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ppt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西方社会思想的发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概述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开端三、古希腊社会思想的繁荣古代社会思想的系统化四、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的衰落从外界到内心,从城邦到世界,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概述,古代希腊文明(地理、城邦、商业、文化)。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的特征(朴素性、经验性、道德化)。,Map of Ancient Greece,古代的希腊世界也比今天希腊广大,它北到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拜占庭,东抵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爱琴海东岸),西面包括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全岛。有多处殖民地。,Map of Ancient Greece
2、,Delphi Theater,荷马与希腊文化,小亚细亚爱奥尼亚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称为希腊人的圣经。,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1、创始阶段以普罗泰哥拉、苏格拉底为代表。人和人类社会成为独立认识对象。2、发展阶段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古希腊罗马时期最系统、最深刻、最丰富的社会思想。3、衰落阶段以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希腊思想文化转入低谷,社会思想只求独善其身,不关心社会。,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开端,(一)社会思想形成的前提(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开端普罗泰哥拉和苏格拉底,(一)社会思想形成的前提,其一,有明确的对象“社会”;其二,有理性的思考及其方法。,(二)西方社会思
3、想的开端 普罗泰哥拉和苏格拉底,1、智者学派2、普罗泰哥拉3、苏格拉底,普罗泰哥拉,普罗泰哥拉(约前481前411),古希腊著名政治活动家、哲学家,智者学派最重要代表人物。著作据说有论国家、论真理、论神等,但皆失传。其思想主要见于柏拉图有关智者的著作中,如普罗泰格拉篇、泰阿泰德篇等。,普罗泰格拉作为西方社会思想史开端的体现,在西方思想史上首次把人类环境区分为自然和社会,从而首次把社会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西方思想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人是认识和评判世间万物的唯一尺度的思想,提高了人作为认识和评判主体的地位。,苏格拉底,苏格拉(Socrates,公元前468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其言行见于柏拉
4、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之死,法雅克路易斯达维特(1748-1825)作,苏格拉底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的贡献,(1)把人类理性思维的对象转向社会,使社会生活的准则成为当时思想家关注的中心。(2)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把人自身及其社会放在认识对象的地位,使人及其社会成为认识的客体。(3)科学方法的确定。提出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这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社会思想的出发点。,三、古希腊社会思想的繁荣:古代社会思想的系统化,(一)柏拉图的社会思想(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思想,(一)柏拉图的社会思想,1、城邦起源2、社会分层3、政治制度4、社会理想5
5、、晚年社会思想的变化,柏拉图,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的社会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法律篇(青年时期)、政治家(老年时期)等作品中。,柏拉图生于希腊雅典附近埃癸那岛,柏拉图接受叙拉古(Syracuse)城邦摄政第昂的邀请做新国王的老师。,1、城邦起源,(1)城邦的建立是一种“善”。(2)城邦起源于人的需要。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请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做城邦。(理想国)两层含义:
6、第一、城邦是人们生活的需要;第二、城邦是“公共住宅区”,而非政治、经济性的社会实体。,2、社会分层,(1)社会分工和社会等级劳动者阶层。职责是为城邦提供人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执行城邦的生产职能。最低等级。保卫者阶层。作战是维护城邦的一门艺术,需要由一批受过专门训练、以此为职业的人来从事,因而,城邦就需要有护卫者阶层。第二等级。统治者阶层。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并且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担任城邦的统治者。最高等级。(2)划分社会等级的依据人性天生的构成质料。人性论依据人生前灵魂对理念的认识。理念论依据,柏拉图划分社会等级的人性论依据,他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
