山地震时,天津市新港望河楼建筑群,由地基失效突然下沉38cm,倾斜度达30。,砂土液化引起的破坏:滑塌:由于下伏砂层或敏感粘土层震
7、动液化和流动,可引起大规模滑坡。这类滑坡可以产生在极缓,甚至水平场地。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饱水疏松砂因振动而变密,地面随之下沉,低平的滨海湖平原可因下沉而受到海湖及洪水的浸淹,使之不适于作为建筑物地基。,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时,波特奇市即因震陷量大而受海潮浸淹,迫使该市迁址。地下砂体大量涌出地表,使地下的局部地带被掏空,则往往出现地面局部塌陷,例如1976年唐山地层时宁河县富庄层后全村下沉,塌陷区边缘出现大量宽1-2m的环形裂缝,全村变为池塘。,地震引起砂土液化(台中港1-4码头),(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砂土层本身砂土的成分砂土的结构饱水砂层的埋藏条件地震方面地震的强烈程度地震的
8、持续时间,三、砂土液化及防治,凡具备上述易于液化的条件而又在广大区域内产出的砂土层,往往具有特定的成因与时代特征。,高的剩余孔隙水压力形成的必要条件:一是地震时砂土必须有明显的体积缩小从而产生孔隙水的排水;二是向砂土外的排水滞后于砂体的振动变密,即砂体的渗透性能不良,不利于剩余孔隙水压力的迅速消散,于是随荷载循环的增加孔隙水压力因不断累积而升高。通常以砂土的相对密度和砂土的粒径和级配来表征砂土的液化条件。,(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1.砂土特性,对地层液化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土在地震时易于形成较高的剩余孔隙水压力。,砂土的相对密度 一般而言,松砂极易完全液化,而密砂则经多次循环
9、的动荷载后也很难达到完全液化。也就是说,砂的结构疏松是液化的必要条件。目前较普遍采用的表征砂土的疏密界限的定量指标是相对密度Dr Dr=(emax-e)/(emax-emin)其中:e土的天然孔隙比;emax和emin分别为该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1.砂土特性,相对密度低,孔隙率大,容易液化。,砂土的粒度和级配,1.砂土特性,砂土的相对密度低并不是砂土地震液化的充分条件,有些颗粒比较粗的砂,相对密度虽然很低但却很少液化。分析邢台、通海和海城砂土液化时喷出的78个砂样表明,粉、细砂占57.7,塑性指数7的粉土占34.6,中粗砂及塑性指数为710的粉土仅占7.7,而且全发生在XI度烈度区。所以具
10、备一定粒度成分和级配是一个很重要的液化条件。,当剩余孔隙水压力大于砂粒间有效应力时才产生液化。如地下水埋深为h,土的容重为,Z位于地下水位以下,Z处自重压力应按下式计算:Pz=h+(-w)(Z-h),(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2.饱水砂土层的埋藏条件,饱水砂层埋藏条件包括地下水埋深及砂层上的非液化粘性土层厚度这两类条件。地下水埋深愈浅,非液化盖层愈薄,则愈易液化。,具备上述的颗粒细、结构疏松、上覆非液化盖层薄和地下水埋深浅等条件,而又广泛分布的砂体,主要是近代河口三角洲砂体和近期河床堆积砂体,其中河口三角洲砂体是造成区域性砂土液化的主要砂体。已有的大区域砂土地震液化实例,主要形成于河
11、口三角洲砂体内。,(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3.饱水砂层的成因和时代,引起砂土液化的动力是地震加速度,显然地震愈强、加速度愈大,则愈容易引起砂土液化。简单评价砂土液化的地震强度条件的方法是按不同烈度评价某种砂土液化的可能性。确切评价砂土液化的地震强度条件需实测出地震时最大地面加速度,计算在地下某一深度处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实际剪应力,再用以判定该深度处的砂土层能否液化。,4.地震强度及持续时间,(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根据观测得出,在VII、VIII、IX度烈度区可能液化的砂土的D50分别为0.050.15,0.030.25,0.0150.5mm。亦即地震烈度愈高,可液化的砂
12、土的平均粒径范围愈大。烈度不同可液化砂上的相对密度值也不同,烈度愈高可液化砂土的相对密度值也愈大。,5.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地震液化初判的限界指标地震条件地质条件埋藏条件土质条件,(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5.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现场测试法 经初步判别认为有可能液化或需考虑液化影响的饱和砂土或粉土,都应进行以现场测试为主的进一步判别。主要方法有标贯判别,静力触探判别和剪切波速判别。其中以标贯判别简便易行最为通用。,5.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二)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理论计算判别,国外最常用的理论计算判别是由HB希德所提出的判别方法及准则,即
13、根据土的动三轴试验求出的应力比(即最大动循环剪应力max与初期围限压力a之比)和某一深度土层的实际应力状态(土层有效上覆压力),计算出能引起该砂土层液化的剪应力,实际上此剪应力就相当于该砂土层抗剪液化的抗剪强度,如果取得的值小于据地震加速度求得的等效平均剪应力a,则可能液化,其表示式为:a.,(三)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注:A.为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为采用桩基、深基础、深层处理至液化深度以下或挖除全部液化层;B.为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如处理或挖除部分液化土层等;C.为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的构造措施,一般包括减少或适应不均匀沉陷的各项构造措施;D.为可不采取措施。,三、砂土液化及防
