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上.ppt
《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上.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汉语通论(四)汉字的构造(上),一、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一)汉字的形成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约前14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成熟的汉字。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这些符号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形体比较简单,大都是几何形符号,见于仰韶、马家窑、龙山和良渚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第二类是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见于大汶口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第一类符号 所代表的是不是文字符号?有人认为是文字。我们认为它们决不会
2、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是原始文字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它们用来记录语言。,如果它们是古汉字的前身,象形程度一定大大高于甲骨文。甲骨文里“阜”字多作“示”字比较象形的写法是,半坡符号反而不那么象形。但是,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了。比如个人或集体的标记,或者其他意义。,第二类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号 大汶口文化是解放后新发现的一种原始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省。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约四千五百至五千年左右。,从已有资料看,还不能证明这些象形符号已经用来记录语言,但这些符号的作风则跟古汉字很相似,二者之间应该有关系。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生产已经相当发达,社会的贫富分化也
3、已经颇为显著,记录语言的要求很可能已经出现。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已经用作原始文字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如果说,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号可能曾与原始汉字同时存在,相互影响,或者曾对原始汉字的产生起过一定的作用,距离事实大概不会太远。,由此推测,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大概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接着讨论汉字大约在什么时候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从现有的知识来看,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是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就创造了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我国大约在夏代进入阶级社会,所以汉字体系形成的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也许,我国就是从夏商之际才开始有比较完备的记事典
4、册的。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很可能也就在夏商之际。,总之,原始汉字的出现大概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到公元前第三千年末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必然迫切需要比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进的速度一定会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传下来这件事,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进的反映。汉字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约在前十七世纪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原始汉字在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劳动人民的创造。但是,“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鲁迅)。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在汉字由原始文字发展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过程里,起主要
5、作用的大概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巫、史一类人了。纳西原始文字在过去是由纳西族的“东巴”(巫师)掌握的,所以也叫东巴文。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内容比较丰富的成批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与占卜有关的甲骨文,它们大概也出自当时的巫、史之手。历史悠久的仓颉造字的传说,也许并没有真实的历史根据。但是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把史官跟造字联系在一起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二)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1、古文字阶段:商代秦 甲骨文、金文、小篆,甲骨文选读,泮宫:西 诸侯所设大学诗鲁颂泮水:“既作泮宫,淮夷 攸服。”汉书郊祀志上:“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禮作樂,天子曰明堂辟雍,諸侯曰泮宫。”后泛指学宫。,2、隶楷阶段:汉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汉语 通论 汉字 构造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