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ppt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它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源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分工又变成对外贸易的基础或前提。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决定了该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贸易利益的获得等。同时,各国对外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各国对外贸易的模
2、式与措施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两者互为因果。,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国内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发达国家国内各种产业分工超越国界形成国际分工,再把这种分工强加给后进国家,形成国际分工体系。这种分工体系对发达国家而言,促进了它们国内的分工,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新兴产业的产生;对后进国家而言,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分工体系,促进新的国内分工体系的形成,以及新产业的出现。,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使各国在其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或产品上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增加产品数量,取得规模效益。国际分工使各国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配置,节约了社会资
3、本,提高了效率,大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与广度,生产出日益增多的商品,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国家国民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的差异。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和格局中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和格局中的外围。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次地位和贸易利益获得的多寡,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秩序和矛盾,这种秩序和矛盾又推动着国际分工的改善,推动着国际贸易秩序的改革和重构。,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包括16-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
4、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该阶段只存在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包括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其特点如下:,1机器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一,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大批商品使国内市场饱和,需要寻求新的市场;也引起原料供应的紧张,要求开辟大量而稳定的新的原料来源地。第二,大机器工业改革了运输方式,
5、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把原料生产国和工业品生产国联系在一起。第三,大机器工业开拓了市场,它消灭了古老的民族手工业,把各类型的国家卷入世界市场中。,2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其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英国放弃了长期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它通过殖民统治和强大的经贸实力,将亚、非、拉美国家落后的农业经济纳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旋涡中,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形成“日不落帝国”。,3世界市场上出现了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交换的商品,过去主要是那些满足地主贵族和商品需要的奢侈品,现以被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所代替
6、。这些产品的贸易促进了各国之间产业间的分工,为工业化的加深奠定了基础。,(三)形成阶段,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垄断逐渐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主要特点是:1进入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这一期间完成产业革命的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进入国际分工中心国家的行列。这些国家制约着国际分工的机制。2发达国家间出现部门分工3亚、非、拉美国家垂直型分工加深4生产和消费逐步变成世界性的,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1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一些新型产业,产业分工日益细化。2发达国家通过“工厂外迁”等方式,进行经济结构
7、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国际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兴起,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殖民地体系瓦解,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开始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国外的资本和技术。,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续),4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世界各国重视经济的发展和合作。5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体制的主流,为各国市场的相互融合和分工提供了基础6世界贸易体制建立与加强。,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1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产业结构出现了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促使整个社会分工向纵深发展。2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1)建立起全
8、球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2)金融、货币和投资市场囊括全球。(3)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世界性移民、人才跨国培养、公开和隐蔽性流动都在加大。(4)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与机制。,(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续),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从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各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主流。它们为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世界社会分工向广化和深化发展。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包括各种类型的国家,且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加深。,(二)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1垂直型2水平型3混合
9、型,1垂直型国际分工,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纵向分工。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就属于垂直型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殖民地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类型的分工有所削弱,但仍然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主要的分工类型。,2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二战前,表现为产业间的分工。二战后,分工深化到产业内部,形成国际间工业以至服务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间:(1)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分工;(2)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分工;(3)工艺过程的分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第三 国际 分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