14、治,地下水位砂层特性砂层埋深地震特性,(三)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1.良好场地的选择,增加盖重 换土 改善饱水砂层的密实程度消散剩余孔隙水压力围封法,(三)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2.人工改良地基,采取措施消除液化可能性或限制其液化程度。,2.人工改良地基,增加盖重,填土厚度应使饱水砂层顶面的有效压重大于可能产生液化的临界压重。,新澙地震时强烈液化的C区,有的建筑物建于原地面上填有3m厚的填土层上,周围建筑物强烈损坏而此建筑物则无损害。,适用于表层处理,一般在地表以下3-6m有易液化土层时可以挖除回填以压实粗砂。,2.人工改良地基,换土,2.人工改良地基,改善饱水砂层的密实程度,爆炸振密法:
15、一般用于处理土坝等底面相当大的建筑物的地基。在地基范围内每隔一定距离埋炸药,群孔起爆使砂层液化后靠自重排水沉实。对均匀、疏松的饱水中细砂效果良好。强夯与碾压:在松砂地基表面采用夯锤或振动碾压机加固砂层,能提高砂层的相对密度,增强地基抗液化能力。,2.人工改良地基,改善饱水砂层的密实程度,水冲振捣回填碎石桩法(振冲法):水冲振捣回填碎石桩法是一种软弱地基的深加固方法,对提高饱和粉、细砂土抗液化能力效果较好,可使砂土的Dr增到0.80,且回填的碎石桩有利于消散空隙水压力。经处理加密的砂土地甚承强力可提高到(2-3)105N/m2以上。,2.人工改良地基,消散剩余孔隙水压力,主要采用排渗法,在可能液
16、化砂层中设置砾渗井,使砂层在振动时迅通将水排出,以加速消散砂层中累积增长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抑制砂层液化。,2.人工改良地基,围封法,修建在饱和松砂地基上的坝或闸层可在坝基范围内用板桩、混凝土截水墙、沉箱等将可液化砂层截断封闭,以切断板桩外侧液化砂层对地基的影响,增加地基内土层的侧向压力。建筑物以下被因封起来的砂层,由于建筑物的压力大于有效覆盖层压力而不致液化。,(三)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3.基础形式选择,在有液化可能性的地基上建筑,不能将建筑物置于地表或深埋于可液化深度范围之内。采用桩基宜用较深的支承桩基或管柱基础,浅摩擦桩的震害是严重的。层数较少的建筑物可采用筏片基础,并尽量使荷重分布均
17、匀,以便地基液化时仅产生整体均匀下沉,这样就可以避免采用昂贵的桩基。建于液化地基上的桥梁,往往因墩台强烈沉陷造成桥墩折断,最好选用灌注基础为宜。,一、地下水基本概念,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二、地下水位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三、砂土液化及防治,四、地下水位变化对特殊土工程性质的影响,五、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治,四、地下水位变化对特殊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特殊土,我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复杂,分布土类繁多,工程性质各异。有些土类,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物质成分及次生变化等原因而各具有与一般土类显著不同的特殊工程性质,当其作为建筑场地、地基及建筑环境时,如果不注意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
18、施,就会造成工程事故。,特殊土是指淤泥、黄土、膨胀土和盐渍土等工程性质比较特殊的土。,特殊土的分布,各种天然或人为形成的特殊土的分布,都有其一定的规律,表现一定的区域性。沿海及内陆地区各种成因的软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黄土;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的红粘土;主要分布于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及盐渍土、人工填土和污染土等。,(一)地下水位变化对黄土湿陷的影响,1.黄土的一般特征,2.湿陷性黄土的定义,3.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4.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5.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一)地下水位变化对黄土湿陷的影响,定义: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
19、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土粒为主,约占60-70,粒度大小较均匀,粘粒含量较少,一般仅占10-20;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溶盐;含水量小,一般仅8%-20;孔隙比大,一般在10左右,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1.黄土的一般特征,凡天然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称为湿陷性黄土。否则,称为非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接近一般粘性土。分析、判别黄土是否属于湿陷性的、其湿陷性强弱程度、地基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是
