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ppt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南京市中医院药剂科2013-11,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一、中成药的定义,“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卫生保健需求,具有足够数量、适宜,人民能够公平享有的药品。,二、基本药物的定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是世界卫
2、生组织推行基本药物理念,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文件,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载体。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2012年版基药目录的实施工作,指导和规范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诊疗行为,国家卫生计生委适时启动了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部分)的制定工作。,三、三个文件的目的、意义,(一)丸剂 蜜丸 水蜜丸水丸糊丸 蜡丸 浓缩丸,四、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二)滴丸剂(三)散剂(四)颗粒剂(五)片剂(六)煎膏剂(七)贴膏剂(八)胶囊剂(九)酊剂(十)凝胶剂,(十一)注射剂(十二)眼用制剂(十三)搽剂、洗剂和涂膜剂(十四)
3、膏药(十五)气雾剂、喷雾剂,(一)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1.内服法 中成药中内服剂占绝大多数,但由于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具体的服药途径也各异。常用的服药途径有直接服用,如口服液、合剂等液体药物;液体送服,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药物;含化法,如草珊瑚含片等;吸入法,如气雾剂;鼻饲法。就服药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待,需根据病情而定。如补养类中成药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为宜;驱虫药最好清晨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效果佳;呕吐者应少量多次服用;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服用;对于急性病,须遵医嘱,视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用法。,五、中成药的用法用量,2.外用
4、法 中成药外用药中除少数疗伤止痛,息风止痉的药物,如七厘散、玉真散可内服外用外,绝大多数外用药均不能内服,尤其含有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药,切忌入口。,3.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静脉、穴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其中静 脉注射又分推注和点滴两种,运用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射剂完全相同。至于中药注射剂用于病灶局部注射给药,系指枯痔注射液消痔灵用于痔核内注射的枯痔疗法,及莪术注射液用于宫颈癌或皮肤癌肿的局部注射疗法。,(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上市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所标剂量是按照国家研发规定严格制定的,有科学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撑,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
5、购用都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用药。虽然中成药大多数由原生药材中饮片制成,毒性低,安全系数大,但临床报道由于医生用量过大,或长期连续用药而引起中成药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临床医师必须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确定最佳用量,防止用量过小,药力不足或用量过大,克伐正气的现象。除经临床试验确定的小儿用药剂量应严格按其规定服用外,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一)证候禁忌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只有对证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对于临床证候都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
6、解毒,豁痰开窍,属于凉开宣窍醒神救急之品,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燥,面赤气粗,舌绛脉数,两拳固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若见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寒闭神昏者,则当禁用本药,应选用温开宣窍之苏合香丸。由此可见,使用中成药时坚持辨证用药,注意证候禁忌,至关重要。,六、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二)配伍禁忌 临床证候复杂多变,因此中成药在临床具体应用中,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常用的配伍形式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中成药配伍使用通常是为了增加疗效,但需要注意如两个具有相似功效的中成药配伍,可能出现某种成分重复使用,如果是
7、毒性药材或药性猛烈之品,很容易发生毒副作用,如两个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中成药同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对于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由于中成药的成分复杂,二者合用的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一般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三)妊娠禁忌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四)饮食禁忌 在服药期间对某些饮食要有所禁忌,简称食忌,又叫忌口。在服用
8、某些药物时,要忌食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破坏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五)特殊人群禁忌 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还包括除孕妇外的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运动员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儿童应根据体重或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滋补类药物和注射液;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毒性较大成分的中成药;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老人因机体器官组织衰老,对药物的吸收、代谢速度减慢,避免使用对心脏、肝脏、肾脏、血管等组织有损害的药物。运动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应避免使用含有兴奋性成分的药物。,(一)辨证合理用药 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通
9、过“证”的形式表现,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七、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辨证使用中成药就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立法、处方、用药,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又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10、同病异治即指同为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证候属性不同,则治疗方法不同。举例:中医学认为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虚人外感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小儿外感又有感冒挟食、挟惊的不同特点,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对证选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风寒感冒者,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等;若属风热感冒者,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用桑菊感冒片、芎菊感冒上清丸等;若属感冒挟湿者,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柴连口服液等;若属感冒挟暑挟湿者,治宜解表化湿祛暑,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暑湿感冒颗粒等。若属气虚外感的,治宜益气解表,可选用参苏胶囊
11、等。若属小儿外感挟食挟惊者,治宜解表、消食、定惊,可选用小儿至宝锭丸、王氏保赤丸等。,异病同治系指虽为不同的疾病,却有相同的病因病机、证候属性,因此治疗方法相同。,2.辨病辨证相结合 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3.辨病论治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常
12、见的一些西医疾病,其中发病机理比较单一,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例如糖尿病,按照中医的证候分型,95%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因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中多是针对气阴不足而设,那么对于2型糖尿病均可选用此类中成药。,(二)配伍合理用药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常需采用联合用药的形式,合理的配伍常能增强疗效。目前常用的中成药配伍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中成药配伍药引子使用以及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其配伍规律也遵循中药“七情”的原则,即相须、相使者可同用。如中气下陷而又肾阳虚者,可用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气血不足、
