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2文言翻译.ppt
《古诗文阅读2文言翻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2文言翻译.ppt(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文言翻译,考点精析本考点涉及两个方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概念的内涵阐释(1)“理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在理解文意与翻译句子中加以运用。,(2)“与现代汉语不同”是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文言文固定结构。(3)“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活用。活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使
2、句子中出现使动、意动、为动以及名词作状语等现象。,2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举例(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判断句的形式,例句,“者也”句,“者”字句,“也”字句,无标志句,“为”字句,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是”字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刘备天下枭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2)被动句 一个动词谓语句,若动词涉及的对象受事者作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即为
3、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七种形式:,被动句的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见”字句:见+谓语,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受”字句:受+谓语,“为”字句:为+动词,“为所”句,“被”字句,无标志句,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刘夙婴疾病。,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省略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省略主语。如:.廉颇为赵将
4、,(廉颇)伐齐,大破之。b.(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b.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动词后宾语 b.竖子不足与(之)谋!省介词后宾语 省略介词。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b.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省略兼语。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4)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放在了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了宾语前置。其类型主要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5、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操何)?,b.沛公安在(在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许之)也。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b.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5)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一般要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介词“以”组成
6、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6)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或“中
7、心词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者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有时,文言文中,也可以用“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表示定语后置。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7)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叫固定格式(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
8、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常见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译法:“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吧?”或者“莫非吗?”;,“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是不是呢?”;“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哪一个)”,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谁(哪一个)怎么样”;,“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9、”;“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办法”,后者可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外一类词用的现象。(此部分内容已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阐释,在此不再赘述),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内涵的概念(1)“理解文中的句子”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
10、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清楚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2)“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2.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1)标准:字字句句落实,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2)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按语序逐词逐句地对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同时要译出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有的句子由于古今汉语的句式和文言修辞等问题,无法做到字字句句逐一对应,那就可以打乱语序,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意译。,【特别提醒】记叙文、议论文多用直译,而描写、
11、抒情的文章多用意译。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官名等不需要译,照搬即可。,(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
12、。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庆礼为政清严,而勤,批注:阅读密码【注】安堵:安居。,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
13、。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充”是“担任”的意思,解释为“代理”是错误的。答案:A,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独庆礼甚陈其利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招辑商胡,为立店肆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A.B.C.D.,【解题点拨
14、】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审清题干,二要注意选项中每一个句子所反映的内容和题干是否一致,三要留心文中某些事件前后总括句,四要留心选项中每一个句子在文中的上下句,特别是表因果、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治安有方,是善于谋划,是善抓经济,这三句都属于“雅有方略”;是按诏行事,和属于为政清严。答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 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
15、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准则:于是加谥为“敬”。,【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一要注意无中生有,二要注意张冠李戴,三要注意时间、地点的错位,四要注意程度、范围、因果等。本题B项有三处错误:第一,不是另址再建,而是恢复旧城;第二,不是为了管理归附
16、的外族,而是为了边防;第三,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的原因不只是屯田,还有招商立店。答案:B,【文言语句的翻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译文:_(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译文:_【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特殊句式的考查。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翻译时(1)要意“功役”“嗤”“切事”;(2)要注意“苦节”“所”和判断句式,“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几
17、步进行:第一步:读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步:审确定考查重点。要通过审题,结合题目赋分领会命题意图,确定考查重点、关键词语和句式。第三步:切划分翻译单位。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逐一加以翻译。,第四步:连连缀词义成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第五步:誊书写规范清楚。在确认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把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案上,做到书写规范清晰。答案:(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
18、,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特别提醒】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要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短文,借以增强语感。,附【译文】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
19、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瘴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做河北支度营田使。起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一带。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从那以后(将都督府)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皇上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改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任检校营州都督。开垦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
20、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开元七年宋庆礼逝世,被追赠为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做人太精明而没有朋友,在东北发生战事,损失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本可以在家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始终坚持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全力地守护坚贞准则。即使其中
21、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既能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常考题型。要做好文言翻译题,可借鉴以下几种方法:1.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
22、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3.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例如: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张良曰:“谨诺。”(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5.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
23、翻译。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本句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6.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序后再翻译。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可译为:“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7.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
24、。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语句中的“妻子”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妻子儿女”。8.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想一想】除了以上八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或短语,即“变通法”,或者根据词义的变化将词语进行拆分,即“扩充浓缩法”。这两种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拓展延伸】1.变通法 变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互文同义等。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
25、而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根据常规翻译,“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没有了明确的主语,究竟是主人下马想饮酒呢,还是客人上船想饮酒?这样就需要根据后,面的文字“醉不成欢惨将别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了解到“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是主人和客人,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应当使用互文同义来进行翻译,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起酒杯想喝酒却没有音乐。2.扩充浓缩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 阅读 文言 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