20、黄土地区工程勘察与评价的核心问题。,2.湿陷性黄土,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面积约63万km2。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34,遍及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宁、冀等部分地区。此外,新疆和鲁、辽等地也有局部分布。,3.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其物质组成。黄土的结构是在形成黄土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黄土在干燥时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后表现出明显的湿陷性,这是由黄土本身特殊的成分和结构所决定的。,外部条件: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1)成分特征,矿物成分:黄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碳酸盐、粘土矿物。此外,还有少量的云母和重矿物,易溶盐
21、、中溶盐和有机物的含量较少,一般都不超过百分之二。粒度成分:黄土基本上是由0.25毫米的颗粒组成的,尤以0.10.01毫米的颗粒占主要地位。,粉粒(0.05-0.005mm):超过一半,甚至达60-70;砂粒(0.05mm):含量较少,很少超过20,且主要是的微砂;粘粒(0.005mm):含量变化较大,从5到35,最常见为1525。,3.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2)结构特征,石英和长石的微砂和粗粉粒构成基本骨架,其中砂粒基本上常互相不接触,浮在以粗粉粒所组成的架空结构中。,以石英和碳酸钙等的细粉粒作为填充料,聚集在较粗颗粒之间。以高岭石和水云母为主的粘粒和所吸附的结合水以及部分水溶盐作为胶结材
22、料,依附在上述各种颗粒的周围,将较粗颗粒胶结起来,形成大孔和多孔的结构形式。,3.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黄土的这种特殊结构形式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和长期变化的产物。黄土在形成时是极松散的,靠颗粒的摩擦或在少量水分的作用下略有连结。水分逐渐蒸发后,体积有些收缩,胶体、盐分、结合水集中在较细颗粒周围,形成一定的胶结连结。经过多次的反复湿润干燥过程,盐分累积增多,部分胶体陈化,因此逐渐加强胶结连结而形成上述较松散的结构形式。,黄土的成分和结构上的基本特点是:以石英和长石组成的粉粒为主,矿物亲水性较弱,粒度细而均一,连结虽较强但不抗水;未经很好压实,结构疏松多孔,大孔性明显。所以,黄土具有明显的遇水
23、连结减弱,结构趋于紧密的倾向。,黄土结构示意图,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土湿陷本质的研究,认为黄土的湿陷是因水分的增加削弱了粒间联结,导致黄土中的孔隙急剧而大量的破坏。,4.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黄土湿陷性强弱与其微结构特征、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在同一地区,土的湿陷性又与其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有关,并取决于浸水程度和压力大小。,根据对黄土的微结构的研究,黄土中骨架颗粒的大小、含量和胶结物的聚集形式,对于黄土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骨架颗粒愈多,彼此接触,则粒间孔隙大,胶结物含量较少,成薄膜状包围颗粒,粒间连结脆弱,因而湿陷性愈强;相反,骨架颗粒较细,胶结物丰富,颗粒被完全胶结
24、,则粒间连结牢固,结构致密,湿陷性弱或无湿陷性。,4.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4.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黄土中粘土粒的含量愈多,并均匀分布在骨架颗粒之间,则具有较大的胶结作用,土的湿陷性愈弱。黄土中的盐类,如以较难溶解的碳酸钙为主而具有胶结作用时,湿陷性减弱,而石膏及易溶盐含量愈大,土的湿陷性愈强。,4.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为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黄土的天然孔隙比愈大,则湿陷性愈强。实际资料表明:西安地区的黄土,如e0.9,则一般不具湿陷性或湿陷性很小;兰州地区的黄土,如e0.86,则湿陷性一般不明显。黄土的湿陷性随其天然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弱
25、。,在一定的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情况下,黄土的湿陷变形量将随浸湿程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压力增加到某一个定值以后,湿陷量却又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少。,5.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膨胀土的分布与研究意义膨胀土的特征及其判别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主要因素膨胀土灾害的防治措施,(二)地下水位变化对膨胀土的影响,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膨胀土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低,易被误认为工程性能较好的土,但由于具有膨胀和收缩特性,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工程建筑,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会导致大批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并往往造成坡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水 环境 岩土 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