13、内有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之证,可用复方当归四物汤配千金片,疗效显著。但配伍应用时,应注意含配伍禁忌的中成药尽量避免同用,如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亦应慎用,尤其避免重复用药,以免加大毒性成分的剂量,发生不良反应。,(三)安全合理用药 1.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包含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信息,是指导医师和药师用药的法律依据,同时药品说明书也是广大患者自我药疗,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品的主要依据。药品说明书作为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对于安全、有效用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成药说明书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功能主治表述不规范,用法用量不详细,不良反应不客观,禁
14、忌和注意事项混杂不清,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药动学缺乏等问题,因此,药品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中成药说明书,制药企业应积极提供合格的药品说明书,便于医师、药师、患者能够及时掌握正确的药品信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 使用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剂量疗程。有毒药、剧毒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是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如果治病求愈心切而一味地提高药物的剂量和延长用药的时间,就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2)注意用药方法。服用含乌头类的中成药时,常因冒受风寒、饮食生冷或大量饮酒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注意服用方法,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避免不良反
15、应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3)注意个体差异。某些毒性药材对特定人群或机体的特定器官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相关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含马兜铃酸类药材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的肾损害,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议在产品说明书的注意项下增补“本品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4)注意配伍禁忌。有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能降低疗效,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必须禁止同用。如含有朱砂的品种不宜与含溴、碘的物质如溴化物、碘化物、巴氏合剂、三溴合剂等同服,因朱砂含有硫化汞,在肠道内与溴、碘化物生成有刺激性的碘化汞或溴化汞
16、,能引起赤痢样大便,从而导致药源性肠炎。,3.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早期的注射剂品种审批不严格,安全试验和临床试验不够完善,以及由于中药材品种混乱、成分复杂、制剂工艺不规范、质量标准不完善、联合用药不合理、给药途径不正当、患者体质等因素,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频出现。2001200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占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77.2%,20042007年相应数据都维持在80%左右。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重点把握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和临床使用两个环节。,质量管理方面 为促进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2007年,国
17、家药监局发布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从立题依据、原料辅料、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理毒理、临床试验等方面提高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门槛,为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临床应用方面 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使用。临床要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范围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根据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静脉注
18、射或滴注的应加强监测工作;,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初次使用的患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对需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加强用药监护。用药前要认真检查药物,如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破损等情况,不得使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一)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含义为:合格
19、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对于已上市的医药产品,药品不良反应是指用正常剂量在预防、诊断及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时发生的有害或不期望的药物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八、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就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中成药本身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因此由于误用,医生不合理用药,药物质量等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不能称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二)不良反应的表现
20、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呈现多样化,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免疫系统主要出现变态反应症状,如皮肤瘙痒、弥漫性出血点等,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损害、黄疸等;心血管系统可有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等;神经系统有头痛、失眠,甚至抽搐等;血液系统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等;其他还涉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等。此外,还可出现药物热、静脉炎、药物依赖性、汞中毒、铅中毒等。,(三)不良反应的原因 1.药物质量欠佳 2.方药证候不符 3.用量用法违规 4.个体差异,(四)不良反应的预防 1.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2.药证相符,合理用药 3.严控剂量,规
21、范用法 4.特殊人群,尤须重视 5.加强监控,合理用药,各部分收载品种参照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功效分类进行介绍。,九、基药临床应用指南各论,各论部分按,内科用药外科用药妇科用药眼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骨伤科用药,六个部分介绍,38,(九)止血剂(十)祛瘀剂(十一)理气剂(十二)消导剂(十三)治风剂(十四)祛湿剂(十五)调脂剂(十六)固涩剂,(一)解表剂(二)泻下剂(三)清热剂(四)温里剂(五)化痰、止咳、平喘剂(六)开窍剂(七)扶正剂(八)安神剂,内科用药,临床各科用药按功效分类情况,39,(一)清热利湿(二)清热消肿(三)清热解毒(四)通淋消石(五)软坚散结,外科用药,临床各科用
22、药按功效分类情况,40,(一)理气剂(二)清热剂(三)扶正剂(四)散结剂,妇科用药,临床各科用药按功效分类情况,41,眼科用药,(一)清热剂(二)扶正剂,耳鼻喉科用药,(一)耳病(二)鼻病(三)咽喉病,骨伤科用药,(一)活血化瘀(二)活血通络(三)补肾壮骨,【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7.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各论每个品种按,11项介绍,45,品种介绍,46,【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
23、法用量】【剂型规格】,统一使用国家标准中收载的中成药名称,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47,【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处方中药物名称统一使用国家标准中收载的名称。处方中药物排列顺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表述。,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48,【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首选中国药典及增补本收载的功能主治进行表述,对中国药典没有收载的品种,则选
24、择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功能主治相对规范品种的国家标准进行表述。,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49,【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根据君、臣、佐、使制方之法,精炼地分析方剂配伍。,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50,【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根据收载品种所确定的功能主治,按病证不同分项叙述,突出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保持功能与主治的完整和统一。对收载品种
25、临床报道延伸应用有较好临床基础,且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用药原则者予以载录,以供临床应用时参考。,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51,【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摘要介绍该品种期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结论,及核心期刊报道的药效学研究结论,以准确反映该品种当代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52,【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 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 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基本 药物 临床 应用 指南 中成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