7、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理想国),柏拉图社会分工和社会等级思想,柏拉图划分社会等级的理念论依据依照人生前灵魂对理念的认识之多少,将人划分为九等:,1、爱智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2、守法君主,战士,长于发号施令者;3、政治家,经济家,财政家;4、爱好体育者,医生;5、预言家,掌管宗教典礼者;6、诗人以及其他摹仿的艺术家;7、工匠,农夫;8、诡辩家,蛊惑人心者;9、僭主。,3、政治制度,柏拉图将国家政体分为五种:王者政制 荣誉政制 寡头政制 民主政制 僭主政制,(1)王者政制
8、,王者政制是哲学王统治。哲学王是拥有真正知识和最高美德的人。哲学家当政可以达到至善。,哲学王是拥有真正知识和最高美德的人,真正的哲学家是具有天赋又经过良好教育和锻炼从而达到至善的人,是懂得事物的实在知识特别是正义本身、善本身和治国知识的人,是具有一切美德中最大美德、有强烈的爱国心、能照顾全城邦利益的人。哲学王掌握的知识“并不是用来考虑国中某个特定方面的事情的,而只是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理想国)的,是“护国者的知识”。拥有这种知识即是最高美德。,柏拉图王者政制思想的实质,哲学王的思想表明柏拉图对知识价值的崇尚。政治统治须由一批经过专门训练的有知识的人来实施,因为政治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它不是谁
9、都可以随便参与并能够实施好的。哲学王思想实质上是对贵族统治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广大下层民众参与政治的一种压制和剥夺。哲学王是代表奴隶主贵族根本利益的。柏拉图对哲学家统治者的完全肯定,是建立在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上,是基于他的理念论哲学。实际上这样的人物是不存在的。这种哲学王思想实质上是一种人治观念,是将国家治理的好坏完全放在君主个人的品质上。而这其实是最靠不住的。,(2)荣誉政制,统治者多为一些单纯而勇敢的人,爱好荣誉。“他们好胜和爱荣誉”、“比较自信和比较缺乏文化”、“他们喜爱锻炼身体喜爱打猎”,“年轻时未必重视钱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天性开始接触了爱财之心”而变成了“傲慢的喜爱荣誉的人”。(
10、理想国),(3)寡头政制,富人因其财产获得统治权。“是一种根据财产资格的制度,政治权利在富人手里,不在穷人手里”。“他们通过一项法律来确定寡头政体的标准,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财产数目。”“凡财产总数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人,谁也不得当选。”“一个是富人的国家,一个是穷人的国家,住在一个城里,总是在互相阴谋对付对方。”(理想国),(4)民主政制,追求的是平等与自由。政府官员与平民百姓是平等的,人民有充分言论与行动自由。,(5)僭主政体,利用各种阴谋和残酷的手段左右民众的僭主实行的统治。他(僭主)控制着轻信的民众,不可抑制地要使人流血;他诬告别人,使人法庭受审,谋害人命,罪恶地舔尝同胞的血液;或将人流放域
11、外,或判人死刑;或取消借款,或分人土地。最后,这种人或自己被敌人杀掉,或由人变成了豺狼,成了一个僭主。(理想国),政制与统治者的特性,柏拉图区分政体优劣的标准,柏拉图以正义论作为区分政体优劣的标准,认为凡是照顾全城邦公民利益、各等级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并保持和谐一致的政体,就是正义的政体;凡是只照顾统治者利益、各等级不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而互相干扰的政体,就是非正义的政体。按照这一标准,他指出,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都是非正义的政体;只有王者政体才是正义的善的政体。换言之,柏拉图认为,正义的政体实际上只存在于理想之中;现实的政体都不是正义的。柏拉图社会思想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此得到十
12、分鲜明的体现。,4、理想社会,(1)理想社会的财产制度(2)理想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3)理想社会的教育制度,(1)理想社会的财产制度,在统治阶级(包括前两个等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制。实行严格的集体生活方式。我们的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以及其它私人财产大家一起消费,真正的护卫者就要这个样子。(理想国)如果任何一个人的境遇不好,大家都说“我的境遇不好”,如果任何一个人的境遇好,大家都说“我的境遇好”。(理想国)让第三等级拥有自己的私人财产。,(2)理想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群婚制,在不同等级在内部实行通婚。子女为城邦抚养,而成为不知其父母的城邦公共财产。优生。办法:一是规定在男女最佳
13、年龄生育(女2040岁,男2555岁);二是提倡优者多生;三是人为淘汰体质和智力低下者。,(3)理想社会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一是使社会成员都敬神孝亲爱友,二是培养城邦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后者更重要。教育类型(层次)。普通教育(对一般公民)和高等教育(对一、二等级子女)。教育体制。(见下表),(3)理想社会的教育制度,5、晚年社会思想的变化,(1)放弃了在第一、二等级中实行财产公有制及群婚制的想法。所有公民都有自己的财产和家庭,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2)由主张人治转变为主张法治。强调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法治精神。(3)一改早年否定民主制而强调王者政体或圣人政体的唯一合理性的思想,
