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ppt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周满生教授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主要内容,一、背景与政策二、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三、创造力培养实践:来自国内外的经验四、中外比较:启示与借鉴,一、背景与政策,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进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地模式去办学,没有自我独特地创新地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地问题。”,对高教发展问题的思考,思考:要否发展通识教育(p1)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以美国耶鲁大学莱文校长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校长极力倡导美国的通识教育模式。,要否发展通识教育(p2
2、),莱文认为:中国经济和社会要取得成功需要:(1)需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科学是所有应用技术的源泉。(2)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政府和市场能够支持高风险的原创性企业。(3)中国的教育体系要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独立思维,需要创造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思维,即通识教育模式。,要否发展通识教育(p3),美国著名教育家康南特1945年就提出通识教育四大目标(1)有效思考能力(2)有效沟通能力(3)恰当判断能力(4)对价值的认识能力。经过六十余年的变化,四大目标逐步演化为(1)强调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2)关注现实问题,淡化传统经典的“博雅”教育成分(3)强调科学教育(
3、4)强调多元价值观。,要否发展通识教育(p4),莱文认为,中国本科教育缺乏两个关键因素:(1)缺乏跨学科的广度。(2)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绝大多数亚洲大学和欧洲大学,本科是一个专业教育,学生在18岁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很少学习别的东西。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学习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不去开发人的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毕业生的思维狭窄。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学生在前两年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学科,然后再选择一个主科进行学习。对于多个学科的接触,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视角。跨学科的广度能够使毕业生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来解决新的问题。,要否发展
4、通识教育(P5),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必须有文化、社会的适应性,通识教育在美国具有悠久历史,在中国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具有中国特色,需要移植和改革。国内许多大学也在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实验,如南京大学“三三制模式”,三个培养阶段(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条发展路径(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学术类,就业创业类自由选择一条)。大学不能千校一面,通识教育可能更适合于研究型大学,而对于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和一般的四年制本科院校还是应该以就业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顶级大学的考试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
5、些事实,而是让学生去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的问题,分析一个观点的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风格的改变: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让学生挑战彼此,挑战教师,采取互动的方法进行授课。,创造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创造力并非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的特殊才能,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能,通过教育为人才的创造力培养奠定基础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不少国家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并将其提升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规划纲要 提出了六大改革方案:1.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4.办学体制改革 5.管理
6、体制改革 6.扩大教育开放,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第一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多样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终身教育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第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因材施教。第三是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社会选用人才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发展目标,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各类人才
7、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二、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关注点,注重培养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社会在不断变化,尤其在当今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对人才的结构、层次和内涵等方面的规定已发生了诸多变化,为此,不少国家从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同时致力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的落实来培养21世纪的人才。,21世纪人才需要的核心能力,当今教育培养的人才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经济体一致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第
8、四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宣言-2008年6月,秘鲁,优先重点领域,为了获取这些能力,就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学习观念。为了应对21世纪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严峻挑战,会议确立了APEC教育领域的四个优先重点领域:数学与科学教育、语言尤其是外语学习、职业和技术教育、信息通讯技术与教育体制改革,并就各个领域的重点和行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政策研究。,六种核心素养和能力,从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看,以下六个方面能力和素养受到高度重视:第一,数学和科学素养;第二,人文素养;第三,国际理解能力;第四,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第五,创造力;第六,就业能力。
9、,1、数学、科学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APEC东方经济体成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和成绩;重视进行大量的训练。APEC西方经济体成员主要表现在: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兴趣和个性;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东西方比较,东方经济体成员在数学与科学学习的基础和成绩比较好,而西方经济体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东西方都充分认识到各自的优势,与此同时,东西方经济体也都强烈地感到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东方经济体需要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质疑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西方经济体强烈意识到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普遍提升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2.人文素养的
10、培养,人文素质也是不少国家的教育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越是科技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越重要,因为人才的理科素质与人文素质从来是相得益彰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3.国际理解能力的培养,(1)外语能力的培养(2)国际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少国家均意识到国际合作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各国纷纷致力于建立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培养人才的国际理解能力。,4利用现代信息通讯(ICT)的技能培养,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国民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平等和公众的参与、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都起着重要作用
11、。培养人才的现代信息通讯方面的技能已成为不少国家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典型案例-韩国,在韩国,为了加强对学生的ICT技能的培养,从20世纪最后几年到本世纪初,韩国政府先后颁布 信息化促进基本法、ICT建设三年计划、ICT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计划、ICT教育发展五年计划,使韩国最终完成了对所有中小学ICT教育的普及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韩国政府尤其重视中小学的ICT教育,并将其分为素养教育和活用教育两方面。,5创造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创造力并非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的特殊才能,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能,通过教育为人才的创造力培养奠定基础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视野 创新 人才 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