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运城市中心医院-胡咏梅.ppt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运城市中心医院-胡咏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运城市中心医院-胡咏梅.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运城市中心医院 胡咏梅,2004年,2014年,突出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持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突出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突出对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对县级医院加强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部长 陈竺 二 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配合基于国家对抗菌药物管理的要求整合了既往颁布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特点:-全面、系统性好-具体、可操作性强-严格、能满足临床需求 六章 59条,结 构,第一章 总
2、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责任第三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六章 附则,体 会,管理对象管理责任管理方式,各类医疗机构(第四条),二级、三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体 会,管理对象管理责任管理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三条),卫计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的责任(七、八、九条),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二级以上的医院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
3、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会议4次/年,责任状的签订,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管理组成员,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三级医院 15人二级医院 10人,管理组职责,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科室责任(十一、十
4、二、十三条),感染性疾病科:技术指导,参与管理 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技术支持,参与管理,患者教育临床微生物室: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参与管理,体 会,管理对象管理责任管理方式,核心,抗菌药物范围,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分级依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六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五十八条),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
5、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强调:分级分代,第一代 第二代第三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各代特点,1.抗菌特点(1)对G+菌:第一、四代第二代第三代,(2)对G-菌:第四、三代第二代第一代,(3)第三、四代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对肾脏毒性:第一二三
6、四代,各代头孢菌素常见药品,第一代 注射 头孢噻吩 头孢噻啶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硫咪 口服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替唑第二代 注射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替安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口服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酯 头孢替安酯第三代 注射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 头孢甲肟 头孢他啶 头孢唑南 头孢咪唑 头孢匹胺 头孢磺啶 头孢地嗪 头孢米诺 口服 头孢克肟 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 头孢他美酯 头孢特仑酯 头孢泊肟酯 头孢妥仑酯第四代 注射 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头孢克定,每类抗菌药物均有其独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价值;不同结构、作用机制药物分担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延
7、缓耐药;勿忘无人推销的类别: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磷霉素,多西环素,呋喃妥因,SMZ-TMP,氟胞嘧啶,核心,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
8、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目录动态管理(严进宽出),确定目录 品规和数量-备案-调整(2y,1y)-15个工作日内备案遴选和引进 科室申请-药学评估-管理组23人同意-药事委员23同意-采购清退和替换 科室、药学、委员提出-管理组12人同意-药事委员备案讨论-清退替换 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
9、购(新增)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新增)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超规采购(十八条),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备案。,临时采购;,临床科室申请-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药学部门一次性购入严格控制临时采购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5例次5例次-讨论是否纳入目录 总品种数不得增加,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10、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重点内容,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一)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正院长,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11、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内容,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二)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标,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1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40DDD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20%2.清洁手术(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不超过24小时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术前0.52小时,2014年的管理工作,晋卫办医政201428号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更科学化、细化了,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评分表(总分100分)未体现管理部分(责任书,分级目录,处方权限,使用流程)新增的内容: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评分表分开,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
13、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措施报送相关数据信息,医疗机构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013年增),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DDD为抗菌药物主要适应症的平均每日维持剂量(成人)每天、
14、每100或1000名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消耗的DDD。DDD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应用DDD进行的药物消耗调查只能显示一个粗略的消耗情况。DDD值来源于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提供的 ATC Index 外用制剂、疫苗、抗肿瘤药、全身和局部麻醉药等没有DDD,累计DDDs所有抗菌药物DDDs的总和。DDDs=抗菌药物的消耗量DDD值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对于未给出明确DDD值的药品,参考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国家处方集并参考3-4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因素,直接因素:抗菌药物实际日使用量、DDD值的
15、大小、患者住院天数、同期收治患者的人数间接因素: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使用频次、联合用药、用药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DDD管理上的误区,规定用药剂量不能超过1个DDD规定每个科室的DDD指标,甚至到每个医生没有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来规定DDD考核指标根据DDD选择抗菌药物,如何有效降低DDD,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水平,院内感控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如,外科I类切口的常规预防性用药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患者 可以单药治疗时尽量不要联合用药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针对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致病菌,结合耐药监测结果,药物PK/PD参数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因经验性治疗失败导致的
16、抗菌药物使用增加在中重度感染中,应该以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足够的剂量和疗程,而不应只考虑DDD,如耐药的不动杆菌感染或者深部真菌感染。,经验用药个人经验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当地特别是本院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在经验用药前尽量留取标本。及早明确病原菌是 合理用药的前提,感染严重程度 感染部位 是否为特殊人群:孕妇、儿童 基础疾病:免疫受损、糖尿病等 肝肾功 治疗经过 过敏史,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 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布(组织渗透性)代谢 排出 主要的不良反应 药物间相互作用 可获得性及价格,可能的病原体 是否可能是多种病原体感染 当地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是否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理 使用 抗菌 药物 运城市 中心医院 胡咏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