14、提出一种混合政体,对民主政体有了某种程度的肯定。,(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思想,1、城邦社会的性质、起源和发展2、社会分层3、政治制度(政体)4、社会冲突与社会变革5、理想社会,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在逻辑学、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修辞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等领域都有创始性和奠基性的建树。他的社会思想集中反映在其著作政治学和伦理学(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生于希腊殖民地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辩论,据说在柏拉图晚年,他们两人可能爆发过激烈的争吵。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5、吕克昂(Lykeion)逍遥派学校(Peripatetic School),1、城邦社会的性质、起源和发展,(1)城邦社会的性质(2)城邦社会的起源(3)城邦社会的发展,(1)城邦社会的性质,是维持人们生存的经济实体。是具有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团体。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伦理实体。,城邦是维持人们生活的经济实体,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城邦是具有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团体,城邦本来是一种社会组织,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全称的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
16、公民。,城邦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伦理实体,我们所说的自足并不是就单一的自身而言,并不是孤独地生活,而是既有父母,也有妻子,并且和朋友们,同邦人生活在一起。城邦是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是非曲直。而真正无愧于一“城邦者”必须以善德为目的。,(2)城邦社会的起源,社会起源于人的自然本性。,(2)城邦社会的起源人的自然本性的三个发展层次及相应人的结合形式,社会起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合群性 社会 天赋能力的差异 统治与被统治相互维系的社会主体 性本能 家庭,人的合群性,人类生来就有合群的性情。人类自然地应该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在本性上应该是一个政治动物。人类即使在生活上用
17、不着互相依赖的时候,也有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自然性情。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3)城邦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的自然演化,家庭 村坊 城邦“食厨伴侣”“同乳子女”“公民”“刍槽伴侣”“子孙村”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2、社会分层,富有阶级 公民 中产阶级 贫穷阶级 自由民 非公民 城邦中居民 奴隶,奴隶和自由民,(1)奴隶凡自己缺乏理智,仅能感应别人的理智的,就
18、可以而且确实成为别人的财物(用品),这种人就是天然的奴隶。(2)自由民,3、政治制度(政体),(1)政体的界定(2)政体的类型(3)理想政体(4)中产阶级执政(5)政体的合适性原则,(1)政体的界定,政体为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其中尤其着重于政治所由以决定的“最高治权”的组织。,(2)政体的类型判断政体性质的两个原则,一是治理权掌握在谁手里,由谁来统治,这些人员是一个人还是少数人或是多数人;二是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城邦的正义,即统治者与全邦人民的利益关系如何,是照顾到公共利益还是只照顾到统治者利益。“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则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依绝对公正的原则来评断,凡照顾到
19、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的政体就都是错误的政体或正宗的变体。,政体类型,不同政体的统治依据,(3)理想政体理想政体的基本原则,公共利益原则。要照顾到不同阶层的人的利益,体现正义。多数人原则。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使人人能过幸福生活的原则。关于最优良的政体,有点是大家明白的:这必须是一个能使人人(无论其为专事沉思或重于实践的人)尽其所能而得以过着幸福生活的政治组织。理想政体应该是城邦凭以实现最大幸福的政体。轮流执政原则。一切公民都有被选举担任公职的权利。,共和政体更接近理想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希腊 罗马 时期 社会 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0673.html