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课件.ppt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一节 国家预算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13.1 The national budget 13.2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n a system of the budget 13.3 Summary of 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budget13.4 The reform of tax distribution system in China,Chapter 13 The nati
2、onal budget and 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budge,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一节 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the concept and the types)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the budget levels and their authorities)三、国家预算原则(the principles),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一)国家预算的含义(二)国家预算的类别和名称,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国家预算的含义,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
3、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的编制是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或收支平衡表,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国家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国家预算的性质,法律约束性:1 一种对政府财政收支行为进行约束的手段 2 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具有法律效力 3 受到一套专门的预算法律体系的约束预测性政策性:预算法;反映一国的方针政策。财政集中性周期性特殊性和历史性,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国家预算的分类,从编制组织形式看,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从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上看,国家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从是否具有法律
4、效力的角度看,国家预算分为正式预算和临时预算。从预算内容的分合看,国家预算分为总预算和分预算。,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各级政府的职权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第一节政府和市场,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三、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可靠性:数据必须符合实际完整性:全部财政收支,反映全部财政活动。统一性: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年度性:历年制预算年度;跨年制预算年度,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
5、建设,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enhanc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under the law)二、编制部门预算(the department budget the purchasing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the purchasing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centralized payment system of treasury)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two routes between revenue and expenditur
6、e),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 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二、编制部门预算(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全面体现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原则。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发挥
7、社会监督作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和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措施,实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采购制度,指政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政府采购程序确定采购需求选择采购方式审查供应商资格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与结算,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2、政府采购当事人3、政府采购方式4、政
8、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三)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 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一)什么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
9、步完善,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budget and its classification)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contents of the budget system with gradation and tax distribution),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国家预算体系: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国家预算收支划分:统
10、收统分,总额分成,分类分成,收支包干,分税制。地方预算的机动财力:预备费,地方预算超收分成,支出结余,体制分成。,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 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
11、求平衡。支出划分职权收入实行分税制转移支付制度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2、集权与分权关系,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财政分权的优势与不足,财政分权的优势它能够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好满足地方居民的偏好。财政分权有利于促进政府间的竞争。财政分权有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财政分权的不足,辖区间外溢一个辖区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影响到另一个辖区居民的效用水平,称为辖区间外溢。辖区间效益外溢辖区间成本外溢 规模经济低效的税制,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
12、间的支出划分,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分工 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分工,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分工,效率职能的分工公平职能的分工稳定职能的分工,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效率职能的分工,应当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各种公共产品有不同的受益范围。中央政府不能包揽所有的不同范围和层次的公共产品的供应,相反,应当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并考虑相应的效益外溢问题,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公平职能的分工,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地方政府对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缺乏影响力,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协调需要由中央政府来负责。辖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协调辖区之间的
13、收入分配差距,需要由中央政府负责。,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稳定职能的分工,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地方政府难以担当稳定经济重任的原因地方缺乏可供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地方辖区间经济的开放性,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分工,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支出责任分工的基本框架全国居民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完全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地方政府应提供适合本地居民享用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对具有跨地区外溢性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主要由地方政府之间协调解决,但中央政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参与。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如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关的职责,应在全
14、国范围内实行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的划分,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表(续),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地方各级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的框架,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和规范,省或州政府监督和指导,省或州以下政府具体实施。在决定某项公共服务由哪一级地方政府具体实施时,应考虑规模效益和受益范围。某些服务如果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和提供,可能会更有效率。,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间的收入安排,政府收入安排的原则 政府间的收入划分,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收入安排的原则,政府收入安排应考虑的因素如果所涉税种针对的是稳定经济的目的或各种再分配目标,且该
15、税种也适合被用作这些目的或目标,则应该作为中央税。分配给地方政府的税种的税基流动性不应过大。税基在各地区分配极为不均的税种应该由中央政府保留。地方税的纳税义务应该简单明了。,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收入安排应考虑的因素(续),地方税不具备转嫁给非当地居民的可能性。地方税应当能够帮助地方政府筹集足够的收入,以避免出现严重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分配给地方政府的税种应便于管理。基于受益原则的税种和使用费项目可以被充分安排给各级政府,尤其适于安排给地方政府。,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间的收入划分,关税应作为中央税。所得税应作为中央税。流转税在单一环节征收的流转税,可以由任一级政府征收;而多
16、环节的流转税,应作为中央税。,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自然资源税地区间分布不均匀的资源,由中央课征;地区间分布均匀的资源,可以作为地方税。财富税适合于由中央集中课征。有害产品税适合于由各级政府来征收。使用费和规费适合于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征收。,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间税种划分的一般情况,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表(续),注:表中C代表中央政府;P代表省或州等中间层次的政府;L代表省(州)以下的地方政府。,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形式,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指发生在各级政府之间资金的无偿转移。政府间转移支付是通过财政补助制度来完成的。财政补助的两
17、种基本类型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配套补助非配套补助,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无条件补助(unconditional grant)指对补助金的用途不作限定,由受补助者自主决定和支配,这种无限制的总额补助有时被称为收入分享(revenue sharing)或一般性补助(general grant)。有条件补助(conditional grant)指附带条件的补助,受补助者必须按指定的条件使用补助金,比如专门用于教育、道路建设、环境保护等特定项目,因此又称为专项补助。,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配套补助(matching grant)受补助者不仅需要按指定用途使用资金,而且需要提供一定数额或比例
18、的配套资金。封顶的配套补助:规定了受补助政府可以得到的补助款的最高限额。不封顶的配套补助:不作规定。非配套补助(non-matching grant)由补助者提供一笔固定资金,并规定用于指定的项目。,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政府间补助的类型,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131 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表13-2 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 配格局,表13-3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财
19、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the guidelines)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the main contents)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the transfer payment system)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actuality and improvements in the future),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分税制改革前财政体制的沿革,统分统支、分类分成、总额分成。(一灶吃饭)固定比例包干,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分税制的意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预算 预算 管理体制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